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 《风吹稻浪》 《风吹稻浪》-剧情简介,《风吹稻浪》-演职员表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爱尔兰独立运动期间。影片讲述一个孤独的同时带有痞气的男保安,遇到了一个致命的女人,她利用他的轻信和忠诚为自己服务。 该片抒发了对20世纪初期爱尔兰共和党人的怜悯之情,在英国引起了不小争议。获得第五十九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剧情简介


《风吹稻浪》海报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爱尔兰独立运动期间。影片讲述一个孤独的同时带有痞气的男保安,遇到了一个致命的女人,她利用他的轻信和忠诚为自己服务。
英国老牌导演肯・洛奇是著名的草根导演,他对英国中下层社会现象的白描电影,部部都可做社会学家的研究资料。该片抒发了对20世纪初期爱尔兰共和党人的怜悯之情,在英国引起了不小争议。他曾以另一部描写西班牙内战的历史片《土地与自由》(1995)入围戛纳。
这一次,洛奇关注的焦点是1922年爱尔兰独立运动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及内心世界,再次表示出对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国外统治的普通人的极大关注。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肯・罗奇Ken Loach

编剧 Writer

保罗・拉弗蒂 Paul Laverty

演员 Actor


希里安・墨菲希里安・墨菲Cillian Murphy ....Damien (attached)
利亚姆・坎宁安Liam Cunningham ....Dan (attached)
吉拉德・科尼Gerard Kearney ....Dunica (attached)
罗杰・阿拉姆Roger Allam ....Sir John Hamilton
Denis Conway ....Priest
Myles Horgan ....Rory
帕德莱克・德兰尼 Padraic Delaney ....Teddy
Gerard Kearney ....Donnacha
Kieran Aherne ....Sweeney
Laurence Barry ....Micheail
Sabrina Barry ....Julia
Frank Bourke ....Leo
Fergus Burke ....Theatre Goer
Antony Byrne ....The Interrogator
Tom Charnock ....Sergeant at Cottage
John Crean ....Chris
Máirtín de Cógáin ....Sean
Keith Dunphy ....Terence
Orla Fitzgerald ....Sinead
Kiernan Hegarty ....Francis
Bill Hurst ....Major - British Army
Damien Kearney ....Finbar
Fiona Lawton ....Lily
Martin Lucey ....Congo
Niall McCarthy ....Extra
辛・麦金利 Sean McGinley ....Priest
Seamus Moynihan ....Policeman
Mary Murphy ....Bernadette
Shane Nott ....Ned
Aidan O'Hare ....Steady Boy
Mary O'Riordan ....Peggy
Alan Ready ....Sergeant at Station
William Ruane ....Gogan (attached)

制作人 Produced by

Andrew Lowe ....executive producer
Nigel Thomas ....executive producer
雷德芒德・莫瑞斯 Redmond Morris ....producer
丽贝卡・奥布瑞恩 Rebecca O'Brien ....producer
乌里希・费尔斯伯格 Ulrich Felsberg ....executive producer
Paul Trijbits ....executive producer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乔治・芬顿 George Fenton

摄影 Cinematography

巴里・埃克劳德 BarryAckroyd

剪辑 Film Editing

风吹稻浪 《风吹稻浪》 《风吹稻浪》-剧情简介,《风吹稻浪》-演职员表
Jonathan Morris

选角导演 Casting

Oonagh Kearney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Fergus Clegg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Michael HigginsMark Lowry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Eimer Ni Mhaoldomhnaigh

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Dennis Fitzpatrick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David Gilchrist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Adrienne Greenhalgh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Michael Quee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Laura Treacy ....trainee assistant director

部分演职人员简介

肯・罗奇(导演)

肯・罗奇年轻时候的肯・洛奇曾经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政治上受左派影响,思想十分激进,这一点也反映在他以后的所有影片中。 自1969年他的处女作《KES》在英国一鸣惊人以来,他已经拍摄了16部电影。这些影片都表现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有时甚至会表现 出一种强烈狂热至夸张的政治激情,但也反映出他对工人阶级、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真诚关怀。
洛奇的影片通常描写普通人为赢得公正的社会待遇和政治权利所作出的艰难斗争。30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反思, 通过不断进行尖锐的针砭时弊和社会批判,倡导着一种无论贫富和地位高低,维护人们的基本尊严的人文思想。他那些大胆而锋利的电影在英国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并对促进英国的社会政治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他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别具一格的视觉风格,自觉求新求变的电影制作理念,还有力图还原生活原貌的写实主义追求。实际上,早 在拉斯・冯提尔掀起DOGMA95运动很久之前,肯・洛奇就已经通过他的影片实践着自然主义的美学原则了。通过使用手提摄影和尽量简洁的镜头语言,以及避免采用那些非自然化的、在他看来有欺骗性质的电影手法,他的影片呈现出简单朴实却富有力度的风格。这不仅使演员的表演看起来更加真实,弱化了虚构效果和人工痕迹,也使观众为影片中展现的生命本身和人物关系所吸引。
肯・洛奇也是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他的电影生涯被一连串灿烂夺目的奖杯所点缀。包括:戛纳电影节6次金棕榈大奖提名(不包括本届戛纳电影节)、4次评委会大奖和3次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多次英国学院奖提名;1996年《土地与自由》 (Land And Freedom)赢得恺撒奖最佳外语片。1994年,他还获颁了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上映发行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风吹稻浪》海报(法国)

台湾 Taiwan 2006年12月8日
台湾Taiwan 2006年11月19日......(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法国France 2006年5月18日......(Cannes Film Festival)
爱尔兰Ireland 2006年6月23日

英国UK 2006年6月23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2006年6月25日......(Sydney Film Festival)
法国France 2006年7月7日......(La Rochelle Film Festival)
克罗地亚Croatia 2006年7月17日......(Pula Film Festival)
葡萄牙Portugal 2006年7月27日
荷兰Netherlands 2006年8月10日
法国France 2006年8月23日
泰国Thailand 2006年8月24日
冰岛Iceland 2006年8月31日......(Icel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比利时Belgium 2006年9月6日
加拿大Canada 2006年9月7日......(Toronto Film Festival)
西班牙Spain 2006年9月15日
瑞典Sweden 2006年9月15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2006年9月21日
以色列Israel 2006年9月21日
阿根廷Argentina 2006年9月28日
意大利Italy 2006年10月
俄罗斯Russia 2006年10月12日......(limited)
以色列Israel 2006年10月12日
德国Germany 2006年10月13日......(Unabhaengiges FilmFest Osnabrueck)
土耳其Turkey 2006年10月20日
菲律宾Philippines 2006年11月3日......(Cinemanila Film Festival)
法国France 2006年11月8日
希腊Greece 2006年11月9日
意大利Italy 2006年11月10日
日本Japan 2006年11月25日
波兰Poland 2006年12月8日
德国Germany 2006年12月28日
黎巴嫩Lebanon 2007年2月8日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2007年2月21日
美国USA 2007年3月16日......(limited)
埃及Egypt 2007年5月2日
新加坡Singapore 2007年5月3日
墨西哥Mexico 2007年5月13日......(Muestra Internacional de Cine)
匈牙利Hungary 2007年5月24日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Sixteen Films Ltd. [英国]
BIM Distribuzione [意大利]
Bórd Scannán na héireann [爱尔兰]
EMC Produktion
Element Films [爱尔兰]
Film Coop
Filmstiftung Nordrhein-Westfalen [德国]
Matador Pictures
Pathé Distribution [法国]
Regent Capital (in association with)
TV3 Television Network Ireland [爱尔兰]
Tornasol Films S.A. [西班牙]
UK Film Council [英国]

发行公司

Distribution Company [阿根廷] (2006) (Argentina) (theatrical)
Pathé [法国] (2006) (France) (theatrical)
Bir Film [土耳其] (2006) (Turkey) (all media)
A-Film Distribution [荷兰]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新加坡] (2007) (Singapore) (theatrical)
Christal Films [加拿大] (2006) (Canada) (all media)
Cinequanon [日本] (2006) (Japan) (theatrical)
Diaphana Films [法国] (2006) (France) (theatrical)
Gateno Films [秘鲁] (2006) (Peru) (all media)
IFC First Take (2007) (USA) (theatrical)
Neue Visionen Filmverleih [德国]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Pathé Distributors (2006) (UK) (theatrical)
Pathé International [法国] (2006) (worldwide)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Cine Image Film Opticals Ltd. [英国] (digital front and end titles) (subtitles)
Team FX Ltd. [爱尔兰]
Munky

其他公司

Cutting Edge [英国] negative cutting
Bórd Scannán na héireann [爱尔兰] funding
Malde & Co. [英国] auditors
Pinewood Studios Ltd. [英国] sound re-recording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幕后花絮

一句话评论

洛奇热衷于表现自己的思想和社会理想,这值得赞赏,但最后这些却导致了他在艺术上的一种妥协。――美国《首映杂志》
这是肯・洛奇晚期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indieWIRE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激动人心,如同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以一种政治良知,展示了一场伟大的冒险;后半部分显得拖沓,但仍然算得上不错。 ――《旧金山日报》
洛奇试图在政治历史和人类良心间取得平衡,尽管在影片的最后政治探讨削弱了被分离的兄弟之间的情感冲击。 ――美国《观察家杂志》
这是一部聪明的、表演充分和摄影上美观的电影,充分利用了它所讲述的那个时期的有限资源。但是,在这部影片的背后却留下了这样一个刺人的嫌问: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新东西呢?――Guardian

幕后制作

《风吹稻浪》与爱尔兰历史


《风吹稻浪》剧照

凭借超强实力最终夺取第59届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风吹稻浪》,被认为是肯・洛奇晚期最好影片之一。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与爱尔兰之间的冲突。在这影片中,通过讲述和展现三个普通年轻人的伤痛遭遇,洛奇试图再现爱尔兰人在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真实经历。
影片的故事大致可以概述如下:达米安是爱尔兰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科大学生,毕业之后,他前往伦敦深造。但是,在爱尔兰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却回到了家乡,与弟弟泰迪、好友丹一起加入了爱尔兰共和军。他们与当时英国政府雇佣的、专门用于镇压爱尔兰共和军的民兵部队“黑与棕”,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斗争。由于自由战士的英勇善战,迫使英军答应双方签订一个条约,停止流血牺牲。然而,胜利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很快内战爆发,那些曾经肩并肩作战的家族痛苦地发现自己必须面对宣过誓的所谓敌人,这对他们的忠诚是一种残酷的考验。
实际上,在这部电影之前,在英国电影中,反映爱尔兰独立斗争的影片已经有很多了,例如,1992年摄的《哭泣的游戏》和1996年展现爱尔兰志愿军领袖人物迈克・柯林斯传奇一生的《傲气盖天》以及2003年导演格林格拉斯的作品《血腥星期天》等等,这些影片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爱尔兰独立战争的状况。
导演肯・洛奇
《风吹稻浪》的导演肯・洛奇,今年已经是70岁高龄了,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算是年纪最大的电影人之一。洛奇被称为英国社会反派电影家,他原本毕业于牛津大学法律系,在做了一段时间法律方面的工作之后,因为热衷于电影电视艺术,转而寻求在影视方面的发展机会,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他开始从事电视剧制作。也许是因为有法律背景的原因,他所拍摄的一部反映英国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的电视记录片《回家吧,凯西》,在英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且对英国政府最终修改住房方面的法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后来,肯・洛奇又投身于电影行业,拍摄了《自由之地》、《卡拉之歌》等许多非常重要影片,逐步树立了他在国际影坛上的辉煌地位。作为关心现实社会问题的导演之一,肯・洛奇也是戛纳电映影节的常客,曾经十多次携带影片来到戛纳参赛或参展,并分别在1990年和1993年获得过戛纳的评委会特别奖。
肯・洛奇认为,爱尔兰等地区被英国统治时期的这段历史一直在被贬低。尽管此前反映爱尔兰独立团斗争的影片已经很多,但是在这个当口推出这部影片,肯・洛奇试图把爱尔兰独立战斗的历史与现在的伊拉克战争相提并论,试图激发人们重现想象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
这是一部“反英电影”吗刚?


《风吹稻浪》剧照

在《风吹稻浪》中,亲英的哥哥达米安(墨菲饰)为祖国不惜放弃医生的职业前途,弟弟却全身心投入革命与英国入侵者作战,战争让这对兄弟付出了扼杀亲情的代价。有一种观点认为,《风吹稻浪》是一部“反英电影”。对于这个说法,洛奇表示,“我不愿称之为一部‘反英电影’,我希望人们能抛开国别问题看待这对兄弟的关系。影片讲的并不是‘侵略’,英爱两国有很多共同点,关系就像这对兄弟一样特殊。我们有责任批判过去祖国犯下的历史错误,这与爱国并不矛盾,这是我们还不容忽视的义务。”
的确,任何国家的任何一段历史总是会引起争议。毕竟,人们如今的观点是由过去的史事决定的。90年前发生的那些事,直到今天还留有痕迹。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宗派屠杀与暴力事件依然存在,这些都可看作是英爱条约的“后遗症”。影片在爱尔兰以外的地方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在问到支持爱英双方那一边时,肯・洛奇如是说:那要看你如何定义“叛乱”,以及你观念中身为英国的“责任”是什么。如果是政府方面来看,也许电影的确会引起争议。而我的态度,可以援引一位编剧说过的话来表达:至“我的国家就是世界,我的信仰就是要行善。”
肯・洛奇认为电影不应该是一种政治宣传的武器,它只是一种开放性的提问。战争中,任何参与其中的军队都做过一些可怕的事。他认为不能刻意回避事实,或以一种非现实主义手法为英国说话,那样就太令人奇怪了。
无论怎样有什么说法,这部电影都应该算是反映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影片中较好的一部之一。

花絮

年轻时候的肯・洛奇曾经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政治上受左派影响,思想十分激进,这一点也反映在他以后的所有影片中。 自1969年他的处女作《KES》在英国一鸣惊人以来,他已经拍摄了16部电影。这些影片都表现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有时甚至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狂热夸张的政治激情,但也反映出他对工人阶级、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真诚关怀。
肯・洛奇也是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他的电影生涯被一连串灿烂夺目的奖杯所点缀。包括:戛纳电影节6次金棕榈大奖提名(不包括本届戛纳电影节)、4次评委会大奖和3次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多次英国学院奖提名;1996年《土地与自由》(Land And Freedom)赢得恺撒奖最佳外语片。1994年,他还获颁了威尼斯电影节飞身成就奖。
洛奇的影片通常描写普通人为赢得公正奖的社会待遇和政治权利所作出的艰难斗争。30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反思, 通过不断进行尖锐的针砭时弊和社会批判,倡导着一拨无论贫富和地位高低,维护人们的基本尊严的人文思想。他那些大胆而锋利的电影在英国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并对促进英国的社会政治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他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别具一格的视觉风格,自觉求新求变的电影制作理念,还有力图还原生活原貌的写实主义追求。实际上,早在拉斯・冯提尔掀起DOGMA95运动很久之前,肯・洛奇就已经通过他的影片实践着自然主义的美学原则了。通过使用手提摄影和尽量简洁的镜头语言,以及避免采用那些非自然化的、在他看来有欺骗性质的电影手法,他的影片呈现出简单朴实却富有力度的风格。这不仅使演员的表演看起来更加真实,弱化了虚构效果和人工痕迹,也使观众为影片中展现的生命本身和人物关系所吸引。
残酷的战争


《风吹稻浪》剧照

肯洛奇在这部电影中是无心去酿造一个残酷的血腥世界,因为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但尽管如此,肯洛奇在表现战争的力度上,还是颇为沉重的,电影的序幕就是从欢快喜悦的曲棍球场瞬间跳到英军士兵的残暴行径,不愿意用英文说出自己真名的无辜男孩被残暴的士兵捆绑起刺死,接着又是站台上对司机及列车长凶残的暴打等等,电影的整个叙述过程中,暴力一直都是如影随行的鬼魅之物,战争的残酷性[延伸到了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每一个角色身上,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成为战争血腥下的迫害品和牺牲品.....战争在电影中是被肯洛奇无情批判的暴戾行径,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之下,善良,正义,自由,尊严的意义也变得慢慢清晰,庄重,伟大起来..
自由的意义
《风吹稻浪》是一部藉着战争的镜子折射人类对于自由和尊严的渴望和争取的电影,电影中的主角达米恩,其理想是去伦敦做一名医生,一心想救死扶伤的他在同伴被弑起初依然坚持想用医学来扶持自己的理想,在去往伦敦的列车站台上,再一次目睹英国军队野蛮行为后,终于是改变了初衷,转而加入了爱尔兰共和军,开始踏上了一条最直接也最简单的追寻自由之路---武力斗争.按正常真理说,自由是高于一切,甚至尊严,甚至生命的.生而自由,这是生命的基本法则,但在肯洛奇的这部电影中,自由有了一种新的立意,那是自由的价值.当共和军传达了停火协议后,举国欢庆胜利时,却发现这只是一场政治协商,而爱尔兰依然还必须依附在大英帝国的强权之下,做一个臣民,,,得知消息后的人们开始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会,大多数依然坚持要继续战争,直至争取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少数人却是愿意以这样的协议来换取一个和平的自治郡,由此,尖锐的内部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端倪(打错字了吗??),而这两派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达米恩和特迪两个亲兄弟.
信仰的冲突
中国人素来爱说国破家亦亡,小家永远在国家后面.当国家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永远都落在大集体的屁股底下....这一点在美国却是不一样的,想起<爱国者>里,本杰明为了全家大小远离战争,逃避责任,如此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已是极大的不忠.<风吹稻浪>中,同样的情况也再次发生,犹如信仰与亲情猛烈的交击,是令人无法舍取的艰难抉择.。
达米恩与特迪两个亲兄弟在战争中,因为各自的理念而分道扬镖,各自领导着一派人物进行相互对抗,这种勃越亲情的对抗,是建立在各自对自身信仰的基础之上的,电影开始时达米恩入党时,在同志兄弟的包围之下,也在亲哥哥特迪的面前,达米恩以上帝的名义宣誓:"支持爱尔兰共和国政府,号召反对所有的敌人,外国人和资本主义,坚持真理和忠诚,接受这责任,不得有任何理由和借口.“而这也是达米恩用生命去固守的承诺.肯洛奇将电影最后的高潮铺垫在兄弟两人家庭与国家的感情矛盾当中,不仅再一次的表现出战争对于人性的指引行为,而且在另一程度上也拨高了信仰在某一方面上的颠狂功用.就如达米恩说的那样"在战争中,找到什么是自己反对的不难,难的是找到自己支持的是什么.”达米恩说自己找到了支持的东西,电影没有说出来,但我想那应该是对真正自由的向往.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昔日的战友互相屠弑,哥哥亲手将弟弟捆绑在刑场之上,肯洛奇的这些编排,使得电影把战争的残酷与信仰的癫狂都深刻的表现出来了,令人深思.

精彩对白


《风吹稻浪》剧照

PAT: 'We've got to show these bastards... drive them out.'
帕特: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狗娘养的……又把他们赶出去。
DAMIEN: 'How many British soldiers in this country?'
达米安:这块土地上有多少英国士兵?
TIM: 'Too many...'
提姆:太多了……
TEDDY: 'About eight thousand'
泰迪:大约八千……
DAMIEN: 'Tans?'
达米安:棕呢?
TEDDY: 'Over a thousand...'
泰迪:超过一千……
DAMIEN: 'And machine gun corps, cavalry, artillery units, police...'
达米安:还有机关枪部队,骑兵,炮击兵,警察……
TEDDY: 'And many more besides. What's your point?'
泰迪:还有很多。你怎叭么想?
DAMIEN: '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ake on the British Empire with a hurley...
stun the bastards one by one?!'
达米安:你能怎么?用球棒把英帝国干掉……把那些狗娘养的一个一个打!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获奖情况

影节 年份 奖项 获奖情况 获奖人
戛纳电影节/Cannes Film Festival 2006 金棕榈 / Golden Palm 获奖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主题曲

在爱尔兰,当微风吹过山谷
轻轻的摇动大麦
难以用悲伤的词语形容
虽然断开了我们的联系
但是耻辱更让我们痛苦
外国的链锁缠绕着我们
我说山谷
当微风吹过山谷
微风摇动金黄的大麦
我会继续的寻找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相关影评

《三联生活周刊》-风吹稻浪


《风吹稻浪》剧照

如果历史本身是一部电影,它大概和《风吹稻浪》一样,没有特写镜头。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参赛片中,英国影片《风吹稻浪》本来十分低调,夺标呼声并不高,后来获得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出乎很多人意料。
美国独立影评人伊森・奥特为《风吹稻浪》的获奖总结了三项理由:首先,影片导演肯・罗奇是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他的作品曾经11次入选戛纳电影节,和奥斯卡一样,戛纳也喜欢表彰熟面孔;第二,《风吹稻浪》讲述的是爱尔兰人抗争英国人统治的故事,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目前的伊拉克局势,而任何直接或间接质疑美国外交政策的影片都会让戛纳评委眼前一亮;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风吹稻浪》是一部好电影。
1920年,爱尔兰处于大英帝国粗暴统治下,爱尔兰人过着没有自由和尊严的生活。对这种状况,戴米恩和泰迪两兄弟持截然不同的态度,泰迪加入了共和军,戴米恩则反对过激行动,要去伦敦学医。但在亲眼目睹英军的暴行后,戴米恩改变了想法,他也参加了共和军。影片前半部分,两兄弟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事实上,影片片名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翻译成“风吹稻浪”太过浪漫了。影片开始不久,一群刚打完球的爱尔兰男人被英军包围,他们被告知,在爱尔兰,没有得到英国人批准的聚会和游戏都是违法的,他们受到英军的盘问和侮辱。一个17岁的爱尔兰男孩因为拒绝用英语说出自己的名字而被活活打死。在他的遗体前,亲人们唱起了与影片同名的爱尔兰民歌,那摇动麦粒儿的风,暗指被外族统治的屈辱。
在肯・罗奇40年的创作生涯中,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是他一贯的主题,他同时还是个纪录片导演,他拍摄的故事片也具有强烈的纪录片风格。《风吹稻浪》里没有特写镜头,大量采用自然光源,很多人物自始至终让人难以区分和记住,人和环境的关系得到强化,相反,人的个体感受被尽可能淡化。观众和片中角色之间,保持着冷淡、疏远的距离,这段距离,让片中发生的一切显得更自然,更真实。
正是由于肯・罗奇对英国历史上这不光彩的一页进行了真实自然的描述,英国一些保守党派的时事评论员对他进行了措辞犀利的攻击,他们甚至将肯・罗奇与为纳粹拍片的里芬斯塔尔相提并论。但是,英国的影评人却给予《风吹稻浪》极高评价,他们认为这是一部勇敢的、引人入胜的、激发人思考的影片,它鼓励观众去质疑那些被历史书忽略掉的东西,他们还认为,肯・罗奇身上体现着英国人高贵的、“唱反调”的传统。其实,爱尔兰独立战争只是影片的历史背景,历史悲剧最终都会转化为个人的悲剧。影片后半部分,爱尔兰共和军与英国政府签署了协议,爱尔兰享有“自治权”,但主权和领土仍归英国所有。作为共和军的领导人之一,泰迪接受了这个现实,做了一名警察。而戴米恩无法接受这种妥协的条约,他继续从事反抗英国政府的活动。
泰迪逮捕了戴米恩。在曾经关押过兄弟俩的牢房里,泰迪对戴米恩说:“还记得吗?在这间屋子里,你说你是我。”那时英国人要提审泰迪,为了保护自己的兄弟,戴米恩站了出来。现在,他们再也无法站到对方那一边了。
与肯・罗奇的所有影片一样,《风吹稻浪》也有一个震撼性的结尾。他在接受金棕榈奖时致辞说:“当我们敢于说出过去的真相时,我们才有可能敢于说出现在的真相。”他从不避讳影片对伊拉克局势的影射,并认为英国政府今天在伊拉克的所作所为,和当年在爱尔兰的所作所为有许多相似之处。
历史的巧合和相似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肯・罗奇的作品里。
2002年,为纪念“9・11”一周年,11位著名导演应邀联合拍摄了短片集《9月11日》,肯・罗奇的那部被认为是其中最出色的之一。9月11日这天,一个智利人给美国朋友写慰问信,他突然回忆起另一个9月11日星期二,那是1973年,智利正在进行的民主选举遭美国中情局特工破坏,总统被暗杀,右翼独裁者皮诺切特被美国政府扶植当选,成为美国的傀儡,同时也开始了一段残暴的统治。
举凡国仇,皆成家恨


《风吹稻浪》剧照

良心比较好的结果就是,当朋友出现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把马丁・斯克塞斯的《禁闭岛》票给了他(这是不多的满场电影,据说黄牛把票炒到了150),我自己则踱步去看了《风吹稻浪》,位子果然相当空。这事儿挺典型,戛纳金棕榈奖得主的吸引力绝对比不上莱昂纳多・斯卡普里奥。说实在的,我也不是没有一点挣扎的,尤其是当肯・洛奇用那么漫不经心的构图开始启动电影的那刹,片头字幕也出现的非常规矩,简直不像是准备大干一场的样子,只能说挺符合一个七十岁的老导演的做派。
我很幸运昨天看了《傲气盖天》,这部1996年的电影,云集了利亚姆・尼森,朱利亚・罗伯茨等豪华阵容,用充满激情和张力的手法让我们从一个高度俯瞰了十九世纪初,爱尔兰独立战争的面貌,迈克尔・柯林斯如同天神附体,充满勇气和智慧,连他的暴戾都让这个人物放射出钻石般耀眼的光芒。这是我们寻常人所想象的领袖或者说豪杰,一个绝对的充满自信,让你不由得去爱,去说:我愿意为你放弃生命的那种男人,就像片中的朱利亚・罗伯茨,从一开始,你就知道,他才是她的真命天子。于是,电影和这个人物一样,惊心动魄,让人牵肠挂肚。
如此珠玉在前,片隔十年,2006年,年届七十的英国导演肯・洛奇却还是拿起了这个题材。之所以要强调他是英国导演,因为片中表现的是爱尔兰人为了将英国人驱逐出祖国所做的艰难斗争,而片中的英国人形象基本类似于中国抗日题材影片中的日本人,说白了,是极端灭绝人性的,所以,电影拍完后,尽管老导演拿到了法国人的大奖,还是被国人骂做卖国贼。为此,肯・洛奇有句很伟大的话,大意是:电影人的国籍是世界,我们信奉的是真理。为此,我很希望,哪一天类似“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电影是由山田洋次导演的,别说戛纳金棕榈了,奥斯卡、诺贝尔和平奖,但凡我国民能施加影响,一定觉得给啥也是值得。
这些都是题外话,戛纳金棕榈当然也不会仅仅因为这个道理就给了出去。很多人都说这片子比较好看的是前半部,两兄弟同仇敌忾打击英国人,其中哥哥泰迪在监狱里被英国人施加酷刑,其余人在囚房中听着他的惨叫,同声高歌的场面,中国人看着绝对会感同身受。我们主旋律电影中不乏这样的革命志士,但是,我们的革命志士不会对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因为恐惧而出卖了同志,就坚决将其枪决,枪决了还要给人家妈妈带给口信,即便残酷的战争中我们也是这么干的,但电影中这么拍,我好像没见过。
革命的过程很残酷,结果往往很美好。这就是革命的意义。就像方志敏在囚房的小窗外看见春天的绿色,写下充满希望的《可爱的中国》。就当大家看着这群共和军战士终于迫使英国人签署了撤军协议,观众都觉得电影可以结束了,好比王子和公主终于过上幸福日子般,英国和爱尔兰的战争结束了,爱尔兰的内战却爆发了,而且就发生在影片中曾经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之间。这就是大家普遍不太喜欢的后半段,不好意思,我很喜欢。是君主立宪?注意,当时代表爱尔兰的君主是英国国王。还是继续战斗,争取彻底的民主?我们看到了一场极其精彩的辩论戏,每段台词都稳准狠。在这样的基础上,兄弟反目就变得有理有据。命运轮转,泰迪亲自把弟弟达米安抓进监狱,逼问他武器库的地点,达米安轻声对他说:你记得我亲自动手,洞穿了那小子的脑袋,就该知道,我决不会出卖同志。然后,我们就看到泰迪亲自下令枪决了达米安,然后去给他未婚妻带口信。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靠这两次枪决,两次带口信,一个母亲和一个未婚妻的两句“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拿到了金棕榈。
因为这两次枪毙,使得这部电影拥有了无以伦比的厚度和力度,如同给了观众两个大闷棍,让我们对正义战争的崇高性都起了疑心。不好意思,这话说得真罪过,但是,走出电影院,我这儿刚吃着冰激凌,就想到还有不断的流血事件在周遭发生,仇恨绵延不绝,隔得远的,站得高的,那都是国仇,靠近了,走进了,全是家恨。
所以,我昨天为《傲气盖天》犯痴,心想这家伙要在我旁边,我也丢下一切跟他革命去,送死也干。今天《风吹稻浪》,把我吹醒了。昨天的电影,华丽缤纷利落,那是战斗的幻觉,今天这个,昏暗阴冷漫长,才是战斗的真相。从高往下看,从外向里看,就是这么不一样。很幸运,能在两天内,通过电影接近了爱尔兰。

风吹稻浪_《风吹稻浪》 -在线观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40103/162105.html

更多阅读

2014四下读书笔记《春天吹着口哨》 春天吹着口哨

主要内容:文章以“春天吹着口哨”为中心线索,充分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美景和人们在春日里快乐地工作、生活的情景。感受:春天吹着口哨,用了拟人的修辞,体现的春天不仅是静的而且是动的,不仅有着年轻的活力,而且

《稻香》歌词赏析 稻香歌词改编

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麼人要这麼的脆弱 堕落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 就算没有拥有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 随著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 小时

20150808《中国新声代》第五期 快乐大本营20150808

这一期的《中国新声代》结束了,没有给我一种DUANG的感觉,当然了也没有那种很DANE的感觉。感觉平平。 汤晶锦,这一次唱的《海阔天空》这一次的演唱还算是完美,做起码是不像以前那样油了,高音的地方堪称完美。但是感情的运用不自如。 谢昊

声明:《风吹稻浪 《风吹稻浪》 《风吹稻浪》-剧情简介,《风吹稻浪》-演职员表》为网友字不醉人人自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