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用量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歌诀,吴茱萸汤-用量

吴茱萸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而见吞酸嘈杂,或头顶痛、干呕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者。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歌诀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用量


吴茱萸吴茱萸9g,生姜18g,人参9g,大枣十二枚。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用法

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服三次。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功用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主治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方义


吴茱萸汤本证多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治疗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为主。肝胃虚寒,胃失和降,浊阴上逆,故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厥阴之脉夹胃属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胃中浊阴循肝经上扰于头,故见巅顶头痛;浊阴阻滞,气机不利,故见胸满脘痛;肝胃虚寒,阳虚失温,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故见大便泄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而迟,均为虚寒之象。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胃暖肝祛寒,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为君药。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为臣药;人参益气健脾,为佐药;大枣甘平,合人参益脾气,为使药。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配伍特点

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效。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运用

本方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临床应用以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吐清涎冷沫,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为辨证要点。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加减化裁

若呕吐较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以增强和胃止呕之功;头痛较甚者,加川芎以加强止痛之功;肝胃虚寒重证,加干姜、小茴香温里祛寒。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禁忌

吴茱萸用量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歌诀,吴茱萸汤-用量
热呕吐、阴虚呕吐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禁用此方。

吴茱萸汤_吴茱萸汤 -文献摘要

①《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②《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③《金镜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盛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7516.html

更多阅读

中药吴茱萸 中药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以下文字摘自网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因其真挚地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常被后人吟咏。诗中描述了中国人很早就有登高、佩戴茱萸囊避灾的风俗。茱萸

“三根汤”的用量做法及搭配(转载) 面包机做法用量用杯计

三根汤对于初期的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或者小疹子都有不错的效果。三根汤的具体用量和做法芦根30克,茅根30克,葛根15克煮水就好,水的量就用一天孩子喝水的量。芦根是治气的作用,茅根是治血的功能,它俩都能够清热,葛根是通膀胱经的

二陈汤加减 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二陈汤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 甘草炙,一钱半(4.5g) 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加沙参、麦冬,治中焦停湿又兼肺阴不足者(名参麦二陈汤)。加木香、砂仁,治痰湿内阻,气滞脘痞者(名香砂二陈汤)。加吴茱萸、黄连,治湿滞中焦,肝胃

吴茱萸汤与吴茱萸---谭杰中 吴茱萸汤合麻附子辛汤

【桂9-67/宋242】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呕。很多“吐

声明:《吴茱萸用量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歌诀,吴茱萸汤-用量》为网友摇风似醉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