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草庙村 草庙村-【基本情况】 ,草庙村-【地理环境】

草庙村位于洛阳市嵩县城南、纸房乡西南7公里处,因村里供奉火神的草庙得名,现有沿河公路直达,并通至沟内十余里毛沟、秋盘村。草庙村居五道沟中段开阔处,呈鱼肚形盆地。村属主要河流有石门沟河(全长3.5公里)、五道沟河(流经本村5公里左右)至草庙村凤凰岭脚下合二为一,下流十余里汇入伊河。


草庙村_草庙村 -【基本情况】:


草庙村
草庙村历史最远可溯至上古“陆浑部落”,后羌人战败西迁,“陆浑戎”失散,村落便不复存在。到唐鼎盛时期,河南五道沟有大户党姓人丁兴旺,后到处遗留党姓坟冢。(现学校所处即为坟冢,留下大小石碑无数)至宋后,各地混战、土匪占山为王,民不聊生,五道沟因地势险恶渐杂草丛生,杳无人烟。自清初后有韩、王、张迁入,开荒种地,繁衍后代。1949年前,韩、王、张不足50户,加上其他杂姓不超过70户。

1997年,居民343户,1321人,其中男689人,女632人。有韩姓16户、王姓34户、魏姓61户、邓姓26户、韦姓26户、张姓36户、周姓16户、田姓16户、刘姓15户、梁姓11户、宋姓3户、鲁姓2户、耿姓1户、姬姓1户、董姓10户、于姓4户、常姓1户、尚姓3户、司马姓4户、袁姓1户、朱姓7户、孟姓6户、何姓4户、吴姓2户、汤姓2户、唐姓3户、申姓21户、汪姓16户、苏姓2户、范姓2户,共计31姓。

草庙村名,由来已久,最可信的当是“刘秀修庙”。相传,王莽撵刘秀路经此地,刘秀单枪匹马进入五道沟,但见两山对峙,山清水秀,泉水叮咚,鸟语花香。尤其是看到一山形似巨龙饮水,因留恋山水,放慢马蹄,忽听人嘶马鸣,便慌不择路,沿河涧小路而行,但见两沟并出,不知行其左右,便打马跑上一丘形小山。山上有一小庙,因年久失修,断壁残垣,神像裸露,杂草丛生,深可没人。刘秀掩马嘴,衔铃环,登高处,藏于神像后。王莽不见刘秀踪影,沿南路而行。后刘秀脱身,高呼“草庙救了我”。既而进东沟,翻倒回,一路东行。后刘秀登基重修此庙,重塑神像,此地便取名草庙至今。

草庙村_草庙村 -【地理环境】:


草庙村
草庙村位于洛阳市嵩县城南、纸房乡西南7公里处,现有沿河公路直达,并通至沟内十余里毛沟、秋盘村。草庙村居五道沟中段开阔处,呈鱼肚形盆地。村属主要河流有石门沟河(全长3.5公里)、五道沟河(流经本村5公里左右)至草庙村凤凰岭脚下合二为一,下流十余里汇入伊河。

解放前五道沟河水常年不断,出行可以坐船,沟内地主卖粮划船直达洛阳。老辈传言:唐代武则天修洛阳宫,曾来五道沟选取木头。古时曾有官道通木职街乡,又因毛沟有产银的官银洞,现留有古道路遗址。58年大炼钢铁,村民上山砍取木材,曾有5人合抱的大树。

居于村中最高山脉--丈道山,海波800米以上,山顶眺望可俯视嵩县县城,天气晴好,可以看到陆浑水库全貌,是嵩县县城附近最高的山脉。顶上残有战壕,是为国民党13军某部抗击日军所筑,另有几处不明显遗迹与石刻传是唐代所留。

村中最底处韩湾组,海拔不足200米,是草庙村韩氏族祠,随着地表植被的破坏,河滩抬高,韩湾正在逐渐上移。

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14个村民组,36个自然村,分布于两沟一坡,两沟即石门沟和五道沟,一坡即瓜坡。全村共640亩沙坡旱地,分嵌于沟岔两边山腰间,沟涧旱天断流,雨季洪水滚滚注入伊河。

草庙村_草庙村 -游玩贴士:


沿草庙公路至五道沟沟门沙场,有一外伸石岩,人称“香篓石”古时下有小庙,船家路过必拜之。入沟2-3里河内有水,生大蟹,长和草(河草,因其味美县城酒店有人大量采购),河内有三座大石,呈鼎足状,传宋代兵营支锅生火所用,有名“支锅石”,至草庙村韩湾山壁上突出一块巨石,呈锁状,便是“金驹传说”所在,前行不足500米,右侧山顶似有一伟人歇足,前行一村曰“石窑门”有历史久远石窑一窟,仰视可见一崖,风景秀丽,身侧绿林,脚下小溪,时时清风扑面,上半山可见一回形石圈,有山羊与其中无人看管也不得出,对面山崖便是传说中的“箭穿崖”。

凤凰岭下一侧―石门沟,可追随“王莽追刘秀”的历史足迹,逛竹林,采山果,在油菜花中捉蝴蝶,欣赏“左青龙(山)右白虎(岭)”,在一线天穿行,最后到水库吃农家饭:红薯檀叶玉米粥、各式时令山野菜;另一侧直至毛沟、秋盘赏深山土色,可上“祖师顶”了解古代炼丹,可入老林“冰洞”(每年夏天6-7月,山洞中还结有大量冰块)……

草庙村_草庙村 -【经济产业】:


建国前,穷山恶水。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极差,全村耕地面积不足50亩,全村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没有耕地,靠逃荒要饭给人做长工过活。建国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通过互助组、初、高级社、人民公社,以及农业学大寨,大搞填沟改滩造田,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

1977年前,有土地面积690亩,粮食单产仍不足250公斤,1978年后,加大农业投资,购置喷灌机5部,修水渠5000余米,河沟两边的100亩土地得到灌溉,粮食产量有一定提高。1990年后,又加大了农业投资,架设高压线路1200余米。2000年冬高压整改,2001年低压整改,添置小型潜水泵100余个,架设排灌一座,基本解决了人畜用水难问题。使200余亩土地旱涝保收,粮食产量也有原来得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

1999年以来,农民经济意识增强,又把视线从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开始种植蔬菜、花卉等良种外繁,现已初举规模,中药材种植也大面积发展。加上劳务输出的补充,由1997年前的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提高到人均收入940元。

草庙村林果业发展始与1961年,全村人民在石门沟坡地改造一果园,嫁接栽植苹果、梨500余亩,因管理不善而失败,后根据本地具体情况改种油桐,先后数年累计种植油桐3000余亩,年产油桐50000亩,现有山坡基本上全是油桐,春暖花开季节,满山遍野一片洁白。

草庙村_草庙村 -【社会事业】:


解放前后,草庙文化教育极为落后,识字者极少,1951年成立村小,1958年办起初级中学,累计在校学习者200余名。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理条件的变化,曾三迁校址,到1965--1979年改为乡办中学,曾一度发展为草庙高中,为整个五道沟三村(草庙村、秋盘村、毛沟村)二岭(高梁、邓岭)培养了大批人才,现任村两委干部、教师皆出自这所学校。

1975年前,草庙村没有一个大中专毕业生。1980年教师队伍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草庙高中随之改为草庙联中,后20年间,先后培养20多名优秀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1992年合点并校,取消了草庙中学。1996年后在各方仁人志士的帮助下草庙小学在原中学旧址上建起一栋3层教学楼、两层教师办公楼,建筑面积893平方米的现代化校舍,共造价38.74万元,并争取“世行贷款”三万元,全部购置教学仪器,并购置图书4000余册。

2004年在团中央驻村工作队----河南电力集团公司的帮助下,先后建设两层学生宿舍楼、图书楼、停车棚,收受捐赠图书4000余册,各类教学仪器、用品,电视,电脑,目前学校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以及各种电教设备齐全,已成为嵩县山村教育的一颗明珠。

草庙一直是五道沟的经济、文化中心。建国初期,草庙村组建了一个医疗室,从外地聘请数名医生,1968年合作医疗时期,已有本村医生两名。现在已发展为一所4室,乡村人畜医生7名,基本上解决了人畜就医问题。70年开始计划生育工作,1984年办起计划生育学校,全村计生合格率达100%,人口增长率控在7‰以内。

五道沟人,祖祖辈辈肩挑背扛,进一次县城要过一道沟,翻一架山。1974-1975年草庙人民苦干两年,修通盘山公路8公里,1995年又沿河道开山垒筑,付出多人生命,在半山腰开通公路10余公里,实现全村组组通简易公路,交通条件大为改观。

2005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重新修葺沿河公路,并实施全面硬化,现硬化公路10余公里。

草庙村_草庙村 -【人民生活】:


1978年草庙村人均收入71元, 1985年人均收入125元,1990年人均收入达到545元,1997年人均收880元,2003年人均收1056元。

目前草庙村居民实现户户拥有电视机,看上了闭路电视,全村多数家庭安装固定电话、拥有移动电话。村委、学校、鸡场均安装了宽带,全村电脑20余台。移动、联通在村至高处建设信号发射塔。

多数家庭拥有摩托车,农用车,工程建筑车等。

草庙村_草庙村 -【基层组织】:


1947年草庙解放,成立村公所。周旺、任栋疆分别任村长;1949年5月成立农会至54年,韩兴民任农会主席,期间乡公所委派李长法、史九六两名同志到草庙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先后有韩兴民、苗润生、刘元、孟广义、魏花园、魏平娃等参加党组织。1954年转初级社,草庙分3个社,分别有刘元、魏平娃、魏花园担任社长。55年转高级社,社长魏平娃,1956年成立草庙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魏花园。1957年转小乡,乡长周奎,1958年转大营,营长宋富升。1958年7月转食堂,1951年散食堂后改称生产大队,支部书记仍有魏花园担任。大队长魏平娃; 1964年“四清”开始,支部书记有孟广义担任,大队长魏涛;1965年朱福涛担任支部书记,大队长仍有魏涛担任;1966年支部书记刘来有,大队长魏涛;1967年十年动乱开始,成立革委会,革委会主任牛跟法;1968-1969年革委会,主任有朱福涛担任;1970年恢复党支部,朱福涛任支部书记至1979年;1979年冬至1981年,支部书记魏涛,大队长孟光仁;1982--1983年支部书记孟光仁,大队长魏涛;1984--1985年刘生娃任支部书记,大队改为管理委员会,主任鲁有顺;19 85--1986年支部书记魏社娃,主任(已更名村委会)唐明学;1986年整党后王彬任支部书记,村主任唐明学;1989年(期间周有任主任5个月),1989--1992年朱福涛任支部书记,王彬、周金生、魏书见分别任主任至1992年;1992年冬唐明学任支部书记,周金生任村主任至1994年春;1994年春至1995年夏王彬任支部书记,魏书见任主任;1995--1997年夏,魏书卿任支部书记,周金生任主任;1997年夏--1998年夏,唐明学任支部书记,主任仍有周金生任担任;1998年夏--1998年冬书记苗秋喜,主任鲁松法;1998年夏-1999年春书记韦世杰,主任空缺;1999年春至今书记唐明学,主任(前三年)孟照云,后魏书卿至今。现有党员40名,其中预备党员两名。村干部6人,书记唐明学,副书记王彬,支部委员魏章怀,村主任魏书卿,村委委员魏书见,常伟霞。

草庙村_草庙村 -【重大事件】:


<1>、光绪三年灾荒

光绪三年,大旱三载,五道沟河水断流,草木枯萎,人以草木树皮充饥,饿死无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据说,在今寨沟组曾有一个杀人场。听老人讲,只要有外地人路过,设法挽留,等到夜半杀人食之,后消息传出,从此五道沟路断人稀。

<2>、七五年特大洪水

1975年8月5日至8日,天降暴雨,三天不息,山坡上浊水横流,沟满河平,泥石流顺沟而下,响声震耳欲聋,冲毁房屋30多间,冲跨磷、堤2000余米,摧毁农田100余亩,冲走大树500余棵,牲畜22头。时值北京地质考察队在此考察,夜11点左右,洪水冲毁驻地,考察人员雨夜逃至山坡,幸无人员伤亡,但搜集到的矿石标本以及生活用品,几乎丧失殆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次洪水是建国以后最大的一次河水。给草庙村造成数以百万的经济损失。

草庙村_草庙村 -【民俗风情】: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草庙村 草庙村-【基本情况】 ,草庙村-【地理环境】

在草庙村广为流传着金马跃涧、凤凰山、石门一线天等美丽的传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40103/159864.html

更多阅读

试论滑稽越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 滑稽越剧方卿见姑

试论滑稽越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伊 亮越剧已经进入了新百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推动越剧艺术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杭州越剧人努力思索、探索、求索的重大课题和多方实践。近几

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日) 加藤周一 著辰雨石译人们常说,与中国和西方相比较,抑或与其他社会相比较,日本的文化与社会、或日本人的行动方式、或被看做其基础的日本人的意识结构,这些东西都具有一种特征。即别处肯定没有、唯独在日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高考预测定位】本专题内容是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体现和是有关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考查内容上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景观特征,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

声明:《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草庙村 草庙村-【基本情况】 ,草庙村-【地理环境】》为网友心素如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