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地理沿革表 两城 两城-历史沿革,两城-地理位置

两城,乡名,位于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之一的独山湖畔。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7.6万人。

历代地理沿革表 两城 两城-历史沿革,两城-地理位置

两城_两城 -历史沿革

两城因战国时期的匡城、矛城而得名,历史绵长,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境内出土的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南薄村西北堂台遗址、战国时代的姬家林遗址、汉墓群及汉画像石,证明自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居住生活。
两城在夏商时,属任国。西周属茅国。春秋后期,茅国(周公之子茅伯的封国,地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被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市)所灭,其地属邾国。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秋,鲁国攻克邾国。而后,此地又复归任国。
秦时在两城置橐县,汉初沿用橐县名称,属山阳郡。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封丞相魏相为橐县侯。橐县为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橐县等5县增封给东平宪王莽。东汉章帝改橐县为高平县,仍属山阳郡。曹魏正元中(254255年),封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高平侯。东晋太宁二年(324年)七月,尚书令郗鉴被封为高平县侯。南朝宋初,高平郡辖高平县等9县,郡治从昌邑县迁至高平县。宋武帝永和三年(422年)十二月,北魏入侵。据记载北齐废县后,高平县改为两城寨。一说,东有春秋时匡城(今古沟村),西有茅乡城(今新桃河西),中间为两城山(今大顶子山),以山得名。(宋书)载,南朝宋“殷孝祖修两城 。原属邹县,后划归微山县,置两城乡,沿用至2010年07月14日,撤销两城乡,置两城镇。

两城_两城 -地理位置

东是连绵起伏的凫山山脉,东南与滕州界接壤,西与南阳古镇隔水相望,西北隔白马河与鲁桥镇搭肩,南邻一望无际的独山湖,正北毗连马坡镇,东北为邹城市郭里镇。距济宁市区35公里,距邹城市区33公里,距微山县城55公里,距104国道仅半小时的路程,济微公路贯穿南北,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总面积13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6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79平方公里;境内山湖并存,有大小山头83座,森林1.5万亩,耕地面积6.3万亩。下辖48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人口7.6万人。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西最大距离1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5公里。主要山脉有两城山(大顶子山)、承匡山(今凤凰山) 、高平山(今九峪山) 、桃花山等,其中大顶子山最高,海拔328米。主要河流有大运河、白马河,白马河境内流长10公里,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蒜、棉花、大豆、大葱等。

两城_两城 -名胜古迹

综述

两城境内的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伏羲庙、伏羲陵、堂台遗址、两城汉墓群、南薄汉墓群、小火山汉墓群、圣母池泉、独山岛朝阳洞、承匡山(今凤凰山) 、高平山(今九峪山) 、桃花山等久著盛名。

伏羲庙

坐落在两城镇境内的伏羲庙,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伏羲,三皇之首,人类始祖,传说伏羲女娲共同训造人类,教人结网捕鱼,饲猎养兽,并立规矩让遵守。伏羲庙位于两城乡刘庄村西北30米处,背依凤凰山,面朝独山湖。庙后有“六合”、“圣母”等诸泉汇流。庙建于陵台之上,数里之外,即可遥观。伏羲庙原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前有三圣阁,后有女娲殿,伏羲殿建在中心部位,并配以钟楼、鼓楼、庙门等建筑,周围绕以青石垣墙。此庙创建年代不详。据《魏书地形志》载:“高平,二汉属山阳……有光水、千秋城、胡陆城、齐城、高平山、承雀山、伏羲庙。”据此,伏羲庙当在魏时已为名胜。《十三道图、图经》中也载“单州鱼台县东北七下里曰辛兴村,其间有伏羲皇帝之陵,陵上有庙。”唐、宋、元、明皆有重修碑刻。由于年久失修,许多建筑被拆除,墙垣倒塌殆尽,现仅有唯一的建筑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40103/160263.html

更多阅读

历代地理沿革表 武宣县 武宣县-建制沿革,武宣县-地理环境

武宣县(壮文:Vujsenh Yen),又称仙城,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位于自治区中部,东邻桂平市,南靠贵港市,西接来宾市兴宾区,北连柳州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武宣县历史悠久,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置中留县,武宣县名建制始于宣德六年(1431年)。

历代地理沿革表 文昌市 文昌市-历史沿革,文昌市-地理

文昌,古称紫贝,2100多年历史,为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海南闽南文化发源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所在地,是中国第四座航天之城,处于琼北综合经济区域“一小时经济圈”内,琼北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旅游区域中心之一。文昌与海口、三

历代地理沿革表 邓州市 邓州市-历史沿革,邓州市-地理状况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辖的县级市,豫西南门户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

历代地理沿革表 荔波县 荔波县-历史沿革,荔波县-地理

荔波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面积2431.8平方千米,人口17.28万人(2010年)。荔波

历代地理沿革表 永新县 永新县-建制沿革,永新县-地理环境

永新县,江西省吉安市辖县,地处江西西部边境,罗霄山脉中段。县境东与吉安县毗邻,东南部与泰和县交界,南与井冈山市相连,西与莲花县和湖南省茶陵县为邻,北与安福县接壤,总面积为2187平方千米。辖10个镇、13个乡、2个场,总人口51万余。永新是井

声明:《历代地理沿革表 两城 两城-历史沿革,两城-地理位置》为网友光芒万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