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物种进化 腕龙 腕龙-形体特征,腕龙-物种历史

腕龙(学名:Brachiosaurus)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蜥蜴)结合而来,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侏罗纪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龙,名字的原意为“有武装的蜥蜴”。在过去数十年,腕龙曾经被认为是陆地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在2009年,Michael Taylor发表一项高胸腕龙、长颈巨龙的比较研究,确定东非的长颈巨龙是独立的属,而北美洲的高胸腕龙是个亚成年体,会成长至更长、更重的体型。

腕龙_腕龙 -形体特征

恐龙体长: 长25米,高15米

恐龙体重: 30吨

恐龙食物: 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

生存年代: 1亿4500万-1亿5600万年前,侏罗纪晚期

生存地点: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河谷和非洲的坦桑尼亚

辨认要决: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


腕龙

腕龙属于蜥脚下目,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不同于蜥脚下目的其他科,它的身体结构像长颈鹿,有着长前肢,颈部高举。腕龙有个长脖子、小脑袋和一条短粗的尾巴。走路时四脚着地。腕龙的前腿比后腿长。每只脚有五个脚趾头。每只前脚中的一个脚趾和每只后脚中的三个脚趾上有爪子。腕龙的牙平直而锋利。腕龙的鼻孔长在头顶上。腕龙有个非常小的脑袋,因此不太聪明。它们成群居住并且一块外出。腕龙生小恐龙时不做窝,而是一边走一边生,于是这些恐龙蛋就形成了长长的一条线。腕龙不照看自己的孩子。它们吃东西时,腕龙不咀嚼就将食物整块吞下。

人类历史物种进化 腕龙 腕龙-形体特征,腕龙-物种历史

在过去数十年,腕龙曾经被认为是陆地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在2009年,Michael Taylor发表一项高胸腕龙、长颈巨龙的比较研究,确定东非的长颈巨龙是独立的属,而北美洲的高胸腕龙是个亚成年体,会成长至更长、更重的体型。这使得大部分关于腕龙的科学研究与资料,其实来自于长颈巨龙。


腕龙

模式种高胸腕龙(B. altithorax)的正模标本包含了七节后段背椎、荐

椎、尾椎的近端、鸟喙骨、肱骨、股骨及肋骨。腕龙的正模标本没有颈椎,但某些腕龙科的颈椎可能属于腕龙,若将这些颈椎列入评估,腕龙的颈部长度接近于长颈巨龙。长颈巨龙是腕龙的近亲,身长被估计可达24米长,头部可高举至离地面14米高。腕龙的体型修长、尾巴更长,因此身长可能大于长颈巨龙。此外,腕龙的标本并是个亚成年个体,所以它们会成长至更长、更重的体型,身长可能是25米。Michael Taylor估计,长颈巨龙的体重约为23.3吨,腕龙的体重则约为28.7公吨。


腕龙

一个人的头顶只能够到这种庞然大物的膝盖。它有巨大的身躯、很长的脖子、小脑袋和长尾巴。 一个巨大、强健的心脏不断将血液从腕龙的颈部输入它的小脑。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也许有好几个心脏来将血液输遍它庞大的身体。沿着颈椎,那发达的肌肉帮助支撑它的头。与其它恐龙不同的是,腕龙的前腿比后腿长,这样能帮助它支撑它的长脖子的重量。腕龙吃树梢上的嫩叶,其他吃草类动物是够不着的。依靠长长的脖子,它能够摘取最高处的树叶。今天的长颈鹿也是如此。腕龙有发达的颌部,犹如边缘锋利的勺子一般的牙齿,可夹断嫩树枝和树芽。腕龙需要吃大量的食物,来补充它庞大的身体生长和四处活动所需的能量。一只大象一天能吃大约150公斤的食物,腕龙大约每天能吃1,500公斤,是今天庞然大物食量的十倍!它可能每天都成群结队地旅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荡,寻找新鲜树木。


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高胸腕龙骨架模型

腕龙(brachiosaurus) 是大型恐龙之一,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你从腕龙的模

型和其它恐龙分辨,可以轻易的从腕龙前肢较后脚要长这件事得知;它的肩膀离地大约5.8米,而它的头当抬起举高时,离地面大约有15米,虽然可能觅食高树梢的枝叶,有些科学家认为它不会让脑袋抬举太久──那将造成非常困难的要将血液输送上去。这么高大的动物要采食高树上的枝叶,当然是很容易的。与其他巨型食草恐龙一样,它也是长脖子小脑袋,头顶上的丘状突起,就是它的鼻子。腕龙前肢高大,肩部耸起,整个身体沿肩部向后倾斜,这种情况在现在的某些高个动物如长颈鹿的身上还能看到。


骨骼和头骨

腕龙有一个巨大的身躯,还有着长长的脖子,它们的身体过于笨重,身长23米,重达40吨。这些恐龙都是吃植物的,由于身体太重都是四足支撑。尽管这样,行动依旧不便,只好在有水的地方活动,靠水的浮力来减轻一些体重,同时也躲避食肉恐龙的袭击。侏罗纪期气候温暖,植物兴旺,为恐龙的生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爬行动物有个特点,身体终生都在不停的生长,各种类型的龙都在不停的吃不停的长,而腕龙这样的大型恐龙生长速度更快,吃得也更多

。身边的植物吃完后,它们利用长长的脖子不用移动身体就能吃到远处的植物,由于脖子很长转动时很迟缓,要是再长个大脑袋就更加笨重了,所以它们的头都非常的小,与整个身体都不成比例。用现在的眼光看,它们的身体都是奇特的。我们知道头脑是指挥身体行动的“司令部”,脑量很少的话是不能协调身体运动的,而腕龙却恰恰如此。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腕龙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腰部变大、膨胀,形成一个神经节,替大脑分管内脏和四肢的运动,这就是专家们所称的“第二大脑”和“恐龙有两个脑袋”的含义。

“水对腕龙来讲是太重要了,水中的藻类、湖岸边的丛林为腕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同时又部分弥补了腕龙体重过大、行动不便的弱点。更重要的是它保障了腕龙的安全,如果食肉恐龙来了,它们就迅速移到深水处,全身浸泡在水中,只把脑袋顶部的鼻孔露出水面呼吸,食肉恐龙只得望水兴叹。所以这些龙除了产蛋、转移湖泊时上岸外,长期都是泡在水里。腕龙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就是为了方便在水里泡着的时候换气。腕龙潜水的本领可不小,它们可以长时间潜在水里不用换气,有些专家认为它们可以在水中潜20分钟以上。”这是原本古生物学家的观点,但现在有证据证明如果腕龙泡在水里,水压会压碎它的心脏。

腕龙_腕龙 -物种历史

在1900年,埃尔默・里格斯(Elmer S. Riggs)等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西部的大峡谷发现腕龙的第一个标本。

有效种

高胸腕龙(B. altithorax):模式种,由埃尔默・里格斯于1903年发表、命名。化石包含两个部分骨骼,发现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及犹他州的莫里逊组(第2到第4、与第6地层带)。化石时期可追溯至1亿5000万到1亿4500万年前,相当于启莫里阶至提通阶。与长颈巨龙相比,高胸腕龙的四肢较短,身体较修长。一个发现于科罗拉多州的完整蜥脚类颅骨,过去曾先后归类于迷惑龙、圆顶龙,近年被发现可能属于高胸腕龙。高胸腕龙可能比其他腕龙科原始,是原始大鼻龙类与长颈巨龙的过渡物种。 B. nougaredi:由艾伯特・拉伯于1960年所发表、命名,化石包含部分前肢、臀部的荐骨,发现于非洲阿尔及利亚的瓦尔格拉。生存时期估计是1亿1200万年前,相当于白垩纪的阿尔布阶早期。由于化石过于零散,目前的状态为疑名。B. nougaredi的生存时期晚于高胸腕龙、长颈巨龙,因此可能是并不属于腕龙。

B. sp.:在1998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等人将一个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用于重建秀丽雷龙的颅骨,鉴定为北美洲的腕龙科颅骨,并标名为Brachiosaurus sp.,可能属于高胸腕龙。这个颅骨较为类似圆顶龙,而不类似长颈巨龙。

长颈巨龙


长颈巨龙

在1909年,德国古生物学家沃纳・詹尼斯(Werner Janensch)在德属东非(现今的坦桑尼亚)林迪市附近发现蜥脚类恐龙的标本,包括5副部分骨骼,其中有至少3个头颅骨及一些四肢骨头。在1914年,沃纳・詹尼斯将这些标本归类于腕龙属的一个新种,并命名为布氏腕龙(B. brancai)。高胸腕龙、布氏腕龙被估计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相近时代。两者的外表类似,但高胸腕龙比较原始、四肢较短,布氏腕龙的颅骨鼻腔较高、口鼻部较短。


腕龙

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发现非洲的布氏腕龙

与北美洲的高胸腕龙有显着的不同,尤其是身体脊椎的比例,以及高胸腕龙的体型较纤细。保罗于是将非洲的腕龙化石,建立为一个亚属,布氏腕龙(长颈巨龙)“B. (Giraffatitan) brancai”。在1991年,乔治・奥利舍夫斯基(George Olshevsky)认为这些不同处足以建立为新属,于是将布氏腕龙独立为长颈巨龙(Giraffatitan)。

自从长颈巨龙被命名以来,古生物学界普遍不接受腕龙、长颈巨龙是两个属的分类法。除了保罗与奥利舍夫斯基的研究以外,很少出现在科学文献中。在2009年,Michael Taylor公布一项详细的高胸腕龙、长颈巨龙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的体型、外形、身体比例、颅骨形状有显着的不同,因此长颈巨龙是个有效的独立属,不属于腕龙。

葡萄牙巨龙

在1957年,由艾伯特・拉伯(Albert de Lapparent)及G. Zbyszewski将一些葡萄牙化石命名为阿塔拉腕龙(B. atalaiensis)。化石是一些脊椎、部分骨盆及四肢骨头,发现于葡萄牙埃什特雷马杜拉。化石时期可以追溯至晚侏罗纪的提通阶。已于2003年被建立为新属,葡萄牙巨龙。

其它种

阿塔拉腕龙(B. alataiensis):由艾伯特・拉伯(Albert de Lapparent)及Zbyszewski于1957年所描述的物种,已于2003年被建立为新属,葡萄牙巨龙。它的化石是一些脊骨、部分臀部及四肢,是于葡萄牙埃什特雷马杜拉被发现。化石时期可以追溯至150万年前,晚侏罗纪的启莫里阶。

腕龙_腕龙 -文化与收藏


侏罗纪公园

对于古生物学界与一般大众而言,腕龙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因此腕

龙出现在众多的电影中,例如环球公司的卖座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以及后续作品《侏罗纪公园3》(Jurassic Park III),在电视节目里,腕龙的出镜率也很高,《与恐龙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与巨兽共舞》(Walking With Monsters)节目结尾。另外,一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1991 GX7,现名为9954 Brachiosaurus,则是以腕龙为名。

由埃尔默・里格斯所发现的第一个高胸腕龙标本,目前存放于芝加哥菲尔德自然科学博物馆。在芝加哥欧海尔国际机场的联合航空B大堂,有一个腕龙骨骸模型展示中,是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赠礼。菲尔德博物馆的外侧,也有一个相同的骨架模型。

柏林洪堡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布氏腕龙的骨架模型,其实是属于长颈巨龙,由数个实际标本、模型组合而成,是全世界最高的恐龙骨架模型,已列名于吉尼斯世界纪录,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完整恐龙骨架模型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6132.html

更多阅读

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探险 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发明

十项最具突破性的探险 从月球到珠穆朗玛峰,历数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探险。阿波罗十一号登上月球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们面对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引擎失灵的后果可能是他们要永远呆在月球表面,或者就此迷失于太空之中。太阳辐射和坠入大气层

圣经人类历史年代表 圣经中记载人类发展

编者记:本文资料全部来自互联网,本文旨在说明人类历史的年限乃是上帝定立,是有[圣经]的明证,有史有据!而非所谓一直在修正前路的科学现今所指上万年历史;科学在没有找到真相之前,总是以错误建立在人们心中!直到找到真相才使

声明:《人类历史物种进化 腕龙 腕龙-形体特征,腕龙-物种历史》为网友独遇不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