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简介,大报恩寺琉璃塔-扬名世界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而建,高80米,9层8面,周长百米。这项工程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据传,塔建成后,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


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而建,高80米,9层8面,周长百米。这项工程耗时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军工达10万人,耗资248.5万两银子。据传,塔建成后,9层内外共设篝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

大报恩寺琉璃塔_大报恩寺琉璃塔 -简介


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南京的土地上屹立了近400年后,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中。如今,明代永乐帝与宣德帝先后御制的大报恩寺碑尚存遗物。据史书记载,建造此塔烧制的琉璃瓦、琉璃构件和白瓷砖,都是一式三份,建塔用去一份,其余两份编号埋入地下,以备有缺损时,上报工部,照号配件修补。1958年在附近出土了大批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琉璃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

大报恩寺琉璃塔_大报恩寺琉璃塔 -扬名世界


大报恩寺琉璃塔上的浮雕

大报恩寺琉璃塔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并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过,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自己才知道这样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西方对此长期推崇的信息的传入,才重新唤起了20世纪中国人对琉璃塔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思考。

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享有的盛誉,首先要归功于荷兰人约翰・尼霍夫(1618-1672)。

165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定派一个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以它们本来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当时担任此职的正是约翰・尼霍夫。约翰・尼霍夫有关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的描述虽然平实,但评价很高。

让大报恩寺琉璃塔名扬欧洲的,并不是这份报告,而是由约翰・尼霍夫之兄亨利・尼霍夫整理、编辑的尼霍夫游记。在尼霍夫游记中,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已被称作是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伟大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通过文字和版画,被大肆渲染和热情推崇。

尼霍夫游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使得大报恩寺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游记在1665年以法文出版后,激发了欧洲第一个中式建筑的灵感,这就是由路易十四授命,于1670年在凡尔赛建成的特列安农瓷宫。

尼霍夫游记和插图,被其他有关中国或亚洲的各类书籍不断引用或广泛改编。直到19世纪40年代,尼霍夫的游记和插图仍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知识来源。

大报恩寺琉璃塔之所以在欧洲家喻户晓,还得益于文学等作品的宣传。1839年安徒生就在《天国花园》中提到:“我(东风)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中国在近代的整体形象已不断下降,但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却仍然能获得西方人的尊敬。1841年,前来与清廷签订《南京条约》的英国“纳米昔斯”号军舰在抵达南京后,舰上英军纷纷上岸“游览”大报恩寺琉璃塔。1854年,美国驻华全权委员到达江宁(南京),其随员法斯等也慕名参观了大报恩寺琉璃塔。他们也许是最后一批见到该塔的外国人。尽管当时的琉璃塔已是面目全非,但法斯等人的描述仍充满着敬意:“面对这个巨大而无比壮丽的建筑物的毁灭和破坏,人们不免感到悲哀。”

大报恩寺:明清中国佛经流通的中心

汉文佛教大藏经,是汉文佛典的总集。大藏经的编撰、雕刻、印刷,一直被视作是至高无上、功德无量的盛事。

明清两代,大报恩寺在这一领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在明清出现的5部大藏经(其中官刻4部、民刻1部)中,有3部官刻与大报恩寺及其前身天禧寺有关。其中直接相关的为《初刻南藏》(以前称《洪武南藏》)、《永乐南藏》。而在北京雕刻的《永乐北藏》,不仅以《永乐南藏》为范本,而且其主持者有不少是来自大报恩寺。

经版雕刻于大报恩寺并在该寺长期保存、印刷流传的《永乐南藏》,影响最大。可以说,自永乐十八年(1420)《永乐南藏》雕成以后,一直到清康熙年间,大报恩寺一直承担着全国绝大部分寺庙的印经任务,是中国佛经流通的绝对中心。《永乐南藏》到底印了多少部,现在已难以统计,不过,仅郑和就曾先后印造过10部《大藏经》,遍舍天下名刹。

大报恩寺琉璃塔_大报恩寺琉璃塔 -三绝


浮雕

如果将大报恩寺比喻为一顶璀璨的皇冠,那么琉璃塔无疑是这顶皇冠上最熠熠生辉的明珠,在它存在的400多年中,中国没有其它任何一座建筑可以与之比肩。当年,在南京城的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抬头南望,都能够看到它擎天巨柱般雄伟的身姿。建大报恩寺花了17年时间,而同时期工程量数倍于它的北京紫禁城,用时不过3年半。大报恩寺工程如此费时,主要因为琉璃塔的建设难度极大,不得不屡屡延期。据后人估算,仅修建琉璃塔一项所耗用的钱粮,折合白银就高达248万余两。

明成祖朱棣给琉璃塔御赐了“第一塔”的塔名,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绝”:

第一绝:巨构殊形,高耸云日。琉璃塔是有确切记载的中国古代最高的建筑之一。塔为八边形,共9层,通高78.02米,相当于26层楼房的高度。

琉璃塔最顶部是用纯金制成的宝珠,直径约为4米,据说重达2000余两,每层的檐角下都悬挂铜制的风铃,从上至下共152只,即使在轻轻的微风之中,清脆的铃声也可声闻数里。

第二绝,通体琉璃,独步古今。琉璃塔的主体为砖砌,除了塔顶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个建筑当中“不施寸木”。其内、外表层全部用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琉璃构件榫合而成。这种独特的装饰艺术让琉璃塔赢得了“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美誉。

琉璃塔所用的各种琉璃构件几乎每件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纹饰都有差异,因而制作和烧制极为不易。这是琉璃塔建设时间长达17年的重要原因。据记载,当时每个构件都烧制了三套,一套当时安装,另两套藏于地下。建国以后,南京的窑岗村、眼香庙一带,先后出土过大量的与琉璃塔有关的琉璃构件,背后大都有墨书的编号和标记,证明了历史记载的可靠。

第三绝,长夜深沉,佛灯永明。每当暮色来临之时,琉璃塔上就会点燃144盏如火炬般明亮的油灯,彻夜不熄。无论是月落星稀的傍晚,还是风雨如注的黑夜,无论是在钟山脚下的丛林之中,还是大江之上的渔舟之内,人们都能够看见这座高塔上永不熄灭的灯光。

九层琉璃塔的每一面墙壁之上,都有2扇窗户,共计144扇。这些窗户全部用磨制得极薄的蚌壳进行封闭,144盏油灯就分别安置在窗户之内。这些蚌壳制成的窗罩名叫“明瓦”,是平板玻璃引进之前中国最好的建筑采光材料。自宣德三年琉璃塔建成之日起,大报恩寺就安排了100名僧人轮流值班,负责给油灯添油、剪芯,擦拭明瓦,确保夜夜塔灯通明。在琉璃塔旁边,建造了一座油库,用于储存燃灯所需的灯油。根据一份明代官员向皇帝提交的账单记载,琉璃塔上每盏油灯每夜所需的灯油为六两四钱,整个琉璃塔每月所耗用的灯油总量为1530斤。

令人痛惜不已的是,琉璃塔这一旷世杰作毁于太平天国的“天京内讧”。1856年,北王韦昌辉因为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的琉璃塔,架炮攻击城内,派兵一面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药,一面用火炮直接轰击塔身,最终使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而大报恩寺的其他建筑也被由此引发的大火全部烧毁。

大报恩寺琉璃塔_大报恩寺琉璃塔 -建材之谜


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时的场景

不需要任何黏合剂,却坚不可摧;不需要“蜘蛛侠”定期“洗脸”,瓷塔颜色600年始终鲜亮;经历无数次雷击,周边建筑付之一炬,它却奇迹般地“活着”……今年,大报恩寺塔将重建,但专家认为,虽然现在科技很发达,但这些高科技却无法重现600年前的辉煌,用钢筋水泥重建,只是取其皮毛,并不能继承精髓。大报恩寺塔藏着无数个问号,有待今人揭开。

处于“风口浪尖”,为何屹立400年不倒?

一场大火烧出坚固地基

大报恩寺琉璃塔地处南京中华门外,作为当时最高的建筑物,大报恩寺琉璃塔无疑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然而,它却抵挡住了400年来的风吹雨打,依然傲然挺立。

江南贡院院长周道祥说,大报恩寺塔有89米高,由上万块五色琉璃砖瓦组成,整个塔身有上万吨重。要想承载这样一个“巨无霸”,塔基一定要非常稳固。“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基,一直深入到百米以下的岩石层,然后在上面用整板水泥浇铸起来。”而古代并没有钢筋水泥,大报恩寺的塔基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在民国文豪李惠衣的笔记中,后人发现了大报恩寺琉璃塔基的一些蛛丝马迹。笔记中记载,整个大报恩寺的下面有着厚厚的木炭层,还有无数被烧焦的木柱子。这些木柱子深深地插在地下,地下部分是完好的,而上面是烧焦的。这些都可以告诉后人,木柱的四周地面形成了巨大的砖块。

周道祥说,中华门外的土壤层是黄土,被雨水浸润以后,就会变成一盆稀泥,根本无法承载建筑物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明代的工匠想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方法,用无数根20米长的木柱打入地下,保留三分之一露出地面,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梅花桩”。这些木柱打满了整个大报恩寺的地面,而且被有规律地划成菱形格子,密密麻麻的。打好木桩后,工匠们又在当中填满了柴草,接着放了一把火,待到地面上的木桩和柴草烧尽以后,整个地面就成了一个大砖窑,灼热的温度把黄土烧成了一个巨型砖块,而地下的十几米长的木桩却稳稳地撑在地下。

“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么一个塔基,简直涵盖了现代地基技术的所有要素,而且还巧妙地将‘打桩’和表面整板技术合二为一。”周道祥说,“这把火不仅给大报恩寺打好了地基,连后患也一并给解决了。一把大火之后,把这里的白蚁通通烧死了,加上木炭有吸湿的作用,还可以保持塔基的干燥,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古塔全身没用黏合剂,怎能“站”起来?

每块琉璃砖都有榫头

万丈高楼平地起,把高楼支撑起来,水泥砂浆起到了关键作用。就是雄踞至今的明城墙,也少不了糯米汁和石灰。如果没有黏合剂,高楼大厦只能是一盘散沙。但周道祥惊讶地发现,600年前的大报恩寺琉璃塔,通身上下没有使用任何黏合剂,自然天成。

在江南贡院的陈列室内,一块块巨大的琉璃砖完好地躺着。“你们看,每块琉璃砖下方,都有规律地留着‘空隙’,这就是榫头。”顺着周道祥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每块琉璃砖都是“空腹”,而且空的大小、方向都不一样。周道祥一语道破天机:大报恩寺琉璃塔全身都采了卯榫结构,所有的构件都用公母榫头相互咬合而成。

“这种卯榫结构让大报恩寺琉璃塔400多年不塌,一旦塔身的某个零件坏了,还可以按编号进行更换。”记者发现,江南贡院收藏的一块琉璃砖上还有专门编号:千字四层一右。这记录了这块砖当年在琉璃塔的位置。但是,如果真的破损了,琉璃砖如何从塔身上完成拆卸、安装的过程呢?周道祥摇摇头,这恐怕是一个千古之谜!

最关键的是,这些榫头的大小如何达到毫厘不差?现在设计榫头都离不开机床,而在600年前,哪有这些设备?周道祥遗憾地说,这些绝技如今都失传了!

历经几百年风雨,为何始终光彩照人?

塔身用了“不粘锅”涂层

如今最好的烧造琉璃砖窑在山西,但是以现代的工艺,烧造出来的最好的琉璃砖厚度只有5厘米厚,超过这个厚度就无法烧透。而记者在江南贡院看到,每块琉璃砖都有几十厘米厚,而且质地均匀,几百年来都没有变形。还有,用现代最好的工艺烧出来的琉璃砖瓦,颜色顶多能保持10年不褪。但大报恩寺却几百年不褪色,秘密何在?周道祥说,经初步考证,大报恩寺琉璃塔采用的是天然矿物原料,比如铜能够烧出绿色,而铁能够烧出红、黄、黑三色,“如何将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这也是个谜。”周道祥说。

周道祥还告诉记者,大报恩寺还有一个未解之谜,就是它在世的400年来,从来没有清洗过,却依然鲜亮如新。周道祥推测说,有可能塔身用上了一种类似于现代“不粘锅”的涂层,表面十分光滑,一般灰尘无法附着。
被雷劈到却安好无损,难道真有避雷珠?

古人的避雷法今人难猜

大报恩寺建成后,几经劫难,尤其是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遭雷火袭击。根据史料记载,当地老百姓看见一个火球从塔顶掉到塔腰,忽然火球炸开,顿时大报恩寺身陷一片火海。然而,大火过后,大报恩寺的塔身却光彩如旧,丝毫没有受影响。百姓们都认为是塔里的避雷珠庇佑,纷纷烧香相庆。

周道祥却认为,古人在造塔的时候一定是考虑到“避雷”,然而究竟是用什么科学技术,有待后人慢慢解密。至于避雷珠一说,只是一种美好的假托罢了。

大报恩寺琉璃塔_大报恩寺琉璃塔 -毁坏


大报恩寺琉璃塔旧貌

报恩寺塔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冤死的生母而建,共动用了军匠夫役10万人,费时19年方告完成,是当时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但这座闻名中外的琉璃塔却命运坎坷,几经劫难。最初在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十八日,大雨倾盆,雷火自塔顶而下,将寺内一百多间殿阁烧为灰烬。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由于宝塔的塔心木腐朽,致使塔顶歪斜。寺僧洪恩募捐得金千两,沿塔搭起木架,换去塔心木,方纠正了塔顶。但清初宝塔又趋损坏,于顺治十八年(1661)、康熙三十九年(1700)都曾分别加以重新修建。嘉庆五年(1800),塔再次遭到雷击,损坏严重,由内府拨款得以整修。

然而,大报恩寺塔最终还是毁于1856年太平天国的一场内乱中。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严重的内讧,韦昌辉控制了天京(南京),翼王石达开冒险赶到天京,责备韦不该滥杀,由此险遭韦杀害,石达开连夜逃往安庆,调集部队讨伐韦昌辉,韦昌辉负隅抵抗,他深恐石达开借报恩寺塔作攻城之炮垒,遂悍然下令将报恩寺塔彻底炸毁,使这座闻名中外的琉璃塔从此在人间消失

大报恩寺琉璃塔_大报恩寺琉璃塔 -重建


大报恩寺琉璃塔地理位置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园区”项目确定后,新塔建在哪儿就一直成了一个疑问。据有关人士透露,原来的旧塔位置肯定不会建新塔,因为原来的旧塔只剩下了一个塔基,而这个塔基,除了考古用途外,今后将作为“遗址”展示给世人。

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简介,大报恩寺琉璃塔-扬名世界

那么新塔可以建在哪儿呢?由于原塔周围可用地的范围有限,根据最后的方案,新建琉璃塔将根据原塔的塔心位置,沿轴线向北延伸,建在正北方向的几十米处。这样一来,新塔与原塔塔基将呈“南北呼应”状,新塔建成后,大家对应着塔基和新塔也可以清晰地想象当年的琉璃塔壮观景象。

复建琉璃塔高出原塔30米

甘熙《白下琐言》记载,“报恩寺琉璃塔高出天表,数十里外可望见。”潘谷西说,几百年前的大报恩寺塔周围,是一些低矮的平房,传说中78米高的宝塔鹤立鸡群,在当时算是南京城的地标了。

复建后的大报恩寺它究竟应该“身高”多少?有专家曾提出:尊重历史原貌,保持原塔高度。但也有专家指出,如今南京高楼林立,再建一座78米塔身高不够,会淹没在林立大楼之中。最后,几经斟酌,琉璃塔复建方案定为108米,高出原塔整整30米。

塔身将恢复原塔“八角”形

对于整个塔身的复建,专家透露将基本按照原塔的“八角”形状,直径也严格参照原塔塔基测量出来的25米标准。整个大报恩寺琉璃塔将采用现代化建筑手段搭建,按有关史料上的图画原样设计。据悉,构建塔身的琉璃,是由专门为北京故宫修复生产琉璃的工厂提供。

大报恩寺琉璃塔_大报恩寺琉璃塔 -参考资料

[1] 扬子江晚报http://www.yangtse.com/zt/tiehan/dbesls/200811/t20081124_538261.ht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40103/161520.html

更多阅读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大秦寺 大秦寺塔建造年代

最近看了本介绍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历史的书,提到著名的唐代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让我想起几年前在秦岭爬山时,曾拜访过位于西安周至县的大秦寺遗址,在那里看到了此碑的复制品。真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昭陵六骏》一起,位列碑

南京城市记忆:金陵大报恩寺塔焚毁说辨

金陵大报恩寺塔焚毁说辨作者:张智峰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金陵大报恩寺塔,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有关金陵大报恩寺塔焚毁时间,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关于大报恩寺塔最终被毁,现今具体两种说法可分别参见当代南京党史办等编《南

北京颐和园:邂逅琉璃塔

邂逅颐和园琉璃塔   (2014-08-01 15:53:51) 邂逅颐和园琉璃塔人说“游颐和园,前面看人,后面看景。”此话一点不假。我沿着一条浓荫道来在颐和园后山,清风徐来,心旷神怡,暑气顿消。眼前松柏蓊郁,遮天蔽日;耳畔鸟语唧唧,蝉鸣阵阵,“知了——

世界七大奇迹——巨石阵 世界新七大奇迹

在英国有一个最著名的史前建筑遗迹,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能够与中国的长城齐名,与意大利罗马的罗马斗兽场、埃及的亚历山大地下陵墓、中国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

中华寺庙 金陵大报恩寺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即今中华门外的雨花路东侧。明清鼎盛时期,其范围达“九里十三步”,曾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辖领城南一带次大刹二座,中刹十四座。 该寺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 (240 年 ) 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史称

声明:《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简介,大报恩寺琉璃塔-扬名世界》为网友任由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