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丽,在诗歌风格而言,是指它的辞藻华丽考究,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门庭高贵的气质。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之一:“感心动耳,绮丽难忘。”唐济既济《枕中记》:“性颇奢荡,甚好佚乐,后庭声色,皆第一绮丽。”清李渔《怜香伴・斋访》:“俗尚繁华,绮丽成风。”
绮丽_绮丽 -词意解释
1.华美艳丽;鲜明美丽。2.形容辞藻华丽。
绮丽_绮丽 -出处及解释
刘学新书法 绮丽
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绮丽_绮丽 -注释
⑴神,精神,精力。出自《庄子*逍遥游》“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⑵轻,轻视,不看重。
⑶尊,即樽,酒杯,金樽酒满。
⑷良,诚。
⑸殚,尽。
⑹襟,心胸,胸怀。
绮丽_绮丽 -意义分析:
首四句中所说“神存富贵,始轻黄金”,黄金代表着具有形迹的富贵绮丽,而精神上的富贵绮丽则自然也就看轻黄金了。人为雕琢的绮丽往往是一种外在的浓艳色彩,而内中其实是很空虚的,故云“浓尽必枯”;而外表看来淡泊自然,其内里深处则常常是丰富而绮丽的,故云“淡者屡深”。此亦即东坡所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所引)
中四句是对天然的绮丽景色之描写:清净的水边飘荡着淡淡的雾气,林中的红杏呈现出鲜艳的色彩,明亮的月光覆照在华丽的屋上,雕画的小桥深隐在碧绿的树荫之中。极其绮丽而又极为自然,绝无人工雕琢之痕迹。
后四句则以处于此天然绮丽风光中的隐居高士之悠闲自在的富贵生活,来象征这种天然绮丽的诗境。诚可以充分地、尽情地抒发自己的胸怀,是则绮丽之精神也就更清晰地显示在读者面前了。
绮丽_绮丽 -总体论述:
“绮丽”本指绮靡华丽,例如李白《古风》之一云:“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一般多指六朝华艳绮靡、采丽竞繁之作,既颇多富贵气,而人为雕琢之痕迹亦较显露。然而,《诗品》中之“绮丽”如《皋解》所说:“此言富贵华美,出于天然,不是以堆金积玉为工。”
“绮丽”本指绮靡华丽,例如李白《古风》之一云:“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杜甫《偶题》亦云:“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一般多指六朝华艳绮靡、采丽竞繁之作,既颇多富贵气,而人为雕琢之痕迹亦较显露。如鲍照批评颜延之所说:“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然而,《诗品》中之“绮丽”则不同,诚如《皋解》所说:“此言富贵华美,出于天然,不是以堆金积玉为工。”亦如《浅解》所云:“文绮光丽,此本然之绮丽,非同外至之绮丽。”故首二句言“神存富贵,始轻黄金”,黄金代表着具有形迹的富贵绮丽,而精神上的富贵绮丽则自然也就看轻黄金了。人为雕琢的绮丽往往是一种外在的浓艳色彩,而内中其实是很空虚的,故云“浓尽必枯”;而外表看来淡泊自然,其内里深处则常常是丰富而绮丽的,故云“淡者屡深”。此亦即东坡所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所引)中四句是对天然的绮丽景色之描写:清净的水边飘荡着淡淡的雾气,林中的红杏呈现出鲜艳的色彩,明亮的月光覆照在华丽的屋上,雕画的小桥深隐在碧绿的树荫之中。极其绮丽而又极为自然,绝无人工雕琢之痕迹。后四句则以处于此天然绮丽风光中的隐居高士之悠闲自在的富贵生活,来象征这种天然绮丽的诗境。尊,即樽,酒杯,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诚;殚,尽,诚可以充分地、尽情地抒发自己的胸怀,是则绮丽之精神也就更清晰地显示在读者面前了。王昌龄《西宫春怨》诗云:“西宫夜尽百花香,欲卷朱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月色隐昭阳。”并无浓墨艳彩,而绮丽风光,自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绮丽_绮丽 -例诗介绍:
王昌龄的《酉宫春怨》:“西宫夜尽百花香,欲卷朱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月色隐昭阳。”并无浓墨艳彩,而绮丽风光,自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绮丽_绮丽 -逐句新解
绮丽与素淡,如果名副其实,都是各有境界,各具风情,都是诗文风格的一种生动真实的存在,然而,如果笔法点染过当,绮丽浮成俗艳,素淡减为寒怆,偏离了恰到好处这一分分刻刻,我们要追究的是下笔的人笔力不到,我们要打假,却不是拿这不相干的李鬼去行栽赃无辜的事。绮丽,自有它自己的格与位,李白在《古风》中有两句话,“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这个“绮丽”是一种偏指,李白批评南朝诗中徒以辞藻为头面工夫却荒怠了精神内核这一现象,但要说公允的话,并不是绮丽在那独擅专场,我们更要追究那质朴有物的文风为什么长期缺位。所以,要理解司空图在这里说的“绮丽”,是赞美,是肯定,是推崇,辞藻雅丽、气象堂皇,是某一类诗的风格特色,是文艺多样化的具体表征。《二十四诗品》本身“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许印芳在跋中也说“其教人为诗,门户甚宽,不拘一格”,如此如此,我们读诗遇人,也要秉承“放宽门户,不拘一格”,有宽广的胸怀去看待它,才谈得上网罗众艺,心领神会。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看清楚了,这里是说“神存富贵”,而不是家有千金,物质上的丰足有时往往成为拖累,唯有精神上的超然淡逸,才是真正的富足。苏轼说的“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世味所诱云云,无非是“富贵耀吾前,贫困难独守”,而一旦挣脱物欲羁绊,精神富足,自然可以对那世人看重的黄金珠宝淡然视之了。这是前半句,后半句说的就更意味深长了,字面说,浓艳到极点必然枯槁,而在浅淡的地方往往有深沉久远之感,这是一个听来入理的法则,所谓浓粉易枯,淡妆尤美。这个法则何尝局限于文艺论,人事纵横,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易经中的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道理最是为人所知,泰卦之后紧接着否卦,这是浓尽必枯的道理,这里收敛论题,就诗文创作而论,“浓尽必枯”是说,诗的创作不在于外表浓艳涂抹,如果徒以堆砌辞藻为务,那么平淡的质料本身,就被愈发衬得枯槁缺乏生气了;反之,假如浓在于本质而外相清淡,则能给人以渐入佳境的美感,有一个贴切的例,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薛宝钗咏白海棠诗,里头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这就是“淡者屡深”的观感。苏东坡评论陶渊明的诗,说“其诗质而实绮”;又过了几百年,后人纪晓岚评苏轼的诗是“极平浅而有深味”,这里的“诗质”或“平浅”,都是说,在其外貌,并不浓妆艳抹衣袖张扬,但在观者读者心中,经得起咀嚼,深觉味永。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这二者合观,使诗文创作在形神、文质方面更为完整,须知诗文的风格源于本质,在其神而不在形,或者至少说我们要追求形神兼备,不能偏废。嵇康的名作《养生论》,是阐发形神交相养之理的,但在诗文品赏方面,足以触类旁通,他说“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说得多好,文章修身,寥寥数语,却含义不尽,这本身也是“淡者屡深”。引入现代人的爱情实践,洁身自好的小姑娘选择人生伴侣,切记不要被那海枯石烂的甜蜜誓言或者自残明志的刻骨铭心蒙了眼,那都是表面热闹,试想,一个连自己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都不爱惜的人,他能爱别人吗?所以,爱在嘴上汹涌澎湃的,心里头未必靠得住。倒是那每天爱你一点点,嘘寒问暖,都是些寻常琐碎,平淡却深远,值得托付终身。古人说得好,所谓“情难久,多情人未免寡情;性有常,任性人不失性”,话中都是深意具备,却要看听者、观者的能否心领神会了。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这里是以黄金作为拘于形迹的世间富贵,或者与此相关的对于绮丽的联想,司空图劈面而论: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贵绮丽!假如做到这一点,自然也就看轻世间的俗贵了。要提一句,绮丽也好,雅致也好,实际上都适用真迹赝品的两分法,那人为雕琢、刻意为之的绮丽不是真绮丽,色彩浓艳,依然掩盖不住内中的空虚,所以接着“浓尽必枯”,语气自然连贯;反之,不着红粉,清爽淡然,然而内质深处往往厚重深沉,这是本质上的真绮丽,“淡者屡深”,应该如是解。这种不求表面的虚浮当然也是一种成熟的气质修养,试想座位中间,彼此言谈之间透着清新脱俗,而不是津津乐道只限于住房、工资、级别、津贴与艳遇,是工商社会的一种别样享受。当然,这些话也并非不能谈,但是朋友之间,如果见面聊天只有这些内容,也未免鄙俗不堪。这个话引出来,却也要提一笔,我们不要那种假清高,让我们引孔圣人的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这是第一,我们不是不可以谈饮食,谈谈此味从何知;孔子又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日用饮食非道,而所以为道者不外是也”,因此,谈日用,在淡者,可以为深,而假如醉浓于果腹之欲望,难免索然无味,我们要有精神上的财富,逐渐培植一种对物欲成熟的修养,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自华,就是神存富贵,而这种富贵,却不是由金玉珠宝堆积出来的“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之类的庸俗相;要在平淡中品味道之所在,在世味醉浓之际,却守有自己的一方独到见解,如此如此,这算是我的一点牵强附会。
雾馀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这四句,让我们回想一下典雅的第二段,“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都是一段景境写照,朦胧写意,清新点染,通篇没有富与贵,而门庭院落,举头迈步,置身于绮丽的画卷之中。在这幅风景中,天然人工,怡然相得,假如把这几行字书之于卷,挂在客厅书房里,铺展开来就是一副水墨风景花……不过,且慢,我也是说说而已,真要这么做,室是雅了,可人不副实,倒更俗了。
这一段,是在前段交待了绮丽精神之后,对于绮丽境界的描绘。我们看作者笔下的绮丽,没有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热闹喧哗,在水雾相衬的朦胧之中,在那浓绿的杏林之间,错落点缀着红色的杏花,不事张扬却止不住的一派春意盎然,这是自然天成之美;后半段,皓月当空,照着华屋,注意,此处华屋,而非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画桥,是指雕刻彩绘的桥廊,桥边水畔,当然是有树的,树荫掩隐之下的画桥,与明月照映之下的华屋,真是一副赏心悦目的画卷,它绮丽自然,有人工参与,却无雕琢勉强的痕迹。这是真境界。
绮丽之景,雾、水、红杏、林木,有色彩,有层次,浓淡相宜,远近自然,回想前一段的“浓尽必枯,淡者屡深”,放在画中,真好比在课堂上习了美学原理,走出门去,甚至仅仅是透出窗外,尽收眼底的一件审美意象。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有酒,有客,主家热情招待好客人,另有歌手现场献艺助兴,众人在觥筹交错之时,情景交融,意兴遄飞,此情此景,古诗十九首记录着:“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苏东坡说的“薄薄酒,胜无汤”,在这里富贵人家,金樽是考究的酒杯,照“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比例,酒当然是更美的,冽泉醉人,心满意足,胸襟怀抱也开放了。这里的“良”是副词,表示程度高,或解为“的确”,此处相当于“很能够”的意思,如“良久乃闻”之类。殚是尽、完全的意思,从成语殚精竭虑可知,襟是指心怀。这个典可以参考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这是一首可以放在“旷达”品中的发明文章,陶诗照录如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陶渊明这首诗笔法轻快潇洒,直指死生大事,却能忘情酣歌“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所谓中国文人最擅长“借他人杯酒浇自家胸中块垒”,胸中何以有块垒,襟怀在抱而不得志啊,“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因此,这里的“取之自足,良殚美襟”,真是引人神思,向往无极。
这一品的整个篇幅,先说些辩白的道理,为的是矫正人的寻常偏见,以为绮丽必然是富贵门庭,必然是“户封八县,家给千兵”等等,司空图深谙人心思维的岔路,所以开篇就说“神存富贵”,重在心胸修养,是精神富足,后续的篇幅因为有前头这个心境的特别定义,纵然富贵高雅,却能让读者时时感受到一种提醒:这种大富贵,大满足,来自于心,来自于境,所以,这风光读来是多么绮丽,但对于你我并非遥不可及,如此如此,这最后一段,更是情景烘托,由静而动,由静默绮丽向欢声笑语更进一层,畅想这斟上一杯美酒,伴着琴声,友人作伴,坐中佳士,畅叙幽情,如此如此,能不叫人襟怀舒畅,怡情快意吗?
但是,司空图的用心当然不是介绍知交良友的一场聚会,透过这种“良殚美襟”的高士生活,它是绮丽诗境的一种象征,更重要的是司空图所论的绮丽之情,费材不多,造作不侈,那种舒畅快意来自于情与境的琴瑟相谐,是人心内向中,感情的自我满足,在这种不需要刻意寻求的境界之中,诗人可以畅所欲言,尽情抒发自己的襟怀所抱。要知道,什么是真富贵,什么又是真潇洒呢?要知道“多少人为了生活,历经了悲欢离合;多少人为了生活,流尽血泪,辛酸与谁说?”如此如此,可知人生百事难,为了生存,为了发达,出人头地,扬眉吐气,在红尘欲海中头出头没,在轮回中苦尽甘不来,在佛家的慈悲心看来,真是苦不堪言。所以,诗情之中的这分“取之自足,良殚美襟”真是神仙境呢。
最后,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作为这一品的结尾;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让这一品余韵悠长,三月不散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