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县委书记刘亮简历 南怀仁 南怀仁-生平,南怀仁-天文历算

南怀仁(1623~1688)耶稣会传教士。字敦伯,一字勋卿。比利时人。1641年入耶稣会。中国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抵澳门。次年,被派往陕西传教。十七年,奉诏进京协助汤若望纂修历法。康熙八年(1669),为钦天监监副,主持编制《时宪书》。奏请制造六件大型观象台天文仪器,即第谷式古典仪器――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地平纬仪)、纪限仪(距度仪),至十三年完成(现存观象台)。十五年,任耶稣会中国省区会长。十七年撰《康熙永年历法》32卷,可预推数千年后年历,奉旨加通政使司通政使衔。十九年,奉旨铸造火炮320门,次年完成。康熙帝临卢沟桥观看试放。又作《神威图说》70卷,于二十一年进呈。是年,以制炮成功,特旨加工部右侍郎衔。二十二年,从康熙帝往盛京。二十六年坠马受伤,次年卒于北京,赐谥勤敏。另著有《教要序论》1卷、《坤舆全图》。

南怀仁_南怀仁 -生平


南怀仁南怀仁,字敦伯,又字勋卿(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生,1641年9月29日入耶稣会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

南怀仁1623年10月9日生于布鲁塞尔附近的一个叫做“彼滕”(Pittem)的小镇。12岁起进入耶稣会办的学校读书。1640年10月1日,离17岁生日还差几天,南怀仁开始了他在鲁汶大学艺术学院的学习。鲁汶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主教教会大学之一。南怀仁在鲁汶大学学习期间,开始系统地接触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尤其是逻辑学和哲学体系。在学习宇宙论的内容时,涉及到天文学、数学、历法计算、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他亲自听到一些新的思想,亲身感受到一些新的理论对传统学说的挑战。

1641年,18岁的南怀仁离开了他的母校,前往梅赫伦加入耶稣会,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修道士的见习期。1643年10月,南怀仁见习修士期满,他回到了鲁汶,在耶稣会的学院中继续学习哲学。

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耶稣会学院的哲学课程的学习。1644年,南怀仁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之后,南怀仁继续在鲁汶的耶稣会学院学习了一年的数学和天文学,于1645年被派往科特赖克,在当地的耶稣会学院教授拉丁文。在这一时期,南怀仁强烈地萌发了赴西班牙属地南美洲传教的念头。为此,他曾于1645年1月5日和1646年11月26日,两次给上级写信。

1647年,南怀仁第一次赴南美受阻,后来到布鲁塞尔,在耶稣会学院教授拉丁文和修辞学,受耶稣会佛莱芒教区主教的派遣,于1652年到罗马,入耶稣会罗马学院,专攻神学。一年后,南怀仁又被派往西班牙,在塞维利亚(Seville)的耶稣会学院继续他的学业。在这里,南怀仁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神学研究。1655年4月13他获神学博士学位。此时,他到南美洲传教的请求又被西班牙当局拒绝,他只得改变初衷。1654年恰逢卫匡国(Martino Martini)返欧,访问鲁汶耶稣会神学院,在他的影响下,南怀仁要求前往中国传教,次年获准。

1656年南怀仁、卫匡国等由意大利热那亚(Genoa)启程,在法国南部海岸戛纳(Cannes,旧译坎城)遭遇强盗,几遭不测,所带财物被劫掠一空,耶稣会士们不得不重作准备,将赴亚洲的远航推迟到来年。1657年南怀仁随卫匡国再次由里斯本出发,次年7月17日抵达澳门。

1659年(顺治十六年)进入内地。先是被派往西安传教,一年后奉召进京。1660年6月9日抵达北京,开始做汤若望的助手,供职钦天监协助治理历法,汤若望年长南怀仁三十多岁,当时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享有崇高的威望,南怀仁对这位长辈非常敬重,尽心竭力地协助他工作。汤若望对南怀仁也很满意。在一封给耶稣会总会长的信中,他对南怀仁在钦天监的工作是这样评价的:“他不仅掌握了这方面的科学,而且谦虚,坦诚;当他对这门学科从头到尾做了简明扼要的陈述后,我觉得无需再作任何补充了。”

1665年(康熙四年)南怀仁与汤若望一起遭到了杨光先等人的诬陷,既清初著名的“历狱”事件,这是一场因历法之争而起,波及全国的排教运动。士人杨光先出于文化本位主义的心态,以正统卫道士自居,将中西历法问题政治化,借助政治力量排斥西洋历学,排斥所有西来之士。这场顺治末年就已开始的历法之争有其现实基础,汤若望在任职钦天监正后力图独尊西洋历法并压制监内仍守旧法的天文官生,于是顺治十四年(1657)四月,已被革职的原回回科秋官正吴明炫为回击汤若望的压制而上疏控告汤若望剥夺回回科例行承担的工作,且新法《七政历》舛误。但在十二月遵顺治之命进行的实际测算中,回回法预推有误,吴明炫因此获罪,此次反对西历之举告失败。接着,杨光先在顺治十六至十七年(1659-1660)撰写了一系列反天主教和西洋历法的文章并广为散布,然而终顺治一朝也并未对汤若望的地位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康熙初年四辅臣秉政时期出现恢复历制的政治气氛,杨光得天独厚抓住时机再向朝廷控诉西洋历法之非与传教士治历之误,并取得明显的打击结果。康熙三年(1664)九月,在北京的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被关押审讯,随后各地拘押传教士达30多人并在后来被遣送广东。

当时汤若望年迈体衰,语言不清,每当受审时,都是南怀仁陪他出庭,代他申辩。在监狱中,南怀仁对他的这位前辈也是关怀照顾备至,甚至放弃了自己可以出狱的机会,直到为他办理后事。

康熙亲政后,即开始为汤若望平反。南怀仁的天文历算知识对“冤案”的平反起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确立了他自己在天文历算方面的威望。从此,南怀仁又被任用,从事天文历法工作。

南怀仁得到皇帝的信任后,不失时机而又审慎地请求皇上让流放在广州的传教士们回归内地,并在全国各地自由传教。皇帝即出谕旨,保证凡在他幼年辅政时期遭受磨难的神父可安心向他呈诉。于是南怀仁和两位同会会士奏请追究杨光先等僭越大权,假公济私进行诬陷,禁止宣扬真教并驱逐传教士一案。经有关各部及王公大臣等会同审议后,终于皇谕公布:天主教教义教规曾被不公正地查禁,今查明并无违反国家利益庶民职守之道。为此,凡被逐教士可回原堂从事本职。谕旨并为汤若望公开平反昭雪,恢复原赐荣衔,又拨巨款为其修建坟墓。这道谕旨在1671年颁布。

1675年,南怀仁又作出了为人称誉的业绩。当时吴三桂叛乱,并挫败清军。因吴三桂叛军盘据山区,非大炮就无法进攻。南怀仁当时把汤若望所铸火炮修复。除此之外,南怀仁从事于其他有利国计民生的大量工程:如开掘运河,疏通河道。在从事繁重的科研工作的同时,他从不忽视宣传信仰方面的本职任务。

怀仁县委书记刘亮简历 南怀仁 南怀仁-生平,南怀仁-天文历算

1676年,南怀仁被任命为耶稣会副省会长。

他为人谦虚热诚,急人所急,不遗余力;但律己甚严,视世荣如敝屣,坚守神贫,苦身克己;他恪守修会职责,视富贵如浮云。

南怀仁一直怀著为主致命的期望,他以高度的耐力承受了病中的剧烈痛苦。1688年,领受终傅圣事之后,安逝于主怀,享年六十五岁。

南怀仁_南怀仁 -天文历算

观天三斗法


南怀仁

1669年2月18日,在北京的观象台,经过实际观测发现,南怀仁推算的太阳纬度与实际测试的结果相同。南怀仁战胜了鳌拜支持的钦天监监正杨光先,以自己的天文学知识为曾经的上司兼好友汤若望平了反。3月11日礼部建议由南怀仁负责钦天监。从此,南怀仁平步青云,备受康熙帝推崇,甚至官至工部右侍郎。

明朝后期,西方耶稣会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一面传教,一面传授西方科学知识,其中以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最为著名。

顺治时,汤若望掌管钦天监,参与修正历法。新历法称《时宪历》,颁行天下。顺治病危时,议立嗣君,因皇子年龄太小,想立皇弟。而皇太后的意思是立皇三子玄烨,征询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以玄烨出过天花可终生免疫,支持皇太后的意见。

顺治去世之后,8岁的康熙继位,朝中由四位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联合执政,实权人物则只有鳌拜。他们开始还能维持顺治时对传教士的礼遇,但过了不久,汤若望等一大批西方传教士受到杨光先的诬告,被抓进监狱。

康熙三年(1664年),一个叫杨光先的人自称懂天文历法,一面上书朝廷,一面散发传单,诬告汤若望。他指责汤若望的《时宪历》只编了200年,大清皇朝亿万万年,这岂不是咒大清短命吗?

大臣们决定让杨光先和汤若望在午门前进行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们不懂,年幼的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观象台(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继续进行观测。结果还是看不懂,但做了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及其副手南怀仁等关进了监狱。

身患重病的汤若望戴着8条锁链,躺在小木床上,哆哆嗦嗦,仍手举望远镜观测日食。康熙四年(1665年)三月,辅政大臣鳌拜等定汤若望死罪,钦天监五位部门负责官员被处死。孝庄太皇太后认为对汤若望处分过重,经两次复议,汤若望免死下狱,但由于年老体弱,仍于1666年7月含冤去世。

不久,清廷恢复了旧历法,废除了《时宪历》。杨光先则升为钦天监副,又升为钦天监正。其实杨光先不能胜任天文数学的研究和实测,历法推算错误百出。1668年发生地震,南怀仁借口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奏报杨光先等在历法、测验方面的严重错误。已经亲政的康熙非常谨慎,他多次召杨光先与南怀仁到宫中当众测验,看谁的算法更准确。

1668年12月27日至29日,南怀仁以圭表观测证实了他推算的太阳位置与太阳的实际位置一致。

1669年2月1日,南怀仁到观象台,为火星和太阳位置的观测做准备。那里安置着一架黄道春秋分浑仪、一架青铜象限仪、一架铁纪限仪。他调整了浑仪的环和照准器、象限仪的方向和照准仪。2月3日,火星果然处于浑仪照准器对着的位置,太阳处于象限仪和纪限仪的照准器所对准的位置,与他的推算一致。

1669年2月18日,正午,南怀仁和螯拜支持的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对决。康熙帝以“历法精微,难以遽定”为由,命大学士图海等20人会同钦天监官员,赴观象台共同测验。南怀仁再次用象限仪观测太阳纬度,又得出了推算的太阳纬度与实际测试的太阳纬度相同的结果。当晚,他还用黄道春秋分浑仪观测了月亮的位置,结果与推算的位置也吻合。

观测时间是靠事先的计算确定的,南怀仁还把一架直径差不多2尺的天球仪带到了观象台,以便向陪同的官员们讲解他的观测。面对测验结果,杨光先仍为自己辩解,指责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然而,这种说辞再不能打动皇帝了。

由于杨光先等所做推算与实测不符,而南怀仁的推算皆与观象台的实测一致,最后,康熙帝推倒了杨光先诬告汤若望一案,为汤若望及同案死者平反。杨光先被判死刑,但念他年老体衰,故恩准他告老还乡(杨死于返乡途中)。

成就


黄道经纬仪

1669年3月11日,礼部建议由南怀仁掌管钦天监。

康熙八年三月初一日(1669年4月1日),南怀仁被授以钦天监监副,负责“治理历法”。初九日(4月9日)礼部再奉旨,“历法天文,概第南怀仁料理”。

1669年(康熙八年),南怀仁撰《历法不得已辨》,逐条驳斥杨光先、吴明炫在历法推算方面的错误。针对中国传统的观象占候、堪舆占卜等观念,这一年他还撰著了《妄推吉凶之辨》、《妄占辨》和《妄择辨》。

南怀仁供职钦天监后做的一件大事是改造观象台,重造适用于西洋新法的天文仪器。康熙八年(1669)八月着手,经过四年多努力,于康熙十二年(1673)用铜铸成六件大型天文仪器,安装在北京观象台上,它们是:测定天体黄道坐标的黄道经纬仪,测定天体赤道坐标的赤道经纬仪,测定天体地平坐标的地平经仪和地平纬仪(又名象限仪),测定两个天体间角距离的纪限仪和表演天象的天体仪,这些仪器取代了深仪和简仪等传统仪器。南怀仁主要参考第谷的设计,同时吸收中国和造型艺术,将欧洲的机械加工工艺和中国的铸造工艺结合起来,实现他的设计。这些仪器在中国历史上是先进的。

南怀仁后来还制造过简平仪、地平半圆日晷仪等多种天文仪器,并著有《赤道南北两总星图》(1672)和《简平规总星图》(1674)等。

南怀仁设计监制的仪器,典雅精美,它们不仅是观测天象的仪器,而且也是瑰丽的艺术品,它们作为中西科学交流的历史见证,至今仍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

在制造和安装观象台新仪器的同时,南怀仁将各种仪器的制造原理、安装和使用方法等,详细记述,绘图立说。他于康熙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1674年3月6日)将《新制灵台仪象志》共十六卷进呈,并请镂版刊行。

南怀仁在《新制灵台仪象志》的“序”中,说明了天文仪器的重要性,“历必有理与象之数,而仪器即所在首重也。夫仪也者,历之理由此得精焉,历之法由此得密焉。”也谈到了天文仪器与历法的关系。“稽历者必以仪为依据,明历者必以仪为记事录,失推者必以仪而改下,算合者必以仪而参互,较历者非仪无由而信,从历者非仪无由而启悟。良法得之以见其长,敞法对之而形其短。甚哉,仪象之为用大也。”他还指出,仪器“有作之法,有安之法,有用之法“,其造法必以天象为准”,要求“广大、轻清、坚固、微妙”四者兼备。


南怀仁监制的象限仪

《新制灵仪象志》这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四卷,介绍新制成的六种仪器的制造原理、安装和使用方法,其中包含了西方近代早期的许多科学技术知识。

第二部分是第五到第十四卷,为天文测量数据,即全天星表。星表共1366颗星,内容包括星的黄道坐标、赤道坐标和星等。星名则采用中国传统的名称并加编号,凡不属中国传统星官范围内的,则以附近的传统星官为主,标出相对的方位,再加编号。

第三部分是该书最后两卷,共有117 幅图。实际上,这两卷又称《新制仪象图》或《仪象图》,南怀仁绘制,完成于1664年(康熙三年)。

乾隆年间,《新制灵台仪象志》被收入《钦定仪象考成》(1752);又被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仪象部》,但有图无表。

在南怀仁完成了观象台仪器的改造之后,他又接到了了清廷的新命令,――预推未来一两千年的历表。

康熙十七年七月,《康熙永年历法》三十二卷编撰完成。南怀仁将汤若望天顺治二年十二月所著诸历及二百年恒星表,相继预推到数千年之后。

《康熙永年历法》实际上是一部天文表。它分为八个部分――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以及交食,每一部分名四卷。各部分的开始给出一些基本数据,然后给出某一天体二千年的星历表。根据这些星历表,就可以很容易地编出民历。

在1665~1669年的数年间,南怀仁进行了多项科学技术活动。他的最早描述天文观测的著作《测验纪略》一卷(1669),就是在此期间撰著的。该著作实际上记述和图示了南怀仁在重新受到任用之前,所进行的两次重大天文观测的情况。即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1668年12月27日~29日)测验和推算日影;康熙八年正月三日、十七行政八日(1669年2月3日、17和18日)测验和推算立春、雨水两节气,以及太阴、火星和木星的躔度。《测验纪略》在大约1671年或稍后出版了拉丁文本,名Liber Observationum,有6双页文字说明,并有12幅图。

南怀仁的另一种拉丁文著作大约出版于1677-1678年,名Liber Organicus,包括8幅天文仪器图。

南怀仁最著名的西文著作是《欧洲天文学》(Astronomia Eu-ropaea,1687)。其手稿由柏应理带到欧洲,于1687年以拉丁文在欧洲迪林根(Dillin-gen)出版。《欧洲天文学》是南怀仁1681年以前的著述。该书篇幅不算大,有前言5页,正文99页。南怀仁在前言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他来华前后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情况,谈到他之所以出版这部著作,目的是要详尽说明欧洲天文学在中国的地位的恢复,而他本人则是做这项工作的最佳人选。

《测验纪略》、《仪象志》及《仪象图》的内容,经过少许改编并舍去了所有的附图,演变为《欧洲天文学》的部分内容。然而,《欧洲天文学》与《仪象志》和《仪象图》一样,远非局限于天文历法知识。事实上,它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后两者更为广泛,尽管篇幅不大。该著作共28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至第12章为第一部分,是关于天文历法方面的历史性记述,反映了欧洲天文学在经历,“历法之争”之后,在中国重新得到承认并恢复其优势地位的整个过程。南怀仁的记述从“历狱”开始,到他进呈永年历并受诰封止。这部分的内容包括:1668年指出历法中的错误,1668年末和1669年初的观测和推算,在钦天监负责治理历法的工作,钦天监机构及其任务,关于中国的天文历法的情况,进呈永年历、南怀仁本人及祖辈和父辈的受封,关于天文观测和仪器的说明。

第13至第28章为第二部分,是记述在北京的耶稣会士于1668~1679年间,在与数学和力学等有关的各种应用科学的实践活动中的成就。南怀仁在进行了总的介绍之后,从14个方面分别叙述之:日晷仪原理和制作,弹道学应用于造炮,输水技术,机械学,光学,反射光学,透视学,静力学,流体静力学,水力学,气体力学,音乐,钟表制造技术,气象学。最后,他总结了以天文和数学为代表的西方科学在中国的影响。由于南怀仁在关于历法的争论中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他在《欧洲天文学》中反复强调,在各个领域应用欧洲科学所取得成就,是整个传教团在中国赖以生存的基础。

南怀仁_南怀仁 -铸造火炮


武成永固大将军泡

清代,由于平叛战争、抵抗外敌侵略和统一中国的需要,康熙年间曾大量制造火炮。自康熙十四年至六十年(1675-1721),清政府制造各类火炮达905门之多。无论在造炮的规模、数量和种类方面,还是在制炮的技术和火炮的性能方面,都达到了清代火炮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南怀仁则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西方传教士实不愿制造这些杀人利器,但帝命不敢违,不得已勉为其难。所以火炮铸成后,均行祝圣礼,供天主像,以教中圣人名号刻其上,并向教宗报告,得到教宗的许可。

由史料记载可知,南怀仁在1674-1676年间,制造轻巧木炮及红衣铜炮共132门,1681年制成神威将军炮240门,后来,又制成红衣大炮53门,武成永固大将军炮61门,神功将军炮80门。因此,南怀仁造炮数量至少为566门。南怀仁所设计的火炮有三种被选入清代国家典籍――《钦定大清会典》。

其一是“神威将军”炮,其二是“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其三是“神功将军”炮。

为表彰南怀仁造炮有功-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1682年5月16日)奉旨加南怀仁工部右侍郎职衔、又加一级。

南怀仁制造的火炮,至今犹存。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就藏有一门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南怀仁对清代火炮技术发展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火炮的“准炮之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写成专著。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二十七日,南怀仁进呈《神威图说》一书。这部著作主要论述神威将军炮的“准绳之法”,“阐明其所以然,逐备二十六题之理论,四十四图之解说,并加数端同类之用法”。《神威图说》当时未曾刊刻,这部有关炮术理论的著作似乎已佚失,不过,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怀仁在其所著《形性之理推》一书中,用了近21页的篇幅,分16个小题目,详述了如何利用“正对星斗之法”来“改正炮偏向”,如何使用他所制定的“炮弹远度比例表”、“炮弹高度表”、“推重物道远近高低之仪”、“炮弹起止所行顷刻秒微之表”以及“三率法”计算公式等内容。

南怀仁的“准炮之法”包含了两方面内容:其是利用“正对星斗之法”改正炮的偏向,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再次是根据炮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决定炮的仰角,以便炮弹击中目标。

南怀仁_南怀仁 -绘制地图与传播地理学


《坤舆图说》和《坤舆外纪》

南怀仁不仅对中国天文历学的发展、火炮的铸造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开阔中国人对世界的视野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南怀仁曾编撰了数种地理学著作、绘制了数种地图,它们成为17世纪地理学和地图学在中国发展的标志。这些著作大多撰著于17世纪六七十年代。

它们是:《御览西方要纪》一卷(1669)、《坤舆图说》二卷(1674)、《坤舆外纪》一卷、《坤舆格致略说》一卷(1676)。

在南怀仁与利类思和安文思一同居住在东堂的时候,1668年12月26日,(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皇帝遣人向他们问询有关欧洲的风土国俗等情况。不久,即1669年春,他们向皇帝进呈了三人合著的《御览西方要纪》。这是南怀仁的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内容涉及欧洲的一般地理知识、以及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要纪》一卷,包括国土、路程、海舶、海奇、土产、制造、西学、服饰、风俗、法度、交易、饮食、医学、性情、济院、宫室、城池、兵备、婚配、教法、西士等共21节。

南怀仁在《西方要纪》的末尾,没有忘记强调天主教对欧洲文明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皇帝给予来华传教士的礼遇洪恩表示了感激之情。

1674年,南怀仁的《坤舆图说》在北京刊行。该书分上下二卷,为解说同年所刻的《坤舆全图》而作。上卷包括:地体之圆、地球南北两极、地震、山岳、海水之动、海之潮汐、江河、天下名河、气行、风、云雨、四元行之序并其形、人物;下卷包括:亚细亚洲及各国各岛分论14则、亚墨利加洲及各国各岛分论14则、墨瓦蜡尼加洲、以及四海总说、海状、海族、海产、海舶等。下卷末附异物图,有动物(鸟、兽、鱼、虫等)23种,以及七奇图,即世界古代七大奇迹等,共32幅图。

《坤舆图说》的内容,卷上为自然地理常识,卷下的内容,多为人文地理方面,关于五大洲的记述,多采自《职方外纪》而略加新说。

《坤舆格致略说》一卷,1676年刊行于北京。该书有徐光启的长孙徐尔觉(1603-1680)写的序。实际上是《坤舆图说》的简编,但略去了地图方面的几乎所有知识。仅述及世界上各种奇闻,诸如动物、植物、古代七大奇观、以及其他稀罕的事物,皆短篇,寥寥数语,多已见于《坤舆图说》或《职方外纪》等书。

《坤舆格致略说》述及宇宙学、地理学和自然科学的一般性知识,地理学方面只是大略地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和南极洲的情况,内容部分取材于《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

南怀仁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完成了《坤舆全图》的绘制。该图系木刻、着色,由两个半球图组成。东半球为亚洲、欧洲和非洲;西半球为北美洲和南美洲。半球图的直径为150厘米,即比例尺为1:1700万。整个地图分成八长幅(每幅约为180厘米*50厘米),东西两半球各占三幅,头尾文字注记占二幅。该图采用球极平面投影,这是在欧洲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初期流行的地图绘制方法。图上经纬线均以十度划分。本初子午线通过顺天府,东、西半球线连续标度。纬度以赤道为零度,有南、北纬之分。图上还有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线。

《坤舆全图》的幅面很大,除主要部分表示各大洲(亚细亚洲、欧逻马洲、利未亚洲、亚墨利加洲、墨瓦蜡尼加洲,以及新阿兰地亚)之外,南怀仁在图的四周分布了14大段注记文字,解释自然现象,尤其是气象现象。它们的标题分别为:论四元行、论南北极、地圆这研究、论地体之圆、论雨云、潮汐之理、论风、海潮、论气行、论海水之动、论地震、论人物、论江河、论山岳。图上还有带注解和说明文字的地名,以及绘有欧洲不同类型的帆船、陆上和海中的珍奇动物几十种。

南怀仁在《坤舆全图》的注记文字中,宣传了自然地理方面的许多知识。他解释了因地球是球体而具有的各种自然现象,因月球环绕地球运动而引起潮汐的周期性消长,雨和云系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风和公海上影响航行的季风的成因,各地不同的气候状况导致了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以及江河的起源、山岳的形成、空气的运动等等、南怀仁还批评了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迷信观念,如有关月食和地震的错误说法。

《坤舆全图》上注记内容与《坤舆图说》内容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是完全相同的,也有一些作了增删和修改。

南怀仁的《坤舆全图》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一样,是来华耶稣会士绘制的最具影响的世界地图。

南怀仁在地理学方面,除了编撰著作、绘制地图之外,还参与实际的勘测工作。早在他制造天文仪器之前,他与利类思和安文思,就制作过一个测量路程的器具――里程计,于1669年4月4日(康熙八年三月四日)进呈皇帝。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南怀仁又制作过一具。于测量距离之外,他也注意到经纬度的测量。在《仪象志》卷三和《仪象图》图一О一、图一О二,南怀仁描述了在陆上和海上测量经纬度的方法。南怀仁两次随驾巡幸各地期间,沿途进行天象观测以及各地北极高度的测量,其工作成为日后大规模的地图测绘工作的先导。南怀仁还主持过京郊万泉河的疏浚、京城内外牌楼街道高低的测量等工作。

南怀仁_南怀仁 -传播科技知识与机械活动的实践

南怀仁博闻多能,深精西方科学知识。《欧洲天文学》一书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在中国介绍的西方所有科技知识。

南怀仁在著作中多处引用《几何原本》中的命题,并将几何学方面的许多知识介绍到中国。在《仪象学》中,有多幅图表示了几何作图的知识。在介绍几何作图的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当时使用的作图和测量工具。

南怀仁在《仪象志》、(1674)和《穷理学》(1683)两部著作中,介绍了力学基础知识,包括重力、重量、重心、比重、浮力、材料强度、单摆、自由落体运动等知识。同时还介绍了光的折射和色散方面的知识。

南怀仁在《新制灵台仪象志》中,介绍了机械方面的许多知识。他的另一部未刊刻的著作《穷理学》也包含了关于简单机械的相当丰富的知识。《穷理学》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1683年10月16日)进呈,共60卷,是南怀仁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此书依据“格物穷理”之概念,综合以往所成中西会通著作编撰而成,是当时传入西学之集大成者,此书现仅存十数卷残抄本。在《穷理学》的第七卷“轻重之理推”(共131节)中,有82节是关于简单机械的知识。详细叙述了天平、等子、杠杆、滑车、圆轮和藤线等六种简单机械的性质、原理、计算和应用。

南怀仁不仅在其著作中传播机械及机械工程方面的知识,而且实际参与机械工程方面的实践活动。

南怀仁奉召到北京后不久,他协助汤若望完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就是要设法把一口重达12万斤的大钟悬挂在钟楼里。

汤若望和南怀仁经过实地察看后,商定了移动和吊起大钟的方案――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1661年4月的一天,在他们的指挥下,200名工匠齐心协力操作,终于将大钟移到了预定位置。

南怀仁在1669年(康熙八年)被重新起用,回钦天监任事,他在治理历法、制造观象台仪器的同时,奉旨完成一件与钦天监工作毫不相干的重要任务――运送孝陵大石牌坊的石料过卢沟桥。

石块重12万斤,放在16个轮子的特大平板上,套300匹马来拉,这么多的马匹挤在狭窄的桥上,不易驾驭,如果统一不了步调,马匹拥挤蹦跳,可能产生难以估计的巨大震动。假如这样,卢沟桥这数百年的老桥恐怕就承受不住了。南怀仁经过实地考察,认为改用绞盘来牵引最为稳妥。他的方案被工部采纳,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制成了足以拉动巨石的滑轮和绞盘。运石过桥那天,工部尚书奉皇帝之命亲临现场。桥的西面设12个绞盘,每个绞盘由8名大汉推动;桥的东面设6个绞盘。东西两端的绞盘。东西两端的绞盘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起动的命令一下,鼓乐齐鸣,绞盘拉动绳索,绳索牵引着十轮运石车稳稳当当地通过了卢沟桥。同年的10月和11月,以同样的办法又把修建陵墓所用的其他巨形石料安全地运过了卢沟桥。南怀仁的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机械制造方面,南怀仁还在中国进行了汽轮机的最早实验,就是利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的喷射作用,推动叶轮旋转,从而带动轴转动以获得动力。这个实验在他的《欧洲天文学》的“气体力学”一章中有过详细的描述。

南怀仁_南怀仁 -参与中俄外交


南怀仁

南怀仁为大清王朝服务涉及了众多领域,除上述介绍的之外,他还是康熙皇帝的科学老师,他曾经在长达五个月的一段时间里,从早到晚给皇帝讲授几何学和天文学,还将《几何原本》译成满文,陪同皇帝出巡,沿途为皇帝观天测地。康熙皇帝后来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对欧洲传教士的宽容态度,应该说都与南怀仁不无关系。

南怀仁曾在中国与俄罗斯等国的外交接触中担任过不可缺少的角色。1676年5月15日(康熙十五年四月初三日),沙皇俄国派遣的特使尼果赖(Nikolai G.Milescu Spathary,1636~1708)等一行到达北京。这位使臣虽掌握希腊文、拉丁文等多种欧洲语言,却不通任何东方语言。通晓多种欧洲语言又精通满语与汉语的南怀仁成为此次中俄沟通的桥梁。

南怀仁在俄国使团逗留北京的几个月间(5月~9月),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他作为译员,参加了中俄双边会谈,并翻译了一些官方文书,他将沙皇至中国皇帝的信及俄政府向清政府提出的12条谈判纲领译成中文;又将一些中文文件译成拉丁文。

南怀仁希望给耶稣会士开辟一条从欧洲经过俄国到达中国家交通线,以俄国为通道和桥梁。为了耶稣会的利益,南怀仁在寻找进入莫斯科的机会,因此他把由于受康熙皇帝信任而得以掌握的清廷外交活动的情况,告诉了俄国使臣,以便让俄国使臣了解中方目的。

在1676年9月初尼果赖即将返国之际,南怀仁请尼里赖带一封信给沙皇。他在信中强调,他通晓多种语文,为了基督教的利益,他本人愿意为沙皇效劳。他还将他的拉丁文著作和《坤舆全图》作为礼物赠送。

此后中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发展到交战,直到1686年才出现新的书面,重开谈判之门。1687年南怀仁已重病在身,但对即将举行的中俄谈判会议的背景却有着清醒认识。他知道俄国在欧洲连年战争,疲于奔命,不可能劳师远征东方,因此只可能在东方追求贸易利益。而中国方面既不要战争,也不要贸易,只要求把它认为属于它的土地与俄国势力隔绝,使这些地区安然无事,主要目的是将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封闭,不让俄国进入。因此中俄两国不要战争、谋求和平是他们的共同目的,而这一目的也恰恰符合耶稣会的目的:开辟罗马-俄国-中国陆路交通。因此南怀仁想,如果耶稣会士能在这次中俄边界谈判中进行调解,施展外交才能,促其两国实现和平,缔结和约,中俄两国都会感激耶稣会士,从而便于实现他们的目的。虽然南怀仁1688年1月28日不幸去世。但是他的这种看法被他的同会徐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218.html

更多阅读

对一朵花微笑刘亮程 对一朵花微笑的理解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

丁卫军评课《寒风吹彻》 刘亮程 寒风吹彻

用生命解冻寒冷,找寻心灵的春天——研读熊芳芳老师的《寒风吹彻》丁卫军布鲁纳说:我们要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熊芳芳老师用她的思想为我们建起一座“生命语文”的皇皇大厦。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她的课堂充盈着浓郁

赏析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对一朵花微笑

赏析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作者的这篇文章是十分有味道的,无论是从写作手法,抑或是从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来讲。首先是作者的写作手法。本文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采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

声明:《怀仁县委书记刘亮简历 南怀仁 南怀仁-生平,南怀仁-天文历算》为网友感谢经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