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养正一股肃穆的都重庆,受到了四川军民的热烈欢迎,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勇士们忠贞勋章,29岁的杨养正被提升为少校军衔军官。这张照片,是1944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的军官证上面的照片。92岁杨养正的其他人生经历的照片,均在历次政治运动及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毁掉了。杨养正,是抗日“八百壮士”最后一人(杨养正老先生去世时,冒出“另一壮士”杨根奎,但其提出的证据不能和杨养正老先生一样得到充分得考验)。杨养正所驻守的砖瓦房不如四行仓库坚固,顿时被打得千疮百孔,墙打破了就马上用装满沙土的麻袋堵上,日军在激烈的交战中没占到丝毫便宜,留下近百具尸体后仓皇撤退。
杨养正_杨养正 -简介
杨养正,是抗日“八百壮士”最后一人(杨养正老先生去世时,冒出“另一壮士”杨根奎,但其提出的证据不能和杨养正老先生一样得到充分得考验)。
1937年10月31日,部队奉命撤入租界,被租界解除武装,送进“孤军营”。1941年-1942年底,杨养正先后被日军关押在宝山营房、南京老虎桥第一模范监狱、安徽芜湖对岸裕溪口,后成功逃出。1944年住进重庆长寿第九教养院,1949年,被安排进入重庆南岸副食品水产公司工作,先后生育5个子女。1977年至今,退休居住在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街。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这首《八百壮士》歌描绘的是68年前淞沪会战时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的一群中国官兵。68年了。
68年硝烟散尽,迷住多少人的双眼?68年前的满腔热血,在几代人的胸腔里滚滚欲沸?68年后,昔日八百壮士安在?
山城,重庆,7月流火。
弹子石正街5号,这个一般重庆市民也未必熟悉的地方却自有一股肃穆的凉意。顶着炎炎烈日,走上几级台阶,在几间破旧低矮的平房里等待着的就是一位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兵和他的传奇。杨养正,91岁,左眼失明,右眼刚动过白内障手术,你看不到他的眼神,但是通过这八百壮士惟一幸存者的讲述,你可以感受到那股凝聚着凛冽战意与豪迈血性的历史正向你扑面而来。
杨养正_杨养正 -照片
重返四行仓库
1944年初,淞沪抗战中四行仓库保卫战12位官兵,受尽千辛万苦、辗转千里回到重庆。
四行仓库八百勇士的幸存者们受到了陪都重庆,受到了四川军民的热烈欢迎,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勇士
杨养正
们忠贞勋章,29岁的杨养正被提升为少校军衔军官。这张照片,是1944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的军官证上面的照片。92岁杨养正的其他人生经历的照片,均在历次
政治运动及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毁掉了。
杨养正_杨养正 -事迹
寸土未失坚守四行四天五夜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10月26日,为掩护大部队撤退,中国守军88师262旅524团4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幢五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由于楼高墙厚,易守难攻,成了中国军队在上海的最后一块阵地。
杨养正那时叫杨得馀,当时23岁的他在524团里任一营一连一排的排长。
26日晚天刚擦黑,杨养正随团撤守到四行仓库。“我带着一个排,约30人,守在四行仓库旁一幢三层高的砖瓦房中。”杨养正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谢晋元团长下命令说要死守,作为军人,我的想法是除非打死在这里,绝不离开阵地一步。”一进入这个砖瓦房,杨养正立即命令士兵把墙打穿,用麻袋装满沙土,把所有窗户都堵上,用以修筑工事,并留下三个机枪射击眼,士兵们主要分层据守一、二楼。27日凌晨6时许,放哨的士兵发现了日军,立即向其开火。敌人立即以强大的攻势袭来,炮声隆隆,子弹呼啸,四行仓库周围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杨养正所驻守的砖瓦房不如四行仓库坚固,顿时被打得千疮百孔,墙打破了就马上用装满沙土的麻袋堵上,日军在激烈的交战中没占到丝毫便宜,留下近百具尸体后仓皇撤退。
日军见中方军事巩固,急攻不下,便在离仓库200米远的地方驻扎下来,抢修工事。几十名日军猫着腰,时上时下抢修工事的情形被杨养正发现了,他拿过身边的轻机枪,“哒哒哒”几梭子弹过去,敌人应声倒下,说起手刃敌人的痛快,老人的嘴角浮起一股笑意。
不久,日军得到增援,白天飞机轰炸,大炮攻击,坦克开道,但四行仓库还是寸土未失。
28日深夜,杨养正听闻一名叫杨慧敏的女学生冒着生命危险给官兵们带来了一面旗帜。“谢团长以军礼接过后,命士兵们以旗帜为誓,坚决抗敌,绝不退让。”29日清晨,在一阵嘹亮的号角声中,中国旗帜在四行仓库楼顶上高高飘扬。“那时候租界里除了日本的旗帜外,就是租界各国的旗帜,在中国的土地上,却唯独没有中国的旗帜。100多米外苏州河对面的老百姓看见旗帜后,都拍起巴掌来,给我们增强了信心。”
29日上午,日军看到四行仓库上居然还升起了中国旗帜,恼羞成怒,向中国守军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势。杨养正身边又有几名士兵牺牲了,但日军始终不能前进一步。30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组织了新的猛烈攻势,用小钢炮、平射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同时,数架敌机在上空助战,不断向四行仓库投下炸弹。战斗一直从上午打到天黑,杨养正所在的部队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从10月26日晚到10月31日撤退,战斗打了4昼夜,杨养正没有合眼,但当时战斗紧张,他竟然一点都不感到困。这4天5夜里,中国军队借地形优势对敌进行机枪扫射,或挟手雷与敌共亡。在八百壮士的拼命死守下,日军丢下200多具尸体,始终不能进四行仓库一步,“为了壮大声势,谢团长对外宣称我们有八百壮士,其实我们总共才452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我们也牺牲了百把人”,杨养正的叹息声中有着掩不住的悲意。
突破封锁我跟坦克对着干
10月30日晚上12点,杨养正奉命撤退。“十二点钟以后才准撤退,为什么要十二点钟以后才撤退呢,因为敌人向来吹牛,三个月要灭亡中国,他说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是我们都不相信,我们在上海就要跟你打三个月,8月13号打到10月31号,差不多三个月,这是我们的一种决心。”杨养正说。
但是日本人的坦克封锁了出路,他们退不出去。短短几米宽的马路,成了战友们的生死线,不断有人中弹牺牲。杨养正安排两个班对准坦克打,但打了一阵,坦克岿然不动。“这种子弹不行,打不穿坦克,让我来!”杨养正一声大吼,拿过一梭钢芯的子弹,装进了一挺轻机枪。“哒哒哒”一梭子弹还没打完,敌人的坦克一下子哑了。
接下来的事情杨养正就记不清了,杨养正只记得当时轰的一声响,一颗炮弹就在他头上爆炸,楼顶被炸开,弹片“啪”一下,飞进杨养正左眼,血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昏迷中的杨养正被战友们抬进了租界,等他醒来后才发现他的左眼已经被摘除了,之后一直陪伴他的是一颗陶瓷做的假眼。
逃出生天抢了日本人的枪
四行孤军退到英租界后被关在集中营里。“我们退到租界的时候,英国人把我们的枪都拿掉了,不能带武器。后来我们就在租界集中营呆了4年多。工部局派了三四十名白俄士兵驻孤军营担任警戒,营内四周安装了铁丝网,只准官兵在营内活动,不准外出,不准与外界接触,实际上失去了人身自由,过着囚禁生活。”
1942年底,杨养正和三十多个战友被押至安徽溪口背煤,他们在得知附近有新四军活动的消息后,秘密筹划逃跑。一天,趁日军不备,杨养正和战友突然打死日军看守,抢夺了一挺轻机枪和一支步枪集体越狱。
“我们正跑着跑着的时候,日本人看到了,我在后头,三个抢轻机枪的战友在我前面一点,那个日本人一枪打到扛轻机枪的战友。这边的人赶快把轻机枪接过来,把那个人扶着又跑,没跑多远,跑了最多不过是七八里路,敌人不敢追了,我们新四军来了,新四军听到这边枪响,他出来一看,一问是四行孤军八百壮士,抢了日本人的枪过来了,欢迎欢迎。”
跑出来的杨养正高兴极了,在桃花树下面坐了半天,舍不得走,“因为我自由了,我欣赏桃花,我看着很好看,我坐在那里都不想动了。”
收获爱情鬼子不走不结婚
杨养正离开新四军的驻地后,准备回湖北老家。
经过河南叶县时,杨养正看到了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他心中顿起一股豪气。他觉得为国家而战,就是正气,那天起,他就把原名杨得馀改为杨养正。
1944年杨养正来到战时陪都重庆。到重庆后,他住进了长寿第九残废教养院。在这里,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在长寿第九残废教养院附近的桃花街上,有一家小卖部,他早就听说小卖部有一个姑娘,人聪明漂亮。一天中午,30岁的杨养正到小卖部去买东西,一眼就看到了他现在的妻子赵孝芳。
当时杨养正的感觉是这姑娘“文静,漂亮”,一下子竟有点看呆了。赵孝芳也早就听说杨养正这个独眼的“八百壮士”了。此后,两人又在小卖部遇见了几次,赵孝芳对这位个子高挑的抗日英雄也颇有好感。尽管杨养正瞎了左眼,还比她大着12岁,赵孝芳依然决定嫁给他。
但是两个人约定,日本鬼子一天不走他们就一天不结婚。1945年8月15日,他们等来了好消息。
1945年8月16日,日本投降第二天,在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杨养正和赵孝芳结婚了。
2005年评选为第一届“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我不算什么英雄,对于日本侵略者,我只是做了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事。”杨养正颤颤巍巍地说,在他陈设简陋的家中,身边坐着他相伴多年的妻子赵孝芳,默默地看着他,微微笑着。
杨养正_杨养正 -逝世
96岁的杨养正2010年12月7日因肺部严重感染、心功能衰竭入院治疗。2010年12月16日下午5时25分,八百壮士"中最后一位幸存者杨养正,在重庆中国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与世长辞。
唱响《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灵堂里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大刀进行曲》。激昂而悲壮的乐曲,让人心中一凛,也串起了这位刚刚过世的96岁老人的人生。
杨养正,生于1914年,于2010年12月16日辞世。当年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至此成为绝唱。 灵堂设在南岸区弹子石祥和人家小区,老人生前居住的地方。早晨8时,香烛已经插满香盆。亲属们说,从前晚搭好灵堂,一夜都不断有人赶来悼念。 拿来《大刀进行曲》伴奏带的,是重庆关爱老兵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他们还送来了央视为老人拍摄的纪录片。站在老人遗像前,几名志愿者大声唱起了《八百壮士歌》:"中国不能亡……中国一定强!" "这是父亲最爱唱的歌。"大女儿杨庆玲说,志愿者们经常来看望父亲,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是通过网络组织起来,为抗战老兵们送去一点温暖。 昨日,亲戚、邻居、战友后人,还有上百名陌生人,全国各地赶来的悼念者挤满灵堂。灵堂里的花圈上,可以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缅怀: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八百壮士王文川后人、中国远征军四川联络组全体老兵、全体上海志愿者…… 下午4时,又有一批网友赶来。24岁的董浩是一名中学教师,在网上看到消息后,专程从长寿赶来悼念。"杨老在了解历史的人心中,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象征家国情怀的图腾。"他眼角含泪。 傍晚,张自忠将军警卫员曹廷明来到杨老灵堂前,三鞠躬,三炷香,献上了自己的悼念之情。曹廷明和杨养正同年,同样是抗战老兵,这些年,他一直关注着全国幸存老兵们的动向。得知杨养正去世的消息后,他从沙坪坝家中赶来悼念。 晚上,又有数十名志愿者赶来。全场合唱《八百壮士歌》和《大刀进行曲》,令人动容。
全国各地人民赶来悼念
全国各地志愿者前来悼念英雄
据了解,老英雄杨养正逝世的消息,昨日在各QQ群、网络论坛引起极大关注。截至傍晚,记者接到数十个外地媒体记者询问及要求帮助联系采访或供稿的电话。网上有1200多名网友通过微博向杨老遥寄哀思并撰写挽联:壮士未老,乾坤须挽,廉颇难销忧国泪;忠勇不死,歇马待战,岂教神州叹陆沉。杨庆玲说,今晨6时,老人出殡,遗体将在南岸区四公里的江南殡仪馆火化。考虑到老人的个性,家人不为他办追悼会;遵从他的遗愿,骨灰可能暂时寄存。"他说要和母亲葬在一起,我们要尽心为他们找一块合适的墓地……"
妻子一个人怎么办
赵孝芳深情地仰望老伴的照片
杨养正的离去让妻子赵孝芳伤心不已
壮士的遗物,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杨养正是个英雄。无私,忘我,无所畏惧,和普通人一样有爱,但他爱的唯有家国民族。我们敬佩他,邻居说怕他,儿女对他充满崇拜。只有妻子赵孝芳明白,这个相伴66年的男人内心的爱与孤独。365天,两人没有哪一天分开超过3小时。 "以后,再也听不到他喊老太婆了。说好要一起走的,他没等我。他一天也离不开我,现在先走了,他一个人怎么办?"赵孝芳流着泪说。抗战胜利第二天结婚"那是他的心结,我必须等到这一天" 赵孝芳已经84岁了。因为心脏不好,已在武警医院治疗了好几个月。 昨日中午,在医院输完液后,她来到灵堂,默默地坐在一个角落。见有人来悼念,就握着别人的手,脸上挤出笑容,还主动开口聊天。 1944年,赵孝芳还是个18岁的小姑娘,念文德女中,漂亮又进步。姐姐在长寿桃花街上开小卖部,她经常去那里帮忙。小卖部旁边是长寿第九残废教养院,她发现有个男人经常来买东西,总是偷偷看她。"1.8米的高个子,很帅。"就这样,她认识了这个独眼的"八百壮士"。 1945年8月16日,日本投降第二天,两人举行婚礼。之前两人曾约定,日本鬼子一天不走就一天不结婚。 "那是他的心结,是他生命中最大的爱,我必须等到这一天。"她说。独眼叔叔是一个英雄"他不苟言笑,只有我明白" 51岁的张茂周从小和杨养正夫妇住在一个院子里。小时候,他有些害怕那个独眼的叔叔。 成年后,他才知道这个人是个英雄,和他崇拜的董存瑞一样。再看见杨养正时,他主动聊天,想听到英雄的故事。但每次老人总是紧紧地牵着赵孝芳的手,沉默着。 "有啥好说的,他不苟言笑,只有我明白。"赵孝芳说,在家里,老头子每天都抱着收音机。听到中国经济好了,运动会得了金牌之类的消息,他会兴奋得大声唱歌,一整天都精神百倍。有时候,他又会静静坐在窗前,半天不说一句话。她知道,他的思绪又回到了1937年的上海,那个被子弹击中的夜晚。入院后不能天天见面"说好要一起走,他没等我" 今年11月26日,赵孝芳在武警医院住院,杨养正也病倒了,医院特地把两人安排到一个病房。 "虽然病着,但他很开心,因为可以时时刻刻和我在一起。"赵孝芳说,12月7日,因为肺部严重感染、心功能衰竭,他转入新桥医院重症监护室。他看不见她了。 赵孝芳去探视过他两次。入院后第二天,见她来了,他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埋怨为什么不能天天见面。"我明白他的心思,他害怕了,怕我不愿意陪他。"她说,她像哄孩子一般,反复说:"听医生的话,等转到普通病房了,我就天天陪在你身边。"他艰难地笑了。 第二次探视,他已经不能说话。紧紧握住她的手,双手已经浮肿。 现在,他先走了。"说好要一起走,他没等我。他一天也离不开我,他一个人怎么办?"赵孝芳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