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佐(日语注音:ちゅうさ,朝鲜语/韩语:??)是二战结束前的日本以及后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队的一种军衔。为佐官的第二等军衔,相当于其他大多数国家的中校。其上为大佐(朝鲜为“上佐”,??),其下为少佐。日本的军衔制度起源于1870年(明治3年)9月18日"太政官布达第604号"条令,宣布设立"兵部省",并设立从陆海军大将到陆海军权曹长总计11等级军官,其中就包括了陆军中佐和海军中佐。韩国军队“领”的叫法,来自李氏朝鲜末期的军职“参领”、“副领”、“正领”,稍晚些时候清朝新军也有“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这样的军衔,可能都来自中国古代的军职名。
佐_中佐 -简介
日本的军衔制度起源于1870年(明治3年)9月18日"太政官布达第604号"条令,宣布设立"兵部省",并设立从陆海军大将到陆海军权曹长总计11等级军官,其中就包括了陆军中佐和海军中佐。
日军中佐军衔
陆军中佐主要担任大队长、副联队长等职务,海军中佐主要担任军舰的舰长和副舰长等职务,空军中佐主要担任飞行队长等职务。
今日本自卫队存在类似军衔,称为"2等陆(海,空)佐"。
佐_中佐 -战后军衔
二战后,日本于1950年开始重建军队,至1954年建成陆,海,空三军,称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军衔分干部,曹士两大类。其干部仍为将,佐,尉,三等九级,但军衔称谓与旧日军有所不同,将官分为将一,将二,将补,分别相当于上,中,少将;佐官称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称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称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长(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1970年增设准尉,1980年又增设曹长(即军士长)。目前,日军官兵的军衔共有六等十八级。
佐_中佐 -陆军军衔
中佐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职务编制军衔:
陆军大臣――元帅、大将;
陆军参谋长――元帅、大将;
总军(1945年编成,相当于方面军群)司令官――元帅、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中将;
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大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军参谋长――少将;
师团长(师长)――中将,
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
旅团长(旅长)――少将、大佐,
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
联队长(团长)――大佐、中佐,
副联队长(副团长)――中佐、少佐;
大队长(营长)――少佐、大尉;
中队长(连长)――大尉、中尉;
小队长(排长)――中尉、少尉;
司务长――准尉、曹长;
小队副(副排长)――曹长、军曹;
分队长(班长)――军曹、伍长;
组长――伍长、上等兵。
佐_中佐 -海军军衔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军衔的军人类别区分与陆军不同,分为士官(军官)和特务士官、准士官、下士官、兵(以上四类统称海军士兵)两类,其中后者又分成1944年以前、以后两个时期。
将官――海军大将(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海军代将(海军大佐担任少将职务,相当于海军准将);
佐官――海军××大佐(海军上校)、海军××中佐(海军中校)、海军××少佐(海军少校);
尉官――海军××大尉(海军上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佐_中佐 -朝鲜人民军军衔
图中的朝鲜军官即为“中佐”军衔
“中佐”(??)同时也是朝鲜人民军的一种军衔。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韩国称为韩半岛)被分为“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政权,并迅速组织起各自的军队,而朝鲜人民军的军衔借鉴了苏联和原日军的惯例,沿用了“少佐”(??)、“中佐”(??)、“上佐”(??)、“大佐”(??)的称呼,“佐”这个称法来自原来的日军,又比日军多一个“上佐”,从而校官有4等军衔,这来自前苏联的习惯。
不同于朝鲜,同样从日本殖民者独立出来的大韩民国,却没有像朝鲜那样叫“佐”,而叫做“领”。即“少领”(??,有时也作“小领”,这两个字韩语读音一样)、“中领”(??)、“大领”(??),不同于朝鲜,韩国的校官和美军、日军一样,只有3个等级。韩国军队“领”的叫法,来自李氏朝鲜末期的军职“参领”、“副领”、“正领”,稍晚些时候清朝新军也有“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这样的军衔,可能都来自中国古代的军职名。
一般为方便理解,无论朝韩,国内的媒体都一律译作“少校”、“中校”等,实际上并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