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性艾滋病主要是指自称染上病毒者普遍都有与艾滋病感染极为类似的症状,但经过多次HIV检查却仍显示阴性,临床报告显示他们是“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因此他们自称是“艾滋病阴性感染者”。
阴滋病_阴滋病 -媒体报道
所谓阴滋病分布图
2011年4月4日,香港有媒体报道称,患者感染“阴性艾滋病”后,会出现淋巴肿胀、皮下出血、舌苔生绒毛等症状,而且无法根治,内地至少有六个省市发现该病毒。
所谓“阴性艾滋病”,主要是指自称染上病毒者普遍都有与艾滋病感染极为类似的症状,但经过多次HIV检查却仍显示阴性,临床报告显示他们是“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因此他们自称是“艾滋病阴性感染者”。消息见报后,引起部分网友恐慌,更多的网友则半信半疑。
2011年4月4日,广东媒体就此调查时发现,很多医院都曾接触过这样的病例,患者大多有过高危性行为。广东省在2011年2月份便接到卫生部的相关通知。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林鹏2011年4月4日透露,广东迅速成立了专家组,包括临床医生、精神病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艾滋病学专家等展开调查工作。“广东省内的七八个样本检测了,很清楚,不可能是艾滋”。对于是否可能是另外一种未知病毒,他说,结果将由国家统一发布,自己不方便透露。
阴滋病_阴滋病 -卫生部辟谣
2011年4月5日,就阴性艾滋病一事,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根本没有什么未知病毒,所以不必惊慌。
邓海华说,“阴性艾滋病”在网上已经炒了好几年了,实际上是一些人“恐艾”症状的表现,根本没有什么新的未知病毒。“不能因为某个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就似乎真有了。”他说,媒体报道不要以讹传讹。他同时表示,卫生部已经接到广东等省市的检测数据,将就此事发布相关调查结果和艾滋病的有关信息,并对此事进行辟谣。
中国卫生部属下的疾病防治中心代理主任郝阳称:“我们尚未发现新的病毒。这些患者很可能有精神方面的问题。”
郝阳4月6日对《中国日报》表示,在过去10年中一些流行病研究已将这些人鉴定为艾滋病恐惧症。郝阳称,卫生部已注意到自2009年起全国出现了至少100例这样的患者。他说这些患者群体一直在通过互联网相互联系。
阴滋病_阴滋病 -应对措施
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林鹏指出,已成立包括临床医生、精神病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艾滋病学专家的专家组,上月调查了几名患者,并于日前完成报告,上报国家卫生部。国家卫生部亦表示,将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而内地疾控中心在多个地方采集的五十九个患者血液,已送往美国的化验室进行检测。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正与广东省卫生当局了解情况,初步得知有关病症或基于多种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卫生防护中心会继续监察情况。
阴滋病_阴滋病 -恐艾症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
阴滋病_阴滋病 -相关症状
舌苔有绒毛全身多处淋巴肿胀疼痛
皮肤出现大块血斑、皮疹
肌肉跳动
关节离奇作响及疼痛
肌肉有不寻常的虫爬感及疼痛
肠胃胀气及腹泻
咽喉炎
盗汗
全身乏力、手脚麻痹
牙龈发炎
口腔溃烂
厌食
迅速消瘦
心律失常
睡觉抽搐
白色念珠菌感染
阴滋病_阴滋病 -研究进展
专家观点
部分阴滋病患者在卫生部门前
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唐小平认为,目前医学上并无“阴性艾滋病感染”,但他强调如果艾滋病抗体检验不呈阳性,就不可能是艾滋病或者艾滋病变种。然而,他不排除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这些人在进行了高危性行为之后,患上艾滋病恐惧症;一种是感染上其它病毒。
浙江省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时代强谨慎表示,“不否认可能有未知的病毒”。
送美化验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浙江、湖南、江苏、广东六省已开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具体病因。纳入流行病学调查的各省疾控中心在多个地方采集的五十九个患者血液,已送往美国的化验室进行检测。
其中,广东省在2月便接到卫生部相关通知。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林鹏昨日表示,广东迅速成立了专家组,包括临床医生、精神病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艾滋病学专家等展开调查工作。
林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广东省内的七八个样本检测了,很清楚,不可能是艾滋”。对于是否可能是另外一种未知病毒,他强调结果将由国家统一发布,自己不方便透露。
钟南山公布调查结果
钟南山召开新闻发布会
2011年5月6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市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针对60名“阴滋病患者”的研究结果。60名“患者”中,48人病原体检测呈阳性,33人检出EB病毒,12人检出沙眼衣原体(CT),7人检出淋球菌,8人检出巨细胞病毒,未发现艾滋病毒,未发现未知病毒。检测结果与卫生部基本相同。
钟南山院士强调:“阴滋病”说法并不准确,建议取消。所谓的“未知病毒”大部分为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非常常见,公众的兴趣集中在“未知病毒”的探寻,而非疾病本身的治疗,恐慌被放大。
检测结果公布:60人无一人艾滋病检出33例EB病毒
60名患者此次接受了严格的全面身体检查,检测样品涉及7种类型258个样品,动用7个科室,历时1个多月,最终未发现一例艾滋病,。
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1、60名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员中,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及白细胞HIV核酸荧光PCR均为阴性,无一例艾滋病,“阴滋病”的说法完全排除;
2、已检60人中,病原体阳性患者数48人,EB病毒阳性检出33例,占68.75%;沙眼衣原体阳性检出12人;解脲脲原体阳性检出9人,淋球菌检出7人,巨细胞病毒阳性检出8人,单纯疱疹病毒检出1人;
3、接受影像学检查24人,双膝关节平片异常占41.7%,双指关节平片异常未检出;
4、眼科检查38人,眼部炎症10例,干眼症4例,屈光不正6例;
5、接受心理测试12人,异常为7例,其中疑病症5例,焦虑状态1例,轻度抑郁1例。
提醒事项
1.“远离高危性行为+使用公筷”远离EB病毒
此次检测中,60人中与16人检出1种以上的病原体,且多为性行为途径传播。针对这种现象,钟南山等医务人员呼吁青年人要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远离高危性行为,做足保护措施。
同时,在高危性行为发生后,出现问题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专科就诊,性病可防可治,根本没有必要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检出病原体阳性的48名患者中,超过三分之二为EB病毒,导致家庭内部多人传染。如果确诊为EB病毒,一定要采取分餐制,每人有专用碗筷,使用公筷夹菜,避免病毒传播。
2.恐慌由高危性行为引发未及时治疗引发恐慌
此次检查中,未发现艾滋病毒及相关标志物,但上述病原体可以通过性行为或亲密接触感染,可以慢性化或在白细胞中潜伏存在,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并最终形成部分患者反复强调的“关节炎、骨痛、关节积液”。
钟南山强调,接受检查的60人中,多数是青壮年,且多有高危性行为,在高危性行为后出现一些症状,引发恐慌,而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更进一步加剧了这部分人群的焦虑情绪,最终通过网络抱团“求助”,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4.患者坚信“未知病毒”存在不检出誓不罢休
面对钟南山院士一个多月的检测结果,两名特意从北京赶到广州的患者表示理解,但表示依旧会继续检查,坚信“未知病毒”的存在,医生的检测方向有误。
钟南山院士表示:从此次检测结果来看,与之前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并无太大差别。公众的兴趣更多在探寻“未知病毒”上,而非疾病的治疗,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患者对“未知病毒”的笃信程度,对疾病治疗并无益处。
阴滋病_阴滋病 -EB病毒
可通过唾液传播家庭成员感染属于正常现象EB病毒又称“接吻病”,学名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可引起发热、咳嗽、眼睑浮肿、肝脾肿大,甚至鼻咽癌,医学临床上较为常见,可传染。
针对部分患者强烈质疑家庭成员患病,钟南山院士表示,EB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家庭成员往往成为第一个传染对象。因此有必要在患者家中推行“分餐制”,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但钟南山院士也强调,该病毒较为常见,传染性及危险程度也远不及“SARS”,无需过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