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 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烛之武_烛之武 -概述
zhú wǔ ㄓㄨ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 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烛之武_烛之武 -概述
zhú wǔ ㄓㄨ
《烛之武退秦师》新解李志鹏郑克楠运城学院附属中学,山西 运城 044000【摘要】《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教材中重要的一篇文言文,人们历来对烛之武这一文学形象的解读多以其机智和能言巧辩著称,通过本学期对课文的讲解,本人对这一文学
知识目标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在本文中的用法。3、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国难当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表演被文学届誉为政治斗争的奇葩,其真实性暂不讨论,但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劝退上万兵马的事例确实存在。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晋文公(重耳)与秦伯(秦穆公)围攻郑国,郑国危如累卵。原因有三
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烛之武退秦师》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4.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