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历史风貌,上海外白渡桥-移桥修缮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 )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位于中国上海市区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的一座铁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的桥梁,也是当今中国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式桥。该桥目前为钢架结构下承式桥,有两孔,全长106.7米,跨度52.16米,南向北单向车行道三根,共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载重为20吨。该桥北为黄浦路、大名路、长治路和北苏州路,南为中山东一路和南苏州路,桥北有上海大厦和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桥南是黄浦公元园。2009年2月25日上午,修旧如旧后的外白渡桥开始“回家”,从民生路码头到苏州河口原桥址,外白渡桥北跨桥首先“坐船”回归。

上海外白渡桥_上海外白渡桥 -历史风貌


上海外白渡桥 主体桥架

闻名中外的上海外白渡桥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频临黄浦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风雨历史呢?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方知:现今的上海外白渡桥,其实已经第三代桥了。

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它是由供职于怡和祥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宝顺祥行的韦韧、霍梅等20人(多为祥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资组起的“苏州河桥梁公司”(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以桥梁建造为主的公司)投资建造的。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桥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


上海外白渡桥 历史风貌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定名为“公园桥”。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遂称之为“外白渡桥”。而威尔斯桥则由工部局收购后拆除。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以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钢桥代替。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筒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

钢桥建成之后,经历40多年从未大修。1945年抗战胜利后,桥台桥台下沉倾发现裂痕,随即以重浇捣混凝土进行排险处理。解放后,又进行了多次全面测试检验,对维修养护作了科学研究,先后曾进行了9次大修。

人们影象里,外白渡桥只是上海外滩风景区的一部分。事实上,它还承担着极重要的交通作用。据1987年的交通测试显示,当时每昼夜外白渡桥交通流量就已达到2.7万辆次,可见它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沪东地区的交通要道。外白渡桥在昨天和今天的接力中延伸到明天,与吴淞路闸桥竞渡苏州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外白渡桥_上海外白渡桥 -移桥修缮

为配合外滩综合交通改造及地下通道施工,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的外白渡桥即将与上海市民作短暂告别,一股城市集体记忆开始泛起,对百年老桥的怀旧在2008年3月1日它被移走进行大修之前达到了顶点。

2008年3月1日,外白渡桥除桥墩以外部分将会被从原处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到明年3月大桥将以原貌回到原地。想象假如真的没有了这座桥,就少了城市发展的见证,少了集体记忆的载体。此次外白渡桥的大修,提醒了人们,保护百年老桥屹立不倒,是城市的责任与使命。

设计方提醒大修
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在普通人眼中,它始终硬朗,每天都有近3万辆次的车从它身上驶过。或许是城市面貌每天都有新的亮点出现,在此次大修之前,人们对这一百年城市地标已渐渐地有点熟视无睹,只是想当然认为它是城市交通的一个枢纽。

但就在2007年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

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历史风貌,上海外白渡桥-移桥修缮

当然,英国设计单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免除桥梁发生意外后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设计方专业严谨的态度。专门研究苏州河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郑祖安介绍说,桥梁的建造设计单位为英国霍华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ErskineLtd.)。

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171英尺,为当时技术最新的钢铁结构(钢骨由英国克兰佛兰桥梁公司制造)。设计者的郑重提醒,为市政设计施工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外白渡桥”铭牌边上一九零七年的字样提醒着,老桥已是百岁高龄。“修旧如旧”延长50年。

上海外白渡桥_上海外白渡桥 -修缮变化


修缮后的上海外白渡桥

2009年2月25日,上海百年外白渡桥将整体移送大修完毕,此次“回家”,外白渡桥和离开时有了明显的不同,虽然整体的设计没有大的变动,但两个“小细节”上的变动,使她原汁原味地呈现1907年时的风采。

桥身三角托架全部更换为弧形

按照桥身最原始的设计,原本三角托架应该是弧形,但我们在近期的外白渡桥照片上都能看到,桥身的托架均为三角形。1907年建桥时,桥身的托架应该是弧形,由于之间的修缮,托架形状上有了一些改变。

人行道和扶手将铺上木板

在民生路码头看外白渡桥桥身,两边的人行道什么都没铺设。据介绍,人行道和扶手也将是修缮后的外白渡桥一大亮点,100余年后,外白渡桥将重铺木质人行道,多了几分怀旧的感觉。

翻看以前的资料图片,清晰可查的图片中,外白渡桥左右的人行道上铺的是混凝土,和钢结构桥身相呼应,多了几分现代气息。修复后再次回到苏州河上,外白渡桥两边的人行道将铺上木质材料,据介绍,铺设的木材是经过挑选的上等户外材料,基本能“扛”住风吹日晒,而即便有损坏,也可以及时更换,从而保持桥体的“古色古香”。

上海外白渡桥_上海外白渡桥 -价值

建于1907年的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所有钢材料均由英国进口,整座桥梁的技术和工艺也是由英国人完成的。专家介绍,用现在的眼光看,这种钢材质量已不是最好的,建造过程中采用的铆接技术也早已被淘汰。但外白渡桥作为当今中国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式桥型,留有浓郁的时代特征,极具文物保护价值。

上海外白渡桥_上海外白渡桥 -文艺作品

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象征之一,许多电影和文艺作品均以其为背景。

1)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电影《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影片中出现了在外白渡桥上逃难的人群和过桥的日军。

2)电影《大城小事》中,一开场黎明就开车驶过钢架结构的外白渡桥。

3)电影《苏州河》讲述了马达和牡丹的爱情故事,结局的发生地正是在外白渡桥上

4)矛盾长篇小说《子夜》的第一个场景便描写了外白渡桥。“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

5)《情深深雨蒙蒙》中陆依萍和何书恒在外白渡桥相会。

6)张信哲的MV《用情》在外白渡桥取景。

7)由黄晓明、孙俪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新上海滩》,剧中许文强和冯程程多次相约在外白渡桥上。

上海外白渡桥_上海外白渡桥 -相关图片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3552.html

更多阅读

《犹记惊鸿照影》番外南承曜上 犹记惊鸿照影txt下载

暮春的花海其华灼灼,看在他眼中,却不及手中这一袭红裳的万分之一。裙裾摇曳处,那金丝绣就的凤凰,振翅欲飞。那一日,她便是穿着这一袭红妆,站在邺城高高的城楼之上,一阕清歌,点亮了整个漠北,苍灰的天幕。那一日,她颈间的血,滴落在雪地里,他看着那

上海外滩地王案:复星诉上海证大及绿城等判决书

上海外滩地王案:复星诉上海证大及绿城等判决书(2012)沪一中民四(商)初字第23号原告浙江复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台州市耀达大厦289号1811室。法定代表人梁信军,公司总经理委托代理人郭锐,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委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地址

1856年建成的威尔斯桥(资料照片)1862年三月十二日,日本德川幕府用三万四千枚洋银,买下了停在长崎港,船龄八年,载重量358吨,原名叫阿米斯迪斯(Armistice)的帆船,改名成“千岁丸”后,决定在十四日以后的一个月内出发去上海,但结果到了五月二十九日

上海外教网 上海外教网官网

上海外教网——在线英语广播电台、英文广播实时资源(2009-05-02 20:31:44)转载标签: fmvoa英语听力bbc美国分类:学习教育在线英语广播(共17个)多伦多680News广播电台在线收听:新闻,体育,天气,经济,政治,交通(更新于2009-03-02 17:02)

声明:《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白渡桥-历史风貌,上海外白渡桥-移桥修缮》为网友茉莉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