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年,美国洛伦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核物理研究中心理论部负责人,高级研究员。1989年获美国俄勒冈(Oregon)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洛伦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2年,1991年任美国Duke University讲师、副研究员。1992年迄今,在美国洛伦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任职,1997年晋升为高级研究员,1999年-2006年任该实验室核科学部核理论项目负责人。2000-2003年被山东大学聘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王新年_王新年 -生平简介
王新年
王新年的少儿时期,从环境到家庭,并没有给他铺好一条充满阳光的平坦的道路。1962年2月,他出生于安徽霍丘县一个普通劳动家庭,排行第三。父亲从小丧母,靠当学徒维持生活。父母都没有读过书,但他们为人正直,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抚养三个子女长大成人。王新年4岁的时候,就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造反有理”,“知识越多越反动”、“读书无用论”等等。1969年王新年7岁上霍县第四小学,尽管他天资聪明,但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大环境如此,他也学不到多少东西。1973年教育界出了两大奇闻,一是小学生黄帅起来反对“师道尊严”,二是中学出了张铁生这个“白卷英雄”。这对学校冲击很大,王新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读小学的。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王新年的善良慈祥的父母,却坚持要小新年好好学习,不准他在“文革”中荒废学业。为了孩子的学习,新年的父母和霍县第一中学的老师始终保持联系。当时仍在“文革”中,学校很不重视学习,有时去工厂、农村劳动锻炼。有一次,新年在学校参与了一点“文革”的胡闹,父母知道了,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罚他在家读书反省,几天不上学,确实难受,以后在学校就老实了,尽管初中时成绩不理想,但有时读点课外书,开阔点眼界。幸好他的班主任利用可能的时间,给他们补课,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小新年自己也不甘寂寞,自学素描绘画,免得荒废时间,并锻炼自己的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1976年“文革”结束,他刚初中毕业。1977年恢复高考,他对上大学萌发了热切的梦想。
随着时代氛围的变化,改变了王新年的成长道路,使他逐渐梦想成真。当时学校的学习空气逐渐浓厚起来,老师也开始摆脱“臭老九”的困境,敢于抓学生的学习。王新年开始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感兴趣,注意寻根究底,独立思考。但真正对学习兴趣浓厚起来是在高二第一学期。当时学校“文革”后举办第一次数学物理竞赛。王新年抱着一试的心理去参赛,竟然获得第二名。从此,他的自信心加强了,学习也更加自觉和努力。等到全县竞赛时,王新年在数理化三项上获得前三名。在霍县一中至今给王新年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他的班主任朱长久老师,他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这位朱老师后来被评为全国劳模,当了副县长。在班主任老师的不断启迪和自己努力学习求索的过程中,迎来了1978年的高考。王新年高中还没毕业,学校便选送他参加高考,他那年的高考成绩全县第一名,被山东大学物理系录取。
进入山东大学,王新年虽年仅16岁,还未成年,却是他人生道路的一次飞跃。首先,大环境变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向四个现代化迈进必须弥补十年浩劫的人才断层,加速人才的培养,这就为大学生将来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其次,学校的优良校风逐渐恢复,读书不再无用,而是大有作为,教师的地位提高了,敢于身教言教,抓学生学习。第三,学校的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断充实,扩大了人的视野,使人脑变得更加聪明。这些,使王新年如鱼得水,他的天赋和勤奋,有了用武之地。他没命地学习、思考和探索,贪婪地翻阅大量书籍,充实自己。每天清晨,他就在校园里背英语单词,晚上夜深人静才就寝。他十分重视英语这一世界上通行的交流工具。在大三的时候,物理系请来美国教授讲解《热力学统计物理》,由于语言障碍和东西方文化表达的差异,不少同学听来味同嚼蜡,食之无味。王新年则全神贯注,心领神会,他这门功课的成绩高达100分,这也是他后来出国深造、在美国能立稳足跟,并青云直上的优势之一。
王新年在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时说:“我想,人的成功,仅靠聪明不行,要靠刻苦;打好扎实的基础很重要,但又要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未知的东西,这才能有所创新;人要有理想,但好高骛远不行,要踏踏实实做好应做的每一件事,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当然,人要有机遇,机遇来了,也不要放过。我上大学的时候,并没有一开始就想成为硕士、博士,但机遇来了,有自信,也不放过。人生道路,正是一步一个脚印迈过来的。”这是成功者的箴言。
王新年_王新年 -个人简历
王新年,男,1962年2月生,安徽霍丘县人。
1969年至1974年在霍丘县第四小学上学;
1974年至1978年,在霍丘县第一中学读书;
1978年至1982年,在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86年至1989年,获美国俄里冈(Oregon)大学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1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读博士后;
1991年至1992年,任美国DukeUniversity助教、讲师;
1992年于1997年,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立实验室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1998年迄今,任该实验室核理论部主任。
2000年7月,通过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三批讲座教授评审,现兼任山东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岗位讲座教授。
王新年_王新年 -学术研究
王新年
长期从事相对论重子碰撞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理论研究。在强子和原子核碰撞的强相互作用,用量子色动力学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的初始条件,快速部分子在高密度介质里的传播和辐射能量损失,用量子色动力学的硬过程探测高温和高密度介质的性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工作,是国际高能核物理界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均被SCI收录),是世界上在高能核碰撞物理理论研究方面论文引用率最高的作者之一。从九十年代初以来,他与他的同事一起进行相对论重子碰撞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理论研究,提出jet-quenching效应可能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存在的一个重要信号。2002年在RHIC实验中发现了他预言的jet-quenching,并被证实是一种新的物质态形成的最重要的迹象之一。
王新年_王新年 -个人成就
王新年教授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主要表现是他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和夸克胶子等离子全理论研究中做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工作。我们在荧光屏上看到了这种高能原子核碰撞所产生色彩斑斓的闪光一霎那,好像变魔术那样奇妙,让人回味,正是这种大自然神奇的诱惑,促使像王新年这样的科学家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强子和原子核碰撞的强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提供了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的初始条件;快速部分子在高密度介质里的传播和辐射能力损失;用量子色动力学的硬过程探测高温和高密度介质的性质。”
王新年_王新年 -人物评价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雄勤教授和王新年相识已十多年,工作领域相同,因而对王新年的迅速成长相当了解。他在1998年向国家教委、长江计划评委会所写的推荐书中说:“我郑重地推荐王新年为山东大学物理系粒子物理岗位特聘教授。”“自1989年美国俄里冈(Oregon)大学获取博士学位后,他先后与该领域国际最著名的学者B・Mueller和M・Gyulassy两位教授合作,获得出色的成果。因此,他于1992年就获得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的职位,并很快成长为学术骨干,新近又就任核理论部主任。作为一位不满四十岁的中国青年学者,得到美国国家实验室核理论部主任的职位,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他的学术水平。”
山东大学物理系谢去病教授:认为王新年“已是国际高能物理新兴领域(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国际权威”。“他非常关心和支持祖国的科教事业”,同意作为与山大合作的候选人,山东大学物理系“很需要一个像王新年这样已有相当国际地位,年富力强,又能尽心尽力,从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国内与国际高层次合作,进行统一、长远的规划与组织的人才。”
美国俄里冈大学华家照教授:王新年博士曾是俄里冈大学的研究生,并在我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我一直极为满意地注视着他事业的发展。我觉得很有资格来评论他的成就。”“六年前,当王博士申请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固定职位时,他是同时代人中最好的,因此他从1992年起就得到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我毫不含糊地说,从那时起,与他同代人相比,他一直是他研究领域里最胜任的物理学家。他的潜能被许多资深物理学家认识到,并在这些年里得到充分的展现。”他任国家实验室核物理理论部领导,“对一位不到40岁的青年物理学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显要和光荣的职位。”关于王新年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影响,华家照教授说:“王博士与实验家和理论家都有很好的交往。实验家们非常欣赏他的专长,这一点很容易从耶鲁大学、南特大学及欧洲粒子物理中心等单位的人员与他交往中发现,而这些人都是设计下一代实验的科学家。他在理论界的重要地位可以从他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受邀请所作报告的数量上得到印证。此外,他还是硬探测合作组的领导人之一。”“作为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家,他成功的原因可追溯到他深入的物理洞察力,卓越的数学技能,写长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的能力和意愿,粒子物理方面很好的理论背景,能迅速学习新思想,善于合作,天赋及辛勤工作的自觉性。”“毫无疑问,在很多资深物理学家的心目中,王博士已经是高能物理界的一位领袖人物,并将继续在其领导岗位上发展与成长。”王新年的导师华家照教授,对王新年的成就感到骄傲与自豪,并期待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留给人们自始至终的印象是非常的聪明,执着的投入与追求,踏踏实实的学风,还有那张永远都充满自信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