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说 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简介,中华第一龙-龙的传说

俗话说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却不仅仅只有五千年。“中华第一龙”就有着600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话说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要追溯到1987年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阳县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中发现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南边,是五代后梁修筑的濮阳古城墙。经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出土了四组用蚌壳摆彻的龙虎等动物图案。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简介

龙的传说 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简介,中华第一龙-龙的传说

中华第一龙

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门配合引黄调节池工程队,在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三组蚌砌龙虎图案。第一组45号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长1.84米,仰卧,头南足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尾作摆动状,似遨游苍海。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二目圆睁,张口龇牙,如猛虎下山。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在此墓东、西、北三小龛内各葬一少年,其西龛人骨长1.15米,似女性,年约十二岁,头有刃伤,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距45号墓南20米外第二组地穴中,有用蚌壳砌成龙、虎、鹿和蜘蛛图案,龙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蝉联体,鹿则卧于虎背上,蜘蛛位于虎头部,在鹿与蜘蛛之间有一精制石斧。再南25米处第三组是一条灰坑,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内有人骑龙、人骑虎图案。这与传说“黄帝骑龙而升天”、“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相符。另外,飞禽、蚌堆和零星蚌壳散布其间,似日月银河繁星。其人乘龙虎腾空奔驰,非常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另外,在三组蚌砌图案周围,还发掘出仰韶时期房基和大量墓葬、器皿及圆雕石刻人像残块,内含十分丰富。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龙的传说

龙的传说很久,是古代人崇拜的由多种动物特征组成的图腾,几千年来,人们把它视为权势与威严的象征,雕于梁柱,塑于墙壁,绣成龙袍,成了真善美的统一体,故有“真龙天子”、“乘龙快婿”、“望子成龙”诸多称谓,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愿望和追求。1987年,濮阳县西水坡出土的龙虎图案,目前在全国考古发现的龙图案中年代最早,据科学测定在距今6460±135年前,故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此次重大发现,轰动了全国新闻界和史学界。1988年《人民画报》曾用19种文版发行120个国家。国内主要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文物》、《华夏考古》等都先后作了报道。
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龙的起源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美学史、宗教史、天文历法等都有重要意义。考古学家邹衡题词:“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对此作了高度评价。1995年10月中旬,“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濮举办,在这次会议上,濮阳市被命名为“龙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把刻有“龙乡”二字的铜匾赠送给濮阳市。从此,“龙乡”就成了濮阳的代称。俗话说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却不仅仅只有五千年。“中华第一龙”就有着600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重大发现

话说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要追溯到1987年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阳县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中发现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南边,是五代后梁修筑的濮阳古城墙。经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出土了四组用蚌壳摆彻的龙虎等动物图案。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锰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

1988年正值农历龙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学术界和新闻界,并引起海外的广泛关注。1998年是农历“虎年”,画家李燕在首都报纸著文指出“中国的龙文化是相当丰沛的,‘中华第一龙’就出自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之孙――颛顼的老家濮
“中华第一龙”是仰韶时期(中国传说时代,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三皇五帝”)墓葬的随葬品,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虎。龙和虎都是用蚌壳摆塑而成的,其墓的主人则是一具1.79米的、躺在龙虎之间的森森白骨。更扑朔迷离的是黄帝“乘龙升天”这一中国最古老的传说,被在该墓葬所出土的“乘龙升天”蚌壳摆塑所证实―――“乘龙升天”是传说,却系历史的真实反映。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来历

赤峰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赛沁塔拉嘎查口,竖着一座10米高,刻有“中华第一龙”字样的巨碑。“中华第一龙”的发现者张凤祥,就生活在这个嘎查。
1971年9月的一天下午,18岁的张凤祥和7位农民受生产队委派,到村北的小北山上平整树坑。在休息时,随手用铁锹翻着土,突然发现翻开的石头下面有一块儿石板,在石板下的井字形石坑里找到一块月牙形的东西,上面生满了厚厚的黑乎乎的土锈。当时以为是破铁,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收工回家的路上,张凤祥把这个东西拿给7位农民看,有一个叫杨德成的农民想用铁锹敲掉上面的土锈,却怎么也敲不掉。杨德成说:“这么块儿破铁有啥用?”说完便扔了。张凤祥也没有去拣,继续往家走。快走到家的时候,张凤祥突然想:“那块儿铁咋说也有1斤重,能卖4分钱,可以买好几块儿糖呢!”想到这里,他回去把那块儿东西拣了回来。
回到家后,张凤祥将它扔在了屋子的角落里。几天后,张凤祥4岁的弟弟张凤梁发现了这块儿东西,觉得好玩儿,便用一根绳子拴在上面的小圆孔上,拖着到处玩儿。粘在上面的土锈逐渐被磨掉,张凤祥的父亲张金贵仔细观察后,认为这块儿东西可能是玉。随后,张金贵先把这东西送到生产队,人家不要,后又去了翁牛特旗文化馆。该旗文化馆的负责人凭着多年的经验认定这东西应该有些价值,便将它留了下来。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见张金贵不容易,便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元钱给了他。
1985年,我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对这块玉器进行鉴定后认为,这是一块儿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了定论:这是一件沉睡了50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雕龙,是举世无双的国宝。
碧玉雕龙通高26厘米,周身光洁,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给人以升腾神秘之感,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它的出土将中华古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年。
现今,放置在赤峰市博物馆的红山碧玉龙是复制品,真品已经被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调走。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第一凤出土

时隔“中华第一龙”33年后,2004年5月,“中华第一凤”又现身玉龙之乡赤峰。


中华第一凤获悉:内蒙古考古专家在赤峰市出土的一个属于新石器时期的陶杯上发现凤造型,其头、冠、翅和尾的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极为相近,从外部特征看,与现在的“鸟”颇为相象,这只陶凤杯上的凤造型头、冠、翅、尾等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的特征完全接近,且文物完整,系史前文物首次发现。该凤长17.6厘米,宽9.6厘米,高8.8厘米。。考古专家断定,这个距今6800多年的陶凤杯上的凤造型,堪称“中华第一凤”。
中华第一龙和中华第一凤同出一地,真可谓龙飞凤舞、龙凤吉祥啊!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西水坡遗址

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老城西南隅。1987年5月,在开挖引黄供水调节地工程中发现, 遗址的西、南两面是始建于五代后梁时的雄伟古城墙。依法报经文化部批准后,于同年6 月开始科学发掘。该遗址的文化层,自上而下是宋、五代、唐、晋、汉以及黄河淤积层,东 周、商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仰韶文化层又可分为上、中、下三层。西水坡遗 址发掘清理了众多遗迹,像灰坑、窖穴、房基、窑址、沟、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东周阵 亡士卒排葬坑,以及大量的陶、骨、石、蚌器等遗物,还有丰富的动物遗骸。更重要的是发 现了四组蚌图和成批的蚌壳、螺壳堆积。

中国是龙的故乡, 在龙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国最早的龙形象是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发现过程

1987年为解决化工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濮阳市在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修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在配合施工的考古调查中,于调节池的西南部发现一处内涵非常丰富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从当年6月起,濮阳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收获很大。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是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清理出四组用蚌壳摆砌的龙虎等图案,简称蚌图,以B1、B2、B3、B4表示之。B1为墓葬,编号M45。8月17日在137号探方中发现(以下探方用T表示),墓主人为一老年男性,头南足北,身长1.84米。在其两侧分别为蚌壳龙虎图案。龙虎相背,龙在东侧,长1.78米;虎在西侧, 长1.39米, 皆头北尾南,墓主人、中足北还有一蚌壳堆;B2在B1南20米处,9月10日在T176中发现,其内容有龙、虎、鹿、石斧等,虎在西,鹿在东,头皆向北,相向而立。龙在虎南,张嘴伸舌,可见上下牙齿,嘴南有近圆形蚌堆。龙身迭压在虎身之下。龙头之东有像蜘蛛的图案,再向东放置一石斧。B2南北通长2.1米,东西通宽1.33米;B3在B2南边25米处,11月23日在T215中发现。内容为一只奔虎,头西尾东,背南足北作跷尾奔跑状。与虎背对背为一龙,头东尾西,昂首作腾飞状, 龙背骑一人;B4在B3西南,因被两个晚期灰坑打破已辨不清形象。

三组蚌图,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在仰韵文化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专家们一致认为,蚌龙在考古断代上属仰韵文化早期的遗迹无误,在形态上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的正宗祖先。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该遗迹的蚌壳标本作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6600年,误差不超过135年(经树轮校正),专家们遂誉称蚌龙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轰动了海内外。国内外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西水坡蚌龙作为龙文化的源头,其深刻的内涵正在被揭示,而蚌龙本身的现实意义已超出了学术研究本身。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龙乡

1995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濮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濮阳召开了“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盛会,会议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闭幕式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正式命名濮阳为“龙乡”,并由常务副会长冯征将镌刻有“龙乡”二字的铜牌颁发给濮阳市。
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门配合引黄调节池工程队,在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三组蚌砌龙虎图案。第一组45号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长1.84米 ,仰卧,头南足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尾作摆动状,似遨游苍海。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二目圆睁,张口龇牙,如猛虎下山。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在此墓东、西、北三小龛内各葬一少年,其西龛人骨长1.15米,似女性,年约十二岁,头有刃伤,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
距45号墓南20米外第二组地穴中,有用蚌壳砌成龙、虎、鹿和蜘蛛图案,龙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蝉联体,鹿则卧于虎背上,蜘蛛位于虎头部,在鹿与蜘蛛之间有一精制石斧。再南25米处第三组是一条灰坑,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内有人骑龙、人骑虎图案。这与传说“黄帝骑龙而升天”、“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相符。另外,飞禽、蚌堆和零星蚌壳散布其间,似日月银河繁星。其人乘龙虎腾空奔驰,非常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另外,在三组蚌砌图案周围,还发掘出仰韶时期房基和大量墓葬、器皿及圆雕石刻人像残块,内含十分丰富。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历史意义

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龙的起源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美学史、宗教史、天文历法等都有重要意义。考古学家邹衡题词:“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对此作了高度评价。1995年10月中旬,“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濮举办,在这次会议上,濮阳市被命名为“龙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把刻有“龙乡”二字的铜匾赠送给濮阳市。从此,“龙乡”就成了濮阳的代称。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红山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的制造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材料为玉,高26厘米,现收藏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此件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

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赤峰玉龙

1赤峰玉龙广场
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红山碧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

红山碧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在红山碧玉龙出土的前后,红山文化遗址还有大量的玉器出土,玉器群中有龙、鱼、龟、蝉的形象,有取自然现象融入艺术构思的璧、环、勾云纹佩饰等,意象兼备,精致脱俗。

自红山碧玉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后,以蚌壳精心摆塑的龙形图案在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山西省吉县狮子滩也发现了鱼尾龙形岩画;用石块堆塑而成的巨龙图案在辽宁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此三地均将各自发现的龙形图案称为“中华第一龙”。顾名思义,所谓第一,自然就应该只有一个,突然冒出这么多“中华第一龙”来,争论自然在所难免。

不过,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在考古中都发现了不少龙的图案,可是在今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认为,在辽河流域出土的红山碧玉龙堪称“中华第一龙”。

专家们指出,红山碧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刘国祥认为,红山碧玉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龙形的龙。

中华第一龙_中华第一龙 -中华龙文化

龙的传说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代表内涵

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4118.html

更多阅读

石龙三中第十届“校园十佳学生”侯选人风采展示 侯选人

石龙三中第十届“校园十佳学生”侯选人风采展示序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创建“一流名校”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表彰、宣传品质优良、成绩突出和对学校有重大贡献的学生典型,激励广大学生以先进为榜样,向

关于“龙柱”的传说…… 魔都龙柱传说

发布者:大头针 | 发表时间:2011-12-09 02:00 | 标签:上海龙柱传说关于“龙柱”的传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它早在九十年代就广为流传,许多上海人都知道。所谓的“龙柱”其实就是上海延安路和成都路交叉路口的那根高架道路的立柱,之所以称

龙的传说 龙王传说

龙的传说 百科名片 中国龙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目录基本概况龙帝与天帝传说中的龙有关龙的传说的故事 龙女拜观音 岑港白老龙 蛮龙归正的

声明:《龙的传说 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简介,中华第一龙-龙的传说》为网友拿酒与你说心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