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吴克华 吴克华-生平概况,吴克华-大事年表

吴克华(1913―1987),江西省弋阳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解放后,任第15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1952年7月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兼第43军军长。1954年7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毕业后,任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1980年至1982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2月13日在广州逝世。

吴克华_吴克华 -生平概况


吴克华吴克华,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军第一团排长,军政治部特务连连长,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红七军团第二十师六十团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第五旅旅长,山东军区第五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吴克华_吴克华 -大事年表


1958年,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下连当兵吴克华,1913年出生于弋阳县中畈乡芳家墩一个农民家庭。
幼年曾读私塾,因贫困辍学,后离家到县城当学徒谋生。由于痛恨旧社会和受进步思想影响,
1928年回到乡村投身革命,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
1929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月军校结业,他被分配到赣东北红军独立团当战士。
1933年1月吴克华随红十军到中央苏区。
1934年10月,吴克华随部队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
1935年7月,吴克华晋升为13师37团团长。
1936年10月,进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1937年8月。与张爱萍一同赴上海,在党所领导的抗日救国团体游击战术训练班任教员。
1938年4月,奉周恩来命令与张经武同赴山东开辟根据地。
1938年年底任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开赴鲁中坚持抗日斗争。
1940年9月,该支队改番号为5旅,他被任命为旅长。
1941年3月,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成立,吴克华兼任副指挥。
1945年10月,原胶东过海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二、三纵队,吴克华担任二纵司令员。
1946年1月下旬,二、三纵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后,他担任四纵司令员。
1949年3月25日,吴克华率其部下“塔山英雄团”“塔山英雄守备团”接受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4月中旬,他率41军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继而挥师广西,攻克桂林,追剿残匪。
1950年9月,吴克华任第四野战军15兵团副司令员兼41军军长。

吴克华1951年5月任华南军区参谋长。
1952年先后任华南军区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
1954年3月任中南军区参谋长,同年9月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1955年,吴克华被授予中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7月吴克华从南京军事学校毕业后,于9月赴济南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
1963年9月由周恩来总理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
1964年12月下旬,作为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被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文革”开始后,吴克华受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迫害。
“9・13”林彪事件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照下,吴克华于1972年7月解除监禁,恢复组织生活。
1974年1月,炮兵党委上报中央军委《关于吴克华同志问题的复查报告》,否定了林彪死党强加在吴克华身上的诬蔑不实之词。
1975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吴克华为铁道兵司令员。
1977年8月参加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中共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9年调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
1980年1月调作广州军区司令员。
1982年9月参加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退居二线。
吴克华于1987年2月13日在广州逝世。终年74岁。

吴克华_吴克华 -投身革命

吴克华,江西弋阳芳墩村人,1913年12月出生。1928年1月,方志敏领导弋阳起义后,开办了信江军政学校,主


1937年,吴克华(后排左1)与邵式平(后排左3)等在延安要任务是培训农民起义人员的军事技能。1929年9月,吴克华走进了这所学校。吴克华到了信江军政学校后,曾想放弃扛枪当“逃兵”。原因是他吃饭吃得慢,站队站不好,老受教官的训斥,他受不了。不过,这个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吴克华事后回忆说,之所以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是方志敏教导他要“锻炼成为红色指挥员”。

吴克华在信江军政学校学到的军事本领,第一次派上用场不是在战场而是在操场上。1930年1月,学校派吴克华去训练农民队(和今天的军训性质差不多),吴克华给农民队作示范,动作娴熟,准确,令农民队的人目瞪口呆。就这么一下,让吴克华找到了自己是块“当兵的料”,“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感觉,没有了放弃当兵的念头。

找到了当兵感觉后的吴克华,不久却碰到了一件倒霉事:丢枪。
吴克华为此,吴克华被关起了禁闭。一个月后才查清,他那支只有半截枪管的老黑筒枪,是被一个俘虏兵潜入学校偷走的。方志敏在宣读“丢枪案”处理决定后,对吴克华严肃地说:“你要在战斗中杀敌立功。”尽管方志敏没有给吴克华处分,但留给吴克华的记忆和思考是久远的。事后,吴克华严厉地解剖自己:“我太麻痹大意了,缺乏应有的阶级警惕性。”

自此,吴克华对枪有了别样的体验。1930年7月,吴克华随方志敏率领的独立团奔袭江西景德镇。在这次战斗中,部队大获全胜,队伍人数也足足壮大了3倍。7月22日,方志敏决定将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周建屏,政委方志敏。下辖第一,第十,第十九团三个团和一个特务营。吴克华被任命为第一团二营副排长。9月,红十军再次扩编,下辖三个旅,一个特务团和一个机枪营。吴克华调军部特务连当排长。

1938年,吴克华(左)与余立金(中)等在湖北黄安七里坪
1931年初,吴克华随方志敏首次进入闽北,一举打下崇安县赤石街镇,缴获银元20多万块,黄金2000余两。看着满地金闪闪银亮亮的东西,吴克华兴奋地说:“最快乐的莫过于战争的胜利了!”方志敏笑了笑,对吴克华说:“战争的胜利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为劳苦大众谋幸福!”1931年9月,吴克华任红十军政治部特务连连长;1932年7月,任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

1933年1月25日,红十军接到命令,调往中央苏区同红三十一军合编成红十一军。根据命令,方志敏留在原地坚持斗争。在江西鹰潭,方志敏挥手告别这支倾注了许多心血的部队。自此,吴克华再没有见到过方志敏,但方志敏的人生信条,革命精神,深深地印到了他的脑海里。

1934年7月,刘伯承找吴克华谈话,准备让他到红二十一师任团参谋长。吴克华说:“让我当参谋长恐怕难以胜任,我感觉当个营长还可以勉强指挥。”然而,组织上还是没有让吴克华当营长,而是任命他为红八军团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参谋长。1934年10月7日21时,吴克华收到了朱德签发的命令:“命令你部在8日晚出发,于9日拂晓前到达古龙岗地区。”这是吴克华升任六十三团参谋长后收到的一份最绝密的电报。收到电报后的吴克华和他所在的部队,正式开始了长征。

吴克华_吴克华 -塔山阻击战

在抗日战争中先后担任过旅长,师长,司令员的吴克华,于1945年10月出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


1940夏,吴克华(左二)和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团以上主要领导高锦纯(左起)、粱海波、李绍桥、张铎、赵一萍在一起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第三纵队合并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吴克华任纵队司令员,彭嘉庆任纵队政委。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归属东北野战军建制,四纵司令员,政委仍由吴克华和彭嘉庆担任。1948年5月,四纵政委由莫文骅接任。四纵在他俩率领下,打了不少大仗,最著名的莫过于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了。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首战是进攻锦州。战役打响前,蒋介石急忙调集驻沈阳的12个师组成“西进兵团”,驻锦西和葫芦岛的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经塔山驰援锦州。与此同时,吴克华和莫文骅接到了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四纵和十一纵急速赶到塔山,白台山,高桥地区,组成塔山防线。

塔山一线成了交战双方的“生死线”。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说:“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人挡住。”参谋长刘亚楼说:“四纵部队在这两天已先后到达了塔山,白台山,高桥等地区,我们还有十一纵在他们的侧后构筑二线阵地,我看问题不大。”“问题不是不大,而是很大。”林彪接着命令一纵进驻锦州和塔山之间的高桥地区,作为战役总预备队。

1947年,吴克华(后排右一)和辽东(南满)军区负责人沙克(前排左起)、肖华、陈云、罗舜初,谢复生(后排左起)、曾国华、肖劲光、韩先楚在通化
罗荣桓也看到了塔山防线的危险性。他建议司令部作战处长苏静去四纵协助指挥作战。林彪同意后,罗荣桓把苏静叫来,开门见山地说:“苏静同志,决定派你到四纵去,那里将有一场恶战。你的任务就是当参谋,出主意,协助四纵首长死守塔山,叫敌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不能前进一步。要告诉吴克华司令员,莫文骅政委,指挥员要不怕牺牲,不惜代价,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要死死地顶住敌人。”

10月9日,吴克华,莫文骅带领四纵指挥员在塔山向战士们宣誓:“我们司令员,政委的阵地位置,就在同志们身边,与部队同生死共患难,誓与大家一起同进退。为了粉碎敌人增援锦州的企图,随时准备献出自己最后一滴血!”

10月10日,国民党军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指挥“东进兵团”第六十二,第八,第一五一,第五五七师,在空军的掩护下,向塔山一线发起多路进攻。

辽沈战役中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打响了。吴克华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阻敌于塔山之外!”第一天的战斗十分残酷,国民党军“东进兵团”伤亡1174人,而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也伤亡319人。第二天的战斗打成了阵地争夺战,阵地数次易手,双方伤亡进一步扩大,“东进兵团”伤亡1300多人,四纵付出了563人的伤亡代价。

1948年12月解放张家口后华北第三兵团与东北野战军四纵领导:李志民(左起)、吴克华、杨成武、莫文骅、李天焕在一起
10月12日,战斗进入第三天。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吴克华,站在电台旁对政委莫文骅说:“两天的进攻,敌人的企图已很明了。现在,我们必须缩小各守备阵地的正面,加强纵深配置。”莫文骅点点头:“利用战斗空隙,开展战评活动,总结经验,准备恶战。”

这真是一场恶战。国民党军整团,整师,甚至整个军发起一拨又一拨成建制的冲锋,漫山遍野成了人的海洋,阵地反复易手,有的阵地反复争夺达数十次。在六天六夜的苦战中,仅塔山一地,国民党军就遗尸6000多具。整个塔山防线,被鲜血重新浆洗了一遍。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战争何等艰险,四纵以牺牲3000多人的代价,最终守住了塔山阵地。10月17日至28日,吴克华和莫文骅指挥四纵继续防守塔山一线阵地,从而保证了东北野战军进攻锦州的胜利实施。

战后,四纵三十四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吴克华也被誉为“塔山名将”。但吴克华没有忘记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他在生命弥留之际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塔山上,让我和牺牲在那里的同志们长眠在一起。”

吴克华_吴克华 -挥师入关,接管北平防务

辽沈战役结束后,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调锦州附近的部队火速入关。林彪,罗荣桓立即命令刚从塔山阵地上撤下来的四纵,向关内疾速开进。


1948年张家口解放前夕,华北第三兵团和东北第四纵队部分领导合:吴克华(前排左起)、莫文骅、李天焕、韩伟,李志民(后排左1)、杨成(后排左3)。
吴克华和莫文骅接到入关命令的同时,还接到一个全军统一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所属纵队番号改称军,四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军长由司令员吴克华改任,军政委由纵队政委莫文骅改任。因当时正值平津战役开始,所以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的时间推迟到1949年3月,而所属纵队改称军则早在1948年11月就进行了。这样,吴克华成了四十一军首任军长。四十一军下辖4个师,分别为一二一师,一二二师,一二三师和一五四师。

1948年11月17日,四十一军在军长吴克华和政委莫文骅率领下开向关内,并于同年12月24日到达指定位置――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清河,东北旺,海淀一带。军部驻在海淀。

此时,平津前线司令部已调动两个兵团4个军的兵力,把北平包围得严严实实。1949年元旦这天,天气晴朗,树枝上挂满了晶莹的霜雪。吴克华和莫文骅来到平津前线司令部,拜见解放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简单询问了四十一军的情况后,向吴克华和莫文骅介绍了平津战役的形势。叶剑英说:“战争的进程比原先预料的还要快。眼下,平津前线司令部正在和傅作义进行谈判,因此,解放北平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如果傅作义不接受我方的条件,我们就打进去;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他接受人民的和平条件,北平就可能和平解放。中央和军委都在积极争取其和平解放,创造一个‘天津方式’之外的新方式。”事后,莫文骅回忆说:“在场的领导同志还告诫我们,和平是手段,解放才是目的。没有强大的军事压力,对方是不会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的。部队要作好进攻的准备,丝毫不能松懈。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作好多方面的思想准备,迎接这场特殊的战斗。”

1964年,吴克华与叶剑英元帅在大连全军炮兵大比武现场
从平津前线司令部回到军部后,吴克华和莫文骅作了分工:吴克华负责打,认真作好攻城准备;莫文骅负责谈,认真作好与北平各界代表和谈的准备。

吴克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组织部队进行爆破,搭梯爬墙,投弹训练。在莫文骅参与谈判的过程中,吴克华接到前线司令部命令,命令四十一军设在玉泉山的炮兵,向天安门广场,天坛公园西北角和东单广场各发射了一发炮弹。这一下,北平城内更是人心惶惶,也给傅作义增加了压力:解放军能把炮弹落在中心位置,不伤人不毁古迹,说明有能力武力解放北平。

同时,吴克华指挥四十一军侦察分队,在北平城外周边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387人,俘60人,迫使其投诚25人,从中详细了解到了北平城内的武装部署情况,从军事上为攻城作好了充分准备。

1月18日,平津前线司令部电告吴克华和莫文骅:“傅作义已同意接受和平改编,由四十一军负责与傅作义部交接城防。中央军委,毛主席要求守城部队绝对不允许违犯群众纪律。”当天,叶剑英指示:成立北平警备司令部,由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任警备司令员兼政委,彭明治,吴克华任副司令员,莫文骅任副政委,刘道生任政治部主任。

当天,四十一军即召开党委会研究对策。吴克华说:“进城后,对北平的工商业,名胜古迹,公共设施及各项物资等,部队要做到24个字:只许看管,不许运用;只许保护,不许破坏;空手进去,空手出来。”

1978年2月,吴克华在成都机场迎接出国访问归来的邓小平
会议最后还讨论了部队入城的程序:军长吴克华坐镇军部指挥,政委莫文骅率四十一军第一梯队进城接防;如无意外,吴克华再率军部机关和各师由西直门进入北平。

四十一军在入城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政策纪律教育。各师,团层层动员,纷纷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士兵代表大会,采取多种方法学习政策纪律。

1949年1月30日,北平傅作义集团20万人全部撤离城内,向解放军指定的区域集结。1月31日12时,政委莫文骅带领第一梯队一二一师按时出发,入城很顺利。吴克华判断不会出现意外后,亲自率领军部机关和一二二师,一二三师,一五四师相继由西直门,德胜门,复兴门入城。至2月2日,四十一军全部驻防停当后,吴克华立即巡视部队。四十一军44个连队分布在北平城所有具有重要政治和经济价值的工厂,仓库,银行,名胜古迹等目标上,吴克华挨个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吴克华和莫文骅的指挥下,四十一军在北平打了一个漂亮的遵守纪律的大仗,赢得了北平老百姓的赞美。胡愈之等知名人士亲自赠送给四十一军的那面“仁义之师”大旗,至今还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吴克华_吴克华 -“文革”蒙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改名北京。吴克华受命移交北京防务,率四十一军与四野兄弟部队


1980年,吴克华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在乌鲁木齐军区欢送会上讲话一起向大西南进军。其间,四十一军在吴克华指挥下,解放了桂林,玉林,郁林(今郁南),化县(今化州),潮汕,东江,西江(今浔江),北江等大中城市。1950年10月,吴克华担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1951年5月,晋升为由十五兵团兼广东军区改称的华南军区的参谋长。1952年7月,调任海南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7年9月,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3年11月,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

“文革”中的1967年9月,吴克华,萧华,莫文骅被戴上了“三华反三军”的罪名,一起被打倒。自此,吴克华被非法“监护”,立案审查,神秘失踪了……

“吴克华哪里去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政治局讨论落实干部政策的一次会议上发问。没有人回答,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吴克华在哪里。解放军总政治部立即展开调查。

调查异常艰难,原炮兵司令部的干部和一些造反派都不知道吴克华被关押在什么地方。后来,终于从一位干事口中获悉:吴克华被秘密关押在地下室里。有了下落,营救吴克华又是一个大难题。因为总政治部并没有掌握直接证据,万一关押吴克华的那伙人闻讯拒交或把吴克华转移了,问题将更加复杂。

1981年,吴克华在广东汕头南澳岛看望海军部队
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后,灵机一动,写下了一纸手令:“提审吴克华。”当晚,总政治部保卫部的保卫干事拿着李德生的手令前往提人。关押吴克华的那伙人一看李德生的亲笔手令,以为总政与他们持同样观点,爽快地将吴克华交了出来。

人是找到了,却引来了一场新的误会。保卫干事把吴克华带到京西宾馆的一个会客室,向坐在那里的李德生和田维新报告说:“首长,吴克华带到。”李德生挥了挥手,说:“知道了。”保卫干事便退了出来。李德生坐在沙发上,欠了欠身,说:“吴克华同志,请坐。”吴克华听说又要“提审”,以为自己又要挨整了,对李德生说话口气和用词的变化毫无觉察。吴克华不仅不敢坐,反而一个劲地说:“我有罪,我有罪!”李德生知道吴克华误会了,便解释说:“吴克华同志,我们是奉周总理之命来找你谈话的。”从“提审”变为“谈话”,吴克华不敢相信这戏剧性的变化。“文革”这几年,挨斗,挨批,受骗太多了,吴克华一时反应不过来。

几番折腾,吴克华沉冤终于得到昭雪,政治包袱也终于卸了下来。自1967年9月被关押至1974年底获平反,吴克华被关了7年多。

吴克华_吴克华 -心系青藏铁路

1975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吴克华为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1976年8月,63岁的吴克华决定沿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线走一趟昆仑山。


毛泽东主席接见吴克华
8月13日,吴克华到达西宁。身边工作人员担心他上高原身体吃不消,就劝他:“到西宁算了,让山上的同志下来汇报工作。”吴克华说:“那怎么行,指挥员哪有绕着战场走的!从西宁到格尔木虽然很高,难道还能高过长征路上的夹金山吗?我一定一站一站地走上昆仑山。”

在铁道兵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吴克华获悉:青藏高原每升高1000米,温度就降低6摄氏度;铁路建设工地多半在海拔3300米左右,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65%,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不少干部,战士怕把身体搞坏了,不想留在高原,想转业或调回内地工作。他指示随行的部队领导:“指战员们有这种想法是合乎情理的,希望部队的各级党组织,要对部队进行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教育,让他们安心高原,扎根高原,正确对待高原的恶劣环境和在施工中遇到的困难。”

吴克华又说:“青藏高原的确艰苦,但不能因为艰苦而不修青藏铁路。如果没有青藏铁路,高原会永远艰苦下去,西藏会永远贫困下去。我们吃几年的苦,受几年的累,把青藏铁路修通了,解决了西藏的交通和贫困问题,也是非常值得的。”

8月15日,吴克华一行来到驻守地海拔最高的二连,笑着对机关随同的有高原反应的工作人员说:“北京大机关把你们养娇了,我这老头子怎么没有高原反应?爬雪山过草地的一身硬骨头和你们就是不一样啊。”他要求和他一起上青藏高原的机关人员,要补上青藏铁路这一课。他说:“这一课补上了,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能战胜。”

一站一站地走,一站一站地解决问题。8月16日,他们来到驻守在关角的四十七团。吴克华说:“通过两天的调查,我认为部队的战斗力有很大提高,完成任务也比较快。目前,关角隧道在掘进中遇到不少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兵站部的原因,也有指挥部的原因,还有师,团机关的原因。有些困难是原先没有想到的。我作为司令员到关角来,就是来给基层解决困难的。困难也是一种机遇,把关角隧道攻克了,对今后部队在高原上打隧道就积累了经验,以后的建设局面就会大有好转。建设青藏铁路,一定要发扬老青藏精神,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大家的精神状态很好,但是气可鼓而不可泄,还要表现出更好的精神状态,以保证关角隧道决战的最后胜利。”

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前排左3)和部队领导
8月20日上午,吴克华在乌兰铁道兵十师机关干部大会上发表讲话。吴克华说:“我们一定要把当前的主要工作摆正。什么是当前的主要工作呢?就是一心一意地抓好生产。在抓好生产的过程中,技术是第一位的。技术工作是生产的纲,抓住了技术,就能解决好生产中的主要矛盾。青藏铁路远离内地,运输困难,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克服困难,科学施工,缩短工期。青藏铁路是毛主席关注的工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决不能马虎应付,降低质量。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同时,要发扬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领导干部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隧道施工部队,除星期天外,每月要外加两天休息日。这要作为一个制度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保证战士的健康……”

8月20日下午,吴克华一行从乌兰出发,经德令哈来到大漠深处的泉吉峡。这里是铁道兵七师三十三团机关所在地。8月22日下午6时,吴克华抵达格尔木铁道兵七师师部。由于一路长途奔波,铁七师领导打算让吴克华休息一天再开展工作,结果被吴克华拒绝了。当吴克华听说七师三十一团十一连在昆仑山那边的可可西里进行冻土工程试验时,当即表示要去看一看。这在原计划中是没有安排的项目。吴克华说:“没有安排,现在安排,昨天没有计划,咱们今天计划。昆仑山我不能不去,冻土试验我不能不看。青藏铁路通向拉萨,冻土是一大难关,我不看冻土怎么能放心呢?”

可可西里的清水河海拔4600多米。出发前,师长通知三十一团十一连,一定要把中午饭准备好,要在生命禁区让司令员吃上满意可口的饭菜。

吴克华到工地后,显出一派“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气。上午,吴克华和十一连的官兵一起座谈。中午很快到了,然而,端上来的饭菜少得可怜,只有海带丝,干菠菜,土豆,白菜,鸡蛋粉和少量的猪肉。师长大发雷霆,批评十一连指导员李益德:“司令员来了,你给弄出这等菜来,给我丢脸,给铁七师丢脸!”李益德委屈地说:“师长,这是我们连队最好的菜了。我们把所有的猪肉和鸡蛋都端上来了,我还能拿出什么?这些都是全连指战员献给司令员的一片爱心啊!”

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视察连队
吴克华知道此事后,狠狠地批评了师长:“战士们能吃,我为什么不能吃!山上供应不好,是我的责任,是我对不起奋战在昆仑山的战士们。”上饭桌前,吴克华向战士们敬了一个歉意的军礼。

吴克华在铁七师进行了4天的调研。8月26日,他踏上返回北京的征程。返京时,吴克华把铁道兵副参谋长,总工程师潘田留下,继续考察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冻土情况及铁路走向。吴克华说:“老潘,建设青藏铁路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这项伟大的工程要在铁道兵手上胜利完成。圆西藏的铁路之梦,是全国人民赋予铁道兵的光荣使命……”

1977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吴克华为成都军区司令员;1979年5月,调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1980年1月,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广州市首任市长,十大元帅之一的叶英剑对他说:“老吴,你五任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吴克华是任大区司令员职务最多的一个。

1987年2月13日,吴克华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4岁。1988年8月1日,吴克华夫人张铭携子女,遵照吴克华的生前遗言,将吴克华的骨灰撒在锦州塔山之上。

吴克华_吴克华 -将军两立遗嘱

第一次遗嘱:“如我光荣了,恳求组织上把我埋在母亲身边”


吴克华在济南参加助民劳动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再次携起手来共同御侮,中国进入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这时许世友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独立五旅旅长。而吴克华在抗大结业后随周恩来到上海做抗日民众工作。后来,根据许世友的要求,经周恩来同意,吴克华调山东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

许世友自吴克华来了之后,如虎添翼,他们在山东半岛发动群众,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地雷战,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牵制了大量的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战。

1942年春,日寇集中5万多兵力在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战争极为惨烈,吴克华协助许世友指挥胶东抗日武装与敌人浴血奋战,多次挫败了敌人的进攻。

胶东军区司令部驻扎在一个小山村里,全村只有60来户人家。有一次从内线传来敌人要来偷袭的消息,而这时,胶东主力部队又在外线作战,御敌兵力显然不够,司令部决定转移并派出一些警卫部队帮助当地老百姓疏散。

消息一传开,该村就有16位母亲带着16名小伙子,在村党组织负责人带领下,敲着锣鼓,来到司令部机关要求当兵杀敌,保家卫国,乐得许世友手舞足蹈。当天晚上,司令部机关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欢迎大会。吴克华请16位母亲坐在主席台上,政委林浩亲自为这16位母亲披红挂彩,许世友与她们一一握手致敬,并即席讲话说:“我从小在家乡听说岳母刺字,鼓励儿子精忠报国,我们胶东抗日根据地也有千千万万个岳母,有千千万万个岳飞,千千万万个保家卫国的革命战士,有了这么多千千万万,我们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事后许、吴二人聊起家事,吴克华说:“看到这16位母亲,我就想起自己的母亲。我是个独生儿子,自加入红军后,就一直顾不上母亲,尤其是母亲被国民党军队抓到以后,敌人逼她写信给我,叫我带队伍反水,可我母亲的回答真叫人肃然起敬。她说,‘我能生下他身,但管不了他的心,不要说我不识字,就是会识字也不写这个信。我儿子跟着方主席(时任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方志敏)、邵政委(红十军政委邵式平)闹共产,我乐意,我巴不得他多杀几个害人的坏蛋。现在你们要我写信,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母亲一席话,气得敌军官嗷嗷乱叫。当天晚上就砍下我母亲的头颅。由于部队急于开拔,至今我还未在母亲坟前好好烧柱香,我真是愧对母亲啊!如我为革命光荣了,恳求组织上把我埋到母亲墓边,好好伴着母亲。”吴克华的一席话,引起许世友的无限感慨。许世友说:“革命军人,生为国家尽忠杀贼,死后将自己埋在父母身边,以尽子女孝道,这也是人之常情。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多少忠臣良将,当其父母死后,皇帝老爷也要让他回去守孝三年呢!”他们谈起各自的母亲,充满着无限的眷恋。

第二次遗嘱:“魂归塔山,与战士们做个伴”

1978在成都,吴克华全家福
吴克华后来为什么又留下遗言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塔山呢?原来,身经百战的吴克华参加和指挥过许许多多有名的战斗,其中最为著名、最震撼人心的便是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塔山阻击战。

1948年夏,在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辽沈战役拉开了序幕。东北野战军总部根据中央指示,决定将战略重点放在锦州,并任命吴克华为塔山阻击战司令员,莫文骅为政委。

塔山位于锦州与锦西之间,是一个有500多户的大村庄,该村北距锦州前沿之敌15公里,南离锦西5公里,两军相距也不过几十米,尤其是距敌人作为进攻出发地的葫芦岛不过5公里多路,二锦公路穿村而过,村东1公里处是与公路平行的北宁铁路。这个村是一个谷地,周边是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西托虹螺山,东邻锦州湾,是山海关进入辽沈大平原的一处沿海隘口,也是锦西、葫芦岛进入锦州的惟一通道。1948年夏末秋初,当我东北野战军将锦州10万余敌团团包围之后,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围,于10月2日急飞沈阳,决定以5个军12个师的兵力组成增援兵团,驰援锦州,同时下令空军、海军予以配合,准备在锦州外围与解放军决一死战。东野总部为了阻挡对我威胁最大的锦西援敌,特挑选敢打敢冲、能攻能守的四纵担任阻敌任务。总部在给四纵的命令中强调,“锦州能否攻克,关键在于塔山”,“要坚守阵地,寸土不失,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例”。吴克华于10月4日接到命令后,立即马不停蹄地率部进入阵地,并作了战前动员。

10月10日凌晨3点,敌趁我阵地尚不巩固之机,在40余门重炮、7架飞机、2艘军舰的火力支援下,出动4个师的兵力向我塔山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拉开了塔山阻击战的帷幕。这场战斗整整打了6天6夜,每天都有数十架飞机、数十艘军舰、几十门大炮,轮番向我阵地轰炸,敌军凭借着美械装备,多次组织集团式冲锋。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大量工事被毁,战斗人员伤亡惨重,尤其是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我四纵打得英勇顽强,以1个纵队3个师的兵力成功地阻击了4倍于己的敌12个师的猛烈进攻,并且解放军阵地寸土未失,岿然不动。在6天6夜的激战中共歼敌6117人,气得蒋介石大骂下属将领是“饭桶”、“猪罗”、“坏了党国大事”。15日晚,解放军胜利攻克锦州,塔山阻击战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锦州战役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塔山阻击战,是解放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阵地坚守防御战,正如罗荣桓所称赞的:“四纵打得好,像这样的阻击战范例,在解放军历史上还是少有的。”在这场战斗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占山英雄团”等功臣部队和英雄群体。令吴克华感到痛心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四纵伤亡3145人,其中有767名战士牺牲在塔山这块土地上。这些都刻骨铭心地融入他的整个生命,使他念念不忘。

1987年2月,他病危时又一次留下遗嘱:“每当想起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心里非常难过。我死后,就把骨灰撒往塔山,与战士们做个伴吧。”1988年8月1日,遵照他的遗愿,吴克华的骨灰由其夫人张铭及其子女亲手撒到塔山这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与塔山阻击战牺牲的烈士们长眠在一起。

吴克华家乡的人民得悉将军的骨灰撒在塔山之后,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特地在吴克华母亲墓地山顶上建立起吴克华将军纪念亭,塑起吴克华将军的全身戎装像,让将军永远陪伴着自己的母亲,陪伴着家乡的人民。

吴克华_吴克华 -人物性格

吴克华将军慎战,每役非利不动,非得不用,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吴克华 吴克华-生平概况,吴克华-大事年表

吴克华、张铭夫妇
“九、一三”事件后,有人赞吴克华将军是“反林彪的英雄”。将军对曰:“过去说我反对林彪,我不承认,那是强加给我的。今天我还是这样说,我没有那么高的水平。”

吴克华将军守正不阿,廉介自持,为官数十年,未尝馈略权要,未尝以权谋私。子吴晓伟由士兵而将军,现任湖南省军区参谋长,颇有父风。吴克华将军治军格言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1979年2月,吴克华将军赴任新疆,适中苏边界若临战之际,谣峰四起,人心惶惶,西北汉族群众纷纷内迁。其时将军夫人张铭正患病,将军毅然举家北上,飞抵乌鲁木齐。是日傍晚,将军携夫人、子女安步上街,观街景,购物品,谈笑风生。乌鲁木齐市民见之,一传十,十传百,人心定矣。

吴克华将军言:“宁可把子弹消耗在靶场上,不要让子弹浪费在战场上”。将军抓训练要求符合实战,具体细致,如射击训练要求既要瞄死靶,又要瞄活靶;投弹训练要求既能由上而下投,又能由下而上投;刺杀训练要求由静的目标,进到动的目标;齐步、跑步等训练不能只求整齐而减低速度等等。

吴克华_吴克华 -人物评价

吴克华将军十六岁参加红军,少年老成,人称“小大人”。

吴克华将军颜面白皙,身材颀长,语言儒雅,气宇轩昂。将军有勇有谋,军政皆优,指挥作战以稳、细、准、狠见长。

莫文骅将军共吴克华将军统领四十二军,莫为政委尝戎服佩枪,望之凛然。吴为司令员尝便衣布履,手执书卷,人谓之曰:“不像个司令员,倒像个穷教员。”

华楠将军有诗赞吴克华将军云:南天一柱气如虹,披肝沥胆建奇功。土城阻击护北斗,驿道奔袭挫敌锋。临江论兵惊四座,塔山鏖战震两京。难忘春风风人时,入地甘霖细无声。

吴克华_吴克华 -个人荣誉





中将军衔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章

一级解放勋章

吴克华_吴克华 -相关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省弋阳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方志敏叶英剑许世友莫文骅李德生田维新吴克华

吴克华_吴克华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2)《塔山名将吴克华》 作者:苏静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3)《开国将军画传――吴克华画传》 作者:朱钧兵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6485.html

更多阅读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李聚奎 李聚奎-生平,李聚奎-大事年表

李聚奎(1904-1995)湖南省安化(今涟源)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后勤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宋庆龄 宋庆龄-生平经历,宋庆龄-大事年表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声明:《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吴克华 吴克华-生平概况,吴克华-大事年表》为网友一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