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当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24.5-32.6m/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0-11级,就称为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继续加强,就会形成台风。强热带风暴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损失高达60至70亿美元,它所引发的风暴潮、暴雨所造成的生命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60%。
强热带风暴_强热带风暴 -概述
强热带风暴“圣帕”
强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TC,tropicalcyclone)按风力等级可划分为热带低压(TD)、热带风暴(TS)、强热带风暴(STS)、台风(TY)、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TY)。
强热带风暴(STS,severetropicalstorm)的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24.5-32.6m/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0-11级。当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风力为10~11级时称强热带风暴(24.5-32.6米/秒)。一般民众通俗地将这几种热带气旋都统称为台风。
强热带风暴_强热带风暴 -命名
命名原因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命名历史
强热带风暴
热带气旋里的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
人们对强热带风暴、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强热带风暴“万宜”
新命名方法确定后,强热带风暴与台风等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即杜鹃花:2008年在中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中国的命名
中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0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强热带风暴_强热带风暴 -形成条件
广阔的热带洋面
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强热带风暴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强热带风暴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
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强热带风暴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热带涡旋
强热带风暴带来的灾害
在强热带风暴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强热带风暴运转。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也不可能形成。
地球自转偏向力
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强热带风暴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风向风速
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强热带风暴不易出现。
强热带风暴_强热带风暴 -灾害
强热带风暴到来前
2008年5月6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造成22500人死亡,41000人失踪。
2007年11月,“锡德”的超级气旋在孟加拉国沿岸致800多万人受灾,4000多人死亡或失踪,损失23亿多美元。
2005年10月,热带风暴“斯坦”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引起暴雨、洪水泛滥和山体滑坡,至少造成2000人死亡。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南部沿海地区造成1300多人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2004年9月,强热带风暴“珍妮”在海地造成3000多人死亡,海地北部城市陷入一片汪洋。
1998年10月,飓风“米奇”在中美洲致9000多人死亡,大多数人葬身于泥石流之中。
1991年4月,强热带风暴在孟加拉国引发洪水泛滥,造成大约13.8万人死亡。
1991年11月,强热带风暴在菲律宾造成6000多人丧生。
1970年,飓风“波罗”在孟加拉造成50万人死亡,是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灾害。
强热带风暴_强热带风暴 -影响
强热带风暴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损失高达60至70亿美元,它所引发的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风所造成的生命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60%。
濒临中国的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最不平静的海洋,属于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每年盛夏和初秋,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强热带风暴的侵袭。其中造成灾害的强热带风暴每年近20次,相当于美国的4倍,俄罗斯的30倍。
强热带风暴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每年飓风都从海洋横扫至内陆地区。强劲的风力和暴风雨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