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兰(Oberonia iridifolia Roxb. ex Lindl.),兰科,鸢尾兰属的一种植物。产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盈江、勐腊、景洪)。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鸢尾兰_鸢尾兰 -名称简介
【种中文名】:鸢尾兰日本鸢尾兰(yuānwěilán)
鸢尾兰
【种拉丁名】:OberoniairidifoliaRoxb.exLindl.
【中国植物志】:18:142
【亚属中文名】:无关节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MenophyllumSchltr.
【属中文名】:鸢尾兰属
【属拉丁名】:Oberonia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鸢尾兰_鸢尾兰 -分布
国内分布:产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盈江、勐腊、景洪)。国外分布: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鸢尾兰_鸢尾兰 -生活环境
生于林中树上,海拔1300―1400米。鸢尾兰_鸢尾兰 -形态特征
茎短,不明显。叶近基生,5--6枚,二列套叠,两侧压扁,肥厚,长6--16厘米, 宽6―15毫米:先端短渐尖或钝,干后脉明显可见,下部内侧有干膜质边缘,基部有关节。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长20--25厘米,超过叶的1倍,近圆柱形,下郡两侧有狭翅,连翅宽达4毫米,仅在靠近花序下方有少数很小的不育苞片外,其余均不具不育苞片;总状花序长达16厘米,直径5--6毫米,下垂,密生数百朵小花;花苞片近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1.5毫米,边缘有啮蚀状齿;花梗和子房长约1.5毫米;花红褐色;中萼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1.3毫米,宽约0.8毫米,先端钝;侧萼片略狭而先端渐尖;花瓣卵状长圆形,长0.9―1.1毫米,宽约0.6毫米,边缘具不规则啮蚀状齿;唇瓣轮廓为宽卵形或近半圆形,长宽各约1.5毫米,不明显的3裂,基部向后方延伸,边缘有不规则的裂缺或流苏,先端2裂,裂口深度约为唇瓣全长的1/3;蕊柱短。蒴果椭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果梗极短。 花果期8―12月。
鸢尾兰_鸢尾兰 -鸢尾兰和蝴蝶兰的区别
两种花虽然都带有“兰”字,但是不同种也不同科,但是花朵却有相似之处,不是很熟真会区分错误。
主要区别:
1、鸢尾兰叶片是长形的草叶,蝴蝶兰叶片是椭圆形的肥厚叶片
2、鸢尾兰的根是一般的草根,较细,颜色较深,蝴蝶兰的根是典型的兰花类植物肉质气根较粗,颜色较浅;
3、鸢尾兰的花朵花瓣较薄,蝴蝶兰花瓣较厚实;
4、鸢尾兰一般生长在泥土中,蝴蝶兰一般寄生在水苔(藻类植物)中或枯木之上。
鸢尾兰
属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分别有巴西鸢尾、新泽仙花(原产巴西);黑叶鸢尾、香爪鸢尾、龙门兰;白玉鸢尾、银苞鸢尾、香根鸢尾(栽培种)等。巴西鸢尾株高30~40厘米,叶带状剑形,自短茎抽生,叶基扁平。春季开花白色,其特色为花茎外形与叶片极相似,乍看之下,酷似叶片开花,令人啧啧称奇。花后能着生幼株,垂地后能发根成长。性耐阴,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20~28度,冬季要温暖避风,寒潮耒袭、10度以下需预防寒害,空气干燥会导致叶尖焦枯。鸢尾兰花的花期很短,其特点是,当天脱苞吐蕾后,次日起跟着太阳的升起时间同步开放,8时~12时是艳放阶段;至15时后逐渐枯萎,到19时以后已凋谢。
蝴蝶兰
蝴蝶兰是在1750年发现的,迄今已发现七十多个原生种,大多数产于潮湿的亚洲地区,自然分布于阿隆姆、缅甸、印度洋各岛的、南洋群岛、菲律宾以至台湾。台东的武森永一带森林及绿岛所产的蝴蝶兰最著名。但由于森林砍伐与采集过度,资源明显减少。作为商品栽培的蝴蝶兰多是人工杂交选育品种。蝴蝶兰花姿婀娜,花色高雅,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她虽属气生兰,但却没有假珠茎,仅基部有极短的茎。叶宽而厚,长椭圆形,可达50厘米以上。有的品种在叶上有美丽的淡银色斑驳,下面为紫色。花梗由叶腋中抽出,稍弯曲,长短不一,开花数朵至数百朵,形如蝴蝶,萼片长椭圆形,唇瓣先端三裂,花色繁多,可开花一个月以上,国外多作切花,是洋兰中的高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