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紫杉 紫杉-概述,紫杉-形态特征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一种红豆杉属的植物。红豆杉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1994年红豆杉被我国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同时被全世界42个有红豆杉的国家称为“国宝”,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是名符其实的“植物大熊猫”。

紫杉_紫杉 -概述


紫杉

紫杉出自《东北药植志》。《东北药植志》:紫杉,叶有毒,假种皮味微甜可食,但食多则中毒。《本草推陈》:紫杉,用皮易引起呕吐,用木部及叶则不吐。
紫杉由于它生长着与红豆一样的果实,隶属于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是第三纪孑遗的珍贵树种。其材质优良,纹理通直,结构致密,富弹性,力学强度高,具光泽,有香气,耐腐朽,不易开裂反翘,不含松脂,边材幅狭黄白色,心材紫赤褐色(紫杉因此而得名)。红豆杉属植物是一类古老的植物类群,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从红豆杉的地域分布上看,美国、加拿大、法国、印度、缅甸和中国等地都有分布,但属亚洲的储量最大,其中,中国境内的红豆杉就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以上。中国有4种变种,黑龙江省只有东北红豆杉1种,天然分布很少。其分布特点是:分布区域狭窄,面积小,并呈间断分布,散生在其它群落中,天然更新少,在绥阳林业局紫杉分布相对较密的林地约3600公顷,主要分布在寒葱河、青山、三岔河、细鳞河等林场(所)。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紫杉_紫杉 -形态特征

紫杉属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围1m。树皮红褐色,有浅裂纹。小枝互生,枝平展或斜展,密生,小枝基部宿存芽鳞;一年生小枝绿色,秋后淡红褐色,二至三年生枝红褐色或黄褐色。冬芽淡黄褐色,芽鳞先端渐尖,背部有纵脊。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不规则2列,V形斜展,长1~2.5(3.5)cm,宽2~3cm,直,稀微弯,先端通常凸尖,基部窄,有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灰褐色气孔带,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二倍。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种子卵圆形,紫红色,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或坛状的假种皮中,长约6mm,径5mm,上部具3~4钝脊,先端有小钝尖头,种脐三角形或近方形,稀宽椭圆形。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

紫杉_紫杉 -生长习性

红豆杉南北各地均适宜种植,具有喜荫、耐旱、抗寒的特点,要求土壤PH值在5.5~7.0,可与其他树种或果园套种,管理简便,其中东北红豆杉,它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的古老树种,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顽强的生命力使之在地球上已生活了250多万年。它不但侧根发达、枝叶繁茂、萌发力强、而且适应气候范围广、对土质要求宽,还耐修剪、耐寒、耐病虫害。而且可以长成高大的乔木、有的单株甚至可以生长上千年不衰,即可以用做药用品种,还可以用做绿化品种,东北红豆杉在民间传说中,素有“风水神树”之称。

紫杉_紫杉 -分布范围

除澳洲的AustrotaxusSpicata一种产于南半球之外,其余红豆杉均产于北半球。中国红豆杉有4种1变种,东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长白山和黑龙江一带,辽宁东部山区也有少量分布。南方红豆杉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南、滇东纯林,多为林中散生木。云南的红豆杉主要生长和分布在丽江、迪庆、怒江和大理等海拔2600~3500米的山区,呈带状分布、数量十分稀少。在乳源县大桥镇这个仅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居然有10万多株红豆杉在此扎根。这是目前中国野生红豆杉生长最密集之处。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朝仪乡老湾村、永州市双牌县阳明山绞车庙村、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等地分布有大量天然红豆杉。四川、广西资源、山东等地有栽培,江西西部(宜春,铜鼓区域)也有分布,西藏红豆杉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东南部。

紫杉_紫杉 -相关种类

全球红豆杉11个品种大全

1、东北红豆杉

赤柏松紫杉
东北红豆杉也称紫杉,赤柏松是我国4种1变种红豆杉之一,其他几种为: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等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乔木
树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冠倒卵形或阔卵形。树皮红褐色或灰红色,薄质,片状剥裂。枝条密生,小枝带红褐色,一年生枝深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叶生于主枝上者为螺旋装排列,在侧枝上叶柄基部扭转向左右排成不规则两列。叶线形,半直或稍弯曲,长1.5~2.5厘米,宽2.5毫米,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雌雄异株,球花生于前年枝的叶腋,雄球花具9~14雄蕊,雌球花具一胚珠,胚珠卵形、淡红色,直生。种子卵形,成熟时紫褐色,有光泽,长约6毫米,直径5毫米。外覆上部开口的假种皮,成熟时倒卵圆形,成杯状,浓红色,肉质,富浆汁。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
特征
生境性耐阴,密林下亦能生长,多年生,难成林。多见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内。可耐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抗寒性强,最适温度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喜湿润但怕涝,适于在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透气性壤土上种植。
东北红豆杉的株高,在第一年幼苗期生长缓慢,移栽一年后生长加快,3年以上苗每年增高可达20―30CM。东北红豆杉特点是树木的小枝一到秋季就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其叶为二列式,稍微弯曲呈镰刀形,近看像球,远看像花,极为美观。幼苗喜阴性,移栽第一年需遮阴管理。
利用
以茎、枝、叶、根入药。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碱、双萜类化合物。有抗癌功能,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的效用。经权威部门鉴定和相关报道,中国境内的红豆杉在提炼紫杉醇方面都有一定的含量,尤其以生长环境特殊的东北红豆杉树皮含量最高,含量可达万分之五。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体内物质的沉积。如果把东北红豆杉适当南迁可增加生长期、改善生长环境、有利于体内有效成分的合成,提高含量和品质。
绿化
东北红豆杉不仅是珍稀的药用植物也是园林、庭院绿化、美化的佳品,是目前最珍贵稀有的高档绿化树种。具有独特的盆景观赏价值是东北红豆杉的又一大特色,东北红豆杉盆景造型古朴典雅,枝叶紧凑而不密集,舒展而不松散,红茎、红枝、绿叶、红豆使其具有观茎、观枝、观叶、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光滑的红茎代表坦荡与高贵,常绿的针叶表达坚毅与永恒,酷似“相思豆”的红豆彰现了爱心与思念。整株造型含而不露,超凡脱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东北红豆杉因其资源稀少,被列为我国一级珍稀树种加以保护。

2、北美红豆杉

北美红豆杉英文名Americanyew,是红豆杉的1种。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松,别名美丽红豆杉,常绿针叶树,全世界有9~11种,我国有5种,由于外形差别不大,种类主要以地区划分。主要品种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美丽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欧洲短叶红豆杉、太平洋红豆杉、北美红豆杉等。通常,红豆杉树是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不规则互生。叶条形,螺旋状着生,基部多少扭转排成2列或彼此重叠的不规则2列,直或镰状,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或淡黄色的气孔带,叶柄无树脂道。雌雄异株,球花单生于叶腋,有短柄;雄球花圆球形,基部覆瓦状排列的苞片,雄蕊6-14枚,盾状,花药4-9丝,辐射状排列;雌球花几乎无柄,基部有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胚珠直立,基部托以圆盘状的珠托,受精后珠托发育成肉质、杯状、红色的假种皮。种子坚果状,卵圆形或长圆形,顶端凸尖,生于杯状肉质的假种皮中。
北美红豆杉雌雄同株不同于一般红豆杉,2米高灌木,雌雄同体,较矮,通常有分枝且层叠。树皮淡红色,极薄。枝条分散向上。树叶长10-25mm,宽1-2.4mm,淡绿色,沿气孔大部分缺少表面乳突,从暗绿色到黄绿色,叶子表皮细胞从横截面看比高或±等径要宽。种子有些扁平,4-5mm。x=12。图中可见结樱桃大的奇特红果,种子生于杯状肉质的假种皮中。
红豆杉木材细密,色红鲜艳,坚韧耐用。红豆杉含有抗癌特效药物紫杉醇,曼地亚红豆杉是提取紫杉醇首选树种。红豆杉是很好的观赏树种,也可制作高档盆景。北美红豆杉常作为观赏植物种植于道路旁、房前屋后。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砍伐红豆杉。附图摄于加拿大密西沙加居民区路旁.

3、中国红豆杉

拉丁科名Taxaceae
中文科名红豆杉科
拉丁属名Enpcontent
中文属名红豆杉属
种中文名中国红豆杉
学名(Taxuschinensis(Pilger)Rehd.
别名紫杉、赤柏松、观音杉等
红豆杉属植物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原产有4种1变种,即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变种)。引种的有曼地亚红豆杉,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现在四川、广西资源和临桂、山东等地有栽培。
中国红豆杉是红豆杉的其中一种,红豆杉(学名Taxusmairei)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红豆杉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等地,华中区多见于1000米以上的山地上部未干扰环境中,华南、西南区多见于1500~3000米的山地落叶阔叶林中,相对集中分布于横断山区和四川盆地周边山地,在广西北部、贵州东部、湖南南部也有分布。
我国将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30m,干径达1m。叶螺旋状,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端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窑.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脐卵圆形,有红色杯状的假种皮,成熟期在9-11月。
生物学特性
性喜生长于气候较温暖多雨地方,为典型的阴性树种。常处于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团块分布。只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上良好生长,苗喜荫、忌晒。其种子种皮厚,处于深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经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天然更新能力弱。用种子繁殖。种胚休眠期较长,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用湿沙层积贮藏,春季播种,发芽期可延至第二年。用扦插法亦能繁殖。
经济用途
中国红豆杉在国内虽分布较广,但是资源蕴藏量却少。主要用于医药、观赏、科研等。
一、医药用途
中国红豆杉的植物体内提取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1971年美国从红豆杉中提取出了紫杉醇,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TAXOLPACLITAXEL)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中国都相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1992年批准用于临床,美国率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并在治疗各种癌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经证明对多种癌症有疗效,尤其是对卵巢癌、乳腺癌的治疗获得成功,治愈率达33%,有效率为75%。紫杉醇成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癌症最好的药物。从此人类在抗癌领域中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所以到目前为止以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同癌症做抗争的的最有利的武器还只能是紫杉醇。世界上年产紫杉醇仅250kg左右,市场供求失衡,价格十分昂贵,每千克高达20多万美元,故红豆杉有“植物黄金”之称。
紫杉醇主要是从红豆杉的根、皮、茎、叶中来提取。由于提取工艺较为复杂,由其是在去除原液中的叶绿素的成份方面较为困难,在加之设备投资较大,由其是原料来源缺乏,紫杉醇的规摸性提取在我国发展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刚刚开始。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二、观赏用途
中国红豆杉树形美观大方,四季常青,果实成熟期红绿相映的颜色搭配令人陶醉,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
持、园艺观赏等方面,是新世纪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优良树种,现常用于高档的庭院绿化观赏。
三、科研用途
中国红豆杉是第四世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世界珍稀濒危植物,全世界自然分布极少,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很多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四、其他用途
中国红豆杉木材细密,色红鲜艳,坚韧耐用,为珍贵的用材树种。常用于雕刻、制作高档家具、工艺品等;木材耐腐,可供土木工程用材;种子含油率达60%,具有特别的开发价值。

4、云南红豆杉

科中文名:红豆杉科
科拉丁名:Taxaceae
属中文名:红豆杉属
种中文名:云南红豆杉
种拉丁名:TaxusyunnanensisChengetL.K.Fu
其它俗名:紫杉、神木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云南红豆杉是我国4种红豆杉之一,为高大的常绿乔木,枝叶茂盛,生命力强,单株树龄可达千年以上,被当地少数民族誉为“神木”。在云南威信县罗布乡的一棵红豆杉,树高72米,胸径202厘米,已经有800岁了。一般高可达30米,雌雄异株,果期10~11月,果如豆状,具假种皮,红色。
云南红豆杉是以云南为中心分布区的地方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腾冲县,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维西一带。常生于海拔2000~3500米的亚热带山地。生境在荫坡、半荫坡的中山、亚高山缓坡、沟谷、溪流两岸暗针叶林、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散生或块状生长,常成为下层乔木。
云南红豆杉是云南省级珍贵树种,也是云南省一级重点保护树种。树皮含紫杉醇,三尖杉酯碱等成分。科学家近年发现,红豆杉的有关成分是治疗多种癌症的有效药物;红豆杉又是传统中药材,其种籽入药,种籽含淀粉和糖,假种皮可食用。
云南红豆杉是我国生产紫杉醇药物的主要树种。依据多年来对云南红豆杉林木样品中的紫杉醇以及半合成原料巴卡亭(包括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巴卡亭Ⅲ)含量的测定数据,并与其他红豆杉属树种进行比较,说明云南红豆杉是上述3种有效成分的高含量树种。在云南红豆杉天然林木中,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为0.02%左右,最高为0.0304%。小枝叶中紫杉醇的平均含量为0.0102%,最高为0.0217%,巴卡亭的合计含量可达到0.0808%(树皮)和0.0845%(枝叶),均具有优良的工业利用价值。人工种植的云南红豆杉林木,其药物成分的含量并不显著减少。在人工林木根系中出现紫杉醇含量为0.0421%~0.0460%和巴卡亭含量为0.103%的高含样品,均已达到世界著名紫杉醇原料树种曼地亚(杂种)红豆杉和欧洲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巴卡亭的高含量水平。在样品间3种有效成分的差异很大,可达数倍至17倍。原因可能有3个方面:(1)树木遗传差异;(2)受生态环境影响;(3)样品调制、贮存及分析测定中的差异。从这3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有望提高云南红豆杉药用有效成分的含量。
云南红豆杉其材质优良,可用于建筑、家具、器具等,其提取物紫杉醇有抗癌作用。是集用材、药用、绿化于一体的珍贵树种.特别是其紫杉醇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红豆杉树种,红豆杉对环境适应性强,是新世纪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优良经济树种,同时在园林绿化、室内盆景方面也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板材可出口。专家预测,此树将长期畅销,效益极高,适合我国各地有条件种植的地方栽培,开发前景十分文广阔。

5、南方红豆杉

基本资料
种名:南方红豆杉
学名:Taxuschinenwsisvar.maireiChengetL.K
别名:美丽红豆杉、红榧、紫杉
科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
保护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产地分布: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常生于海拔1000-1200m以下山林中,星散分布.贵阳市主要分布在花溪、乌当、开阳、息烽。安徽省主要分布在黄山市歙县石门乡及黄山区一带。浙江省百山祖国家级保护区内也有广泛分布,其中庆元风景村三堆村至景宁一带最多。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两列,条形,微弯或近镰状,长1―3厘米,宽2.5―3.5厘米(萌生或幼苗更长可达4厘米,宽可达5毫米),先端渐尖,上面中脉凸起,中脉带上有排列均匀的乳头点,或完全无乳头点,下面有两条黄绿色气孔带,边缘常不反曲,绿色边带较宽。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托以圆盘状假种皮。种子倒卵形,微扁,先端微有二纵脊,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20米左右,胸径60~100mm。小枝互生,叶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条形,微弯,长1~4.5厘米,宽2~5毫米。果实球形坚果,假种皮,种子卵圆形。雌雄异株,异花受粉。花期3~6月,果期9~11月。散生于海拔500~3500米的山地林中,喜阴湿冷凉气候,一般年均气温11.2℃,年降水487.9毫米左右。
生境与生态学特征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特有成分之一,在阔叶林中常有分布。喜生于
山脚腹地较为潮湿处。对气候适应力较强,年均温11―16℃,最低极值可达―11℃,耐阴湿力强,要求肥力较高的黄壤,黄棕壤(酸性,微酸性土壤),较能耐水湿,南方红豆杉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树干上多见萌芽小枝,但生长比较缓慢。
耐荫树种,喜阴湿环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自然生长在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中性土、钙质土也能生长。不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很少有病虫害,生长缓慢,寿命长。

紫杉_紫杉 -保护现状

南方红豆杉枝叶浓郁,树形优美,种子成熟时果实满枝逗人喜爱。适合在庭园一角孤植点缀,亦可在建筑背阴面的门庭或路口对植,山坡、草坪边缘、池边、片林边缘丛植。宜在风景区作中、下层树种与各种针阔叶树种配置。国外用欧洲豆杉作整形绿篱效果很好。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优良珍贵树种。材质坚硬,刀斧难入,有“千枞万杉,当不得红榧一枝桠”的俗话。边材黄白色,心材赤红,质坚硬,纹理致密,形象美观,不翘不裂,耐腐力强。可供建筑、高级家具、室内装修、车辆、铅笔杆等用。种子含油量较高,是驱蛔、消积食的珍稀药材。

保护措施

南方红豆杉分布较广泛,多属鸟类取食带传播,故很分散、零星。由于材质好。色泽美观,破坏更为严重,当前首要的是停止对现有资源的破坏,同时加强繁育工作,引为庭园观赏树种,扩大栽培,达到保存物种的目的。用种子繁殖,种子有休眠期,须经低温层积处理,才能当年出苗。苗期生长较缓慢。

现状

稀有种。南方红豆杉在贵州省的分布区虽较广,但本种在其分布区内呈星散分布,种群数量稀少,若不加以保护,有处于渐危状态的危险。

分布

南方红豆分布于遵义、凤冈、梵净山、雷公山、瓮安,镇远、天柱、锦屏、黎平及荔波等地。我国台湾、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亦产。本种为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模式产地在贵州梵净山。
红豆杉在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1变种,即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等,分布于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四川主要分布在茂县、黑水、马尔康、汶川、泸定、康定、西昌、会理、米易等地区。

紫杉_紫杉 -栽培技术

1.选地施肥
选择疏松、富含腐殖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的高山台地、沟谷溪流两岸的深厚湿润性棕壤、暗棕壤为好。深翻、整平,按株行距0.4米×1.0米或0.4米×0.4米开穴,穴深40厘米,备栽。
2.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为主。
(1)种子育苗
①采种催芽。10月中下旬,果实呈深红色时采收种子。该种子属生理后熟,需要经过1年的湿沙贮藏才能发芽。常采取室外自然变湿沙藏层积法处理种子,以提高发芽率。
②选圃整地。一般因地制宜在松树林下育苗移栽较好。选择郁闭度在0.6~0.7且无病虫害的湿地松或马尾松成林地作圃地,要求坡度平缓、上层深厚、排水良好。在8~9月份将林内杂草和灌木清除掉,整理成水平梯面,深挖20~30厘米,于11月份浅翻细耙。整地时,施入腐熟基肥40~60担/亩(1亩二1/15公顷,下同),分厢作床,床高15~20厘米,宽1.2米,整平厢面后用15厘米宽的木板压出播种沟,深2厘米,播种沟距离20厘米。
圃地选择和施肥圃地选择以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不受西晒的稻田为宜(必须是当年收割的稻田土)。整地在收割中晚稻后,土壤干燥后深翻一次,碎土一次,尔后分厢做床。宽床1.5米(净床面宽1.2米,步道宽0.3米);床高20厘米,苗床长度视苗圃地而定。在整地做床的同时,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牛粪8000斤左右,速溶优质复合肥200斤,并拌入呋喃丹6至8斤防治地下害虫。在将肥料翻拌入土层并将整平厢面后,在厢面上填黄心土,厚5厘米。
③适时播种。一般在早春播种。种子贮藏1年后,有30%种子裂口现白时,及时筛出种子,放在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明水后均匀地播在沟内。条播为主,粒距5~7厘米。也可采用撒播。播种后,挖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黄壤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幼苗期注意遮荫,播种时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适宜,苗期搭建荫棚,透光度在60%。然后铺植苔藓护苗,保护苗床不受日晒雨淋,并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种子出苗率在70%以上。
播种分撒播和条播两种:撒播是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填好黄心土的苗床上,用黄心土覆盖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用苔藓将苗床全部覆盖。条播则选取15厘米宽的木板,在填好黄心土的苗床上压播种沟,深2厘米,播种沟之间的距离15至20厘米。将种子均匀播种于沟内,并用黄心土盖种,厚度1厘米,再用苔藓覆盖播种沟。
应注意的是:一是严格控制播种量,每亩用种为15公斤,否则会严重影响二年生苗木合格出苗率;二是播种后,撒播必须用苔藓将苗床全部覆盖,条播只要将苔藓覆盖播种沟。幼苗出土后,也不要将苔藓揭去,长期保持在苗床上。苔藓护苗优点为:保护苗床不受雨水溅击和阳光直射,使苗木不受阳光灼伤及避免因茎、叶沾泥形成泥棒而窒息死亡,并且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减少中耕除草用工。但覆盖的苔藓要薄,不能太厚,如遇久旱不雨,可用细黄土压住苔藓,或用喷雾器喷水保持苗床湿润。
(2)扦插育苗
在树木休眠萌动期,选择砂土、锯末、珍珠岩混合基质作扦插土。选择1~4年生的木质化实生枝,将插条剪为10厘米、15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小段,在剪枝时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马耳形,2/3以下去叶。选择药剂如ATP、ABT、NAA、IBAA等处理插枝后扦插、盖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荫。翌年移栽。
每年5~6月份剪取当年半木质化枝作插条,母树选择10年以下树龄。长度15~20厘米,剪去下部小枝、针叶剪成马蹄形,放在ABT7号生根粉中浸泡,浓度为30×10-6~50×10-6,浸泡时间3~12小时。随后将插条插在基质为河沙的苗床上。苗床要求1米宽,长度适宜,扦插深度3~5厘米。行株距10cm×8cm,随即喷水。苗床上搭架,用塑料布覆盖,每日喷水2~3次,半月后每日喷水1次。一般地温保持20~30℃,不要强光照射,30~40天即可生根。在此期间,可喷施芸苔素等叶面肥,促进生长。
当幼苗生根后,精细管理促进旺长,并适当通风透光炼苗,增加抗逆性。炼苗结束后可移栽在大苗床上。
幼苗一般在苗床生长2~3年,每年定时喷生长素、叶面肥精心管理。当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上山造林成片栽种。栽植时间为秋末或春季均可,株行距可按3米×4米,亦可在街道、公园、作观赏树栽。
(3)移栽
一般种子育苗的1~2年,扦插繁殖的1年左右,当苗高长至30-5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在10~11月或2~3月萌芽前进行,每穴栽苗1株,浇水,适当遮萌。
3.田间管理
种子出苗后,要经常拔除杂草。每年追肥l~2次,多雨季节要防积水,以防烂根。定檀后,每年中耕除草2次,林地封闭后一般仅冬季中耕除草,培土5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肥源以农家肥为主,幼树期应剪除萌蘖,以保证主干挺直、快长。
1)幼苗遮阴幼苗出土前,必须将阴棚架好,棚高1.7米。三伏天,苗床要用遮阴。
2)病虫害防治幼苗出土后正值雨季,因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幼苗易感染病菌而发生根腐和猝倒病,造成育苗全部失败。故重在于防,即在幼苗出土隔7天喷800倍托布津或半量式:波尔多液(0.5硫酸铜、0.5斤石灰、100斤水)喷雾,向幼苗茎干和叶背、叶面喷施。
3)中耕除草、施肥在苗木生长期间,注意除草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除草原则为:除小,除早。苗木生长前期追肥,以氮、磷肥为主,用10%的稀入粪尿加0.4斤尿素配制,每隔半月施一次。9月中旬停施,并将遮阴网拆走,棚架留下来年再用。
4)幼苗移栽如因播种不匀,造成苗木过密过稀,在5月底至6月中旬,须进行苗木移植,间密补稀。移栽方法为:选择阴雨天或雨后进行移栽,覆盖好苔藓后,用清水淋蔸,移栽。
4.采收加工
人工栽培的红豆杉一般在第3年后即可适当采收枝叶。鲜叶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根据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枝以嫩枝为好,叶以老叶为好。10月份为其最佳采收期。采收后如不作鲜加工用,应及时摊开通风阴干或晒干。
5、种植前景
红豆杉是第三世纪遗留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因其资源稀少,被列为世界珍稀树种加以保护。红豆杉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抗癌药,每公斤售价为500~1000万美元。紫杉醇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红豆杉枝叶用于治疗白血病、肾炎、糖尿病以及多囊性肾病。红豆杉自然资源匮乏,药源紧缺,因而各地都在对其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开发。红豆杉全身是宝,因此红豆杉树又被称为“黄金树”,种植前景看好。条件成熟的地方可适当发展。

6、西藏红豆杉

拉丁名TaxuswallichianaZucc.
中文名喜马拉雅红豆杉
拉丁科名Taxaceae
中文科名红豆杉科
拉丁属名Enpcontent
中文属名红豆杉属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西藏红豆杉又称喜马拉雅红豆杉,是我国4种1变种的红豆杉之一,是西藏特有树种。其他3种1变种为:云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变种)。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本或灌木,具开展或向上伸展的枝条;树皮淡红褐色,裂成薄片脱落;小枝不规则互生,淡绿色,后变淡褐色或红褐色;冬芽卵圆形,芽鳞覆瓦状,基部的芽鳞通常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背面稍具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基部。叶螺旋状着生,不规则二列,线形。通常直,Kl.5一3.5厘米,宽约2.5毫米,先端有突起的锐尖头,上面光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之条较绿色边带宽2倍的淡黄色气孔带;具短柄。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雄蕊,具短梗;雌球花几无梗,上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基部围有数枚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种子当年成熟,坚果状,柱状长圆形,生于肉质、红色、杯状假种皮中,长约6.5毫米,直径4.5-5毫米,微扁,下部两侧有钝脊,先端具短尖,种脐椭圆形。
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雪覆盖,年平均温10℃左右,最高温16一18℃,最低温0℃,年降水社800一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50一60%。能耐寒,并有较强的耐阴性,生长期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多生于河谷和沟边较湿润地段的林中,主要群落树种为乔松PinusgriffithiiMcClelland、喜马拉雅长叶松P.roxburghiiSarg.、喜马拉雅铁杉Tsugadumosa(D.Don)Eichler和高山栎QuercussemicarpifoliaSmith.等。花期5月,种子9―10月成熟。
用种子繁殖。种胚休眠期较长,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用湿沙层积贮藏,春季播种,发芽期可延至第二年。用扦插法亦能繁殖。
经济用途
西藏红豆杉是中国分布区最小,也是资源蕴藏量最小的种类,但资源基本未遭破坏。主要用于医药、观赏、科研等。

7、喜马拉雅红豆杉

拉丁名TaxuswallichianaZucc.
中文名喜马拉雅红豆杉
拉丁科名Taxaceae
中文科名红豆杉科
保护级别3
分布在我国仅见于西藏吉隆海拔2800~3100米地段的林中。阿富汗至尼泊尔也有分布。
现状濒危种。该种是喜马拉雅山的特有种类,在我同仅产西藏吉隆,数量极少,并常遭砍伐,若不采取有力保护措施,在我国将有绝迹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2800
海拔上限(米)3100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本或灌木,具开展或向上伸展的枝条;树皮淡红褐色,裂成薄片脱落;小枝不规则互生,淡绿色,后变淡褐色或红褐色;冬芽卵圆形,芽鳞覆瓦状,基部的芽鳞通常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背面稍具脊,脱落或少数宿存于小枝基部。叶螺旋状着生,不规则二列,线形。通常直,Kl.5一3.5厘米,宽约2.5毫米,先端有突起的锐尖头,上面光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之条较绿色边带宽2倍的淡黄色气孔带;具短柄。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雄蕊,具短梗;雌球花几无梗,上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基部围有数枚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种子当年成熟,坚果状,柱状长圆形,生于肉质、红色、杯状假种皮中,长约6.5毫米,直径4.5-5毫米,微扁,下部两侧有钝脊,先端具短尖,种脐椭圆形。
特性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雪覆盖,年平均温10℃左右,最高温16一18℃,最低温0℃,年降水社800一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50一60%。能耐寒,并有较强的耐阴性,生长期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多生于河谷和沟边较湿润地段的林中,主要群落树种为乔松PinusgriffithiiMcClelland、喜马拉雅长叶松P.roxburghiiSarg.、喜马拉雅铁杉Tsugadumosa(D.Don)Eichler和高山栎QuercussemicarpifoliaSmith.等。花期5月,种子9―10月成熟。
保护价值为喜马拉雅山区的特有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及红豆杉属分类、分布均有科学意义。
保护措施目前应严禁砍伐,保护好所在地的自然植被,建议在吉隆建立自然保?护区,或由林业部门重点保护喜马拉雅红豆杉、喜马拉雅长叶松、长叶云杉等珍稀植物。并开展繁殖试验,扩大种植。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种胚休眠期较长,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用湿沙层积贮藏,春季播种,发芽期可延至第二年。用扦插法亦能繁殖。
补充:地理分布:在我国仅见于西藏吉隆海拔2800~3100米地段的林中。阿富汗至尼泊尔也有分布。

8、须弥红豆杉

须弥红豆杉
拉丁名:Taxuswallichianavar.wallichiana
别名:云南红豆杉,赤柏松,紫杉
门属:裸子植物门
科名:红豆杉科(Taxaceae)
属名:红豆杉属
生长于海拔2000~3500米的山区。
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9、短叶红豆杉

短叶红豆杉的叶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生长在美国西海岸。
从短叶红豆杉的树皮中可提起得到紫杉醇(Paclitaxel)。
科学分类
界:植物界Plantae
门:松柏门Pinophyta
纲:松柏纲Pinopsida
目:松柏目Pinales
科:红豆杉科Taxaceae
属:红豆杉属Taxus
种: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
二名法
Taxusbrevifolia
Nutt.

10、曼地亚红豆杉

科中文名:红豆杉科
科拉丁名:Taxaceae
属中文名:红豆杉属
种中文名:曼地亚红豆杉
种拉丁名:Taxusmadia
曼地亚红豆杉是红豆杉的其中一种,红豆杉(学名Taxusmairei)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植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在全世界共有十一种,目前我国共有四个种和一个变种,即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变种)。曼地亚红豆杉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种而来。现在四川、广西资源、山东等地有栽培。
曼地亚红豆杉(Taxusmadia)原产于美国、加拿大,是一种天然杂交品种,其母本为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父本为欧洲红豆杉(T.bauata),在美国、加拿大生长发展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为常绿灌木,生物量十分巨大,生长时间短。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枝叶茂盛,萌发力强,耐低寒,能耐-25℃的低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可以栽种。生长快,年生长实测40~50cm,最高可60~70cm,是国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等)的300~700%生长量。3~4年生生物量积累为600~800/株?年,5年生时产鲜原料1.5kg以上,可用于提炼紫杉醇。次年又可萌生新的枝叶,其生物量还大于头年采收量。
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引种加拿大红豆杉树苗在四川试种,经权威机构测定,引种的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特性稳定,没有发生变异,紫杉醇含量接近原产地,部分样品中的含量还高于原产地。天然红豆杉树的紫杉醇一般分布于树皮中,整株利用率低。曼地亚红豆杉则是植株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枝叶含量达0.03%以上,根系部分可达0.06%,全株用于提取紫杉醇,植株利用率高,其深度加工后综合经济价值更高。
曼地亚红豆杉通过栽培选育已发展到时10多个品系,其中,Taxusmedia是美国FDA批准可以用作提取“紫杉醇”的红豆杉之一。4~5年生的曼地亚红豆杉的树枝和叶子中紫杉醇含量高于生长70~80年天然红豆杉树皮的“紫杉醇”含量。野生红豆杉包括国内品种在内的红豆杉,紫杉醇含量一般在0.004~0.01%之间,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为0.03~0.06%,是天然红豆杉的8~10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栽种。
曼地亚红豆杉这种珍稀植物的引进和驯化成功,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野生红豆杉资源,也为开发红豆杉这种黄金植物开辟了广阔前景。它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可用于营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曼地亚红豆杉四季常青,秋果红艳,给人以健康饱满的外观感,耐修剪,好造型,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11、矮生欧洲紫杉

种名:矮生欧洲紫杉
学名:TaxusbaccataEricoides
别名:
科:红豆杉科属:红豆杉属
形态特征:长绿矮生灌木,是欧洲紫杉的矮生品种。叶梢金黄色。
生长习性:耐寒,有极强的耐阴性,为高纬度地区园林绿化的良好材料。

紫杉_紫杉 -药品简述


紫杉

药名:紫杉
汉语拼音:zishan
英文名:taxa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uscuspidataSieb.EtZucc.
功效分类:渗湿利尿药
科属分类:红豆杉科。
别名:红豆杉、赤柏松
性味:淡;性平
归经:肾经
功能:利尿消肿
主治:肾炎浮肿;小便不利;糖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叶,5~18g;小枝(去皮),9~15g
生态环境:为耐荫树种,抗寒性强,散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植物东北红豆杉的枝和叶
采收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形态特征 紫杉 紫杉-概述,紫杉-形态特征

紫杉_紫杉 -中药化学成分


紫杉

叶含紫杉素(taxinine)A、H、K、L,尖叶土杉甾醇(ponasterol)A,蜕皮甾酮(ecdysterone),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
枝含紫杉碱(taxine),罗汉松甾酮(makisterone)A.
茎皮含紫杉醇(taxol)。
心材含紫杉新素(taxusin),异紫杉树脂醇(isotaxiresinol)和异落叶松脂醇(isolariciresinol)。
种子含东北红豆杉素(taxacin),欧紫杉吉吩(taxagifine)即12β、16β-环氧-11β-羟基-12,12-二氧紫杉素(12β、16β-epoxy-11β-hydroxy-12,12-dihydrotaxinine)E,紫杉素,紫杉素B,紫杉碱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
假种皮含紫杉素,10-二十九烷醇(10-nonacosanol),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山梨糖醇(sorbitol),蔗糖(sucrose),曲酸(kojicacid)等,曲酸可能是假种皮干燥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此外,东北红豆杉还含紫杉甾酮(taxisterone)即22-去氧蜕皮甾酮(22-deoxyecdysterone)。

紫杉_紫杉 -主要价值


紫杉

1、抗肿瘤作用:抗癌的主要成分为紫杉素和紫杉碱。该品所含紫杉醇是当前唯一的促微管聚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对KB细胞的Hela细胞也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KB细胞和L1210集落形成的抑制超过长春碱和秋水碱,对移植性肿瘤L1210、P388、W256、B16黑色素瘤均有明显的疗效。对人体肿瘤Mx1乳腺癌、Cxx结肠癌、Lx1肺癌异种移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降血糖作用:紫杉碱对正常家兔皮下或静脉注射,作用不显著;但对高血糖者(肾上腺素性或食物性的)皮下或静脉注射1~5mg/kg,有降血糖作用。
3、其他作用:0.1%浓度的紫杉碱能麻痹草履虫;对蛙、小鼠、兔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对兔的最小致死量为4.5mg/kg。对离体兔肠,少量有兴奋作用,0.002%以上浓度则呈抑制作用。对未孕小鼠、兔离体子宫为麻痹作用(0.01%),但对已孕子宫则呈兴奋作用。对离体蛙心及蟾蜍下肢或兔耳血管皆为抑制作用,并能降低兔血压;但也有报告能收缩血管者。较长期的给兔皮下注射(5~10mg/kg)对尿中总氮及硫酸根的排出无明显影响。紫杉碱对兔静脉注射能抑制心脏及呼吸,其致死量在2~3mg/kg。

紫杉_紫杉 -药(毒)理学


紫杉

紫杉碱为混合碱,紫杉碱A(自欧紫杉Taxusbaccata中提出者)毒性不大,对大鼠静脉注射5mg/kg或给豚鼠静脉滴注62mg/kg/小时,均无明显作用;紫杉碱B对大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4.5mg/kg;对猫静脉注射0.9mg/kg即引起血压骤降,0.53mgkg即引起心电图改变,对心肌有直接伤害作用。紫杉碱对小鼠腹水癌细胞有轻度抑制其呼吸的作用(有效浓度为80μg/ml)。

紫杉_紫杉 -选方


紫杉

1、治糖尿病:紫杉叶二钱。水煎;日服二次,连续用(如有恶心呕吐副作用,则停药;无副作用,可逐渐加量至五钱为止)。(《吉林中草药》)
2、治肾炎浮肿,小便不利:紫杉叶二钱,木通三钱,玉米须三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紫杉_紫杉 -各家论述

《本草推陈》:利尿,通经。治肾脏病,糖尿病。

紫杉_紫杉 -生药材鉴定


紫杉

被皮红褐色,有浅裂;小枝密,互生,棕色或绿黄色,有稍突起的叶柄残基。枝的横切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周围有较薄的栓皮,木质部细密,占绝大部分,年轮和放射线可见,髓部细小,棕色,常枯朽。叶易脱落,螺旋状着生,排成不规则2列,与小枝约成45度角斜展;叶片条形,长1.5~2.5cm,宽2.5~3mm,先端急尖,边缘反卷,基部狭窄,有短柄,上表面微皱缩,暗棕绿色或棕绿色,略有光泽,下表面棕色,中脉微隆起。气特异,味先微甜而后苦

紫杉_紫杉 -园林绿化


紫杉

紫杉每亩可定植种苗2000株,三年后年产枝叶1吨以上,房前屋后,荒坡空地,道路两旁也适宜种植,一次种植,长年受益,效益显著。紫杉树形美丽,果实成熟期红绿相映的颜色搭配令人陶醉,可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护和林、园艺观赏林,是新世纪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优良树种。
在园林绿化,室内盆景方面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利用珍稀红豆杉树制作的高档盆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卖到30万元/盆,成为城市绿化和家居美化新贵,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珍贵的“摇钱树”。

紫杉_紫杉 -种子繁殖


紫杉

1、收集种子:9~10月采收红色果实,搓去红色假种皮和果肉,洗净,混湿沙贮藏。
2、破损种皮:种子后熟期较长,有休眠特性,在自然条件下需经二冬一夏方可萌发,即冬季置室外冷冻,夏季接受高温、雨淋,翌年秋播,如春播可于入冬后仍留室外土中冷冻,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入暖房催芽后播种,播后20多天能出苗。若能将种子用粗沙用鞋底在粗糙水泥地上进行反复磨擦,磨破其不显眼的坚韧种皮、磨薄其坚硬的种壳(勿磨烂种仁),就能使种子容易透水、透气,播种发芽较快。
3、变温处理:紫杉种子有胚根、胚轴双休眠习性,胚根需通过1月左右25℃以上高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胚轴需在零下3℃~零下20℃条件下1个月左右才能解除休眠。为了提早的加速种子萌发,只要将破损了种皮的紫杉种子混上湿沙,置零下3℃以下的环境中冷冻25~40天,就可以解除其胚轴休眠,冬末或早春播种后,经过2个月左右遇上25℃以上的气温即能打破胚根休眠,种子就能萌芽出土。
4、播种育苗:条播,出苗后要遮荫,幼苗怕日灼,荫棚的透光率15%~20%,并要勤除草,15~20天浇1次淡尿素水或清粪水提苗,1年后可露地移栽。

紫杉_紫杉 -扦插繁殖


紫杉

1、收集插条:在春夏之交的5~6月,从4龄以上的母树上剪取当年生嫩枝作插条。
2、插条处理:剪取长15厘米以上的枝条作插穗,除去下部叶子,将枝条基部环剥出0.5~1厘米的伤口,待伤口周边处有瘤状物形成后,再把枝条从环剥处下部剪下,基端置100ppm吲哚乙酸或苯乙酸中浸泡3小时,或用200ppmABT2号生根粉溶液浸泡8~10小时。
3、扦插方法:将处理过的插穗插于备好的苗床上或蛭石加风化沙(1∶1)锯木基质上,扦插深度3~5厘米,株行距8~10厘米。插后浇透水,并用塑膜拱罩保湿,起初每天喷水2次,2周后每天1次。荫蔽同种子育苗。插后45~50天生根,精心管理,成苗率可达90%以上。

紫杉_紫杉 -幼苗管理与出圃造林


紫杉

1、幼苗越冬管理:幼苗怕霜冻,冬季须拱棚保温护苗,塑膜上加盖草帘好。
2、幼苗移栽炼苗:播种苗或扦插苗经培育1年后,均应移栽炼苗,按株行距25~30厘米把苗移栽到露地苗麻上,搭1.5米高的六阴四阳的遮荫棚,常浇水,见苗退黄时追施淡尿素水或清淡粪水,培育壮苗。
3、出圃造林:经炼苗1年的紫杉苗,苗高40~60厘米时可出造林。冬末早春栽培好,定植株行距1.6米×2米。栽培5年可全株卖给制药厂,1株价植80~100元

紫杉_紫杉 -市场需求


紫杉

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虽占一半以上,但从世界上的紫杉醇的需求量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自从1992年美国的食品药物管理局(FAD)批准紫杉醇为治疗晚期的癌症药物以来,我国的野生红豆杉资源过度砍伐日益加重,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野生红豆杉的很多生物学特性,又限制了自然群落的发展。据统计:世界上癌症的年发病人数在1000万以上,如按0.006%~0.06%提取紫杉醇,年需消耗红豆杉树皮700~1000吨。即使全球的红豆杉树皮全部采净,也仅能维持短期的需要。所以,人工扩繁发展红豆杉资源,建立红豆杉医用原料用材林基地就迫在眉睫。

紫杉_紫杉 -进出口管理

红豆杉是珍稀资源,有着重要的医用价值,为了保护红豆杉资源,国家对红豆杉及其产品进出口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规定,以下是2004年国家濒管办海关总署发布的管理通知:
濒办字〔2003〕63号

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实行证明书管理制度。
二、为提高对红豆杉及其部分和产品进出口申请的审核效率和审批质量,对红豆杉人工培植、采集利用、经营生产的企业,以及红豆杉及其部分和产品的进出口公司实行备案制度。
三、根据《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红豆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林护发〔2002〕287号),禁止野生红豆杉及其部分和产品的商业性出口。
四、任何贸易方式申请从《公约》缔约国进口喜马拉雅红豆杉及其部分和产品的,均应提供对方国家的出口许可证,按进口《公约》附录II物种办理。
五、对进出口喜马拉雅红豆杉及其部分和产品的(包括加工贸易方式),海关凭《CITES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办理有关验放手续;对进出口其他种红豆杉及其部分和产品的(包括加工贸易方式),海关凭《野生动植物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办理有关验放手续。
六、对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以及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出境时,海关按第五条规定凭有关进出口证件办理验放手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478.html

更多阅读

兰花的形态特征 兰花简笔

2010-02-13 17:16兰花的形态特征兰属植物的根为肉质根、具假鳞茎。除宽叶类型和腐生类型少数种外,大部分具有狭长的叶,从假鳞茎上簇生而出。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花序直立,斜出或俯垂。花的构造基本一致,萼片与花瓣同形。唇瓣无柄,通常三

泥炭藓科 泥炭藓科-概述,泥炭藓科-形态特征

泥炭藓科植物体较粗壮,疏松丛生,呈淡黄绿色,嫩枝尖端常带紫色。茎皮部具3―5层大细胞,表层细胞疏被螺纹,每个细胞具1―4个小孔。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安徽、四川、贵州等省区。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喜马拉雅

黄花夹竹桃 黄花夹竹桃-种属概述,黄花夹竹桃-形态特征

夹竹桃科常绿小乔木。又名黄花状元竹、酒杯花。原产美洲热带,喜光,喜高温多湿气候,耐半荫。黄花夹竹桃夹竹桃的特点_黄花夹竹桃 -种属概述原产美洲热带,西印度群岛及墨西哥一带;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南方各省广为栽培,长

速生艳红紫薇 速生艳红紫薇-概述,速生艳红紫薇-形态特征

速生艳红紫薇(Fast-growing brilliant red crape myrtle)也叫紫薇,年直径生长可达3公分左右,小苗定植2年干径5公分以上,生长速度是普通紫薇的3倍,修剪后发枝力强,树冠丰满,枝条粗壮,树形美观。艳红_速生艳红紫薇 -概述速生艳红紫薇为紫薇的

小果蔷薇 小果蔷薇 小果蔷薇-形态特征,小果蔷薇-产地

小果蔷薇(学名: Tratt.)别名小金樱,是落叶蔓生灌木,高2-5米;小枝圆柱形,无毛或稍有柔毛,有钩状皮刺。小叶3-5,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花多朵成复伞房花序,花瓣白色,倒卵形;果球形,红色至黑褐色,萼片脱落。花期5-6月,果期7-11月。 多生于向阳

声明:《形态特征 紫杉 紫杉-概述,紫杉-形态特征》为网友秋田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