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少数民族概况 布朗族 布朗族-百科名片,布朗族-民族概况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着的濮人,自称“乌”,他称本人,俗称“花濮蛮”。从日老(今保山)迁来勐底(今施甸),现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个乡。布朗族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无文字,习汉文,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布朗族_布朗族 -百科名片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着的濮人,自称“乌”,他称本人,俗称“花濮蛮”。从日老(今保山)迁来勐底(今施甸),现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个乡。布朗族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无文字,习汉文,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布朗族_布朗族 -民族概况


布朗族――民族介绍

布朗族共有人口8.2万多人,云南有8.1万多人。布朗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乡,以及西定和巴达等山区。镇康、双江、临沧、景东、澜沧、墨江等县也有部分散居和杂居。唐代称“朴子蛮”,元代称“蒲人”,明清称“濮满”、“苞满”等。

布朗族住房多为两层结构的竹楼,楼下堆放杂物,楼上住人,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布朗族有名无姓,至今仍盛行母子连名,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布朗青年送鲜花,姑娘若有意就把鲜花插在头巾上。如收到几个送花,就把鲜花放到筒帕里,等决定嫁给谁,再当着他的面把鲜花戴上。结婚那天,新朗要采来鲜花,把新房装扮得绚丽芬芳,五彩缤纷,新房成了一个漂亮的花房。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妇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近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带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成年男子喜爱纹身。无论男女都喜欢饮酒、染齿、吸烟。

布朗族_布朗族 -地理资源


布朗族――地理资源

布朗族村寨一般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半山区,绝大多数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地区,海拔在1500-2300米之间。 这里属亚热带山区气候,因地势高低不同,气温亦有差异。冬天最低气温3℃-4℃, 夏季高达30℃。夏秋(5-10月)为雨季,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冬春(11-4 月)为旱季,少雨多雾。境内有南吉河、南埋河、西定河、勐库河、小黑江、把边江等流过,但无灌溉之便。

在莽莽原始森林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生长着松、柏、云杉、楠木、红椿、麻栎、马登树等优质林木,油桐、香樟、核桃、橡胶等经济林木,野三七、罗芙木、美登木、当归、何首乌、杜仲、茯苓、接骨草、龙胆草等名贵药材。山林里栖息着野象、野牛、野猪、熊、虎、豹、猿猴、大蟒、马鹿、麂子、穿山甲、飞貉、孔雀等珍禽异兽。地下蕴藏有金、银、铜、铁、硫、碘、镍、玉石等矿产。

布朗族_布朗族 -民族历史


布朗族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人口82398人(1990年)。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不韦(保山以南)等县,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永昌濮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临仓一带。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所谓“濮人”、“扑子”、“朴子”、“扑”、“蒲满”、“蒲人”等名称,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时期,“扑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发展为现在的布朗族。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己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

布朗族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沿岸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边境线一带的布朗山、巴达、西定、勐满和打洛的山区,景洪县的小勐养和大勐笼,勐腊县的勐捧镇、芒果树乡,其他散居在思茅专区、临沧专区和保山专区等地。

布朗族有各种自称和他称。居住在西双版纳者自称“布朗”;居住在思茅者自称“本族”;居住在澜沧县文东乡那巩寨者自称“腊佤”;居住在镇康、景东者自称“乌”或“乌人”;居住在墨江、双江、云县者自称“阿瓦”。汉族及其他民族对布朗族的称呼也各不相同。汉族在解放前称布朗“濮曼”或“蒲满”。双江县的佤族称之为“布恩”,拉祜族称之为“卡普”,傣族称之为“腊”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旱稻和水稻为主,辅种玉米、芝麻、瓜果、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茶叶、棉花、棕片、大麻等。村寨周围是大片的茶林,这里是著名的"普洱茶"原料产地之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布朗族人民定居生息提供了条件。

布朗族_布朗族 -社会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布朗族地区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大体可分为两类地区:西双版纳勐海布朗山、西定和巴达一带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临沧和思茅地区受汉族和其他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民族的影响,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西双版纳布朗族村寨多数具有农村公社的特点,由几个至十余个不同血缘的家族组成。生产工具、房屋、牲畜等属个体家庭所有,土地所有制不同程度地保留家族公有、村社公有和私人占有3种类型。少数村寨保留有家族公社的特点。家族公社由同出于一个祖先(布朗语叫“戛滚”,即“氏族或氏族集团”的若干小家庭组成。在家族范围内的土地、森林、牧地均属“戛滚”全体成员公有。每年春播前由家族长主持按户分配一次土地,收获分别归各户所有。这类土地无论家庭或个人只有使用权,不能买卖。离村寨较远的社有土地,由村社直接管理,凡村社成员均可自由耕种。近代以来,在家族公有和村社公有的土地内,已出现了土地私有制,个别村寨的耕地、宅地、茶园等通过买卖或变相掠夺等形式,转变为头人、富裕户所有。村社内的头人,一般是选举产生;村寨以上的头人“叭”则由傣族土司委封,定期为傣族领主收缴税贡,摊派劳役等。此地区的布朗族生产水平很低。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临仓地区和思茅地区,地主富农通过高利贷、典当、买卖、抵押和凭借政治特权,残酷剥削广大贫苦农民。国民党政府推行反动的保甲制度,并与当地的地主恶霸勾结在一起,横征暴敛,拉丁派款,更加深了布朗族人民的苦难。布朗族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旱稻、玉米和豆类,还比较普遍地植茶、种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朗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和政府从布朗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对布朗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1953年春完成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土地改革,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于1956年秋采取和平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对还保留原始公社残余的地区,则通过帮助大力发展生产,开展互助合作,逐步消灭落后制度的残余。在党和兄弟民族的帮助下,他们逐步开垦水田,兴修水利,变刀耕火种为精耕细作,变垦新弃旧为固定轮作,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勐海布朗山一带的茶叶产量大幅度增长,成为中国出口“普洱茶”的主要基地之一。布朗族地区的商业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区都建立了民族贸易公司,有的村寨建立了购销店,商品销售总值逐年增长。布朗族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普遍建立了小学,设立了卫生所、医疗组,过去流行的痢疾、疟疾等病基本得到了控制,群众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布朗族_布朗族 -文化艺术


《布朗族》陈玉先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甘肃省少数民族概况 布朗族 布朗族-百科名片,布朗族-民族概况

布朗族_布朗族 -民族风俗


布朗族――风俗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行火葬。

布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用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日。并用各种乐器伴奏,同时还有武术、杂耍来助兴。

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布朗族的乐曲曲调分为甩、宰、索、缀四种。其特点是甩调激扬抒情;宰调欢快活泼;索调适合唱习俗歌曲,以小三弦伴奏;缀调颂扬民族英雄人物,以及蓬勃向上的新生活,用于盛大歌会中的对唱。领唱者常根据场面即兴编增歌词内容。

布朗族舞蹈有喜庆舞蹈和佛礼舞蹈。舞蹈称呼各地不同,西双版纳称“跳摆”,施甸、镇康称“打歌”,云县、景东、墨江称“跳歌”。“跳歌”是又跳舞又唱歌之意。由于布朗族男子多喜好武术,因此,武术又常常和歌、舞融为一体。如长刀舞、甩棍舞、拳术舞等等,动作利索,刚劲健美。西双版纳布朗族的《象脚鼓舞》、《拍手舞》、《猴舞》、《采茶舞》等多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舞姿优美、欢快,生动逼真。

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而年轻人特别喜欢跳“圆圈舞”。先由能歌善舞的小伙子领舞,伴随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695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 56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 56个少数民族头饰图片

2010-12-20 21:03:38中国56个少数民族图片收集全了: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共有25个,他们是: 彝族、傣族、拉祜族、回族、苗族、白族、纳西族、藏族、怒族、独龙族、僳僳族、景颇族、德昂族、 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壮族、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名刀 世界上十大邪剑介绍

世界上的农业民族,几乎都经历过“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直到现在,云南的部分佤族、布朗族、拉枯族、基诺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还有“刀耕火种”的习俗。刀不仅是这种农耕方法中十分重要的生产工具,而且还是山地民族在高山密

7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景点

舟曲县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邻接四川省。总面积3010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46300。代码:623023。区号:0941。拼音:ZhouquXian。目录· • 基本概况· • 地理交通· • 行政区划· &#82

个旧市民族概况及分布 江西省少数民族概况

个旧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市区以汉族人口居多,历史上到这里谋生的人逐渐定居,构成了外来移民人口转变为世居汉族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境内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通婚、和睦相处,文化相互渗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民族在党和政

双江县勐库镇基本概况 勐库镇丰华茶厂 昔归

(1)自然概况①、地理位置勐库镇是勐库大叶茶的故乡,勐库镇位于双江自治县北部,地处东经99°46'21″——99°58'27″,北纬23°33'——23°49'之间,是双江县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第二大镇、第二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业贸易

声明:《甘肃省少数民族概况 布朗族 布朗族-百科名片,布朗族-民族概况》为网友女人明媚如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