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即常住院,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也是河南少林寺旅游的核心景点。
少林寺院_少林寺院 -少林寺院简介
少林寺院
少林寺院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拜佛、坐禅、诵经、接待、藏书、开展大型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主持僧及各方执事僧居住、办理内外日常事务的地方。
少林寺院宽160米,长360余米,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
少林寺常住院为七进建筑,从山门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七进院落。这些也是少林寺旅游的重要部分。少林寺常住院山门横匾“少林寺”是清代乾隆所提;大雄宝殿是全寺活动的中心;千佛殿是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
少林寺院_少林寺院 -寺院建筑介绍
天王殿
少林寺院
天王殿是少林寺院第二进殿宇,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此殿原为少林寺山门,初建于元,明、清多次整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少林寺大修时,在此殿前另建一山门,原门改称天王殿。可惜1928年毁于兵火。
现在的天王殿是根据中国文物研究所提供的研究资料,于1982至1983年重建的。其平面布局仍以原址结构为准。新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加前、后廊。
少林寺天王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上下层屋檐之间,悬挂由楚图南题的“天王殿”风字匾(又称竖匾)。门前半圆月台为原构,原址柱顶石,除个别崩裂外,均使用原有构件。
殿内塑像内容、位置皆如旧制。殿前重塑了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像,均栩栩如生。
四大天王是保护佛教、保护众生的神。又称护世四天王。在少林寺,自东向西以此为:身为白色、持琵琶者,名东方持国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者,名南方增长天王。身为红色、持伞者,名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绿色、拖塔者、为北方多闻天王。
大雄宝殿
少林寺院
大雄宝殿位于少林寺常住院的中间位置,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在古代又称“三世佛殿”、“琉璃大殿”,通常简称为大殿、正殿、宝殿等。
据唐《少林寺碑》“山间宝殿”、“妙楼香阁”等记载,大约从唐代起已在今址建造宫殿式的常住院,同时,也有了少林寺寺中的主殿和各类楼阁建筑。
金、元、明、清历代,都曾对大雄宝殿进行过整修。1928年毁于兵火。1984年,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根据现场勘测资料、毁前有关照片以及老僧的回忆,设计重建,1986年告竣。
新建的大雄宝殿是在原址上,完全按照原有柱子、墙体、佛台、前后门、月台等的位置和尺度,进行复原设计并建造的。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金柱下麒麟柱顶石、狮子柱顶石各一对,皆用整石雕刻而成,式样与毁前相同。
门匾“大雄宝殿”四字由赵朴初赐题。殿内供奉三世佛像,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他们合称“华严三圣”。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又称“大医王师”,其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音、大势至两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
佛像端庄肃穆、耐人寻味。其两侧新塑菩提达摩像及紧那罗王像,具有明显的少林寺文化特色,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
东、西山墙边的神台上塑十八罗汉像,人物形象生动,姿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殿前月台及边沿的石柱基本为原物。正面垂带栏杆下端放抱鼓石处,用一龙一虎代替了抱鼓石,形式罕见,雕工精致,是寺内重要石刻作品之一。
鼓楼
少林寺院
鼓楼位于少林寺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原为转轮藏阁。清代雍正十三年“藏阁”改为“鼓楼”。
鼓楼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历时四年于大德四年(1300年)完工。楼上原贮藏经,后设轮式阅读藏经的转轮,因名转轮藏。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修时置巨鼓于楼上,改名鼓楼,与钟楼一起成为寺院“晨钟暮鼓”的场所。
1928年,少林寺鼓楼原殿被石友三焚毁。1996年重建鼓楼,由河南省古建研究所依1920年少林寺鼓楼老照片并参考明代碑刻上钟楼的线刻图,照原式重新设计建造。1998年工程完工,同时新制巨鼓一面悬于鼓楼上。
钟楼
少林寺院
钟楼位于少林寺大雄宝殿东南侧,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1928年毁于兵火。
今天的钟楼是1994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钟楼通高27.51米。内部为三层楼阁。钟架为自地面单独建立的木构体系,与钟楼结构分开,撞钟的震动不会影响楼阁。
钟架上悬挂新铸铜钟一口,是仿照原钟楼内已毁的铁钟设计,高2米,口径1.7米,重一万三千斤。原铁钟铸于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重一万一千斤。
原少林寺钟楼内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铸造的地藏王菩萨铁像一尊,高1.75米,身披袈裟,跏趺坐于宝装莲花座上。钟楼被焚毁时,铁像被损,经过修复后,仍供奉在钟楼一层佛台上。
藏经阁
少林寺院
藏经阁又名法堂,位于少林寺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为高僧讲经说法和贮存佛经典籍之所。
少林寺藏经阁现存《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高丽藏》及其他典籍计数万册。据碑铭记载,此阁创建于元代至正(1341-1368年)年间。
少林寺藏经阁殿内原供达摩面壁石、法器及包括明代大藏经在内的5000余卷佛经图籍等。1928年,该殿被石友三焚烧,殿内经卷、武术书籍、达摩影石等俱被毁,仅存殿基及墙体石柱14根。
现藏经阁是依据毁前资料,于1992至1993年间在原址上重新设计建造的。
方丈室
少林寺院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
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
廓然堂又名官厅,《少林寺志》云“廓然堂旧在方丈东,南向。明巡抚蔡汝南建,沈荃题额,今废”。今门额改题“静中静”,为少林寺二十九代方丈行正法师(1914-1987年)圆寂前久居之所。
方丈室正西为方丈退居,坐北向南,面阔三间,出前廊,为硬山式建筑。方丈退居是离任后的方丈住所。退居室前有对联“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磬悠。”
东寮与西寮,在方丈院东、西两侧,为方丈院的东、西厢房,各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出前廊建筑,是常住执事僧起居和处理佛事活动的场所。
立雪亭
少林寺院
立雪亭,原名“初祖殿”,又称达摩亭。立雪亭原是初祖殿东西两侧的亭子,两亭子被毁后,移名于初祖殿。
据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所立《少林住持泰公禅师之碑》载,初祖殿(即今立雪亭)最晚当建于元代初年。
但从现存结构特点及殿内石柱题记可知,今殿当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前后筹建,正德七年(1512年)后建成,明、清两代多有维修。
立雪亭面阔三间(11.37米),进深三间(7.39米),通高8.829米。平而近方形,是寺内唯一的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此殿虽小,但外形大方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立雪亭檐下用三踩单昂斗拱,平身科斗拱正背面、次间各用两攒,侧面各间均用一攒。南面明间装四扇格扇门,左右为方窗。
殿内悬有清乾隆皇帝御题“雪印心珠”横匾。明间佛台上置木雕佛龛,本尊供明正德年间造的铜铸达摩坐像。铜像前六祖塑像为近年新塑。殿内东南隅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铸造的铁钟一口。此殿于1983年进行了维修。外壁原有碑刻,现已移于碑廊等处。
千佛殿
少林寺院
千佛殿是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
千佛殿明末重建。佛龛中供明代铸造的毗卢佛铜像。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七米五,长四十二米,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为全国同类壁画中所罕见。五百罗汉形貌奇特,分为35组,各表达一个故事,据说色彩数年一更。
整个三层画面采用重彩平涂法,朱黑和谐,勾勒粗劲有力。线条简炼,笔法流畅。东壁是明代雕刻的阿弥陀佛玉石像。殿内地面上有48个排列成深20厘米的陷坑,据说是少林武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少林武僧只好选择最隐蔽空旷的千佛殿习武。
六祖堂
少林寺院
六祖堂位于大雄宝殿月台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
寺碑多称该殿创建于明代。但据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等人在少林寺调查时发现的六祖殿前檐八角石上镌刻的一段铭文可知,该殿创建于金泰和六年(1206年)。
从殿毁前保存的照片看,原殿内中部有佛台与佛龛,中塑三像,观音居龛中,两侧龛内塑达摩与慧可像。两墙壁画分别为十五人与十四人的禅师组像,皆由前后两排坐像组成,前排各为八人,后排一为七人,一为六人,共计二十九人。
该殿于明、清之际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兵火。
今殿是1983年按原址复原设计并重建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出前廊单檐硬山式建筑。
殿内塑像为殿重建以后所置。五尊玉雕像分别为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五大菩萨背面是泥雕“达摩只履西归图”。两山墙下塑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像。另外,西墙下又塑达摩只履西归像一尊。
少林寺院_少林寺院 -寺院历史
少林寺院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
少林寺院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就是面对墙壁静坐。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
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惠场、昙宗、志坚等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寺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
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
少林寺在鼎盛时期,7进院落,规模很大。可惜在1928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楼等主要建筑统统毁于一炬;许多珍贵的藏经、寺志、拳谱等全成灰烬。现在还存在的建筑有山门、立雪亭、千佛殿等,其他建筑正在陆续恢复中。
少林寺院_少林寺院 -寺院武术表演
少林寺院
少林寺位于嵩山中心,皇家敕建大寺,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寺产庞大。为了保证安全,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常备武装力量,即历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
少林寺院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术发源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与朝廷的关系和社会地位,是少林武术达到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少林武术历史故事非常多。据史载和传说,世人皆知的有: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秦王,紧那罗变形退红巾。
少林寺僧兵为国立功最为人乐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术发展鼎盛时期。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应诏出征,威猛骁勇,为国捐躯。朝廷为嘉其义烈,在少林寺山门前立旗旌表,遗石尚在,塔林有铭可考。
少林武术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禅入武,习武修禅,绝非自卫强身小技;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故少林武术又称为“武术禅”。
少林武术表演是少林寺旅游的一部分,来少林寺旅游就是感受少林禅宗文化和欣赏精湛的少林武术表演。
少林武术表演节目主要是传统少林拳集体表演,单项表演,硬气功和少林绝技等。
主要有:木鱼功、集体拳、地躺拳、单刀、双刀、三节棍、双鞭、二人徒手对练、扑刀进枪、八段锦、头开钢板、象形拳、银枪刺喉、腹卧钢叉、五枪刺身、集体九节鞭、集体扑刀、十八般武艺、老少童子功、头开石碑、刀山钉床、三人对练、飞针穿玻璃、集体盾牌刀、集体棍、开棍、等多种武术展示。
少林寺是中华武术爱好者心目中的武林圣地。有句武术谚语叫“天下功夫出少林”,足以证明少林寺及少林功夫在武术界的崇高地位。
寺僧练武的遗迹
千佛殿内供毗卢佛铜像,因此亦叫毗卢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20多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
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说明少林拳的所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的特点。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情景。
少林寺院_少林寺院 -少林寺相关词条
少林寺 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院 河南少林寺 大雄宝殿 立雪亭 少林武术
少林寺院_少林寺院 -参考资料:
[1.]《少林寺旅游网》http://www.shaolinsilvyou.cn/
[2.]《少林寺院》http://www.shaolinsilvyou.cn/shaolinsi_shaolinsiyuan/
[3.]《少林寺景点》http://www.shaolinsilvyou.cn/shaolinsi_lvyoujingdian/
[4.]《百度吧》http://tieba.baidu.com/f?kz=198280485、
少林寺院_少林寺院 -贡献者
henanyu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