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坪山,位于泉州旧城区之东,海拔130.8米,面积500多亩,有不少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在大坪山南麓有成片茂盛的天然亚热带森林。山上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及灌木丛。
泉州大坪山_泉州大坪山 -简介
大坪山,泉州旧城区之东,海拔130.8米,面积500多亩,有不少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大坪山自然景观丰富,最主要的有生态森林公园。在大坪山南麓有成片茂盛的天然亚热带森林。山上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及灌木丛。在狮山寺往西,山上有多棵参天古榕,郁郁苍苍,蔚为壮观。
巍然峙立的大坪山巅,近年新竖立了一座郑成功青铜塑像,此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郑成功雕像。以此为主景,郑成功公园于去年6月动工开建,已经初见雏形。主雕区设置有青砖砌成的仿古城墙,城墙外观完全仿照古代城墙,设有垛口、观察窗等军事设施,附近还有叠水瀑布、观景平台、人行道等,旅游设施齐全,便于游客游玩。
大坪山的人文景观也是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大坪山摩崖石刻遗存已不多,现仅见“云谷”雕刻及佛教摩崖雕像两处。据说赤土水库下也有崖刻,但已淹没。
几年前,大坪山西麓还发现了一批湮没已久的佛教摩崖雕像。在这处峭壁悬崖,上面雕刻一尊观音及十八罗汉群像。观音作立姿,面朝西方,顶有一圈佛光四射;观音雕像左侧浮雕十八罗汉,经长期风雨剥蚀,有的不易辨认,然其整体形象尚栩栩如生。除摩崖雕像外,周围还发现刻有精致花纹的石香案及数方寺庙建筑构件散落四处。该处疑为古“云谷寺”遗址。摩崖雕刻年代应系明、清时期,现大坪山佛教摩崖群雕已被批准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两年,大坪山开始成为泉州人夏夜乘凉观光的好去处,主要是因为路程近,山不高,登临山顶,西向可俯瞰整个泉州城区。
泉州大坪山_泉州大坪山 -大坪山隧道
大坪山隧道位于泉州市区城东,贯穿大坪山西东,是泉州市区衔接城东的主要通道(安吉路)。大坪山隧道全长1524米,最大埋深60米。该隧道从既有泉厦高速公路大坪山隧道下穿过,两隧道间岩层厚度仅有5米,地质条件变化大且频繁,施工难度极大。工程自2003年11月15日开工后,建设者们针对隧道口复杂环境,采用增设“超前大管棚支护”的施工方案,确保了进洞安全、缩短了贯通时间。
大坪山隧道是泉州市“东进”重点工程,隧道全长1公里左右,加上隧道东侧连接线长度约为6公里。道路等级为城市一级主干道,只要花10分钟就可以从泉州中心市区到达洛江万安,大大缩短洛江区与泉州中心市区的距离,让洛江区真正融入泉州中心市区。朋山岭隧道是省道307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长度约1.3公里,是连接永春等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泉州大坪山_泉州大坪山 -郑成功雕像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郑成功南明(1644年―1662年)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明朝南方皇族建立的流亡政权的统称。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荷兰等西洋国家根据“国姓爷”的闽南语发音Kok-sèng-iâ,称之为“Koxinga”。 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华夏志士,父为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为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籍贯福建泉州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郑成功祖籍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当地有他的衣冠冢。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领军和建虏对抗十五年,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势力,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1659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军率军渡过台湾海峡,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归祖国。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建立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史称明郑时期。他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