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语音 变化 梵语 梵语-历史演变,梵语-语音体系

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语族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梵语包括吠陀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三种,在19世纪时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被认为是梵天的语言。梵语已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仪轨而丝毫不差地保存下来,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内容异常丰富。

梵语_梵语 -历史演变

现今出版梵本所用的文字,称为“天城体”(Devanagari),是以七世纪时中印度产生那格利(Nagari)字体为基础,发展到十一世纪而确立下来的适合书写的字体。其实,古代印度所通行的文字有很多种,凡由梵书(Brahmi或Brahmilipi,布拉赫米字母)字母衍生而成的文字,如悉昙等,皆可称为梵字。


《大唐西域记》

自古以来对梵字的创造者有多种传说。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说:“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47个字母)。“梵王天帝作则随时,异道诸仙各制文字。” 印度所使用的最古老文字,依近代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Harappa)及莫汗佐达罗(Mohenjodaro)等地出土的材料来看,当为史前时代的象形文字。但其起源究属何体系,尚无定论。而梵字与腓尼基文字(现代欧洲文字的原形),同属闪米特文字系统,已为近代学术界所共识。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印度商人与美索不达米亚地方的人(闪米特人的一支)接触,乃将闪米特人的二十二个字母传往印度。经过印度人的整理,大约在公元前400年时,终于制作出四十个左右的字母。随着时代与地方的不同,书法与字体也逐渐地产生差异。公元一世纪左右,北方的梵字逐渐变成方形字体,南方的梵字逐渐变成圆形字体。至四世纪,两者之间的差异已极其明显。其中,北方由四世纪至五世纪间发展成笈多(Gupta)字体,六世纪再由笈多文字衍生悉昙字母(Siddham)。悉昙字母后来传入中国及日本等地,同时笈多文字也流传于龟兹、于阗等地而形成特殊字母,为各种中亚古语言所采用。

梵语_梵语 -语音体系

古典梵语区分 36 个音位。但是由于梵语书写系统表示出了某些同位异音,所以区分了 48 个语音。

音素传统上按元音(aC),双元音(haL),anusvāra和visarga,塞音(Spar?a)与鼻音(从嘴的后部开始向前移),和最终的流音与擦音的次序排列。


元音

元音系统


辅音

辅音系统


塞音

塞音


非塞音

非塞音

梵语、印地语和所有其他印度语言都有整组的齿塞音,在语音上出现为浊音和清音,并带有或没有送气。对于印度本地人,英语的齿龈音 /t/ 和 /d/ 听起来更像他们自己语言中的卷舌音而非齿音。

另外,梵语还有一个和其他印欧语言不同的特点,即连音变化规律(sandhi),也就是说,在句子中,某词尾字母与某词首字母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个词中,某字母和某字母如果符合一定的位置关系,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音等。而梵语中复合词汇多而且较长,书写时又要基本上连在一起,连写时字母要变成连写形式,加上中间的变音。

梵语 语音 变化 梵语 梵语-历史演变,梵语-语音体系

梵语_梵语 -语法

梵语语法与其他古代印欧语言(如拉丁语与希腊语)语法相似,屈折变化繁复。名词有三种性(阳性、阴性与中性),三种数(单数、双数与复数)及八个格(主格、宾格、工具格、与格、夺格、属格、位格与呼格)。动词变位包括单数、双数、复数;人称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时间分现在时、未完成时、完成时、不定过去时、将来时、假定时;语态有主动(为他)、中间(为自)、被动;语气分直陈语气、祈愿语气、命令语气。

时态系统

动词时态(使用这个词不太精确,因为梵语所要表达的比简单的时态有更大的差别)基于在变位中采用的(演变自动词词根的)不同词干形式而被组织成四个系统(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也一样,并从更基本形式演变出加强式(intensive)/反复式(frequentative)、愿望式(desiderative)、使役式(causative)和祈福式(benedictive))。这四个时态系统为:

现在时(现在式,未完成式,命令式,祈愿式)

完成时

不定过去时

将来时(将来式,条件式)

现在时系统

现在时系统包括现在式和未完成式,祈愿式和命令式,以及古老的虚拟式的某些残留形式。现在时系统的时态词干以各种方式形成。编号由本土文法家给出。

对于 athematic 动词,现在时词干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

2)根本不变更,例如 ad 来自 ad“eat 吃”。

3)词根重复为前缀,例如 juhu 来自 hu“sacrifice (火)供”。

7)在词根最后辅音前加中缀na 或 n (带有适当的连接音变),例如 rundh 或 ru?adh 来自 rudh“obstruct 阻止”。

5) nu(gu?a 形式 no)后缀,例如 sunu 来自 su“press out 挤汁”。

8) u(gu?a 形式 o)后缀,例如 tanu 来自 tan“stretch 伸展”。


梵语

9) nā(零-级 nī 或 n)后缀,例如 krī?a 或 krī?ī 来自 krī“buy 买”。

对于 thematic 动词,现在时词干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

1)词干元音 a 后缀,带有 gu?a 加力,例如 bhava 来自 bhū“be 在、有”。

6)词干元音 a 后缀,带有重音转移到这个元音上,例如 tuda 来自 tud“thrust 插、刺”。

4) ya 后缀,例如 divya 来自 div“play 玩儿”。

关于第十类形成,这是一种可自然得出的形式,因此不是真正的时态词干形成。它是通过对词根的最后元音 gu?a 加力或 v?ddhi 加长再加上 ya 后缀而形成的,例如 bhāvaya 来自 bhū“be 在、有”。

完成时系统

完成时系统只包括完成式。词干如现在时词干那样用重复方式形成。

完成时系统还把动词分为“强”和“弱”两种形式:强形式用于单数主动语态,而弱形式用于其余形态。

不定过去时系统

不定过去时系统包括真正的不定过去式(带有过去陈述的意味,比如 abhū?“you were”)和某种形式的古老的禁令式(通过 mā 专门用在禁令中,比如 mā bhū?“don't be”)。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前增(augment)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8633.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活动创新案例

  企业文化如何去创新地发展,适应一个个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呢?在这里简单简单分享一下企业文化创新的几个步骤。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步骤/方法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1、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先行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实

回首香港回归十年的电影时代97到07 97香港回归赖茅

岁月如梭,十一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在不知不觉中,香港电影陪伴我们走过又一个十年。或许,你已经不再喜欢港片;或许,你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电影;又或许,你从来就没有喜欢过她。但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港片在十一年中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

拉丁语历史简介 拉丁语历史

拉丁语历史简介辛世彪拉丁语在历史上也经历了变化。文艺复兴以前的拉丁语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分前后两期。1.早期(公元前80年以前)。又分为两段:①前拉丁语时期(PreliteraryLatin,前250年以前),即标准拉丁语形成之前。

体验真功夫 真功夫三板斧打天下

到目前为止,国内快餐行业的局面大体是这样的:一个近2000亿容量的市场,仅肯德基、麦当劳两个洋品牌就占据了20%的份额,而其余部分则被近80万家中式快餐企业瓜分,一直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难免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东亚病夫”时代。不过,

声明:《梵语 语音 变化 梵语 梵语-历史演变,梵语-语音体系》为网友变身吧挖掘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