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介绍,澹台灭明-求知讲学

澹(tán)台灭明(前512―?),字子羽,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

澹台灭明_澹台灭明 -介绍


澹台灭明澹(tán,音谈)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人。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

澹台灭明_澹台灭明 -求知讲学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

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澹台灭明求知讲学的情况,《大戴礼记・五帝礼》有载。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于是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
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括地志》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二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内,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可以从澹台灭明身上找到影子。
澹台灭明去世后,其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今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西300米处)。儒家传人将他列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在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主祀曾参、子游。清乾隆三年(1766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将澹台灭明由从祀改为主祀,并将二贤祠更名为三贤祠。清嘉靖十三年(1808年),粮道孙星衍将钱泳手书墓碑1座立于澹台灭明墓前。

澹台灭明_澹台灭明 -生平

南下讲学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这句孔子自省的话早已是妇孺皆知。子羽比孔子小四十九岁,虽然有君子的姿态但相貌丑陋,至少他的相貌不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有的样子,于是孔子就以他的容貌来判断他的才能,认为他没有什么才能,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并断言他朽木不可雕。但澹台灭明苦心学习,加强修养,终于学有所成,后来由于不被孔子看重,为施展才会,澹台灭明南下讲学,到了吴国、楚国等各地,门徒达到了300多人,当年落魄的儒学大师终于成为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贤栖贤山讲学

从《史记》及澹台灭明与南昌的相关史迹来看,澹台灭明南下楚地,很长一段时间在江西境内活动。南昌过去有进贤门,东南方有进贤县,也都是为纪念澹台灭明这个贤人的到来而取的名称。
据《进贤县治》记载,进贤原名为钟陵县,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纪念澹台灭明南游至此,易县名为进贤。澹台灭明来到南昌后,就是在钟陵县的钟陵山上讲学,当时求学者络绎不绝,把整座山都挤满了,澹台灭明选了资质较好的一部分学生留下来日夜授学,南昌人好学之风从那个时候就可以略见一斑,现在这个山已经改名为栖贤山。
澹台灭明共有300得意弟子,基本都是南昌的精英,就是这300精英,把礼仪道德播在豫章在寺上,并在这块土地上把文化历代传授下去,以至南昌文化水平经久不衰。

对南昌的影响

战国时,江西全境属楚,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不从仁德的地方称为“蛮夷”。楚国为了与中原诸国融为一体,得到他们的承认,在治国、外交各方面以礼仪制度和思想作为行为准则。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从弟子三百人,设去就,名施乎诸侯”,足见澹台灭明当时弟子之众,声名之大,后来这些深入南楚腹地,对楚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也正国为这样,那时候的南昌虽然远离中原,但是地从来没有被称为“蛮夷”。

也就因为这样,澹台灭明在后辈的成就当中名声一次次提升,最开始澹台灭明的牌位是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到1624年明天启四年,就附祀于关阳镇“二贤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把澹台灭明由从祀曾子和子游升为主祀,从而“二贤祠”又改名“三贤祠”。

身体与灵魂

澹台灭明是什么时候去世的,现已无法考证,但他去世后,后人争相立墓以祀,现有可考证关于他的墓共有三处,好武城(今山东省费城县)、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但据史学家考证,澹台灭明死后应该葬于吴地(古属楚国,今进贤、南昌一带),真正的墓应该是建在南昌。

据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记载,澹台灭明墓坐落南昌,宋时有名漕使高过经过南昌的时候题了一块碑:“鲁澹台子羽之墓。”明时碑的损坏已经非常严重了,当时知府范涞将其重修,清时学使王思训立石碑,题为“先贤澹台子羽之墓”,后经多次重修。据当时在南昌市第二联合中学就读的王炯尧先生回忆,1949年南昌解放后,校园操场后学生食堂前尚有澹台墓荒冢,为一土堆,有一石碑,依稀可见刻有“生员澹台子羽之墓”的字迹。

现在,澹台灭明的墓碑已经被毁,墓址就在南昌市内东湖之滨南昌二中生活区内,在墓址建造了一个台子,台上移植了两棵树并摆放了两块石头作为标记。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介绍,澹台灭明-求知讲学

澹台祠

《豫章遗韵》记载了一个民间传说,宋绍兴年间,有个叫钟傅的地方官初入洪州,便动手拆墙筑城,由于惊动了不该惊动的地方,所以晚上钟傅便做了一个古怪的梦,梦见一名丑汉找到他一边痛哭一边诉说:将军为何暴我尸骨于坟墓外?说完叹气走了第二天就有百姓报告,在城东南角挖到一座大人物的坟墓,一检验发现是澹台子羽的尸骨,立即停止施工,用砖瓦修复坟墓,并筑立一亭,后人又在离墓不远处建了一座澹台祠,因为当时建澹台祠的四周砖瓦成堆,所以当地叫做瓦子角。

瓦子角是否由来于此只能姑妄听之,但澹台祠确实是在南昌建过。据《明史》记载,在明朝中后期,魏忠贤独揽朝迁大权,号称九千岁,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争先恐后的奉承魏忠贤,各地纷纷为魏忠贤建起祠堂,并雕刻塑像,(我呸,死太监)如果有什么事求办或者还愿,就可以跪在塑像前祷拜。更有甚者,监生陆万龄还提议,孔子写了《春秋》,而魏忠贤写了《要典》,孔子杀了少正卯,魏忠贤消灭了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可以和先圣孔子并尊,将祠堂建在国学的西边。

于是,全国掀起了为魏忠贤建造祠堂的狂潮,祭祀儒家的祠堂或被砸,或被卖。澹台灭明的祠被当时巡抚扬邦宪给砸了、塑像也被毁了,建起了魏忠贤祠,但不久魏忠贤遭诛,祠还没建好就被毁了,但是澹台灭明祠也没有在修复,成为千古遗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7280.html

更多阅读

澹台姓源流 姓氏源流

来自:网文澹台姓,拼音:tán tái xìng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澹字,很多人读成zhan(詹),包括一些教师,甚至电视台播音员。这是错误的。澹字是一个多音字,但作为复姓澹台只能读tantai(谭台)。澹

谌安明昆虫博物馆 古琴台开放时间

蝴蝶大王谌安明的蝴蝶人生2014年02月16日 08:22汉网-武汉晚报  最善于伪装的蝴蝶——枯叶蛱蝶  最美的蝴蝶——光明女神蝶  谌安明花费大半生的心血,我省首个昆虫博物馆——谌安明昆虫博物馆,终于在琴台公园月湖风景区免费开馆

台湾游|台北:台菜必吃三家——欣叶,明福和茂园

要谈台菜,大多人会简单地归类为闽南菜系。中国解放以前,台湾这个美丽岛,在日本人占领下,经历一段长时期的「日化」。台湾原住的人民,对日本菜系开始了一种自然的融合。直至1949年以后,国民党败走台湾,忽然间,台湾涌来了中国各省各地的不同人

志明与春娇台语歌词音译 志明与春娇歌词音译

听了垦丁音乐节燕姿唱的五月天的志明与春娇,忽然觉得台语歌也满好听的啊,不过大概是因为燕姿唱的所以很喜欢,在网上找歌词,居然有歌词的音译,哈,台语还真的满难学的啊,不过唱起来还真是满有感觉地~~燕姿大概也比较喜欢五月天吧,最近我也听了

声明:《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介绍,澹台灭明-求知讲学》为网友水墨丹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