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简介及生平年表 钱玄同 钱玄同-简介,钱玄同-人物年表

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著名文学理论家、语言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浙江省吴兴(今湖州市)人,原名夏,字中季,后改名玄同,字德潜,号疑古,自称“疑古玄同”。从事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钱玄同_钱玄同 -简介


钱玄同

钱玄同出生在浙江吴兴的一个贫苦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幼年随父生长在苏州。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亲自教他学习《尔雅》和其他儒家经典。长大后,钱玄同求知若渴,但因家境贫寒,只得四处借书自学。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学识渊博的徐元钊先生(江南最大的藏书楼――古越藏书楼的楼主)。他改变了钱玄同一生的命运。徐元钊先生认定他是一个可塑之材,于是将他带回家,安顿在自家的藏书楼读书,还免费提供吃住。

钱玄同在清光绪未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拜见章太炎(炳麟)于《民报》社,章太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同时听章太炎讲文学音韵学。结识的许多章门弟子,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学者。宣统年间归国,任浙江嘉兴中等学校国文教员。

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先在杭州教育专署任科员、视学;钱玄同从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执教,连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专任教授二十余年。他讲授的课程,以音韵学为主,还有“说文研究”“经学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并长期任国文系主任。

钱玄同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也是很显著的。他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中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数十年来,影响颇大,迄今仍为音韵学家所称引。当代许多音韵学家如罗常培、魏建功、白涤洲、赵荫棠、王静如、丁声树等或是他的学生,或受过他的教益。

钱玄同在国语运动、文字改革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他把文字音韵学精深的学术研究应用到国语统一、文字改革的实际工作中来。他既是国语运动的理论家,又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实干者。他早年积极宣传汉语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后来他和赵元任、黎锦熙等数人共同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钱玄同_钱玄同 -人物年表


钱玄同(右1)1920参加苦雨斋聚会

1906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读师范,曾与鲁迅同听章太炎的文字学,并结交革命志士和大批追求新思潮的青年。

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从章太炎习国学,开始致力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及《说文解字》研究。

1910年,回国后,在浙江、北京等地中学任教。

1911年的2月间,钱玄同在故乡吴兴拜访了经学大师崔适。钱玄同读了崔适所著的《史记探源》稿本,又从崔适那里借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阅读,自此笃信“古文经为刘歆所伪造”之说。钱玄同到北京后,仍去信向崔适请教问学。这样钱玄同在经学上有了两个正式的老师,一个是章太炎,一个就是崔适。

1913年,到北京,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附属中学国文、经学教员。后来,又长期在国立北京大学兼课。

1915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增设国文部,钱玄同任国文部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文字学教授和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

1916年,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兼北京大学教授。

1917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为会员,后又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国语运动。同年,钱玄同为林玉堂(后改名林语堂)的《汉字索引制说明》作跋语。钱玄同在《跋》里,提出了按拼音字母音序编纂字典词典的方法:以注音字母附记字旁,仿英法日本字典之体制。

1918年至1919年的《新青年》杂志,钱玄同是轮流编辑之一。曾任《新青年》编辑。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成为倡导新文化,攻击封建主义,提倡民主、科学的勇士。

1920年,曾化名王敬轩发表《致新青年诸君子》一文,与刘半农演双簧信,鼓欧文学革命。

1924年11月,《语丝》创刊,他列名发起人,与周作人、胡适过从甚密。不久,取名“疑古玄同”,鼓吹尊古、信古。著有《文字学音篇》、《说文部首今读》、《古韵二十八音读之假定》等。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写过一篇《关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文章,他把反帝和反封建两项战斗任务结合起来考虑,主张一面积极反抗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一面用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的文化知识“唤醒国人”,使国人爱护自己的国家。

1928年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国音大辞典股主任、国语统一筹备会常委。

1933年,日冠侵入华北,他曾把眷属送到上海去住,自己也想离开华北到南方去。当年他写信给黎锦熙、罗常培说,自己“既无执干戈以卫社稷之能力”,只能以教书“骗钱糊口,无聊极矣!可耻极矣!”可见他精神的痛苦。

1935年,他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

1938年春,钱玄同恢复了旧名“钱夏”,表示“夏”而非“夷”,不做敌伪的顺民。他常间接寄语随北平师大迁至城固的好友黎锦熙等,说“玄同绝不污伪命”。

1939年1 月14日,钱玄同还到孔德学校处理李大钊的遗留图书《九通》,把它卖给当时的北京女师大,帮助解决李大钊的子女生活窘迫问题。1月17日,钱玄同忽然右脑部溢血,在德国医院逝世。终年52岁。

钱玄同_钱玄同 -思想转变


钱玄同(前排左2)1928.6参加北大文科国文门第四次毕业合影

大约在1910年,钱玄同和章太炎、陶成章,在东京办《教育今语》杂志,出过六期。杂志的宗旨是给一般失学者灌输文字学和历史学方面的国学常识,内中也带有提倡种族革命的意味。那时章太炎等一班民族主义者主张光复旧物,钱玄同也浸渍于中国古典文献里,写起文章来,春秋笔法时出。

钱玄同原来是坚定不移要复古的。他以为清王朝既已推翻,就当恢复汉民族一切更古的古制――除了“皇帝”之外。然而1912年3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也决议把政府迁到北京。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告恢复帝制,1917年又发生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这一系列事变,使钱玄同大受刺激,他由“反清排满”时代的恢复以前汉民族的“古”,进而发展到反对复古,并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孔子简介及生平年表 钱玄同 钱玄同-简介,钱玄同-人物年表

钱玄同_钱玄同 -性格特点


新文化运动时的钱玄同

在钱玄同生活的年代,不少学者都激烈偏执,但像钱玄同这么极端,还真不多见。他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逆徒。

20世纪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态度。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今文学家说古文经过刘歆伪造,说得是对的;古文学家说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对的。因此,现代学人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学家的观点来批评今文学家,用今文学家的观点批评古文学家,从相互指责之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20世纪30年代初,章太炎带着黄侃到北京讲学,钱玄同对老师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对师兄却根本不买账。有一天,在章太炎住处,黄侃开玩笑地对钱玄同说:“二疯,你来前,我告你!你可怜啊!先生也来了,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地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玄同顿时翻脸,拍着桌子厉声说:“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话文,混账!”章太炎闻声赶来,哈哈大笑,排解说不许再争什么注音白话文,都给我念日语字母。章的意思十分明显,想想当年在日本一起学习的同门之谊,有什么好吵的。

钱玄同_钱玄同 -倡导白话


钱玄同

1918年,钱玄同开始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一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六十多篇文章。他催生了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杰出的白话短篇小说,同时也唤醒了鲁迅沉睡着的文学写作热情。由于钱玄同的不断约稿和催促,才使鲁迅创作了他的《狂人日记》。如众所周知,这篇《狂人日记》不但是篇白话文,而且是攻击吃人的礼教的第一炮,这便是鲁迅钱玄同所关心的思想革命问题,其重要超过于文学革命了。

胡适写作白话,时间更早一些。1917年10月,胡适把他一年来写作的白话诗编成《尝试集》,给钱玄同看,并请他作序。钱玄同在给胡适的白话诗作的序中,发挥了他对白话入诗的见解,以他汉语史的学术修养,从历史的变迁里阐述“言文一致”的道理:“我现在想:古人造字的时候,语言和文字,必定完全一致。因为文字本来是语言的记号,嘴里说这个声音,手下写的就是表这个声音的记号,断没有手下写的记号,和嘴里说的声音不相同的。拿六书里的转注来一看,很可以证明这个道理。”代表现代中国新文学最早创作实绩的两部白话文学作品: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胡适的白话诗《尝试集》,都与钱玄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钱玄同_钱玄同 -与刘半农


钱玄同和刘半农

新文学肇始,最需要反响―――特别是来自“反”的那一方面的“响儿”,苦于一时不见,两位就商量着制造一个。于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历数新文学的坏处;刘半农则一一予以驳斥。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双簧信”。真刘半农骂倒假“王敬轩”, 新文学乃告成立。这样事情现在看来,有些行为艺术的意思。钱玄同能假扮“王敬轩”,因为他旧学问根底太深,刘半农早先是“鸳鸯蝴蝶派”,没有学历,在北大为美国博士胡适所鄙视,遂弃教授之职到欧洲苦苦当了五年多留学生,考得一个法国博士回来,接着当他的教授。

钱玄同和刘半农都是性情中人,写文章倒在其次,虽然都是散文大家。钱玄同“述而不作”,深入思考,提供观点,鼓励别人写作,自己很少动手,甚至授课都不写讲义,只做图表。刘半农兴趣广泛,无所不能,写诗,翻译,搜集民谣,校点古籍,考古,谈音乐,还有摄影。

两位都没有活到很大岁数,刘死时四十三岁,钱死时五十二岁。他们晚年,都曾被讥为“没落”,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两位作为“五四”代表人物,一直坚持的是文化批判立场。另外他们都是“业余作家”各自有其专业,而且都是绝学。钱玄同集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传人于一身,是经学和小学大师;刘半农是实验语音学专家,他们不过是继续从事其学问研究而已。刘半农往绥远调查方言,为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去世,乃是以身殉职。钱玄同最后抱病为故友刘师培编辑遗著,死而后已。

钱玄同_钱玄同 -与鲁迅

钱玄同鲁迅闹得很不愉快。他们既是师出同门,又一起在《新青年》上打打杀杀,临了却分道扬镳。众所周知,鲁迅写小说,是因为受一个叫金心异的人教唆,金心异就是钱玄同。那时候,鲁迅埋头古籍,整日抄古碑,是钱玄同把鲁迅从古书堆里拉了出来,促使他成为新文化的一名旗手。可是钱玄同似乎更愿意和周作人做朋友,对鲁迅则敬而远之。

1929年5月鲁迅回北平省亲时偶遇钱玄同。这两位章门弟子,因为一张名片上的姓名问题发生争执,不欢而散,从此竟断了往来!鲁迅和钱玄同共同的朋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及此事,并转述过鲁迅的自述。钱玄同在鲁迅去世后,写了《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一文,也说起这事:那天,他要看孔德学校收藏的旧小说。我也在马隅卿(孔德校务主任)那边谈天,看见他的名片还是“周树人”三字,因笑问他,“原来你还是用三个字的名片,不用两个字的。”我意谓其不用“鲁迅”也。他说,“我的名片总是三个字的,没有两个字的,也没有四个字的”,他所谓四个字的,大概是指“疑古玄同”吧!当时钱因信奉疑古学派而常署此名。在钱玄同看来,是鲁迅给他吃了一个“闷葫芦”,之后就“自然回避了”。

客观地说,钱玄同和鲁迅还应该算是同路人,他们的方向大致相同,只是在小岔道上有些分歧。人各有志,钱玄同的奋斗目标,和刘半农一致,是语音方面的革命。刘半农带着大批科学仪器,从法国载誉归来,钱玄同曾非常激动,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知音。

钱玄同_钱玄同 -儿子


钱玄同与全家合影,右起,五子钱德充、钱玄同、 长媳徐幽湘、夫人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5491.html

更多阅读

孔子简介及生平年表 李作鹏 李作鹏-简介,李作鹏-生平年表

李作鹏(1914年4月24日-2009年1月3日)男,江西吉安青原区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担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并在1969年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1年9月被停职检查。1973年,因参与“林彪反革命集

孔子简介及生平年表 林海音 林海音-人物简介,林海音-生平年表

林海音,(1918年-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苗栗县头份镇。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代表作品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

孔子简介及生平年表 多尔衮 多尔衮-简介,多尔衮-生平年表

爱新觉罗・多尔衮(公元1612-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少年时多次随兄出征蒙古与明朝,因屡建功勋16岁而获“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成为正白旗旗主(与兄阿济格分别持有正白旗15个牛录,阿济格年长为

声明:《孔子简介及生平年表 钱玄同 钱玄同-简介,钱玄同-人物年表》为网友漫游诗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