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人》栏目主要反映的是当代工人的精神风貌,它把演播室设在生产第一线,将镜头对准普通劳动者,探讨职工和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简介
《当代工人》
栏目名称:《当代工人》
建立时间:1997年3月
性质:工人为报道主体的栏目
宗旨:“关注工人的生活,关注工人关注的生活”
播放时间:首播:每周二 CCTV―1 15:33
重播:每周三 CCTV―1 3:33
栏目信箱:cctvddgr@126.com
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筹建
《当代工人》拍摄现场
《当代工人》是中国2.3亿产业工人的心灵园地。该栏目于1997年3月开始筹建,5月19日正式播出,是中央电视台唯一面向职工阶层的对象化栏目。制片人王桥英、节目主编袁明久将这个栏目的发展归纳为陷入困境的初期模式、异彩纷呈的实验模式、回归电视本体的平民化开放模式三个阶段。
1998年5月,《当代工人》的编导人员开始全面出击探索新型模式,推出了两种试验版。第六十七期节目《还是这个厂、这些人》一开始即由主持人介绍本期话题,接着播放主持人在天津厨房设备厂车间里与职工们一起讨论话题的录像,最后再由主持人总结。它保留了旧有模式中主持人导语与结语部分,将中间的专题片撤换成了谈话节目。编导们没有费时费力地再去拍那些表扬先进、介绍经验的专题片,而是将摄像机镜头聚焦于普通职工,通过他们自己朴素、平实的语言揭示主题。
《当代工人》拍摄现场
这样,栏目实际上实现了以“隐形控制”来控制观众的大众传播目的。此外,这种实验版还大胆创新,将演播现场搬到了生产第一线,开国内外演播形式之先河。同时期与“准谈话节目”交替出现的还有“演播室内谈话节目”模式。
经过短时期的实验与摸索,《当代工人》很快确立起了自己的新形象,形成独一无二的“外景谈话节目”,充分体现出编导人员日益成熟的现代电视观念,即以平等、开放的视点制作节目,最大限度地尊重观众,最大限度地接近电视本体。改版后的《当代工人》采用快速剪切的画面与快节奏的解说,构成充分电视化的导语,在视觉冲击力与听觉冲击力中营造热烈昂扬的收视氛围,是对电视本体的复归。同时,将生产第一线作为谈话现场的开放性谈话节目。
《当代工人》创办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产业工人的好评,许多观众纷纷来信来电,表示关注和支持。
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栏目性质
中央电视台唯一一个以工人为报道主体的栏目,栏目面向全国电视观众,密切关注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真实记录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灵悸动,并在他们的劳动收入、社会保障、民主权利、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履行电视媒介的天职。
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栏目宗旨
作为一档谈话节目,《当代工人》的演播室设在生产第一线,镜头对准普通劳动者,报道他们创造的闪光点,展现他们的心路历程。开播以来一直以“关注工人的生活,关注工人关注的生活”为栏目宗旨,在工人当中有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栏目发展
《当代工人》栏目开播初期,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当代工人》以谈话为依托,制作了大量反映国企改革的节目,其中98年的《谁为你定个价》、《下岗了,你究竟怕什么》、《还是这个厂,还是这些人》等节目在业内、观众中都取得了好评。
在这九年的时间里,《当代工人》沿着这样的思路继续制作了表现技工能人的《护海工“老高”》、《师傅您好》、《“犟”徐强》;反映工人生活的《家,天堂》、《走近打工仔》、《飘在爱情之都》;维护工人利益的《谁来维护职工权益》、《工会,你能做什么》、《心声》等节目,这些节目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很多观众说,“《当代工人》节目会更加激发咱们工人与国家共度难关,与企业共存亡的感情。”
“希望通过《当代工人》节目,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咱们的工人……同时更希望《当代工人》永远在车间里和工人们心连心!”
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二 CCTV―1 15:33
重播:每周三 CCTV―1 3:33
栏目信箱:cctvddgr@126.com
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荣誉
从开播至今,栏目连续多年为观众送上精彩的五一特别节目,并在1999和2000年连续获得全国电视观众最喜爱节目奖; 2003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奖以及民间评选的最具特色脱口秀奖;在此期间又多次获得了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以及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的表扬。阅评员在2005年4月7日第168期题为《为央视当代工人积极展现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叫好》的文章中提出,《当代工人》栏目“完全以我国当代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为题材,全方位反映他们的精神风貌的栏目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并不多见,央视的《当代工人》堪称一个旗帜性栏目,它没有受片面追求收视率倾向的影响,而是始终从社会效益出发,把演播室搬到工人中间,零距离接触工人,用镜头聚焦工人们的真、善、美,坚持弘扬当代工人阶级高贵品质的做法应该积极发扬,也值得相关媒体借鉴。”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评价
央视的《当代工人》在工场、车间实录,话题也更加的“平民化 ”,是实地的更实话的实说,刚刚由央视二套挪至一套。2007年8月18日开始,这套充满励志色彩的电视节目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工人的传奇故事和个性魅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不同于人们传统印象的,充满自信和个性魅力,用实力说话的工人形象,堪称工人新偶像,作为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他们的职业精神生动诠释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这句话。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作为一个崛起的工业大国,需要有一支优秀而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他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整体技能水平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这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保证。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主持人
胜春
主持人:胜春
出生日期:12月18日
身高:183cm
体重:80kg
毕业学校: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
简历
2002年至今 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栏目任主持人
2001.3 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当代工人》任主持人。
1999.4 沈阳电视台文艺部,任主持人。
1999.5 1993年初 辽宁立体声文艺广播电台,任记者、主持人、 综合节目部主任
1992年7月 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留校。
业务及获奖情况
个人素质方面:
1992年 获辽宁省首届广告模特大赛冠军(先生)。
1993年 获首届“沈阳先生”大赛亚军,并被授予“最佳气质奖”
1994-1997年连续被辽宁电台授予先进工作者、创优标兵、创收标兵等称号。
1998年 被推荐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业务方面:
电台:
曾先后主持过辽宁电台的《开心都市》、《打通关》、《精彩60分》等综艺、娱乐节目。
1994-1997年间,编辑、主持的节目《乐海方舟》、《石评梅与高君宇》、《乐韵奇芭》等节目分别荣获两次中国广播政府奖一等奖、二等奖
在1996年中国广播电视第二届“金话筒”节目主持人评选中获“金话筒”铜奖,并同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百佳节目主持人”称号;
1997年撰写的论文《谈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获中国节目主持人论文评奖三等奖。
电视:
1994-1999年,担任沈阳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先后主持过《海外风情》、《欢乐的星期天》、《梦里情怀》、《世纪欢乐城》等娱乐、综艺节目。
2000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荣士达杯”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并开始主持中央电视台一套谈话节目《当代工人》;现主持中央电视台十套每晚18:30―19:00《当代教育》栏目。
曾经主持过的大型节目:2002年中央电视台“五一”特别节目《中国制造》(五一晚20:00一套播出),中央三套五一特别节目,大型文艺晚会《世纪彩虹》以及《综艺大观》等。
主持风格:真诚、乐观、机智、自然。
当代工人_《当代工人》 -节目花絮
《我强,故我在》周 豪/文
接令
6月26日晚,19:30,阴有时有雨。
刚下飞机的中集集团总裁办郑源华副主任代表总部将这样一个任务交给了前来接机的SCRC丁利武副总经理:6月30日下午1:30-3:00,中央电视台一套《当代工人》栏目组将到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录制节目,题为《中国制造》,节目类型为对话类。
没有任何事先的征兆,没有丝毫上镜的经验,没有任何关于话题的提示与沟通,也没有时间上的回旋余地,能够提供的只有一套以往《当代工人》节目的VCD。
场地、设施、配套、环境、气候、80多个小时、150个左右的参与人员……一连串的字眼和数据在丁总脑海里盘旋。
是夜,未眠!
反应
6月27日午,1:00,阴。
刚与中央电视台夏导看完场地,丁总和总部郑主任立即召集SCRC总办和人事部的相关人员开协调会。
“《中国制造》是对话类节目,编导们为了达到现场的真实效果,与我们的沟通仅限于形式与标题,对实质内容秘而不宣。但我们必须作好准备,以展现中集集团的巨大成就和中集员工的精神风貌。对‘中国制造’的理解,可以是民族工业崛起的概念,也可以是提高质量、提升品牌的内容,要作好各种话题的准备。”……
“总办负责组织、宣传、协调和对相关员工的提示等‘软件’工作;人事行政部负责舞台、设施、配套等‘硬件’工作!”
会议简短,但实在!
准备
6月28、29日,阴,有时有大到暴雨
“‘中国制造’应当以质量问题为切入点,用简练、幽默、平实的语言,用短小但有意义的故事说明问题,比如说……”就着第N次放映的《当代工人》的VCD,面对着各部门的代表,面对着质控、设备部的参加人员,面对着一个个可能参与这项活动的人员,负责“软件”的总办工作人员在完成了组织宣传工作以后,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几乎相同的话语。尽管所知并不比听者为多,但似乎只要对听众有所启迪,便算是“不虚此说”。
“生产部没空?那就下现场!”于是,在车间、在堆场、在食堂又响起了一片“中国制造”声……
区委宣传部,没有!宝山区文化局,没有!镇文化馆,没有!……“硬件”之一的直播舞台难倒了人事行政部,自己制造吧?且不说时间、人力,就是材料,也不是一下子能备齐的!
“试试群艺馆吧?”不知谁提了句。“喂,吴馆长吗?三层高,坐150人的阶梯舞台……”“什么?没有?”一阵难以掩饰的失望,“你帮我解决?太好了!……”“29日晚上搭台,不管什么天气!”斩钉截铁中带着欣慰。
窗外,大雨如注!
《当代工人》
精彩
6月30日,午时,气候湿热
江南梅雨季节中一个难得的晴天。在身着工装的中集人齐刷刷地就座后,央视的节目主持人才提出他的要求:先热场,让观众们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和对话的欲望。
一阵轻松的说笑和表演让场内有了对话的气氛,从对“中国制造”的认识谈起,谈到了澳洲的玩具树袋熊、谈到了国人和外籍人士对质量的认识、谈到了中国制造的服装鞋帽……尽管专业的主持人水准颇高,甚具急智,但是对中集产品的认识和对中集人的认识都欠缺了些。台上台下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观念的碰撞。
……
和导演的及时沟通起到了作用,谈话也随之渐入佳境:
宋总谈起了公司质量管理中的往事与现实;
丁总说到了客户服务的概念与意识;
邓总以一个特区人的身份阐述了沪港两地在质量看法上的异同;
生产部吴经理说出了一个生产组织者的甜酸苦辣;
王世良、唐启明等一批SCRC筹建时期的先行者则回忆了开业时的艰辛;
刘世云、施宗盛等一批CIMC的老员工想起了“中集的质量”是怎样形成的;
而来自QCRC、中集远东和集团市场部的中集人也各自阐述自己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在现场气氛的感染和节目主持人的穿插引导下,整台节目轻松自然,与会的二百余名员工争相发言,言谈间对目前大多数中国制造业的状态充满期待;对中集集团和SCRC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欣慰;为“中国制造”的发展献计献策;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
中集制造,中国制造!
6月30日,15:30,小雨
录制结束。人流渐散。只有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着。老天也不失时机地飘下了些许凉意的雨丝。与湿热斗争了三个多小时的主持人狂喝着水,在一边与导演、导播闲聊着:
“原来,中集制造尽管从属于中国制造,但其质量水平、国际地位等等,都已超越了同侪。当中集制造超越了自身,当中国制造的所有产品比肩甚至超过了中集制造,那时,MADE IN CHINA 风靡世界将不再是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