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庆平,男,汉族,1956年3月出生,甘肃文县人。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现任甘肃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肖庆平_肖庆平 -履历
1978.03――1982.01,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82.01――1985.02,陇南地区行署办公室干事、副科长;
1985.02――1989.11,陇南地区行署办公室副主任;
1989.11――1992.11,武都县委副书记;
1992.11――1993.03,武都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1993.03――1994.02,武都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4.02――1996.01,武都县委书记;
1996.01――1997.11,陇南地委委员、武都县委书记;
1997.11――1999.05,陇南地委委员、秘书;长
1999.05――2004.04,陇南地区行署副专员(其间:2000.09―2002.10 在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与现代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4.04――2004.12,陇南地区行署副专员、市政府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2004.12――2006.06,陇南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6.06――2006.07,武威市委副书记;
2006.07――2008.05,武威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8.05――2008.08,武威市委书记;
2008.08――2010.01,武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0.01――2011.11,白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11―― 2013.4甘肃省商务厅厅长
2013.4――今 甘肃省民政厅厅长
肖庆平_肖庆平 -讲话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自2004至2009年连续出台了6个中央一号文件,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三农”工作。今年,又出台了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肯定了2009年“三农”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强调全党务必要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从健全惠农支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方面对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今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措施,针对性、指导性都非常强。一、要把抓好“三农”工作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一是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自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我市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用中央的表述,2009年是极其困难的一年,2010年将是极其复杂的一年。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形势是企稳向好,但是变数仍然很大。主要是因为目前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而且有许多事情现在还看得不是很清楚。在当前这种形势下,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农业稳则天下安。二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中央一系列政策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基础支撑。去年以来,中央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将出台的第二个10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扶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支持甘肃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有关政策等。这一系列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看“三农”的基础支撑。三是从白银的实际分析,虽然工业占主导地位,但还是离不开农业,而且必须要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白银有74%的人口是农业人口,这个数字将来会改变,但短期内难以改变。我们最广大的群众仍然是农民,不解决74%农业人口的问题,白银的问题就解决不好。其次,从白银的经济构成看,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是258亿元,工业总产值是328亿元,但是在整个工业的总量中,属于市县区的工业总量只占14%。如果除去中央和省上的国有企业所占比例,自有工业基础就十分薄弱,农业仍然占很大比重。再次,我们必须看到,像会宁这样一个5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像靖远北部山区这样一个十几万人口的地方,要实现工业化,难度非常大。将来即使我们的城镇人口占到50%或者60%,会宁县和靖远县北部山区的问题仍然是“三农”问题,也就是说,解决不了这些地方老百姓的脱贫问题,建设和谐白银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三农”工作必须始终放在全市工作重要的突出位置,现在不能放松,将来也不能放松。二、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现代农业的三大要素,就是设施+科技+现代管理。全市有14万亩的设施农业,今年计划增加0.6万亩。在136万亩的灌溉面积中自流灌溉面积很少,基本上都是高扬程提灌。高扬程提灌仍然是设施农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抓。目前,我市的工业转型已经提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农业同样需要转型,该怎样转型呢?就是要从传统农业转到现代农业,从高扬程提灌单方水的产出效益考虑,由一般地计较到非常地计较。不然的话,一方水成本0.7元钱,没有国家补贴怎么办?转型的载体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发展旱作农业。按照省委一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切实抓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主攻玉米和马铃薯这两大主导产业。二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今年全省安排了137万亩,主要在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24个县(区、市),我市提出发展20万亩,一定要组织实施好,把面积搞实,规范技术操作,努力提高单方水的效益。三是发展循环农业。我市的畜牧业有很好的基础,下一步就是要推进农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走粮畜互动、秆畜互促、循环利用的草畜产业发展路子。四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全市提出的100万亩林果和85万亩瓜菜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稳定农民收入。同时,现代农业还包括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以及养殖业等,更需要科技支撑。发展现代农业还需要与发展文化产业和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科技投入,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解决“三农”工作的新问题“三农”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是城乡差距。目前,这个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能就“三农”说“三农”,必须跳出“三农”说“三农”,必须站在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上,来考虑和解决“三农”问题。从当前的就业结构来看,现在的产业工人的概念和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产业工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全市农民工中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是“80后”、“90后”,这些人不熟悉农业,也没有在农村继续生活的思想准备,他们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城里人。但是,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在城市长期立足,而且城市对于吸收这些人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所以这一矛盾将成为“三农”工作一个新的突出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实际上就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本质就是农民变市民。但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和相当漫长的过程。学习、研究、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就必须统筹考虑白银的事情,怎样减少白银的农民,怎么样让我市的“80后”、“90后”的农民工将来成为合格的市民,或者成为城市里面受欢迎的劳动者,以及怎样协调处理好全市劳务输出与输入的关系等,这些都需要各级、各部门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如果没有这些深层次的考虑,那么,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让全市的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或成为合格的市民,或成为城市里面受欢迎、有需求的劳动者,或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带头人。其次就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资金和资源,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合理有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四、要努力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双轮共驱和共建共赢国家对城市有个基本定位:200万以上人口是超大城市,100万到200万人口是特大城市,50万到100万人口是大城市,20到50万人口是中等城市,20万以下人口是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重点发展50万以下人口中小城市,包括白银市和三县两区,这是我们当前要全力推动的一个轮子。还有一个轮子,就是新农村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白银区和平川区要率先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中,沿路、沿川、沿河等“三沿”的地方和中心乡镇要率先推进,这就是双轮共驱。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农民。为什么要减少农民?因为我们的农村资源非常紧缺,减少农民以后,留下的农村人口就会享有更多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其它的资源。在这方面,我们要实现双轮驱动。当前,棚户区改造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要通过棚户区改造提升城市的形象,扩大城市的规模,增加城市的容量,这项工作一定要抓紧抓实。对新农村建设来说,任何时候都是与城市建设共建共赢的,不会是只抓城镇、不抓农村。白银市目前有178万人口,即使城市人口增加50%,我们还有几十万农民,所以任何时候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都不能放松。另外一点,新农村建设主要还是要促进生产发展。生产不发展,没有经济支撑,什么都做不成。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在有条件的地方,除了建设一些必要的设施,都应当有中心广场、中心超市、戏台或舞台。没有这些设施,新农村的品位就很难提高。五、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重点、克难点,抓好薄弱环节,实现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飞跃一是要改善条件。特别是要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会宁目前有58万人口,最近县城日供水能力是2000方,最好的时候是夏季,日供水能力是5000方。按照国家出台的城市用水保障的最低限是每人每年36方水,这样算下来,会宁县城居民的用水量是全国最低保障的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在甘沟驿镇,每人年均只有7方水。最近因为缺水,会宁的工业也都全部停产。如果群众饮水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发展就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一定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上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突出抓好引洮工程、大型灌区泵站更新改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二是要推广科技。发展农业,最大的潜力还在科技,包括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也是科技范畴。今年,政府要从农业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在良种引进上寻求突破,掀起一场种子革命、种苗革命和种畜革命。种子、种苗、种畜革命,花钱少,见效快,牵一发而动全身,应该作为我市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突破口。在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方面,要引进美国的“先玉335”新品种。这个种子出苗率高、抗旱、脱水快,畜禽吃了也长的快。另外,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茄子、辣椒和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西红柿种子等外国新品种,我们都要放手引进。另外,在养殖业上也要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三是要培育产业。要充分发挥在瓜果和蔬菜种植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和增值空间。四是要改善民生。就是要把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复盖,让留在农村的人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一要在公共交通上实现共享。白银区和平川区的部分农村要率先开通公交线路,让农民也能坐上公交车。二要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共享。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有条件的县区,初中要向建制镇集中,高中逐步向县城集中,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三要在卫生资源上实现共享。要进一步加大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五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个乡、一个村能否发展,关键就在于一两个人,就是主要领导一定要选好配强。对一个乡镇来说,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选好了,乡镇就没有大问题;对一个村来说,把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选好了,这个村大的问题也没有。各级组织部门要多想办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得更活一些。今后选拔干部的时候,要多从基层,特别是从乡镇书记当中选拔县级干部,从符合条件的农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中选拔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招考公务员,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对选不出村干部的村,可以下派或兼任,确保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