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处 励精图治 励精图治-成语简介,励精图治-成语出处

励精图治: 图:谋求,设法。励:奋勉。治:治理。意思是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也可以用来形容他或她的实际行动。出处为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图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御史大夫魏相觉得霍氏家族独揽朝政大权,不好管束,建议宣帝采取措施来抑制霍氏家族权力的增大。他直接听取诸位大臣的意见,严格考查各级官员的政绩;还把盐价降低了,提倡节俭清廉,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励精图治_励精图治 -成语简介

解释


张玉柱书法 迈卓励精图治 ( lì jīng tú zhì )图:谋求,设法。励:奋勉。治:安定,太平。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以求获得太平盛世的情景。(只能指治理国家)亦作“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相关


张玉柱书法 迈卓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在勤民,宿弊都将一洗新。(元・马致远 《青衫泪》楔子)

近义词 雄才大略、励精求治、精益求精

反义词 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灯 谜 医学;

励精图治(打一字)谜底:清

励精图治_励精图治 -成语出处

励精图治的意思是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也可以用来形容他或她的实际行动。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图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这句话,你看懂了吗,下面是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

话说在公元前68年,汉朝名将霍光因病死亡。御史大夫魏相觉得霍氏家族独揽朝政大权,不好管束,建议宣帝采取措施来抑制霍氏家族权力的增大。霍氏一家对魏相这个人感到既痛恨又畏惧,于是准备假传太后的命令将魏相杀死,然后将宣帝废黜。宣帝得知霍氏一家的阴谋后,先发制人,抢先实施行动,杀掉了霍光一家,并株连九族。

在惩治了霍家之后,皇帝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大事,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治理好(这就是成语励精图治的意思,原文即为此成语,请参考第一段原文)。他直接听取诸位大臣的意见,严格考查各级官员的政绩;还把盐价降低了,提倡节俭清廉,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而魏相则率领百官恪尽职守,让宣帝十分满意。在魏相的辅佐下,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终于使国家逐步兴旺繁荣起来,出现了汉室中兴的局面。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汉宣帝励精图治治理国家的事情,不过这个词貌似用在今天的领导身上是不合适的,因为现在的国家一般都是自由国家,国家的举措都不是某个人自己决定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这个词用在历史书或者描述历史的文章里面。

成语出处 励精图治 励精图治-成语简介,励精图治-成语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6609.html

更多阅读

宁缺勿滥 宁缺勿滥-成语词条,宁缺勿滥-成语出处

“宁缺毋滥”(nìng quē wù làn),也作“宁缺勿滥”,指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语出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宁缺_宁缺勿滥 -成语

叱咤风云 成语 叱咤风云 成语 -出处,叱咤风云 成语 -示例

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叱咤风云_叱咤风云[成语] -出处叱咤风云《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晋书・乞伏炽盘传赞》:“炽盘叱咤风云,见机而动,牢笼俊杰,决胜多奇。”

古井不波 古井不波-成语出处,古井不波-成语例句

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澜。枯竭的老井已不会再起波澜。比喻心境沉寂,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感情。旧时指寡妇不思再嫁。亦作“古井无波”、“无波古井”。古井无波_古井不波 -成语出处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唐・白居易《赠元稹》诗

簪缨世族 簪缨世族-成语出处,簪缨世族-成语辨析

簪缨世族(zān yīng shì zú):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出自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簪缨世族_簪缨世族 -成语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簪缨世族_簪缨世族 -成

声明:《成语出处 励精图治 励精图治-成语简介,励精图治-成语出处》为网友午后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