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海州 海州-概述,海州-地方特色

连云港市海州区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区南部。东接连云港市连云区;南与灌云县相连;西与东海县毗邻;北靠连云港市新浦区。南距省城南京323.7公里。全区总面积为284平方千米,人口为23.4万人,下辖1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60个行政村、24个社区居委会。海州区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中国四大磷矿之一的锦屏磷矿位于境内。

海州_海州 -概述


海州海州区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三个城区之一,位于市区西南部。全区现辖两镇、四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开发区,总面积158. 9平方公里,总人口13.33万人。海州地处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0―14.4℃,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

海州_海州 -地方特色


悠久的历史文化。据考证,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自夏商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经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称海州,

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海州 海州-概述,海州-地方特色

其后一直为历朝府、州、郡、县之治所及东海、赣榆、灌云、沭阳乃至更广阔境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海州人文荟萃,先民创造了具有龙山、青莲岗文化交汇特征的史前文化,孔子两次率弟子来海州讲学论道并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读书遗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留下大量诗词,李汝珍以海州风土人情创作了《镜花缘》。
理想的旅游胜地。海州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相传因孔子曾来此登山观海而得名的孔望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汉代孔望山摩崖石刻”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锦屏山将军崖岩画”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白虎山、石棚山、桃花涧、白鸽涧等自然景观和城内的“九庵十八庙”等历史景观“古、神、幽、奇”为一体。1991年以来,我们以建设“集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为目标,对方圆2平方公里的海州古城实施了改造,建成、恢复古街巷8条,竣工仿古建筑15万平方米,古城风貌基本恢复。以建设连云港旅游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对旅游景点的投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孔望山4A级景区为龙头的“三山一涧一古城”的旅游格局。
良好的产业基础。农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12万亩,林地3万亩,


水域5万亩。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农业机构调整力度,建成了新坝无公害菜豆、傲来牌珍珠鸟、兴顺牌红提葡萄等省级无公害品牌和3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形成了精细蔬菜、优质瓜果、特种养殖、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是市区重要的“菜篮子”。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强化主导产业培育,初步建成了以海州开发区和洪门工业园区为支撑,以鹰游纺织机械、丰达电子、亿丰纺织等重点企业为核心,以机械、电子、纺织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产业格局。商业氛围不断浓厚。境内小商品、农副产品、建材等各类专业市场10余个,总营业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中始建于1990年的白虎山小商品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目前,通过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以白虎山批发市场、海州宝利商业街及正在建设的日月商业专业市场为中心的幸福路综合商业圈和以兴隆装饰城、尼桑等一批汽车4S专卖店为重点的瀛州南路专业市场群正在不断形成。
优越的投资环境。海州东距港口30公里,西达机场15公里,陇海铁路穿城而过,宁连高速公路经过我区东部,204、301国道及同三、连霍高速公路通达全国各大城市。随着新建东路、海宁西路等城区主干道的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和中心融为一体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城区日供水能力10万吨,有装机容量108万千瓦的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电力供应充足。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建成了新电光明小区、西大岭社区、南园新村等一批新型社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1%;大力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强化城市管理,城区环境不断改善;科教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境内拥有国家重点中学――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国标省重点职业中学――海州职教中心、省实验小学――师专二附小等一批教育设施,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海州区医院等卫生设施和海州府大酒店、大光明酒店等一批服务设施。扎实开展政府效能建设,政策环境明显宽松,法制环境有效改善,服务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广大投资者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海州_海州 -海州名校

板浦高级中学

江苏名校板浦高级中学坐落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的江苏名镇板浦。创建于1924年
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04年4月隆重举行了建校80周年庆典活动,社会各界、海内外知名人士及2000余名学子光临庆典,共襄盛举。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学、


江苏省三星级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江苏省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青少年普法宣教工作先进集体、连云港市文明单位、连云港市十佳校园、连云港市中小学一级学校。学校教学质量令人瞩目。1998年以来,高考本科升学总数连续5年居市同类学校第一。学校获2002年度、2003年度、2004年度市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2007年10月顺利地接受了省评估院对学校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评估验收,+2008年10月18日,学校隆重举行省四星级高中揭牌暨更名(学校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仪式。
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越的办学条件、突出的教学质量和鲜明的体艺特色闻名省内外。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传承人文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追求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校领导班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倾力实践人文关怀,教育、教学质量明噪一方,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始建于1906年,前身为清朝的石室书院,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学校1980年被省确认为首批省重点中学,1990年被确认为首批省合格重点中学,2000年通过省级复查验收,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0年6月合并原连云港市蔷薇中学,同年9月开始初高中分离,成立海州中学分校,后更名为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2001年3月经省教育厅批准,连云港市海州中学更名为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003年底顺利转评为省四星级学校。2005年9月被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评为市首批名校。

海州_海州 -建制沿革

民国以前
海州历史悠久,据最早的历史地理书《禹贡》记载,海州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周朝时,将原来徐州之域分为青、兖州,海州属兖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叫“郯国”。秦置东海郡。西汉东海郡属徐州刺史部。东汉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刺史部。三国为东海国,属魏。西晋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西元472)于郁洲岛立青州、冀州。齐高帝建元元年(西元479),东海郡转属冀州,改名北东海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废郡,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2),海州置总管府。武德七年(公元625),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罢都督府,分天下为十道,海州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改郡为州,东海郡复改为海州。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海州入吴国。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公元959),为后周所占。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8),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3),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宋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2),海州改为西海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9),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后改为海宁府。至元二十年(公元1284),海宁府改为海宁州,属淮安路。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2),设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海宁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东道宣慰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淮安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从江南省分出安徽省,海州属安徽省淮安府。康熙五年(公元1662),淮安府复归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2),江南省改名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雍正二年(公元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州存县,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治海州城内。同年4月,析东海县东南境11镇置灌云县。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划设5道,东海县隶属徐海道。民国16年4月,道废除。民国18年,海州划为东海县第一区,区公所设于海州城内。民国22年后,江苏省试行行政督察区制,东海县先后属江苏省第十三、第八行政督察区和东海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海州城内。[1]民国28年3月,日军侵占海州后建伪县政权,后成立东海县治安维持会和伪东海县政府;民国东海县政府转移农村,至民国30年冬解体。民国35年,第八行政区属徐州绥靖公署,辖区及行政专员公署驻地未变。解放之后
民国37年11月6日,驻守海州地区的国民党44师弃城西撤。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海州,中国共产党新政权合海州、新浦及东境连云市成立新海连特区,属山东鲁中南行政公署,下辖新海市、连云市和云台办事处。同年11月15日,成立以海州城为中心的新海市锦屏区,区公所设于海州城内。1949年11月25日,新海连特区改称新海连市,锦屏区隶新海连市。1949年12月,东海县河南乡划归锦屏区。1950年5月1日,新海连市与东海县合并称新海县,同年11月,改锦屏区为新海县第四分区。1950年12月,撤新海县,恢复新海连市建制,同时改新海县第四分区为新海连市锦屏区。1952年7月,锦屏区易名为海州区,仍隶新海连市。1952年8月后,东海县富安镇划归海州区。1953年1月,新海连市改属江苏省。1953年11月,经海州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海州区人民政府。1955年11月,海州区人民政府改称海州区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政社合一,称海州人民公社。1961年9月,新海连市改称连云港市,海州区隶属关系未变。1963年5月,改海州人民公社称海州区人民委员会。1969年11月,成立海州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海州区人民政府。1978年,海州区增设幸福路街道办事处,下设新增划的幸福路、红旗、洪门、江化、车站、新海、文化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改海州街道办事处为砚池街道办事处,领砚池、市桥、南中、鼓楼、中大街、新建、东门、西门、双龙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83年6月,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海州、新浦两区为新海区。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海州、新浦两区分治,恢复海州区建制。1992年6月,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区政府派出机构。

海州_海州 -行政区划

历史
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海州辖东彭城郡、东海郡、海西郡、沭阳郡、琅琊郡和武陵郡,领龙苴、安东、渤海、赣榆、安流、广饶、下密、襄贲、海西、临海、下城、临渣、怀文、服武、朐县、海安、山宁、上鲜、洛要等19县。北齐和北周时,海州辖东海、朐山、武陵、沭阳、海安等5郡,领广饶、东海、朐山、上鲜、洛要、沭阳、襄贲等7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东海郡领朐山县、东海县、涟水县、沭阳县和怀仁县。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2),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4州,海州辖朐山、龙苴、新乐、曲阳、沭阳、厚丘、怀仁、利城、祝其9县。
五代时,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赣榆、涟水5县]元朝时,海宁州领朐山、沭阳、赣榆3县。明朝时,以州治朐山县省入,领赣榆县。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海州直隶州领赣榆、沭阳2县。
民国18年(1929年),东海县第一区辖海州镇、新浦镇、石东镇、环城乡、太平乡、鲁兰乡、张湾乡、新坝乡。[2]民国37年11月,新海市锦屏区辖鼓楼镇、文庙镇、南中镇、砚池镇和城东乡、西门乡、丁庄乡(城北乡)、朐山乡、山南乡、河南乡、太平乡、富安乡。1951年8月,东海县太平、富安二乡划归锦屏区。1952年7月后,海州区所属镇为街,辖鼓楼街、文化街(原文庙镇)、南中街、砚池街和西门乡、南门乡(原城东乡又称东门乡)、车站乡(原城北乡)、锦屏乡(山南乡又称磷矿乡)、棉厂乡(原朐山乡)、富安乡、太平乡、河南乡。同年8月后,东海县富安镇划归海州区。1954年10月后,河南乡、太平乡、富安乡、富安镇相继复归东海县管辖。1958年9月,海州人民公社撤西门乡、南门乡,设园艺场和南门大队、新建大队;撤车站乡,设车站大队和洪门大队;合棉厂乡、锦屏乡成立锦屏人民公社(1960年后为市直属公社)。同年,成立海州街道办事处,下设鼓楼、南中、砚池、文化、新建、和平、西门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63年2月,海州人民公社撤园艺场,分设成白虎山、园林、西门丁庄4个生产大队。1978年5月海州区革命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改办砚池街道办事处并新增幸福路街道办事处。1983年6月,原连云港市直属的锦屏、新坝2个人民公社和新浦农场、锦屏林场及洪门、孔望山2个果园划属新海区,并辖砚池、幸福路、浦东、浦西、路南、市东、临洪7个街道办事处。1986年6月,海州区辖锦屏镇、新坝乡、朐阳乡、洪门乡,海州、幸福路2个街道办事处,锦屏林场和洪门、孔望山2个果园。1983年7月,新坝人民公社改称新坝乡。1983年9月,锦屏人民公社改称锦屏乡,1984年7月,又改建为锦屏镇。1984年3月,砚池街道办事处复称海州街道办事处。1984年4月,组建成立洪门乡,下设洪门、车站、临洪、沈圩4个村民委员会。1984年8月,组建成立朐山乡,下设白虎山、园林、西门、丁庄、新建、南门6个村民委员会。[2]现状
海州区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一个乡、1个开发区:海州街道、幸福路街道、朐阳街道、洪门街道、新坝镇、锦屏镇、板浦镇、宁海街道办事处。

海州_海州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连云港市海州区位于连云港市西南部,南与灌云县接壤,北与新浦区相连,东临云台区,西以蔷薇河为界与东海县相望。地处北纬34°25′45″~34°35′13″和东经119°4′17″~119°13′10″,居淮河流域沂沭水系的下游。东西平均宽10.5公里,南北长19.25公里,总面积158.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80%。中部锦屏山主峰马耳峰海拔427.7米,为全区至高点。[3]地形地貌
海州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境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为5米。锦屏山马耳峰海拔为433.6米,为全区最高点。平原占总面积80%。城区南侧有锦屏山、白虎山,东部有较著名的孔望山、石棚山等。
气候特征
连云港市海州区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平均气温零下0.2℃,最热月平均气温27℃,冬季基本上无冻土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平均每5天回升1℃。年平均降水量96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0%~65%。年平均日照时数2530.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全年大于0℃的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海州区和连云港市其他地区一样,盛行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1~3.6米/秒,大风日数每年9~18天。

海州_海州 -自然资源


连云港市海州区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集中在锦屏山周围的岗岭地带,早在明清时代即被用作居民饮用水和菜田灌溉水,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的双龙井至今仍然存在。锦屏山南侧平原的高庄、李圩一样,有淡水淡化体存在,有利用价值。[3]玉带河横贯区境北侧。最南面是与灌云县交界的泊阳河,向东直通黄海。城西有全市最大的蔷薇河,它不仅是连云港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用水资源,更是连云港市人民唯一的饮用水源。
矿产
海州区境内矿藏以磷最丰富,蕴藏量在2300万吨以上。海州磷矿在中国磷矿地质特征中最具代表性,国家地质部门对这一类型的矿床,命名为“海州式磷矿”,矿体分上、下两个层位,磷源来源主要是深海底的火山喷发作用,经洋流上涌,将磷带至有利的沉积区,再受区域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成。锦屏磷矿在锦屏山南麓,分东山、西山两个采矿场,与磷半生的有锰矿以及少量的铅、锌矿点,但未形成工业开采规模

海州_海州 -人口民族

海州区第四次人口普查各民

海州古代辖境很广,且多变化。时辖郡,时属府;时辖数县,时辖1县。故人口随政区变更而增减。[4]民国元年(1912年),海州为东海县治所,全县计有126271户480766人。民国36年,东海全县有106664户,542750人。民国37年11月7日建锦屏区时,全区有4296户,21257人。[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州区人口增长增速。1976年以后,海州区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得到控制。1986年以后,区政府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总目标,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全区人口素质大为提高。至1992年,海州区有人口12.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78%。[4]2011年末海州区户籍总户数69255户,户籍人口236209人,比上年末增加253户、3049人。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3.2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3.36‰,比上年下降1.4‰,人口自然增长率10.31‰,人口死亡率3.05‰。[5]2012年末海州区户籍人口23.83人,比上年增加2079人,其中男性12.14万人,增加1420人;女性11.67万人,增加659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91。当年出生人口4668人,人口出生率为19.68‰,人口死亡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18‰。
民族概况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海州区少数民族人口为120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海州区汉族人口为127068人,站总人口数的99.84%,蒙古族、回族、苗族、壮族及朝鲜族等6个少数民族人口为206人,占总人口数的0.16%。[

海州_海州 -经济概况

综合

2011年,连云港市海州
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1.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6.34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8.4:45.74:35.86调整为16.3:50.8:3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4%、57.98%和37.48%,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拉动不断增强,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16个百分点。[5]201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73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6.3:50.8:32.9调整为14.5:55.3:30.2。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4%、63.54%和30.92%,第二产业拉动作用突出,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减弱,比上年减少6.56个百分点。
农业
新石器时代,海州先民即有种植作物和养牧牲畜的实践。海州东门外汉墓中出土的枣核、板栗,也证实了2000多年前海州地区已有果品种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动乱,大批官民移避海州,带进农业生产技术,并垦荒种植,兴修水利,开发渔牧,农业生产一度繁荣。北宋时海州一带种植的稻、麻、麦、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泗入淮以后,海州地区灾难重重,农业生产一蹶不振,灾年粮食无收而赋役不减,农民逃亡以避徭役,年复一年,田地荒芜;市井萧条,乡村寥落。[7]清末至民国初期,沈云霈等人在海州创建海赣垦牧公司,开辟洪门果园,创办桑蚕试验场、植棉试验场,开辟数百亩菜园,海州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渐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方面发展。但生产方式落后,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发展缓慢。[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2年至1958年,历经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海州区农业由个体经营逐步走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营。60年代以后,海州区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至1976年,海州区农村全部实现农田河网化、耕作机械化、管理集约化,建成旱涝保收田9万余亩,开辟常年菜田6687亩,建成果园10156亩,营造大片山林和农田林网,并发展畜禽饲养场,成为连云港市区粮食主要产区和蔬菜生产基地。[7]2011年,海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8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农业产值10.78亿元,增长7.1%;林业产值0.26亿元,增长8.3%;牧业产值3.69亿元,增长53.8%;渔业产值0.35亿元,增长1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元,增长8.1%。[5]工业
早在西汉,海州就有盐、铁工业,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朐地置盐、铁官,属少府。至北宋中叶,海州纺织、冶炼、制盐、制茶、窑瓷、金银器制作等手工技艺已非常精湛。清末至民国,海州地区志士仁人提出“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等口号,兴办民族工业,境内始有现代工业。[8]建国后,海州区人民政府大力恢复、发展工业生产,积极扶持手工业作坊。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境内工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从业人数成倍增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整顿改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加速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市属大中型工业为主体,区、乡(镇)、街工业全面发展的局面。至1992年,境内计有147家工厂,5000多种产品,职工总数36119人,年产值达12亿元。[8]2011年,海州区全部工业增加值24.19亿元,同比增长16.1%,工业化率达到46.7%,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9.41亿元,增长13.3%。其中,轻工业产值32.2亿元,同比下降6.9%;重工业产值57.2亿元,增长29.1%。园区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2.7%。全区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制造业企业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4.38亿元,其中超5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2家。

海州_海州 -文化艺术

据考证,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自夏商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经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称海州,其后一直为历朝府、州、郡、县之治所,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海州人文荟萃,先民创造了具有龙山、青莲岗文化交汇特征的史前文化,孔子两次率弟子来海州讲学论道并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读书遗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留下大量诗词,李汝珍以海州风土人情创作了《镜花缘》。

海州_海州 -旅游

综述
海州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因相传孔子曾来此登山观海而得名的孔望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孔望山汉代摩崖石刻”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锦屏山将军崖岩画”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天书,白虎山、石棚山、桃花涧、白鸽涧等自然景观和城内的“九庵十八庙”等历史景观“古、神、幽、奇”为一体。
风景名胜
将军崖岩画:将军崖位于江苏省连
桃花涧将军崖岩画[10]
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南麓的西端,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是远古时东夷族的祭坛,崖壁上画有人、马等像,因而得名。将军崖岩画据专家推测是以石器敲凿磨制而成,距今约有4500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岩画,被称为“东方天书”。岩画中有三个圆形的太阳,各刻一二十条光芒线。[11]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洞庵:位于孔望山东侧半山腰处,小院清幽,是连云港现存最早的古刹之一。它最早建于东汉,当时叫东海庙。北齐武平年间建成龙王庙,唐代重建成龙兴寺,明隆庆以后改成龙洞庵。1980年,国家拨专款重新修葺,使这千年古刹,恢复了明代建筑风格。
海州古城: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十一年,明永乐十六年,加砌城墙,全长九里一百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城有四门,分别为:东“镇海门”、西“通淮门”、南“朐阳门”和北“临洪门”。的古城是在原址的基础上规划重建的,1987年开始规划,1991年正式实施。
桃花涧:位于锦屏山内,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颇具中国画的风味。景区的下面,即著名的锦屏磷矿矿区。1979年冬,桃花涧发现了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出土的舟伏、漏斗状石器,与日本九州出土的这类石器形制大体相同。据专家考证,那时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与连云港之间形成一条陆桥,两岸的古人类曾不断互相往来和交流。
石棚山:位于海州城的东部不远处,掩映在几百亩桃园之中,山顶上有一块势如天外飞来的椭圆形巨石名叫石棚。石棚上镌有明代海州知州王同所书“高行清风”四个大字。在石棚西南不远处,耸立着一块大招头崖,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
特产
加吉鱼,是海州湾的名贵经济鱼类,属鳃科,学名真鲷。鱼群多活动于前三岛一带。加吉鱼是肉食性鱼,肉质最美,嫩似豆腐,味鲜胜仔鸡,头尤鲜美,越嚼越香。民间素有“加吉头,马鲛居,鳓鱼肚皮唇唇嘴”之说。加吉鱼又因身形优美,色彩吉庆,常被人们捧上喜宴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241.html

更多阅读

海纳M7使用体验概述 海纳百川如何使用

海纳M7已到手3天了,现发表一点使用体验供广大平板电脑爱好者参考。若你发现有描述不正确的地方,板友汇欢迎各位留言指正。海纳M7的产品规格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里板友汇主要说明下海纳M7的不足,因为这些缺陷是商家不会透露给消费者的信

创业是科技创新的 吴海的创业与创新

  人到中年以后,常常面临人生中的转折点,有人陷入危机,有人步入平淡,也有人开始奋发创业。迈克·布隆伯格在39岁时被所罗门兄弟公司解雇,之后他创建了后来著名的布隆伯格集团;柳传志在创业时刚好40岁;“麦当劳之父”雷·克洛克,有一年拜

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 靠创新赢得蓝海市场

北京 张宗申困境思变 受启发搞创新刘丹有点犯愁:这两年,新的广告模式对传统广告冲击很大,怎么办呢?广告模式多,企业有时也迷糊:哪个好呢?不少企业吃了几次亏后,对广告的抵触情绪很大。在行业里打拼多年,刘丹很清楚: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广告。可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概述

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概述 作/转载者:mypm.net 发布时间:2004-4-9 浏览量:213 成本预测是指通过取得的历史数字资料,采用经验总结、统计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成本进行判断和推测。通过项目施工成本预测,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决策和项目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概述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概述 作/转载者:mypm.net 发布时间:2004-5-24 浏览量:48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由于项目施

声明:《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海州 海州-概述,海州-地方特色》为网友合拍病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