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简介 地方志 地方志-简介,地方志-历史

地方志是记载地方、地理、古代世界、历史等,由古代如何演化成现代的因由。地方志是志书及与其有关的方志机构、方志编纂、方志工作、方志事业、方志文化等事项或活动的总称,简称“方志”。地方志书是记述特定时空内1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现存最早的全国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地方志按它记述的空间不同可以分为行政区域志和非行政区域志2大类。

地方志_地方志 -简介


地方志

地方志书:

简称“方志”、“地方志”。地方,即地域;志,就是“记述、记载”的意思。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

方志记述的对象是“一地自然与社会”;时间范围是“历史和现状”;性质是“资料性着述”。

地方志书是记述特定时空内1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属于人文地理,但亦可单列)。一部完善和成功的地方志应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全部已有事业、客观条件、社会状况等作如实记载。简而言之,地方志书者,地方之全史也。它虽有史学之性,但不是国史、正史,也不属史学范畴,但要比史更全面、更系统;由于它记载面十分广博,故推而论之,地方志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亦可称地方的百科全书。

地方志_地方志 -历史


地方志

现存最早的

全国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它以唐代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 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最多。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


于川力收藏品

地方志的地方,不仅仅是针对中央的那个地方,也不只是行政区划界定的区域,而是广义上的某个区域。它既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如省域、市域、县域、乡域、村域等。也可以是1个地理概念,如江河的流域、山脉所在的区域、海域等。还可以是国域、国外的某个区域,如某个国家、某个国家的某个区域、跨几个国家的某个区域等。(王照伦:理论方志学纲要.海南史志,1995,)。地方志按它记述的空间不同可以分为行政区域志和非行政区域志2大类。记述空间是行政区域的有:国志、省志、自治区志、直辖市志、

市志、县志、乡志、镇志、村志等。记述空间不是行政区域或跨行政区域的有:山志、江(河)志、海域志、海岛志、寺(庙)志、南极志、远东志、西欧志、北美志等。(王照伦:理论方志学纲要.海南史志,1995,)。

地方志简介 地方志 地方志-简介,地方志-历史

按照志书记述的内容不同可分为2类。1类是综合性志书。综合性志书记述的内容是所志时空的方方面面,从自然到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美德到陋习,无所不包。一统志、省志、县志等即属此类。另一类是单一性志书。单一性志书记述的空间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域,也可以是几个行政区域和非行政区域,还可以是国外的某个国家或跨国家的某个区域。这类志书的名称庞杂,如:山东文化志、中国戏曲志、欧洲风俗志、南极矿业志、日本服装志、西非报业志、平邑县水利志、临沂市农业志、亚洲铁路志、东欧工业志、北戴河水产志、世界人口志、西欧教育志、各国领海志、北美物产志、南极探险志、世界航天志、北极动物志、太平洋生物资源志、中国淡水渔业志、杂志、怪异志,等等。(王照伦:理论方志学纲要.海南史志,1995,)。

按照志书记述的时间不同可分为通志和断代志2类。通志记述的时间上限是被志事物的发端,下限是志书断线(截止时间)。如《费县志》(时限是开天辟地到1985年)。断代志记述的时限是某个时期或者说某个历史阶段,如《费县志(1986-2005)》。

地方志_地方志 -基本选材

志书的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是资料性着述。

志书的优势在资料,是地方志的生命力所在。因此,选材很重要.

取向

一)强调志书的查考价值;强调资料性、实用性、检索性;

二)强调志书的学术价值;强调着述性、学术性、可读性;

三)兼顾上述两个方面。

基本要求

一般说,收入志书的,应该是那些能反映当地真实情况、反映事物发展规律或发展趋势、有时代特点、有借鉴作用、查考作用、教育作用和存史作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材料。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一)观点正确。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材料,选一些今后也能站得住脚的材料。对历史上的事情,应用历史观点实事求是地剖析,不能简单地用今天的政策作为衡量历史事件是非的标准;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评价过去。对于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要充分记述。

二)全面真实。材料一定要全面、真实、准确。必须广泛收集材料,认真进行鉴定考证。未经认真查证的材料,要慎用。

三)详略得当。资料应充实些,重点篇章要详细。

四)要有深度。选取材料,要能从深层说明事物深层内涵,反映事物本质形态和特点,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区别,反映事物的因果关系、发展规律。

具体办法

1.运用科学排比方法,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

2.事物整体面貌、发展过程、兴衰起落和特点写清楚。

3.不要只讲制度内的东西,而要讲实际情况。

4。采用适当的对比,包括适当的横向对比,这样对问题才能有较全面、较深刻、较立体的认识。

5。认真选好典型材料,展示事物深层的内涵,增加材料的立体感。

6。记述时,正负面都要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地方志_地方志 -结构

封面

封面是书的脸面,起保护书心和装饰全书的作用。包括封里,即封面的里面;底封,即书的后表层,也叫封四;封三,也叫封底里,即封底的里面。

环衬

设置在封面(封壳)与书心(及书名页)之间的衬纸,通常有前后环衬,其作用是增加图书牢固性,起装饰作用,用纸比封面薄、比书心厚。

书名页

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两个部分。ISBN版本记录页载:书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厂、发行者;开本、版次、印次、印张、印数、字数、日期、定期和书号。《内部(图书)准印证》载:书名、作者、印刷厂、开本、印张、印数、字数、日期和准印证号,不标定价。用纸比封面薄,比正文厚。

序言

前言:序和前言统称“序言”,有自序、他序、代序、修订版序等。

自序:由作者本人撰写,内容包括: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纂体例、写作背景、资料来源、读者对象等;

他序:由他人撰写,内容包括:作者介绍、作品分析、价值评判、某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讨论等。

自序和他序同时存在时,他序排前。有代序,自序和他序就不需要了。

凡例

介绍志书内容、编纂体例、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包括:编纂意图、基本内容、编纂体例、条目编排、行文规范、资料来源、检索方法等。

后记

后记:跋是志书后的说明性文件,是对序的补充、说明或对他人在写作过程中的帮助表示谢意。

版面

指志书一页的整个幅面,包括印有文字画照部分和四周的周空。

版心

正文印文字和图表的部分。

书眉

排在版心上部(或翻口处竖排)的文字及符号,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用于检索篇章。设计要点:双页为上一级标题,单页码为下一级标题。字级小于正文,字体可酌,下加“书眉线”。

护封

包在硬质封面(或厚纸封面)外的包纸,高度与书相等,长度能包裹封面的面封、书脊和底封,在两边各有向里折进的勒口,对封面起保护作用。

腰封

包勒在封面腰部的纸带,上印宣传、推介性图文,精装志书选用。

书签带

将织物细带一端粘连在书心的天头脊处,另一端不固定,起书签作用

地方志_地方志 -分类

年鉴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重要文献资料,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年鉴是一种资料性期刊,一年一期,可称为年刊。

年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大众传播媒介。从形式的视角看,它有编年性、连续性和检索性。一年一编,传播事物相对完整和发展变化的信息,并设置有方便读者查找的检索系统。从内容的视角看,它具有科学性、资料性、全面性、权威性和时间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是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基本保证。它具有资政、鉴戒、窗口、教育和存史等多种功能和作用。

方志

方志学是在长期编纂方志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学问,它研究方志的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等问题;将地方志编纂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概况为理论,找出方志编纂的一般规律,指导修志实践;探讨方志目录学,方志史料学以及方志编纂学,促进方志的发展。


方志学

方志学是研究方志现象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方志的产生和发展、方志的性质和分类、方志的特征和功能、志书编纂理论、旧志整理和方志利用、方志批评和志书评论、方志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方志学由理论方志学、方志编纂学、方志学史3个基本结构组成。方志学理论体系就是由这些结构及其衍生结构所构成的,它的发展则是其基本结构和衍生结构的改进和扩充。

根据编纂的客体不同,方志编纂学可分为综合方志编纂学和专业(专门)方志编纂学。综合方志编纂学又可以分为省志编纂学、自治区志编纂学、直辖市志编纂学、市志编纂学、地区志编纂学、城市区志编纂学、县志编纂学、乡志编纂学、村志编纂学,等。按照社会和专业分工,专业方志编纂学可分为人口志编纂学、气象志编纂学、教育志编纂学、地理志编纂学、卫生志编纂学、第一产业志编纂学、第二产业志编纂学、第三产业志编纂学、政党志编纂学、政权志编纂学、政法志编纂学,等等。依据方志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来分,又有方志美学、方志心理学、方志管理学、方志人才学、方志伦理学、方志教育学、方志社会学、方志史学、方志经济学、方志文化学、方志传播学、口述方志学、电子音像方志学、网络方志学,等

专志

专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记述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业的历史与现状的着述,包括专门志、专题志、部门志、行业志等独立于综合志书之外的志书。是单独成书并具有独有的编纂体系的志书,而非综合志中的某一部分的部门志或事业志或专题志等。在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专志和综合性志书一样,既是客观的文化载体又是厚重的历史积淀,在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中,和综合性志书相映成辉。地方志中,专志的比重很大,尤其是社会主义新方志中,专志的比重更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纯客观记录人、事、物,是地方志记述的基本要求;专门记述某一事物或事业, “虽微必录,无隐不宣”在深度和广度上补充了综合性志书之不足;顺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丰富地方志内容,拓展地方志发展空间,是地方志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地方志和专志的关系上看,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从综合性志书和专志的关系看,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不能脱离个别而存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别又总是同一般相联结,个性体现着共性,为共性、一般规律性所制约。共性因其是事物中共同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它比个性深刻;个性因其差异性、多样性,它比共性生动、丰富。一般与个别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在一定范围或关系中是一般的、共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或关系中,则可以成为个别的、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诸如此类等等”(《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9页)。

综合志中的“专志”,一般来说,是把整部志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部志书中,除了总述、大事记、人物传、附录之外,按照本地区各方面的情况,分门别类,按类设志,有时也被称专志,分别编纂各项事业、各个方面从历史到现状的面貌及其发展过程。

地方志_地方志 -演变


地方志

方志这一名称由来已久,早在《周礼》中就有外史“掌四方之志”及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的记载。周秦以降,方志之称逐渐增多,并趋于普遍。如《后汉书・西域传》“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左思《三都赋》“方志所辨,中州所羡”,郦道源《水经注》“因其方志所叙,就记缠络焉”等记载就是。宋以后,方志这一名称就基本固定为地方文献的专用名词。此外,方志还有过不少别名异称,诸如图经、传、录、乘、考、书、簿等。

方志的源头较多,如《周礼・职方》、《尚书・禹贡》、《山海经》是其主要源头,这些文献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后来的地方有一定源流关系,其内容不外乎记载各地山川、土地、户口、贡赋、物产、关塞等,其编纂形式或是按照四方邦国,或是按照九州土地,或是以山、海、大方为序,对有关情况加以记载,对后世的地方只有一定影响,但是它们还不算是地方志。

地方志的发端是秦汉之际的郡书、地理书、都邑簿。郡书记载一地的先贤、耆旧、节士的事迹,如《陈留耆旧传》、《兖州山阳先贤赞》等,地理书记载一地的疆界、区域、山川、道理、物产、户口、风俗等,如《秦地图》、《三秦记》等。都邑簿记载都邑城郭、官署、街坊、闾巷、寺院、古冢、坟墓等。如《三辅黄图》、《三辅宫殿名》等。成于东汉的《越绝书》,记载人物、地理、都邑,内容全面,可以认为是地方志发端的代表作。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志进入大发展时期,出现《豫章古今记》、《荆州记》、《华阳国记》,皆初具地方志模型。至宋《太平寰宇记》之后,受该书影响,地方志又有所变化。

地方志_地方志 -价值

地方志有着历史之延续性,内容广博行性,材料真实性。志书是一种地方性的多学科书籍,涉及历史、文学、民族、社会、经济、自然科学。它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方志提供大量社会历史史料,如农民战争、少数民族史料等等,是历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不足之处:方志有掩盖事实的地方,同治《新繁县志》:“史家着体,褒贬互用,为万世之劝诫,志则有褒无贬,善善从长,做善必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6886.html

更多阅读

穿越火线怎么点亮图标 cf枪王杀敌图标替换

穿越火线怎么点亮图标——简介穿越火线简称为CF,它那熟悉洗脑的音乐Cross Fire让人着迷,也是腾讯几大支柱游戏之一!这是一款非常风靡的网络游戏,在线人数曾经破百万,而且QQ也有这样的图标,但是2015年的时候怎么又点不了还是换了其他途径点

握力器的好处 女性使用握力器的好处

握力器的好处——简介大道至简,使用方便,随意,灵活,没有任何限制,效果神奇,作用无法想象,握力器当之无愧,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容易坚持,越练越有力量,越练越自信,这是所有健身器械无法比拟的,超过除了(踢毽)以外的任何运动。就好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双

文房四谱 谱录类

【宋】苏易简 撰●作者简介苏易简(957~995),生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广福镇)人。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尤善言辞,以文章知名于当世。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第一,复试时大受太宗赏识,定为甲科状元。其后来主持续编唐朝李肇的《

岳飞满江红的全文 岳飞诗词满江红

10本词条 目录层次不清晰,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目录作者简介原文词牌简题考其他作品展开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声明:《地方志简介 地方志 地方志-简介,地方志-历史》为网友往我怀里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