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 徐庆平 徐庆平-简介,徐庆平-回忆父亲

徐庆平,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之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

徐庆平_徐庆平 -简介


徐庆平

徐庆平是我国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儿子,他从小受到父亲艺术的熏陶,1985年就获巴黎大学美术史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徐庆平_徐庆平 -回忆父亲


徐庆平

“父亲在世时常和我讲重庆的生活。”徐庆平说,抗战时期,父亲在江北盘溪石家花园前后居住了8年之久。“昨天经过大轰炸纪念遗址时,我又回想起他给我讲的那个年代的那些故事。”

徐庆平回忆道,“那时候条件很艰苦,父亲用的是煤油灯,喝的是用明矾过滤的江水,他每天要过江到松林坡的中央大学上课。”

徐悲鸿刚到重庆时,看到的即是一行行挑水的汉子,他们吃力的步履和被水桶压弯的扁担,使他深刻地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艰辛,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重庆人世代相传的抗争精神。

徐庆平透露,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在中央美院的教室里,两名学生铺开画纸,徐悲鸿没有打任何草稿,提起画笔完成了著名的《巴人汲水》。

“父亲对重庆感情非常深,我名字中的‘庆’,指的就是重庆。”

在徐庆平的印象中,父亲在生活上对自己近乎苛刻,一生不穿绸衣。夏天总是一件蓝布长衫,冬天则是一领深色棉袍;皮鞋都是在东单地摊上买的旧鞋;家里吃的是大米与小米混蒸的“二米饭”。


徐庆平作品

徐庆平说,父亲一辈子的钱就用在两个地方:帮助穷学生和买字画。

徐悲鸿收藏从古至今的名家字画1200多件,徐庆平回忆,只要看到好作品,父亲就会激动地大喊一声,快步跑到跟前,“本来作品没那么贵的,被父亲一喊,价码立即就上来了。”

那时,北京城只要有好的作品,总是先被徐悲鸿“抢”走了。去世前一周,徐悲鸿还买了我国近代杰出画家任伯年的4幅作品,他认为它们“无懈可击”。

徐庆平说,父亲去世后,所有收藏全部捐献给了国家,“那时,我和母亲住在家里放煤炭的小屋子里。”

徐悲鸿在徐庆平4岁的时候开始教他写字,“当时父亲到琉璃厂去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本《张猛龙碑集联》,并在字帖的扉页上写下‘拔山盖势之气,长河大海为辞’的字句。”

4岁的徐庆平就开始每天写两页九宫格。徐悲鸿很忙,但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批改儿子的作业。写得好的字下面,他会用红色的毛笔画3个圈圈;写得不好的,徐庆平就要重新写。

“后来我当了老师,才明白父亲是要从小培养我的审美习惯,他非常重视小孩的审美教育。”徐庆平称,父亲给他选的《张猛龙碑集联》,就是要从一开始就给他最有气魄的东西,培养他坚定的意志,“我觉得这对今天的孩子也特别有用。”

徐庆平_徐庆平 -艺术成就

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 徐庆平 徐庆平-简介,徐庆平-回忆父亲

徐庆平

徐庆平先生也画马,但他笔下的马,既有“徐悲鸿马”的神韵,又有所创新。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徐庆平先生说,父亲画的马多数是忧郁的,我笔下的马常是快活的。

也许从齐白石先生为徐庆平刻章的时候起,就预示着他将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现在徐庆平是著名美术史学家、画家、美术教育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和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艺术创作、研究和教学,积极倡导全社会和全民族的美育教育。

徐庆平先生以其父“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教诲为治学要求,禀承父亲的艺术理念,既珍视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又吸取西方绘画在色彩关系和造型结构等方面的长处,使它与中国笔墨自然融合为一体。徐庆平先生的作品深沉洗炼,具有真和美的震撼力量。祖国的壮美河山常使他激动,他说自己常“为感动和激情而创作”。草原上的晚霞,长城的雄姿,优美的太湖晚景,快乐奔腾的马儿……都是他表现美的“源头活水”。徐庆平先生说,父亲曾经送给他四个字:“诚实自信”,他秉承父亲的遗风,以平生所学,潜心于中国的美术教育,并重视和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承和展示中国美的文化。他翻译了《西方艺术史》,编撰了《现代绘画辞典》、《世界十大博物馆》、《徐庆平画集》等著作,曾应邀多次赴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个人画展,作品被欧美亚多国收藏家和收藏机构收藏。

他说,一个国家培养出几位名画家不难,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质却是不容易的。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在城市中心竖一座罗丹的雕塑,会给人多少美的感觉和力量啊。就像写字不单是写字,从中会体验到一种力量,塑像也不单是塑像,它表现着美还有背后那美的故事。正像徐悲鸿先生说过的:“艺术虽是小技,但可以立至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的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3430.html

更多阅读

转 张炎夏:我的父亲

转引自:张炎夏的天涯博客《我的父亲》_张炎夏_天涯博客张炎夏http://zhangyanxia.blog.tianya.cn [RSS订阅]上海小人眼里的中国个人信息 张炎夏张炎夏 今日访问:51 总访问量:15606 开博时间:2009-11-15博客排名...blog.tianya.cn/

向红:回忆我的父亲周宇驰

本文系作者提交给北京“九一三”40周年文史研讨会的书面发言。作者向红是周宇驰的女儿。据“维基百科”等资料:周宇驰(1935年-1971年9月13日),河北乐亭县人,曾任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是“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之一。1971年9月

《我的父亲母亲》中的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手法举例

《我的父亲母亲》讲述的是在文革期间,一个农村的女孩爱上一个城里来的教书先生,经过艰辛等待,终于走到了一起的故事。影片是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说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增加了真实性和亲切感,更能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思考。影片中也采

转:纪念我的父亲丁盛将军

本博:本想了解父亲的过去,没想到翻出来这么多历史大冤魂!向正直无畏的革命前辈致敬!转:纪念我的父亲丁盛将军契子,家乡的父老乡亲失去耐性了,几位乡亲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千里迢迢赶到广州和我们兄弟姐妹商量要在家乡

声明:《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 徐庆平 徐庆平-简介,徐庆平-回忆父亲》为网友没死就别说不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