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增长率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定义,国民收入-增长因素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定义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以及商业等。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因汇率的扭曲可能。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
国民收入并没有包括不在市场进行的生产,如家庭主妇的生产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增长因素


主要有:

国民收入增长率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定义,国民收入-增长因素

国民收入

社会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的增加。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同社会投入的劳动量成正比。投入的劳动量愈大,国民收入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形态上的国民收入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国民收入增长得就越快。在社会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为一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就愈大,反之,就愈小。当社会劳动资源已得到较充分的利用、经济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阶段时,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加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生产资料利用的节约。这意味着社会总产品中用于补偿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的使用价值量增加。节约生产资料可以用同量生产资料生产更多的社会总产品,从而使得同量社会总产品中,国民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对增大 。在这3个决定因素中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分别用于积累和消费。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分配使用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在生产出来以后,要进行分配。分配过程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在参与直接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从事活动的人,如国家行政人员、军人、文化和艺术工作者、教师、医务人员等,他们的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和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各部分人、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最终收入,最后作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分别用于消费和积累。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分别用于积累和消费。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经济意义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一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额,是反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的生产结构和经济成份结构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国民经济结构。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国民收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关系。例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用于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反映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等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消费部分与资产阶级的消费和资本积累的部分之间的比例则从一个侧面反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例如,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关系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比例关系,对社会再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民收入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例如,国民收入的增长额同积累额进行比较用以考察积累的经济效益等。由于国民收入扣除了物质消耗的因素,避免了社会总产品中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的重复计算造成的虚假现象,因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新增的物质财富。由于国民收入指标的经济意义,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国民收入的计算和分析。

资本主义国家计算国民收入的理论和实践资产阶级经济学,无论是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都不能正确地说明国民收入的本质、来源和分配的规律。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A.斯密,一方面承认劳动是所得的源泉,劳动创造价值,但另一方面他认为在社会产品的价值中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劳动得工资,资本得利润,土地得地租;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纯收入”,并作出价值是由这三种收入构成的结论。斯密的这个庸俗见解,后来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他们利用“斯密教条”,发展了古典经济学关于价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中的庸俗成份。例如,J.-B.萨伊鼓吹“生产三要素”,认为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要素“提供了生产性服务”的结果;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由此取得的相应的“收入”。萨伊提出了所谓“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劳动得工资、资本得利息、土地得地租。这就根本否定了劳动是创造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唯一源泉,掩盖了产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马克思说:萨伊的“这个公式也是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因为它宣布统治阶级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并把这个观点推崇为教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39页)。

“斯密教条”和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是资本主义国家计算国民收入的理论根据。这种计算抹杀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否定各阶级和阶层收入的性质和来源的区别,把国民收入解释成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种职业人员的收入总和。例如,美国按部门计算的国民收入,就包括政府官吏的薪金、非生产性的服务业收入、银行和保险业的收入等等。在薪金项内,既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也包括经理人员的薪金等等。按照这种计算,不仅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国民收入,而且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中也创造国民收入,不仅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创造国民收入,而且凡是有收入的人,包括牧师、警察、军人、法官、食利者、赌场老板,等等,都创造国民收入,从而掩盖了劳动和资本、剥削和被剥削的对立关系。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统计中的国民收入有极大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统计数字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国民收入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

国民收入并没有包括不在市场进行的生产,如家庭主妇的生产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国民收入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主要有:工业、农业、建筑业和为生产服务的运输业、邮电业等。商业部门中的分类 、包装、保管等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也创造一部分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反映情况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社会再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则是劳动人民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国民收入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个国家新增加的物质财富,因而也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是一个综合性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总量,及其相关指标;狭义的国民收入仅指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衡量方法

有三种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产品)法。

收入法是通过加总本国居民、公司和个人直接得自当期货物和服务生产的收入,即要素收入之总和。对这种由所有要素收入之和给出的国内总收入,只要随库存增值对之进行调整,就可以得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再加上来自国外的财产净收入,就可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支出法是把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进行加总,从而得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总支出。它只是总和最终购买价值,而把所有对中间货物的支出排除在外。

产出法是汇总该国的工业和生产性企业在每一生产阶段上的增加值。这些增加值之和得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若再包括来自国外的财产净收入,它就能给出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指标作用

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社会再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所体现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反映的则是劳动人民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国民收入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个国家新增加的物质财富,因而也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_国民收入 -其他信息

分配使用

国民收入在生产出来以后,要进行分配。分配过程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在参与直接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从事活动的人,如国家行政人员、军人、文化和艺术工作者、教师、医务人员等,他们的收入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和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各部分人、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最终收入,最后作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分别用于消费和积累。

经济意义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一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额,是反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的生产结构和经济成份结构指标综合地反映一国的国民经济结构。
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国民收入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关系。例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用于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反映人民的2013年以来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等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消费部分与资产阶级的消费和资本积累的部分之间的比例则从一个侧面反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对抗的关系。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例如,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关系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比例关系,对社会再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民收入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例如,国民收入的增长额同积累额进行比较用以考察积累的经济效益等。由于国民收入扣除了物质消耗的因素,避免了社会总产品中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的重复计算造成的虚假现象,因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新增的物质财富。由于国民收入指标的经济意义,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国民收入的计算和分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7350.html

更多阅读

国考资料分析“求增长率类题目”及速算技巧 乘法速算技巧

  在“行测资料分析到底考的是什么?”一文中,我们讨论了资料分析题目的考查方式主要是三大类,即统计概念类、特殊题型类、送分题。而且绝大部分题目考查的都是统计概念类。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一下国考资料分析中“求增长率类题目” 的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弥补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除了凯恩斯划时代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20世纪以来的国民经济统计方面的重大成果。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基本上能反映一国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I—AE模型2

二、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要弄清政府如何运用税收、政府支出这些财政政策手段调控总需求,以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就需要把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分析扩大到有政府活动的三部门经济模型。为此,需要再作出一些假定:(1)撇开折旧,只

声明:《国民收入增长率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定义,国民收入-增长因素》为网友瞬间里忘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