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肉豆蔻-形态特征,肉豆蔻-生长习性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常绿乔木植物。小乔木;幼枝细长。总梗粗壮、着花1-2朵;花长6毫米,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3,外面密被微绒毛;花梗长于雌花;小苞片着生在花被基部,脱落后残存通常为环形的疤痕。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其种仁入药,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此外,还可作调味品、工业用油原料等。

肉豆蔻_肉豆蔻 -形态特征

小乔木;幼枝细长。叶近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无毛;侧脉8-10对;叶柄长7-10毫米。


肉豆蔻相册

雄花序长1-3厘米,无毛,着花3-20,稀1-2,小花长4-5毫米;花

被裂片3(-4),三角状卵形,外面密被灰褐色绒毛;花药9-12枚,线形,长约雄蕊柱的一半;雌花序较雄花序为长;总梗粗壮、着花1-2朵;花长6毫米,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3,外面密被微绒毛;花梗长于雌花;小苞片着生在花被基部,脱落后残存通常为环形的疤痕;子房椭圆形,外面密被锈色绒毛,花柱极短,柱头先端2裂。

果通常单生,具短柄,有时具残存的花被片;假种皮红色,至基部撕裂;种子卵珠形;子叶短,蜷曲,基部连合。

肉豆蔻_肉豆蔻 -生长习性

喜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5-30℃,抗寒性弱,在6℃时即受寒害。年降雨量应在1700-2300mm之间,忌积水。幼龄树喜阴,成龄树喜光。以土层深厚、松软、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为宜。

肉豆蔻_肉豆蔻 -地理分布

原产马鲁古群岛,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台湾、广东、云南等地已引种试种。

肉豆蔻_肉豆蔻 -栽培技术

种植技术


肉豆蔻

主要采用种子繁殖,留种应选稳产、高产、粒大、种仁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结了的完全成

熟自然裂开的果实。随采随播,或用湿沙贮藏。种子失水干燥即丧失发芽力。苗床土壤要松软肥沃,行株距10cm×5cm,穴播,种脐向下,保持荫蔽湿润,约60天发芽,至真叶将展出时蔬苗移栽。幼树要艿蔽,苗高20-30cm时定植。在春季3-4月或秋季8-10月选阴雨天种植,行株距5m×4m,穴深宽各60cm,每穴植苗1株。

田间管理

幼树生长缓慢,需荫蔽,可在行间种植高杆绿肥,并勤浇水。由于冠幅大,根系浅,作纯林种植时要先种植防风林带,在台风频繁地区必须进行防风。每年施肥3-4次,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肥。幼龄期每株追施有机肥5-10kg或尿素25-50g,冬季施堆肥。以后随树龄增加,逐渐加施肥料。

病害防治

病害有斑点病、疫病,可用波尔多液1:1:120倍液或敌克松500倍液喷射;锈腐病、菌核病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灌病穴。另有位枯病、根腐病等为害。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

肉豆蔻_肉豆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出处

出自《药性论》(《中药大辞典》)、《名医别录》(《中华药海》)

1、《本草图经》:肉豆蔻今惟岭南人家种之。春生苗,花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

2、《纲目》:肉豆蔻,花结实,状虽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则不同类,外有皱纹,而肉有斑缬,纹如槟榔纹,最易生蛀,惟烘干密封,则稍可留。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肉豆蔻 肉豆蔻-形态特征,肉豆蔻-生长习性

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肉豆蔻

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注意

1、《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2、《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应用选方

附方

1、四神丸(《证治准绳》),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泄,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2、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

3、肉豆蔻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

4、肉豆蔻散(《太平圣惠方》),治霍乱吐泻不止。

5、舒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主治肝气郁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嘈杂,周身窜痛。

各家论述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30103/159013.html

更多阅读

点柄乳牛肝菌 点柄乳牛肝菌-形态特征,点柄乳牛肝菌-生活习性

点柄乳牛肝菌所属担子菌纲,牛肝菌科,拉丁名为Suillus granulatus。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四川,贵州。可食,味较好;菌根菌,可与松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乳牛肝菌_点柄乳牛肝菌 -形态特征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散生、群生或丛

水马桑 水马桑-形态特征,水马桑-生态环境

水马桑(coriaria sinica)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为忍冬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马桑果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常被儿童采摘误食而

白莲 植物名 白莲 植物名 -形态特征,白莲 植物名 -基本信息

白莲产于梁子湖畔东的东沟镇杨叶湖,人工栽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白莲产品颗大粒圆,皮薄肉厚,兼有清香甜润、微甘而鲜的风味,既可作糕点配料,也可拌银耳、薏米加冰糖,清炖成色白味甘的莲子汤。白莲远销国内外,在东南亚地区倍受青睐。白莲人

茴香 茴香菜 茴香 茴香菜 -形态特征,茴香 茴香菜 -营养及功效

茴香菜又原名小怀香,又称香丝菜、小茴香、茴香子、谷香(四川、贵州)丶浑香,嫩叶作菜蔬,是小茴香的茎部,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唐本草。苏颂说,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为怀香。陶弘景谓:煮臭肉,下少许,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

声明:《肉豆蔻 肉豆蔻-形态特征,肉豆蔻-生长习性》为网友清宵尚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