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ⅲ战斗机 歼8战斗机 歼8战斗机-技术数据,歼8战斗机-研制历史

歼8战斗机,歼-8系列战斗机不但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提供了性能较为先进的作战机型,也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科研系统培养了两代航空技术人员。

歼8战斗机_歼8战斗机 -技术数据


歼8战斗机翼展:9.34米
机长:21.52米
机高:5.41米
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
正常起飞重量:1385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2(高空)
实用升限:20500米

歼8战斗机_歼8战斗机 -研制历史


歼8战斗机

50年代,中国军方尚无一种能有效的拦截台湾深入中国腹地的升限为两万米的美制U-2高空战略侦察机及无人驾驶侦察机。为此1964年10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在几年充分的技术准备和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开始论证研制新型歼击机的方案,并拟定了战术技术要求。1965年5月,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高空高速歼击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命名为歼8型飞机。研制任务主要由六零一所和沈阳飞机厂承担,而此时适逢沈飞仿制MIG-21成功,於是该机就在MIG-21设计结构的基础上,放大机身几何面积并加装一具大功率发动机制成歼8.所以,单从气动外形来看,歼8除了在机身长度,高度和重量上比MIG-21大出一倍外,简直就是MIG-21的双倍放大版。但是内部结构迥异,并有许多创新的设计。

歼8型飞机的设计方案突出了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5个特点,各项性能比歼7型飞机均有提高。飞机最大速度为2.2倍音速,最大升限20公里,最大航程2000公里,最大爬升率每秒200米。飞机装2门机关炮,携带2枚空空导弹,雷达的搜索距离也有提高。飞机布局采取从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的三角机翼,下置水平尾翼和双腹箱的型式。飞机设计方案集思广议,既能满足预定的战术技术要求,又比较切实可行。在论证中,发动机的选择出现了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采用l台全新设计的加力涡扇发动机,性能先进,但发动机研制与飞机同时起步,能否顺利及时地研制成功,存在一定风险。另一方案是采用两台经过改进的涡喷7甲型发动机,技术先进性虽略逊一筹,但稳妥可靠,能赶上飞机研制进程。经飞机总设计师黄志千建议,六院院长唐延杰确定采用双发方案。这个选择,保证了飞机的顺利研制。歼8型飞机的设计工作从1965年夏全面展开,至1967年初完成并发出全套设计图纸。在研制过程中,设计人员突破了许多关键技术。歼8飞机试制正逢“文化大革命”全国席卷全国,特别是1967年7、8月间,武斗频繁,工人上班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沈阳飞机厂的批生产线已全部瘫痪。但歼8型飞机试制线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上班,试制工作照常进行。1969年7月,在空军团司令员曹里怀现场主持下,歼8型飞机鹰空而起,飞向长空。但是,歼8型飞机的试飞成功从1969年至1979年,整整花了10年时间,累计飞行1025个起落,663小时。研制人员针对试飞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顽强地攻关,保障了歼8装备部队,并且取得一部分重要科研成果。歼8I型歼8型飞机是白天型飞机,不具备在复杂气象下的作战能力。为满足全天侯作战的需要,从1976年起开始研制歼8I型飞机,顾诵芬任总设计师。歼8I型飞机在歼8型飞机的基础上安装全天侯雷达等11项电子设备:新设计舱盖、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改装了新型航炮,携带4枚空空导弹和4组火箭。

1978年2月,六零一所完成了全部设计图纸,沈阳飞机厂随即投人试制。首架飞机于1980年5月完成总装。第一次地面试车时,由于飞机液压系统供压导管破裂,液压油喷射到发动机扩散段壳体上引起火灾,造成全机烧毁。沈阳飞机公司全体职工以最好的质量、最快的速度于1981年4月重新总装出l架歼8I型飞机,并经过3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全部试飞科目。歼8I型飞机火控系统的研制是关键项目之一。其中单脉冲体制的204雷达由航空、电子工业部门联合研制,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飞机使用的射瞄一8甲型航空瞄准具,是中国首次采用速陀螺作为歼击机瞄准具的测量装置,构成瞄准系统,性能好,射击精度高。1982年9月,开始进行武器系统装机试飞。装有新型航炮的歼8I型飞机顺利进行了左右盘旋、俯冲拉起、平飞射击、对地靶射击和升跟射击等科目,空中发射炮弹300余发。试飞证明,机炮系统和飞机动态系统协调正常。 1985年7月,歼8I型飞机设计定型。同年10月,歼8型和歼81型飞机同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作出主要贡献的研制人员顾涌芬、王南寿、时正大、罗时大等均获奖。 歼8II型进入1980年代以来,世界空战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历经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几次中东战争及英阿马岛战争,结果证明诸如MIG-21、23,MIG-25与幻影III这种片面追求高空高速的战机,往往不是机动灵活的F-15,F-16的对手.同时大功率射控雷达和中距空空飞弹的使用,也使得飞行员能在视距外发动进攻,反观此时的歼8却一直无法在部队中获得好评.尤其是歼7战机在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的不断改进後,不但其总体作战性能与歼8无差,中低空机动性反而更胜一筹,甚至在几次大规模的模拟空中较量中,机动性不佳的歼8常常落败。 1

979年,中国空军根据国土防空的需要,针对,提出在歼81型飞机的基础上改成从两侧进气,以提高性能。1980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正式批准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II型飞机。针对歼8的中低空机动性能差及国土防空的需要,还有歼81型飞机从机头进气的布局限制机载火控雷达性能的缺陷,中国空军在八零年提出在歼8的基础上,发展一种采用两侧进气布局的改良型方案。同年9月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准中国空军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并命名为歼8-II。其所作的主要改进是:从机身两佣进气;采用两涡喷13AII型发动机;武器火控系统换装新式雷达,增大作用距离;瞄准系统加装拦射火控计算机;装备了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和空对地火箭。此外,飞机的功能系统还作了许多改进,包括增装自动驾驶仪等。经过上述改进,使歼80型飞机具有全天候拦截攻击和对地攻击能力。歼8II型飞机的研制任务由六零一所和沈阳飞机公司承担。根据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的要求,飞机研制采用系统工程管理。航空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任型号研制总指挥、顾诵芬任总设计师。

1983年4月,六零一所发出歼8II型飞机全套设计图纸,沈阳飞机公司投入试制。首架飞机于1984年3月总装完毕。同年6月12日,歼8II型飞机首飞上天。按照国家批准的试飞大纲,先后共有4架歼80型飞机投人定型试飞,经过严格考核,证明飞机的主要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1988年10月,歼-8型飞机设计定型。488项成品中有157项创新,并采用7项新材料.在新机的研发过程中采用了系统工程管理,而实际也证明歼8-II的设计是可行的,进气效率在低速时提高了6%,亚音速翻滚率提高了45%.其总体性能的优于F-5E。歼8II型飞机从方案论证到设计定型,历时8年。由于飞机的方案论证比较充分,原理性试验工作扎实,仅用17个月,飞机就试制成功。和平典范歼8-II虽然在航程,速度以及升限上均有所提高,但因其飞控系统采用传统的液压操纵,气动外形平淡无奇,再加上缺乏推力强大,可靠的发动机,所以歼8-II的机动性并无大幅提高。在中高空,歼-8II的速度非常惊人,但据此往往带来不可操纵及反应迟钝的特性,而在5公里以下空域的运动性能明显不佳,如果进入近距离缠斗,被机动性较好歼7-III咬住就无法摆脱。歼8-II机载设备的落后也直接影响到该机总体性能的发挥,其所配的国产208雷达的搜索距离有限,一次只能追踪一个目标,而且体积庞大、复杂,维护不便,并且缺乏有效的抗电子干扰能力;此外,狭小的视界、传统座舱布局和繁杂的开关大幅增加飞行员的负担。这将使歼8-II在现代条件下生存率大幅降低。而当时中国的防空面对苏联空军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几乎无能为力,而MIG-29、31,TU-22M3等高性能飞机的服役,使中国空军感到来自北方的空中压力日益沉重。基于上述原因,中国希望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进歼8II。1986年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同前格鲁曼公司合作改良歼8II,这就是内部代号为“八号“,对外名为“和平典范(PEACEPEARL)的合作计划.该计划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将F-16A/B所配用的AN/APG-66雷达和机载设备装在歼8-II上,并加翼前缘空战襟翼,以提高飞机的空中转向能力,使用结构油箱以增大飞机航程。此外,双方还就采用F404涡扇发动机改良歼8II展开谈判,美方声称,经过美国先进技术整和後的歼8-II,其基本性能与F-16相当。显然中国空军希望在最新型的歼-10战机服役前,用150架经过美国技术改进的歼8装备1至2个航空兵师,部署在中苏边境附近以防止前苏空军的可能入侵。而“六,四”事件后,这一计划随之受阻,流产,而当时已有两架飞机在美国组装完成。

歼8战斗机_歼8战斗机 -结构组成


歼-8Ⅱ

歼-8Ⅱ系列除了本身不断改进外,相关电子设备的改进也在紧张进行中。其中包括607所1998年初研制的国产“蓝天”导航攻击吊舱,该吊舱概念类似于美LANTIRN吊舱,连名字都象。不同之处是带有一个小型对地探测雷达,且没有制导武器火控设备及功能。“蓝天”吊舱将使我军的夜间及恶劣气象下的对地攻击能力大大提高。“蓝天”是国防科工委“八五”重点课题,能为飞机提供爬升/俯冲指令,控制飞机超低空飞行,完成全天候超低空突防。具体设备包括由地形跟踪雷达(TFR)、宽视角前视红外(FLlR)、控制电脑(NPCC)、环境控制装置(ECU)、电源(NPPW)五部份。地形追沿飞行间隙高度60至400米,飞行速度500至900千米/时,过载限制+12g至-1g,低空飞行时间50分钟,雷达探测距离15千米,红外探测距离10千米,维修间隔70小时。体积0.295立方米、重200千克。由于技术所限,“蓝天”吊舱的体积明显大于LANTIRN系统,而且缺乏攻击火控功能。这可能影响到“蓝天”载机的外挂布置。

在歼-8ⅡM半死不活的沉寂了两年之后,歼-8ⅢACT型又轰轰烈烈的登上了珠海航展的舞台。外界普遍认为该机包含了未来中国先进战斗机的部分技术。从现有公开资料来看,歼-8Ⅲ即以往传说中的歼-8C,最初计划是通过大幅的改进,装备部队使用,从而显著提高战斗力。这里还应指出,后来部队中真正装备的歼-8C,已经不再是这里所说的歼-8Ⅲ了。这是因为,歼-8Ⅲ的命运是凄惨的,代表着中国先进飞行控制技术水平的该机在试飞中不幸坠毁,草草了结了短暂的一生,未能批量装备部队使用。坠毁的原因众说纷纭,即便在参与项目的各个专业单位之间,也存在的激烈的争论乃至互相指责。无论如何,该机验证的电传等多项技术,是中国歼击机发展的宝贵财富,大量成果被之后的歼-8B改型所吸收采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借尸还魂”了。据称歼-8Ⅲ机身比歼-8II缩短40cm,在三角形机翼前方的进气口上方安装一对小前翼,使飞机的气动布局由三角翼变为三面翼。从理论上讲,前翼与主翼应出现部分重叠,才能构成最佳的气动上的近距耦合;但前翼与主翼过近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当主翼放襟翼增升时,前翼难以配平襟翼产生的低头力矩和升力增量,因此主翼的增升势必受到限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修改部分气动设计,如以色列的“幼狮”C-2飞机在安装小前翼后,为了平衡安装前翼引起的全机重心移动,在其主翼半翼展的35%处加装了锯齿形前缘,增大了外翼段面的面积和前缘后掠角,并在机头两侧安装了小边条,这些变化会使飞机的结构重略有增加,但飞行性能则大为改善。另一种方式是放宽静安定余度,以减轻全动式前翼的配平负担,改善高机动性能,这一方法既不会增加结构重量,又可获得最佳升力。但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采用先进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有消息说歼-8Ⅲ的飞控系统采用了三轴数字式四余度电传系统,飞控计算机采用容错计算机技术,系统由有三部不同的32位RISC系统架构计算机组成。由于有歼-6变稳机、歼-8ACT的基础,歼-8Ⅲ采用了相对成熟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歼-8Ⅲ的发动机据说采用的是WP-13FII,与WP-13AII比,其最大推力增加为78千牛(P=7960kg×2),推重比约7左右。为了减轻飞机重量,歼-8Ⅲ的机体结构与材料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机翼采用了整体复合材料技术,机体寿命增为6000小时。从操纵系统看,歼-8Ⅲ配备了三轴数字式四余度电传系统。与F-16和幻影2000一样,静安定余度也是负值。无论何种气动布局的飞机,只要放宽静安定余度,其飞行性能都会有所改善。

歼8战斗机_歼8战斗机 -特点


99年国庆重头戏

新火控系统的特点为,采用数据传输标准总线技术,从而能够彻底提高航电水平;综合雷达、惯导、大气等传感器,提高探测能力;采用先进显示技术,提高人机工效;建立新的外挂管理技术基础;增强自检测、系统容错能力,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具体措施为,把 F-16 同期型号的火控移植到歼-8Ⅱ上,包括加装 AN/APG-66(V)火控雷达、座舱显示系统、1553 总线、新型火控计算机等。

AN/APG-66(V)雷达

加装 AN/APG-66(V)雷达是“和平典范”最抢眼的项目,为歼-8Ⅱ添加了“金睛火眼”。这可能是首例东方战斗机与西方雷达的官方“联姻”。该雷达由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研制,属于 X 波段脉冲多普勒机载火控雷达,主要装备 F-16A/B 等。美方赋予提供给中方的雷达一个新代号:PRC F-8 APG-66(V)。中国当时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火控雷达。该雷达采用平板隙缝天线,对大型飞机的最大搜索距离约 140 千米。对战斗机的上视探测距离 46 到 74 千米,下视 37 到 55 千米。具有频率捷变能力,抗干扰性好。

歼8ⅲ战斗机 歼8战斗机 歼8战斗机-技术数据,歼8战斗机-研制历史

同时 APG-66(V)的处理机、雷达计算机、存储介质较先进,从而能够提供大容量快速的处理能力。其设计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分为 7 个各自带独立电源的可更换单元,插头/插座统一而易于插拔,供电可靠,大量采用可靠性好的数字式器件。因此,APG-66(V)在战地条件下可快速更换修理。对于解放军来说,当时面对着敌人立体化大集团进攻的威胁,更需要截击机长时间连续作战,需要尽可能减低故障趴窝的几率。

APG-66(V)借助脉冲多普勒技术,能够在地面杂波干扰中搜索并锁定目标,从而发起攻击。老式单脉冲体制的雷达,基本无法做到这一点。APG-66(V)的工作状态很齐全,空空模式例如格斗、快速搜索、自动截获、自动跟踪等。空地模式包括真实波束、8:1 的多普勒波束锐化、地图锁定、对海搜索跟踪等。因此 APG-66(V)奠定了 F-16 良好的火控基础。在这一基础上略加发展后,F-16C/D 型就具有了完善的空地作战能力。

歼-8Ⅱ最初的火控系统,限于雷达体制,仅能对付中高空目标。这也是米格-23、F-104 等典型第二代战斗机共同的特点,一般只有上视能力,无法下视探测。有了 APG-66(V)这样雷达,歼-8Ⅱ才能够有效的拦截低空突防的敌方飞机和导弹,例如当时已大量装备苏军的图-22M“逆火”轰炸机和苏-24 战斗轰炸机。

当然 APG-66(V)也有其缺陷:探测距离偏近,最初甚至没有连续波照射器,无法使用 AIM-7“麻雀”等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APG-66 发展到 APG-66 ADF 型后,F-16 才能使用 AIM-7。直到改装搜索距离增大 50%的 APG-68 雷达的F-16新型号出现,“战隼”才真正具有了超视距空战能力。对于承担截击任务的歼-8Ⅱ,真正适用的雷达其实是 APG-68。不过美国当时并不会提供该雷达给中国。

座舱显示系统

先进火控要包括适当的输出显示手段,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美方为歼-8Ⅱ座舱增加了多种显示设备,包括下视显示器(Multifunction Display System MFD)和新式平视显示器(Head Up Display System HUD),具体型号不详,估计类似 F-16 相应部件。F-16 的下显是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电视/光栅显示器,采用先进 CRT 和光学滤波技术,可显示包括多种模式的雷达成像、字母数字和符号叠加输出等。F-16 下显还可以输出电视制导武器相关视频图像,但“和平典范”并无加装对地制导武器的计划,因此改装的火控应该不包括这一部分功能。而歼-8Ⅱ原有的显示手段仅为简单的波形输出和机电仪表,功能单一,更无法满足光电制导对地武器的需要。

以往老式的光电瞄准具仅能为飞行员提供简单的瞄准光环。飞行员通过标示和经验上预知的目标尺寸进行估算,测距、攻击精度都较低。还得需要经常低头查看座舱仪表信息。改装新型平显后,歼-8Ⅱ飞行员可直接读取火力控制、飞行数据、雷达信息和机动能量管理信息。空对空作战时,飞行员可透过平显看到目标,同时看到投影叠加的雷达目标截获指示符号、瞄准光环、最大/最小发射距离指示、瞄准操纵点、弹丸示踪线(热线)和速度矢量。上述提示信息在作战中能成倍数的提高飞行员工作效率,例如投掷航空炸弹时,飞行员只需观察目标以及平显上火控系统输出的瞄准操纵点,按指示适时按下发射钮,投出炸弹,即可准确的命中目标。巡航时平显显示方位、速度、高度和操纵信号等,可减低飞行员的工作强度。

1553B 总线

1553B 标准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可能有几分陌生。1553 标准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它,之前提到的雷达、导航系统的改进计划,等于空中楼阁。

上世纪 60 年代时,由导航/平显/武器瞄准系统(INS/HUD/WACS)组成的综合火控系统,配上远距空射武器,使战斗机如虎添翼。但作战信息数据总量暴涨,而设备间接口各异,互联协同难度大,成为作战效能的瓶颈。同时,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开发、维护和改进的成本不断上升。于是 1973 年后,美军方先后公布 MIL-STD-1553A(USAF)标准和1553B改进标准。粗略的说,单个机载电子设备就类似于计算机局域网 LAN 中的单个计算机,1553 标准类似于通信协议,堪称现代作战飞机电子系统的“脊梁骨”。其核心就在于“标准”二字。有了 1553,雷达光电探测、导航、本机传感、座舱显示、外挂管理和火控计算机等得以完美的联结综合,构成了第三代战斗机标志性的分布式集中控制系统。F-16A 是采用 1553A 标准的第一种作战飞机。

以雷达为例,之前提到的先进的人机界面,需要火控雷达具有复杂的对外接口,同时脉冲多普勒雷达又需要强大的内部接口进行处理运算。如果没有 1553 这样先进的总线,这两个接口的性能都要大打折扣。

1553 总线具有高速、灵活的特点,通信效率高,修改、扩充和维护简便。下面列举一些数据,熟悉计算机的朋友应当有所体会:MIL-STD-1553B 是数字命令/响应式分制多路传输数据总线,传输速率 1M 比特/秒,足以满足第三代作战飞机的要求;字长度 20 比特,数据有效长度 16 比特;半双工传输方式,双冗余故障容错方式,传输媒介为屏蔽双绞线。

1553 总线的冗余度设计,提高了子系统和全系统的可靠性。总线本身(包括总线控制器、双绞线、偶合器等)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超过 10,000 小时,在全系统中基本可忽略其故障率,比歼-8Ⅱ原有联结方式好得多。同时可以省去歼-8Ⅱ设备间复杂繁琐的点对点联结,仅此一项可令全电子系统的重量减轻约 5%,并节省空间、耗电。数字传输方式与传统的模电方式相比,速度更快、反应时间更短、保密性更好、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充分发挥火控设备性能。字差错率小于千万分之一。在后勤维护方面,标准的接口、插卡非常容易拆卸,可以方便的通过数字式工具进行测试/虚拟。经测试仅地面测试一项,就可比以往减少 30% 的维护工时。

“和平典范”以 1553B 标准为基础的航电系统,比歼-8Ⅱ原有系统提高了一个台阶。其火控/导航状态分工清晰明确,信息处理速度快,维护升级简便,扩展性强。此外西方武器系统基本上都符合 1553 标准,我国引进的一些先进武器只需进行相应改进,即可自行加装到“和平典范”上。更重要的是,1553 标准决定了不同厂商的航空电子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助解决我国航空工业的一些问题。尽管“和平典范”计划夭折,我国仍确立了 1553 的标准地位,同时开发了更先进的光纤 1553 接口技术和设备,并进行了新型光纤总线的研究。日前我国已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1553B 总线协议接口芯片。

新型火控计算机

新型火控计算机是“和平典范”的大脑,尽管没有具体型号的信息,但基于雷达、显示系统等已知材料,可以推断其基本情况。它与惯导计算机、火力瞄准计算机、雷达处理机、外挂管理计算机组成了飞行火控系统,是系统核心。该计算机负责控制包括机炮、空空导弹、航空炸弹等各种武器的发射提前量、发射区、弹道、弹着点、提示信息等,选择、设定和发射外挂武器。在作战时,火控计算机进行科学的飞机能量管理计算,在战斗时确保战斗机在最佳格斗飞行状态,平时则可增大续航时间和距离。

在空空作战时,火控计算机可为歼-8Ⅱ飞行员提供格斗、空空导弹、快速射击、前置跟踪等。快速射击时,计算机模拟连续弹丸流的命中点,飞行员从而可以迅速捕捉到快速开炮拦截敌机的准确时机。前置攻击时,计算机将瞄准光环投射在由目标距离、飞机动态、距变率决定的适当位置,飞行员调整飞行姿态使光环套住目标,即可瞄准攻击。空地作战时也有多种状态供不同用途。

歼8战斗机_歼8战斗机 -地位与作用


中国自行研制

歼-8Ⅱ最初的研制目的就是执行空中截击任务,当时针对的对象都是苏联高速的“图”系列轰炸机和各种战斗机,为此歼-8Ⅱ优先配装北方的空军部队。随着苏联解体,世界局势的转变,歼-8Ⅱ的作战方向逐步南移。近几年歼-8Ⅱ在南海、东海频繁与美军侦察机对峙,险情不断,终于在今年发生了撞机事件。此事中美评述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首要原因是美军侦察机抵近中国沿海侦察。下图就是美军EP-3E侦察机在以往侦察活动中拍摄到的前来拦截的我军歼-8Ⅱ飞机的照片,此照片在撞机事件后曾被美军作为“中国飞机飞得太近”的证据。据美军称,在以往的拦截中,王伟曾经向EP-3E上的美军飞行员举起一张写有自己EMAIL地址的纸张。这张照片还披露了中国仿自以色列“怪蛇”导弹的PL-8近距空空导弹。

歼-8D型机是99年阅兵的重头戏之一。D型机是歼-8Ⅱ系列的空中加油型,加装固定空中加油管。首次公开亮相是在建国50周年阅兵上,当时两架D型机跟随在轰油-6型加油机后方越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在国庆阅兵中加受油机编队格外引人注目,其中的受油机就是刚刚为人所知的歼-8D。歼-8D飞机是在歼-8Ⅱ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一种具有空中受油功能的高空高速歼击机。该型机的机载设备有了一定的改进:加装了563B惯导,JD-3II塔康,改善了导航性能;换装J8IIHK-13E平显,并与惯导、塔康、定向仪等交联,实现了综合显示;加装了RKL800A组合电子对抗系统;换装了YX5飞行员供氧系统;换装了HTY-4A救生系统,可实现零高度,0-1100千米/小时速度的安全救生。但是,最为关键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仍没有本质的改善,很多方面也不如原本的歼-8Ⅲ。歼-8D可通过空中加油增加航程和续航时间,可执行远距离或留空时间长的作战任务。以前的国产战机的作战半径均很短,歼-8Ⅱ的半径虽然增加到了800千米,但这需要外挂3个副油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歼-8D由于实现了空中加油,因此战斗力也得到了加强。歼-8D有两种武器配置,一是空对空拦截作战类型:翼下位于中间的2个挂架挂2枚霹雳-11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内侧及外侧的4个挂架挂4枚PL-8或PL-5B格斗导弹,机身下的挂架可挂1个副油箱。二是空对地作战:机身下的挂架挂6枚250-3低阻炸弹,翼下内侧和中侧的4个挂架可挂4枚250-3炸弹或4枚格斗导弹,翼下外侧的2个挂架挂2个HF“火发”系列火箭发射器。该型号从96年起陆续装备了空军及海军航空兵部队。

应该指出的是D型并非只有一种,据称因改装或全新制造的不同,D型至少有两种。部分D型的垂直尾翼上加装了类似歼-8E型采用的导弹告警装置。同时加油管的设计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刚开始时加油管只有简单的一个外形,后发现由其产生的气流变化导致座舱噪音极大,被迫采用了隔音耳罩等补救性措施。之后通过多种手段的改进,最终方将噪音水平控制在了合理范围之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6531.html

更多阅读

歼十一苏27 战斗机 中国空军歼11机 歼十战斗机之父

简介歼-11系列战机是中国在引进俄罗斯苏-27SK后发展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1997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协议,从而使中国可以生产苏-27型战斗机。我国自己生产的这种战斗机被命名为歼-11。其中前期为苏-27SK的特许生产型,后期则进行了重大改

刀口评论:太行是非常成功的

涡扇十太行发动机已经是沈飞所有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的标配温良恭俭 发表于 2014-5-7 21:06txzcai个别极度恶劣的那些人,国家又不是看不见。。。(总发这种帖子很容易煽起愤愤们的情绪,好像国家很多地方都不对劲一样,进而对国家不满意。)发

中国最强战机——歼15战机 歼15战斗机图片

歼-15“飞鲨”战斗机据称是中国海军首种舰载战斗机。据信该机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设计制造,其歼-15战斗机资料照片设计源于歼-11,并参考了俄罗斯苏-33舰载战斗机。目前为止尚无任何关于该机的官方消息,也无任何资料能证明该机的

歼-12轻型战斗机_jn 轻型战斗机

“歼-12 战斗机是中国大陆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喷气战斗机。是中国大陆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歼12是缩小化的MIG21的蓝本,仅仅制造了4架,其

声明:《歼8ⅲ战斗机 歼8战斗机 歼8战斗机-技术数据,歼8战斗机-研制历史》为网友御风踏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