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之,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早年曾对四川、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等省的区域地质、地层、矿产地质有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是中国苔藓虫、层孔虫古生物学和石炭纪地层学的主要权威,其主撰的《中国的苔藓虫》、《中国的层孔虫》、《中国的石炭系》等为重要经典著作。最早提出中国石炭系二分方案。把沉积学研究与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有机结合,更好地解决了古生态、生物地理分区、演化等问题,提高地层划分对比精度,取得了很大成绩。
杨敬之_杨敬之 -简历
1912年6月4日 生于河北省曲阳县文德村。
1932年 毕业于保定河北省第六中学,考入河北农学院林学系。
1933年 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7年 毕业于北大地质系,赴山西太原晋绥矿产测探局工作。
1938-1946年 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副技师、技师。
1946年 任南京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荐任技士。
1947年 赴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地质系进修。
1948年 获迈阿密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赴华盛顿美国自然博物馆考察进修。
1948年 回南京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
1951年5月至今 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以后相继为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兼任研究组长、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委员。
1956年 加入九三学社。
1958-1978年 当选为江苏省南京市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全国地层委员会石炭系组副组长。
1962-1984年 当选为江苏省地质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副理事长。
1979年 任全国地层委员会石炭系组组长。当选为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
1981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3年 当选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层委员会石炭系内部分界工作组成员及国际石炭纪地层地质会议常设委员会委员。
1987年 任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1989年至今 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
杨敬之_杨敬之 -简介
杨敬之,1912年6年4日生于河北省曲阳县文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杨德政勤苦俭朴,努力撑持全家生活。杨敬之有3个姐姐,2个哥哥,1个弟弟。他父亲母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送孩子们上学。杨敬之1927年考入河北省保定市志存中学初中部。1930年考入保定市河北省立第六中学高中部。1932 年高中毕业,考入河北农学院林学系。1933年,他因深慕北京大学盛名,因而情愿牺牲一年学籍,投考北京大学地质系,幸而得中。
北京大学地质系师资力量雄厚,有丁文江、李四光、葛利普、谢家荣等著名教授,有浓郁的学术气氛,杨敬之和同学们在那里受到很好的教育,他和同班同学卢衍豪、叶连俊、郭文魁、岳希新、宋应、赵家骧、佟城等后来都成了卓越的地质学家,卢、叶、郭、岳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7年6月,杨敬之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到山西太原晋绥矿产测探局工作。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开始。杨敬之与该局矿产课课长侯德封及该课的任绩、李树勋、周德忠等一同离开太原,1938年初到湖南长沙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见到留德归来的地质学家李春昱,李告诉他们,他已按当时经济部长翁文灏的旨意,筹创成立了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并任所长,所址在重庆,当时只有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常隆庆、四川省建设厅调去的李陶、李贤诚、苏孟守等几个人,急需吸收地质学者入该所。杨敬之就和侯德封、任绩随李春昱去了重庆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他们和上述几人堪称该所的“开国元勋”。
杨敬之_杨敬之 -初入岗位
杨敬之在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工作了整整8年,曾任副技师、技师。他到该所之初,与侯德封一起调查了彭山县的芒硝矿,犍为县的煤矿,绵竹、平武、江油等县地质,四川盆地地形等等。四川省地质调查所所长由侯德封继任后,杨敬之又在侯德封直接领导下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6年,地质调查所迁回南京。该所所长李春昱是侯德封、杨敬之的老上级、好朋友,又邀请他们去南京共事。于是侯、杨二人于1946年7月调到该所。侯为技正,杨为荐任技士。
1947年1月,杨敬之被派往美国留学深造,在俄亥俄州的迈阿密大学地质系进修微体古生物学。1948年6月,他以《美国俄亥俄州依屯地区中奥陶统的苔藓虫》的论文通过答辩,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8-11月,他又去华盛顿美国自然博物馆观摩标本,查阅有关微体古生物学的文献。同年底,他回国。
1949年初,他与侯德封的女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