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发展历史 中国歼-7战斗机 中国歼-7战斗机-发展历史,中国歼-7战斗机-技术

歼-7战斗机,其原型为前苏联生产的米格-21,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生产。1966年1月,首架歼7首飞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歼-7战斗机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规模最大的战斗机之一。该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在中国海、空军战斗机装备系统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歼-7已于2006年停产。

歼7战斗机_中国歼-7战斗机 -发展历史


中国歼7型战机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对米格-21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当时由于中苏已出现裂痕,苏联并不想提供这一先进战斗机给中国。

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1961年3月30日签订转让米格-21及其发动机和卡-13(K-13,北约代号AA-2“环礁”,仿制中国转交的美蒋AIM-9B“响尾蛇”导弹而成)空空导弹制造技术的有关协议。但由于当时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还有很多错误,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

1961年国内开始对米格-21进行系统的“技术摸透”工作,赋予这一新歼击代号“62式”。次年5月,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工业局联合做了部署。

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因此中国的米格-21研制历程与印度、捷克非常不同。

1964年62式改名歼-7。

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

1966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

歼7战斗机_中国歼-7战斗机 -技术研究

战斗机发展历史 中国歼-7战斗机 中国歼-7战斗机-发展历史,中国歼-7战斗机-技术

涡喷7甲发动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头锥强度计算、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39项课题;进行了27项330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验。通过这些计算和试验,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已积累了经验。

沈阳飞机厂和发动机厂还在试制中逐一解决了钛合金件成型、整体壁板化学铣切、整体机头罩加工、整体密封油箱装配、非金属蜂窝锥体制造等工艺技术关键,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其中包括26种新合金、涂层等新材料,试验并掌握了46项新技术和新工艺。

歼7战斗机_中国歼-7战斗机 -机体结构


中国歼-7战斗机座舱采用加强型可收放前三点式单轮起落架,摇臂式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支柱式主起落架机轮旋转收入机身,支柱收入机翼。单人全密封座舱,固定式风档,座舱盖向右侧翻。风挡上方有WG113-1甲型后视镜,座舱红光照明。改用与歼-7P相同的IV型(HTY-4)弹射救生座椅。MF型采用切尖三角形悬臂式中单翼,下反角2°,前缘后掠角57°。对称翼型,翼根处相对厚度5%,翼梢处4.2%。展弦比2.22,尖削比12.5,安装角0°,翼根弦长5.97米,翼尖弦长0.46米。襟翼面积2×0.92平方米,轴补偿副翼面积2×0.59平方米。

机翼上方靠近翼梢处装有附面层板。全金属结构,有两个主梁和一个辅梁。副翼由液压助力器操纵,大型“吹气”平板后缘襟翼由液压作动。半硬壳式结构机身截面近似圆形,最大直径为1.24米(不包括座舱)。冲压式机头进气道,进气口直径0.87米,大于早期米格-21型。机头上部有向前打开的电子设备舱门,在沿机身从座舱延伸到垂直安定面的大型背鳍内装有操纵杆、电子设备、单口加油口盖和燃油箱。靠近机翼前缘处的机身下部两侧各有一块减速板,还有一块减速板设在腹鳍的前边,三块减速板均由液压操纵。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尾翼,全部翼面都有大后掠角。液压助力全动式平尾,1/4弦线后掠角55°。相对厚度6%。平尾前缘最大上偏+7.5°,下偏-16.5°,面积7.9米2。平尾翼梢有配重块。操纵系统有力臂调节器,可根据不同的高度与空速调节传动比,尾翼配平开关设在驾驶杆上,无配平调整片。垂尾1/4弦线后掠角60°27′,面积5.32米2,平均气动弦长3.14米,相对厚度4.4%。方向舵面积为1米2,偏角±25°,腹部有大型单片式腹鳍。

歼7战斗机_中国歼-7战斗机 -动力系统

关于涡喷-1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静推力加大到了4100千克,单台最大加力推力6600千克。机身尾部采用简单收敛式引射喷管,机尾整流罩左右各有1个缺口,以便利用尾喷流调整飞行中的航向不平衡。与以往歼-7使用的涡喷-7相比,涡喷-13体积小,压气机和轴承得到改进,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水平。在结构材料上增加了钛合金,同时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集成电路金属探伤设备,防止渗漏导致事故。这些改进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

歼7战斗机_中国歼-7战斗机 -武器配置


中国歼-7战斗机武器装备较以往型号有较大提高。航炮采用1门23-3型23mm双管航炮,备弹200发。该炮由847厂在米格-21MF配用的双管机炮基础上进行研制,1979年首次获得部件不完整的该炮样品,1984年研制成功,并获得批准定型。该炮改为加斯特自动原理,通过滑板、连杆实现双炮自动交替射击。细分为带炮口装置的23-3型和不带炮口装置的23-3A型。除机炮外,还装有HK-03D航空照相枪。

机身下1个外挂点,可挂480升或760升副油箱、组合式炸弹挂架、导航吊舱、瞄准吊舱、侦察吊舱、电子对抗吊舱等。机翼下共有4个外挂点,使用PF-5/8D挂架,可挂近距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包括PL-5B/C/E、PL-7A/B、PL-8、PL-9/9C,火箭发射器包括57mmHF-7B/C型、90mmHF-16A型、130mmHF-14型,航弹有50-500千克低阻常规航弹、反跑道航弹、反坦克子母航弹。机翼外侧挂架除上述武器外,还可外挂480升副油箱。

歼7战斗机_中国歼-7战斗机 -改进型号

歼-7战斗机改型型号众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练型歼教7等。

歼七I


中国歼-7战斗机歼七I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主要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发展的问题,认为"6改"的风险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1973年6月"3改"歼-7I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I型)。其中40架军援北朝鲜。

歼7II

1975年7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在歼-7I型基础上进行改良工作,除了落实"6改"外,主要改进为由带离式弹射改为抛盖弹射,采用了能在零高度、速度250~890公里/小时内安全弹射的Ⅱ型火箭弹射椅,还有机身副油箱由480升增加至720升及减速伞舱由机腹移至垂直尾翼根部,座舱盖由整体向前开启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着陆阻力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缩短了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还设有一个容量为720升的燃油箱,增加了载油量,以扩大作战半径。更重要的是,歼七II采用了一台涡喷-7乙(WP7-B)新型祸轮喷气式发动机,静推力为61O0公斤。

歼-7ⅡH型

中国从1982年开始跟以色列谈判引进怪蛇-3型红外线导引导弹,很快就达成生产许可协议共引进全套生产技术,国产型被称为霹雳8型。1983年8月2日,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歼-7II型改装霹雳8型导弹的任务,1984年3月完成改进设计,1985年3月首架改装型试飞成功,1985年9月9日通过技术监定,被命名为歼-7IIH型,后来又改称歼-7H型。

歼-7B/M型

1978年11月中国政府派出专家代表团到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访问、参观和考察,并与有关外国厂商进行了商谈。代表团回国后,认为整机引进价格太高、难以负担,而歼-7、歼8电子火控设备是弱点,如果只是引进技术,则花钱不多之余,又可以改善飞机的作战能力。于是1979年着手与英国马可尼、史密斯、费伦蒂三家公司商谈歼-7、歼8火控系统和无线电通讯系列的引进安装问题。1979年3月至1980年6月,中国于英国马可尼公司经过十轮会谈后,签订了改装歼-7的合约,并决定进口抬头显示器、静止变流器、雷达测距器、大气数量电脑、通讯电台和照相枪共6项设备,另外又跟史密斯公司进口124套雷达高达计,共购买124套设备用于改装100架歼-7(双方合约包含7项电子系统对中国作技术转移)。

1981年4月中航技公司在约旦访问时接到80~110架改良型歼-7的采购意向,但用户提出5项改良要点:弹射坐椅的工作速度范围扩大至180~850公里/小时并应把下限进一步改良至130公里/小时、飞机要能使用法制R550短程空对空导弹、飞机机翼需增加一对挂架以供挂载480升副油箱、HF-5火箭筒或2枚100公斤炸弹、装有英国制造的7项电子火控设备和延长飞机机体、发动机及其他部件的寿命。由于对方要求交机时间太急,决定先以第一、二、五项改良内容交付应急,并称为歼-7B型,容后再完成其余两项改良的歼-7M型,而M是外贸型的意思。1981年6月签约规定1982年10月交付全部歼-7B型飞机、1983年10月开始交付歼-7M型飞机并于1984年第二季前完成交付。定货量为20架歼-7B型、60架歼-7M型。1982年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了两架装有英国航电的歼-7ⅡA型作测试用,1982年12月型1984年3月共试飞197架次,到1984年4月中英双方同意改装完成,1984年7月开始生产并于1985年5月完成全60架歼-7M型的交机。但该批飞机最后并没有在约旦空军服役,而是转口到伊拉克。其后歼-7B型也出口到埃及、苏丹,而歼-7M型则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津巴布韦等国。

歼-7ⅡM型

歼-7ⅡM型为歼-7M型的国内使用版本,航电使用歼-7M型上的授权生产版本,而敌我识别器和弹射救生系统沿用歼-7Ⅱ型版本,发动机为改良型涡喷7乙B型。歼-7ⅡM型跟歼-7ⅡH型同样可以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和霹雳8型导弹,也同样在机头增加配重。1986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产量不详。

歼-7Ⅲ/ⅢA型

1978年2月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了罗马尼亚,考察了该国装备的米格-21MF型飞机。回国后同年6月在会议上决定要发展以米格-21MF型为基础的歼-7大改型飞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设计所、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贵州011基地共同承担设计工作。同年8月中国派出两批人员分别到罗马尼亚和孟加拉,考察并测绘了当地的米格-21MF型飞机,还带回了座舱盖、机炮和一些成件。同年12月从埃及购买了米格-21MF型和米格-21UC型样机各一架并于1979年初运抵中国,同月歼-7大改型正式命名为歼-7Ⅲ型。

1979年3月歼-7Ⅲ型改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为主承担厂,4月决定以样机为基础仿制、改良之后再做。1980年12月完成总体设计,1982年1月完成全部国纸。1984年1月11日02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2月6日01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3月25日由埃及运到中国的米格-21MF型飞机在修复后首飞,同年4月12日01号原型机首次地面滑行试验,4月26日首飞,同年5月2日03号原型机也完成总装,同年5月11日至11月19日,03~06号原型机先后首飞。1987年4月用于装备歼-7Ⅲ型的JL-7型雷达完成定型,同年11月27日,用于装备歼-7Ⅲ型、仿制自米格-21MF型配备的P-13F-300型发动机的涡喷13型发动机完成定型,同年12月9日歼-7Ⅲ型飞机设计定型。1988年首8架歼-7Ⅲ型出厂,但由于涡喷13型发动机生产进度问题,直至1989年12月30日首批8架歼-7Ⅲ型才交付中国空军部队。歼-7Ⅲ型于1996年停产,只生产了17架。

1988年成都飞机二业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共同对歼-7Ⅲ型进行改进,称为歼-7ⅢA型,后改称歼-7D型。主要改进是换装增大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由HK-03D瞄准具换成抬头显示器、JL-7A型火控雷达,组合式电子反制系统,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1991年8月20日首飞,1994年11月设计定型,1995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跟海军航空兵,1999年停产,产量只有32架。由于中国空军在90年代初引进了远比歼-7系列先进的苏-27战斗机,歼-7Ⅲ/ⅢA的总产量不到50架。

歼-7E型

为了应付90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和早期型歼-7的退役潮,还有解决歼-7Ⅱ型挂载霹雳8型空对空导弹时需要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问题,1987年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了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进,主要改良顶目为:

1,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此外,由于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涡喷-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改型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其中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有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

1990年5月18日首飞,1993年5月设计定形,同年8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到200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歼6系列和歼-7I型飞机。另外中国海军使用版本称为歼-7EH型,跟歼-7HH型同样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歼-7G型

G型是以E型为基础改良的型号,装有整体或风档,头盔瞄准器、仿制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的新型JL-7系列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和全向雷达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离歼7G型
杆(HOTAS)设计。2002年6月28日首飞,2004年7月通过定型设计,2005年公开,2006年11月装备部队。装有整体或风档、西方的航电设备、火控雷达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Sky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可使用中国及西方各型短程空对空导弹。巴基斯坦于2001年订购了一批歼-7MG型(巴方称为F-7PG)及歼教7型飞机,采用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已于2004年运交完毕,数量为57架单座和9架双座教练型。

歼-7EB/GB型

EB型是E型基础上拆除了武器和相关电子系统,并装上特技飞行需要的高精度仪表,为接替于1989年停产的歼教-5作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1992年初八一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歼教5使用寿命快装完结,正寻求新坐驾,而当时主要由教练型(K-8)高级教练机和歼-7E型战斗机竞争,后来八一飞行表演队选择了歼-7E型飞机。1994年12月2日首架歼-7EB型首飞,并同年交付全部12架,共选用传统的红白色表演涂装。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歼-7EB型飞机进行表演,并于2000年中国国际航空太空博览会(简称中国(珠海)航空展)上首次公开表演。后来经过多年高强度使用,原本的歼-7EB型剩余使用寿命不再适合当表演机,为些送回仍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并于1999至2000年间再次交付12架歼-7EB型飞机,并改用新型蓝白表现涂装,但这批飞机没使用多久就被歼-7GB型取代,同样交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GB型则是2004年开始接替歼-7EB型飞机成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同样采用蓝白表演涂装,拥有跟G型一样的整体式风档和特技飞行需要的装备,还首次安装了编队飞机灯和拉烟盒。歼-7GM型于2005年6月15日在天津杨村机场为外国驻华武官团进行了首次公开表演。由于歼七系列己于2006年停产,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已挑选歼-10为后继机。

歼教-7型

由于歼-7系列还有改良自歼-7的歼8系列的飞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练机歼教5和歼教6相差很远,飞行员培训困难,空军急需新的教练机,后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教练机。1979年2月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1UC型双座教练机样机运抵中国,随即决定以此社基础参照仿制。本来准备在成都飞机制造厂仿制,后来决定把仿制任务交给贵州011基地(即后来的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正式命名为歼击教练机七型飞机,简称歼教7。1979年5月米格-21UC型样机由成都运抵贵州安顺的011基地双阳飞机制造厂。1981年1月4日国防部批准了歼教7型的设计指标:极速2.05M、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飞重量7700KG、最大最飞重量8500KG,最大外挂能力1300KG。歼教7是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米格-21UC型的前后座仓和加大型背鳍,机腹由单腹鳍改为双腹鳍,机身侧两块减速板改为机底一块,把翼根处的30mm机炮取消并改装机底挂架以容纳可拆掉的半埋式双管23mm机炮,其余飞机结构和机载设备尽量用回歼-7Ⅱ型的。1981年歼教7的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但由于歼教7飞机没列入国家计划,经费不足,研制进步缓慢,011基地先后自筹资金2300万元填补缺口。1983年歼教7终于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研究速度才加快起来。到1983年3月歼教7的全部设计图纸完成,工厂随即开始5架原型机的零件制造。1985年4月9日01号原型机组装完成,随后用于静力试验的02号原型机也完成组装,6月12日完成整机静力试验,7月5日0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11月8日01、04、05号原型机转飞到西安阎良飞行试验院进行国家鉴定试飞,1987年8月1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1987年11月13日通过设计定型,1988年2月4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歼教7飞机定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由于歼教7是以高空高速型构型的歼-7为基础,所以低空机动性差,降落速度快,后座飞行员视野差,后座飞行员需要使用潜望镜降落。

歼教-7A型

随着改良型的歼-7和歼8陆续加入空军服役,歼教7的航电设备跟部队服役飞机出现落差,1994年2月空军提出要求,贵州飞机设计所开始对歼教7飞机进行改进设计,并名命为歼教7A型。飞机加装了抬头显示器和视频系统、空中管制系统、新型飞行纪录仪、座仓盖天线及新型供氧设备。此外还对机身和机载设备进行改进工作,改善了飞机的维护性。1995年5月24日歼教7A型首飞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过设计定型审查,随后开始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

歼-7ⅡK型

歼-7ⅡK型为歼-7ⅡH型的基础军援缅甸的版本,对外称为F-7BK,使用了歼-7M型的机翼和涡喷7乙C型发动机,但没有使用歼-7M型的进口设备。1990年首批交机歼-7ⅡK型10架和歼教7K型2架,到1999年为止交机歼-7ⅡK型58架和歼教7K型14架。

歼-7BS型/GS型

歼-7BS型是在歼-7ⅡK型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机载设备以降低成本以出口到斯里兰卡,发动机为涡喷7乙Ⅳ型,对外称为F-7BS。1991年10月交付4架歼-7BS型和1架歼教7BS型。另外斯里兰卡于2007年再跟中国购买4架歼-7GS型,除小部分航电设备根据要求修改后其余跟国内使用的歼-7G型一样。

歼-7ⅡN型

歼-7ⅡN型是歼-7Ⅱ型基础上出口津巴布韦的改良型,对外称F-7BN。采用歼-7M型的机翼、发动机和燃油系统,能够使用法制R550魔术导弹,但其他航电使用中国国产货以降低成本。1987年交机8架,与之前军援的4架歼-7Ⅱ出口型一起服役。1991年津巴布韦再次进口两架歼教7Z型飞机以自行训练飞行员。

歼-7MP型/P型/PG型

巴基斯坦于1983年歼-7ⅡA型试飞时已对歼-7M型飞机表示兴趣,并研究以此替代服役中的歼6型飞机。1983年12月巴基斯坦派出2名飞行员到中国试飞歼-7ⅡA型,反来中国于1984年6月9日派出歼-7ⅡA型和歼-7M型各一架到巴基斯坦试飞,并跟巴基斯坦空军的歼6、强5、幻影5及F-16进行模拟对抗,反来提出采购55架的意向。由于巴基斯坦方面要求大量改进,直到1985年才签下首批20架的订单,称为歼-7MP型,对外称F-7P。歼-7MP型主要为歼-7M型基础上安装巴方要求的航电设备,座仓增加后视镜,仪表版调整,改装英国的零零弹射椅,使用西方武器并同时使用四枚对空导弹的能力和维护性改良。1988年7月26日20架歼-7MP型交机。歼-7MP型茵机后于1987年底决定增购40架,并提出一些改良要求。新一批飞机主要改良了部入机载设备和使用国产零零弹射椅。1989年9月开始歼-7P型开始交机,巴基斯坦同时订购的歼教7P型则1991年起开始交机15架。1991年美国取消了巴基斯坦的F-16后续订单,于是1993年巴基斯坦空军再次订购32架歼-7P型以填补战力空隙。另外1993年巴基斯坦军方又选中了意大利Grifo-7雷达升级歼-7MP/P型机队。1997年中巴双方又开始谈判进口以歼-7MG型为基础的新飞机,经多年谈判后中巴两国于2001年6月23日签订合同,引进歼-7PG型战斗机和歼教7PG型战斗教练机,最终进口了57架歼-7PG型和9架歼教7PG型飞机。歼-7PG型跟歼-7MG型周样使用带前后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和整体式风档,但左右翼根各一门30mm机炮,雷达最后选用了意大利Grifo-7。

歼-7MB型/BG型

歼-7MB型是在歼-7M型基础上出口孟加拉的机型,基本上跟歼-7M型相如,但使用涡喷7C型发动机。1989年4月签订14架购机合同,同年10月交机。后来孟加拉空军又购买了9架歼教7BB型。2006年孟加拉空军再次购买12架以歼-7MG型型成基础的歼-7BG型和4架歼教7BG型,以填补把MiG-29卖掉后的战力空隙。

歼-7MG型

由于歼-7M型的热卖,当1993年5月歼-7E型设计定型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马上计划以歼-7E型飞机的技术改进歼-7M型飞机,并跟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及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合资改装了一架飞机,称为歼-7MG型("G"为改进的意思)。歼-7MG型尚未改装完就参加了1996年珠海航空展,并引起多国的兴趣。1998年改装完成的歼-7MG型飞机在珠海航空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事实上歼-7MG型飞机并没有真正出口,只是改装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三架自用飞机。其中0143号飞机是歼-7M型的原型机,负责航电系统测试,而0142及0144号飞机则改装了双三角翼。歼-7MG型飞机后来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歼-7PG型、孟加拉的歼-7BG型、纳米比亚的歼-7NM型、尼日利亚的歼-7NI型和斯里兰卡的歼-7GS型的研发基础。

歼-7N型

歼-7N型为出口伊朗的歼-7M型飞机。1990年底至1991年初其交机30架,此外让文付了数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飞机。据说后来因伊朗不满中国的售后服务,不但不再订购并把大部份飞机卖掉,其中已知的有卖给坦桑尼亚两架、苏丹27架。

歼-7NI型

歼-7NI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尼日利亚的飞机。尽管已于2005年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I型飞机,但由于资金问题这批飞机2007年才开始生产。

歼-7NM型

歼-7NM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纳米比亚的飞机。2005年8月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M型和2架歼教-7NG型飞机,歼-7NM型飞机于同年交机,而歼教-7NG型飞机肮在2006年10月23日交机。

歼7战斗机_中国歼-7战斗机 -失事

2012年12月4日早上九点,有一架空军小型直升机坠毁在汕头市区护堤路赤窖路段,导致该路段交通堵塞,随后汕头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及时到场。据了解,机上驾驶员在坠毁瞬间已跳伞逃生;截至目前(12月4日16点),其他伤亡情况不明。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16点25分消息:经广东消防确认,坠毁飞机为歼-7战斗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50103/16457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直销发展历史 中国所有直销公司

一 中国直销的诞生直销这种销售方式,自人类迈入群居生活起就已经诞生了,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伟大发明,那时的人类为了生活方便,就用以物换物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缺之物,这就是最原始的直销。  近代直销起源了美国。1910年美国当时的7家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具发展历史

      饮茶进入艺术品饮的唐宋时代,人们不仅开始讲究茶叶本身的形式美和色、香、味、形四佳,也开始讲究起茶具之完备、精巧,乃至茶具本身的艺术美,以增加人们的感官享受,达到心地的进一步调适和谐。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互联网的困惑

我一直想不通一件事情,为什么网络这么新兴的事物,这么有前景的东西,但是搞这个的,却日子都不怎么好过?我的很多做网络的公司,发展都一般。为想通这个事情,我还写了一些感慨,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怀疑是中国网民素质的问题,然后有感叹做网络的

中国化妆品的发展历史 中国化妆品专卖店的发展报告

前言  化妆品工业是全球化的最好注脚,如今它的发展势头已经足够让所有关注它的人士进行新的评估和梳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化妆品行业每年的销售额都保持了30%左右的增幅,众多国际著名品牌化妆品全都进入中国,有的在中国建厂,有的是定

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摩擦”中求发展

10月12日至13日,中美纺织品第六回合磋商将在北京举行。“不到两周就启动新一回合谈判,是今年双方纺织品磋商过程中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次。”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频繁的接触至少表明双方希望能够

声明:《战斗机发展历史 中国歼-7战斗机 中国歼-7战斗机-发展历史,中国歼-7战斗机-技术》为网友蔚蓝的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