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优势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简介,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势

2010年7月,规划将在东南四环一直到京津二通道附近兴建“环渤海总部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15.6平方公里。据称,该商务区建成后有望成为北京中心城的东南门户形象区。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简介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属于东北、西北、华北的接合部,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这些优势同时集中地表现为环渤海地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开发合作的独特优势。据统计资料显示,其经济总量相当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 45.3%,比珠三角经济圈低 10%。经济学家们从统计数字的对比中看到了差距,同时也看到了以京津冀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拥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合作潜力。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区位优势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内蒙古。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环渤海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将使加快启动该地区发展成为必要选择。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新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在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


环渤海经济圈

联合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的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韩国卢武铉总统上任后,经济上提出重大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该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因此,可以预见,中、日、韩之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将呈加速趋势。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工业基础


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地区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我国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信息产业部新近出台的一份研究报告,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之一。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京津唐地区在未来IT业发展尤其是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不可小视。从规模上看,与长江、珠江三角洲两个IT业发展中心相比,目前环渤海中心区的IT产业仍存差距。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相当、产业配套齐全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通信设备、计算机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批重量级的芯片制造及上下游企业
环渤海经济圈落户上海,已形成包括有线、无线、传输及配套元器件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然而,京津地区IT产业的优势正等待释放。京津雄厚的科研力量,有望在IT业创新上发展出高端优势。京津地区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仅北京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而天津也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当前政府也正推动各类研发机构与企业联合,在中国IT业新的发展阶段,研发及促成电子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地区均得天时地利。其次,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较高,适应IT产业发展要求。目前,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目前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摩托罗拉、惠普、松下、微软、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蓄势待发;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进驻天津开发区早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其自身及辐射作用仍在扩大。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经济发展迅猛

外商在中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集中在此,且走势渐强。区目前全球80多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


环渤海经济圈以上在北京,而天津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万余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在此设有200余家生产性投资企业,大连的外商投资企业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在全国都是一流的。经过了十多年的奠基发展,外商投资带来管理、技术、营销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将在本地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释放,加速激活老工业基地的能量,提升旧产业并同时形成新兴制造业。

环渤海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已从软硬件方面加速展开.去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联合,率先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的整合;而北起山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大动脉,目前已经完成约2/3的建设任务。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这一超级引擎”正在为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专家分析,北京奥运会从筹备至举办期间,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每年在0.3%左右,而这一地区无疑将首先受益。据了解,在奥运会筹备期间,仅北京就计划投入20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有相应的较完善的战略规划,注重投入产出比及经济发展的前向及后向联系,奥运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环渤海经济圈是保证中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地区,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三北地区发展的引擎,更是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

从经济总量看,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量稳步提升,在全国的比重增加。2006年环渤海五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的地区生产总值达54775.4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的26.16%,接近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总和。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为60984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9.12%。这三大经济区的发展速度均要远高于全国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环渤海区域已经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样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已日益显现。

环渤海经济圈“十一五”的增长格局进行预测。预计2010年环渤海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将提高到30%,经济总量将达87200亿元。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发展概况


・山东半岛城市群



环渤海经济圈2003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3905万。2004年5月15日,山东省计委负责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论证稿通过专家论证,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2011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首个、全国第14个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全区总规划面积12.37平方公里,其中网内保税区5.17平方公里,网外产业配套区7.2平方公里。潍坊综合保税区将走以“大物流带大生产”的发展路子,努力建成服务山东、辐射全国及东北亚的“国际物流”“加工贸易”“特色商品交易定价”三大中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接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1年2月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7市23个项目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549.4亿元,标志着中国首个海洋经济区启动。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6,总人口约985万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2010年8月23日至27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层国际论坛”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主题为“开放发展,高效生态”。论坛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国内外的400多名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将为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出谋划策。第10届花博会在青州开幕

2010年,在生态建设方面,山东省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启动建设了造林绿化工程、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山东省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和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活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了污水达标排放,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区内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此外,山东省还在“黄三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形成了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胜利工业园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了212个重点节能项目,总投资112.4亿元,实现节能量285万吨标准煤。

特高压输电线路


特高压输电线路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网络,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优势,被誉为“电力高速公路”,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是山东省“外电入鲁”战略的重头戏,可有效缓解全省冬季和夏季用电高峰时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十二五”期间,山东将建成投产1000千伏锡林郭勒盟-济南-南京、陕北-济南-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800千伏呼盟-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等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一条1000千伏的线路输送负荷将达到500万千瓦,相当于承担起了山东近9500万人民全部的生活用电。

・京津冀都市圈

2006年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进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文本编制阶段。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间发改委网站面向社会征求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5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在廊坊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

京津冀是我国具有首都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城镇密集地区,建立京津冀城乡规划协调机制对促进这个地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统筹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沿海开放开发重点地区的空间发展,增强京津冀城镇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津冀打造“1小时交通圈”快速交通体系加速环渤海区域融合
10年投资近百亿京津风沙源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

2010年10月13日,天津市邮政管理局举行《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年》宣传推动会,《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10-2014年)》已编制完成。根据该规划,京津冀地区今后5年将优化快递综合运输网络,编织一个高效的运输网络体系。

2011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复(国函〔2011〕29号)《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京冀“环首都经济圈”



2010年11月10日,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举行“进一步加强冀京合作座谈会”。双方商定,将在城际轨道交通、公路方面共同规划和建设,实现同标准对接,无缝隙换乘;双方同意年底前实现环首都的河北省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13个县(市、区)固定电话使用“010”区号;双方统筹规划编制,北京明确专人参与河北“十二五”规划,特别是“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规划对接。在社会保障方面,双方将共同推动建立京冀两地之间医保无障碍转移及就诊报销互认制度,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环首都经济圈总体规划以及环首都13个县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预计在2011年5月以前完成。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式批准之前,原则上河北省环北京13个县的新项目不再审批。

・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



2010年6月2日新华网消息,科技部近日批复河北建设“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这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全国七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定位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区、环渤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京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核心区和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体区。其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以园区(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主要支撑,以产业密集区为主体,各种创新要素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空间布局合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988年,北京中关村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2009年3月,中关村再更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经过20年发展,已形成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20年里,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从500余家发展到超过2万家,总收入从14亿元到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上缴税收从5000万元发展到500亿元。2008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

2010年,中关村园区拥有企业超过2万家,总收入约为1.5万亿元。

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到2015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2月24日,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公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根据《纲要》,我国计划用10年时间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2011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个中央和国家部委与北京市联合印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北京市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人才特区。《若干意见》指出,从2011到2015年,中关村面向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国家发展所特需的各类人才,建设“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中国特色人才特区。

2011年5月12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规定在企业中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生产,且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项,获国家级人才表彰奖励,担任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或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高端领军人才,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不需取得相关级别职称、任职年限及参加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均可直接申请北京市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职称评审。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关村地区拥有约35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工程技术人才占82%,但拥有高级职称的不足10%。环首都七省区市启动区域警务合作效果初显

・天津滨海新区



环渤海经济圈2006年6月6日,国务院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正式宣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2008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报送的《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此前的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2010年滨海新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

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改革试验区:解读四大关键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320万立方米中石化天津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开工中石化天津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项目投入商业运行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




环渤海经济圈2008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标志着曹妃甸的发展正式作为国家战略全面启动。2009年3月14日,曹妃甸新区正式揭牌成立。河北唐山曹妃甸新区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规划面积1943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约80公里,目前常住人口22万。根据规划,曹妃甸新区的功能定位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曹妃甸论坛

2011年3月23日,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唐山液化天然气项目,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开工建设。这个项目由中国石油、北京市、河北省共同出资兴建,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9+10”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会

“9+10”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会由北京市政府创办,成员包括环渤海及北京周边9省、区、市和10个国内热点旅游城市。“9+10”区域旅游合作主要通过实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形成跨区域旅游合作体系,以产品和市场为核心,创新合作理念和方式,推动环渤海地区和国内热点旅游城市的深度合作,通过“9+10”区域旅游协作,力争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

2010年12月6日,“9+10”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并发表《区域旅游合作太原宣言》,展望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及跨区域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相关词条

京津塘工业基地武汉经济圈淮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经济圈_环渤海经济圈 -参考资料

区位优势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简介,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势

1.http://news.beelink.com.cn/20060418/2064719.s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6578.html

更多阅读

解读“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新地图

主要内容:●中国经济重心北移速度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地位更加凸显,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时期,由此带动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也将为“环

环渤海经济圈重点城市 关于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的出现,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成为三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1.环渤海经济圈的优势  环

声明:《区位优势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简介,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势》为网友余生想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