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先,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小语教学研究会教学研究中心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陈建先_陈建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个人简介
陈建先,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07“中国十大小语年度人物”,“本位语文”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全国小语会青年教学研究中心委员,江苏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连云港教育》等杂志的封面人物。现供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科所。
他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倡导的“本位语文”在全国广有影响。已初步形成了“扎根语言、着意精神、立足发展”的本位语文观和“读为本、悟为核、用为宗”的课堂特色以及“扎实、灵动、开放、和谐”的教学风格。出版专著《本位语文》,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新黑马阅读》6部,参编《教育印痕》《教育印迹》《语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等专著22部。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课、作讲座500余场,得到广大教师和众多专家的高度评价。
特级教师陈建先
陈建先_陈建先[江苏省特级教师] -语文教学观点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如果着意于精神的滋养,着力于语言的训练,那么,必然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特级教师陈建先讲座
(一)真实・自由・个性
回想上个世纪的语文教育,有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虚假多了,禁锢多了,共性多了。正因为如此,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在谈到自己“新语文教育”的思想时特别指出,“五四”新文化精神就是新语文精神,而“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实质就是“真实、自由、个性”。反复感受陈老师的课,可以说无时无刻不闪现着学生与教师真实、自由、而又独具个性的心灵表白。
(二)出入・吞吐・收放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读得充分,读得深入,是写的前提和保障。读写结合一直语文教育界所研究的课题,而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达到近乎无痕的境界,着实不易。陈老师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对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有意于无意之间。
陈建先_陈建先[江苏省特级教师] -写作观点
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让人不得不叹服其设计的精妙!
特级教师陈建先讲课
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
1、表达方式的形象化
在读到作者看见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时,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我觉得(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是表示作者的惊讶。但为什么不说‘我不禁惊讶起来了呢’?”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从两者所蕴含的意思上进行比较、鉴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表达之形象与生动:
2、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只知道平铺直叙,而不懂得侧面的烘托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妙处,在读到课文中描写天游峰之“险”时,陈老师适时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写扫路人,为什么用了整整一段话来写天游峰的险?这样就引发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真正领悟写作的技巧。
3、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4、人物描写的渐进性
像一位拨弄琴弦的乐师,时不时地用“旋律”撞击一下学生的心灵,擦出新的火花。文中有两处对扫路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两处来写?这是学生很难想到的问题。陈老师就在此处设一“障碍”,让学生跳一跳,体会思考的愉悦,品尝收获的快感。
陈建先_陈建先[江苏省特级教师] -学术研究
“本位语文”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教学研究》《连云港教育》的封面人物。出版专著《本位语文:陈建先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他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初步形成了“扎根语言,着意精神,立足发展”的本位语文观和“读为本,悟为核,用为宗”的课堂特色以及“扎实、灵动、开放、和谐”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课、讲座400余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众多专家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