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作品人物简介 赵树理 赵树理-人物简介,赵树理-作品影响

赵树理(1906年(丙午年)~1970年(庚戌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工作,兼任中共晋城县委副书记。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赵树理_赵树理 -人物简介

赵树理赵树理,原名赵树礼,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农村中
长大的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曾外出流浪求学,曾就读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一度接触到新文学,受到极大影响。
1930年底,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发表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事务,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


赵树理,笔耕不辍,驰骋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等。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
赵树理作品《小二黑结婚》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在文革中赵树理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迫害、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著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1970年6月23日被“隔离审查”,9月17日继续接受批斗,9月22日病危,1970年9月23日含冤逝世,终年64岁。[

赵树理_赵树理 -作品影响

当赵树理在解放区的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的《小二黑结婚》
等通俗小说尚未引起知识分子圈子中作家充分认可时,作为共产党文艺政策发言人的评论家周扬就敏锐地指出:“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但是一个在创作、生活、
思想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这种评价包含有对特定历史条件下文艺发展的一
种展望,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是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由于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由于赵树理作品与中共其时对文学的要求契合无间,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文学界对赵树理进行了大力推崇,甚至一度还提出了“赵树理方向”的口号。
赵树理全身心投入到为农民写作之中,被誉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是迄今为止写中国农民最为成功的作家。不
论是在硝烟弥漫的四十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的五六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创作,都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心声。他既有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又经受了“五
四”新思想的洗礼;他既懂得农民的心理和感受,又了解农民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他那样,汲取着民间文化的养
分,站在现实的立场,以民间的情怀,一心为农民写作。赵树理在表现农民的愿望和心声的同时,也深入地表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作品也就深深地打
上了时代的印记。正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省察到赵树理的小说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

赵树理_赵树理 -人物妻子

简爱作品人物简介 赵树理 赵树理-人物简介,赵树理-作品影响


树理的家乡在山西省晋东南的沁水县端氏镇慰迟村。这里地处偏僻闭塞的山沟,封建礼教积习很深。赵树理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受到长辈们的格外关爱。和别人


赵树理
家的长辈一样,祖父和父亲对他也抱着望子成龙的强烈愿望。从6岁起,祖父就教他认字、写字,念《三字经》、《百家姓》等一些封建或宗教道德格言。所以在青
少年时代的一个很长时期内,占据他头脑的依然是封建礼教的正统思想。
在高小上学后的一年冬天,15岁的赵树理由父母作主,同邻村张家山一位姓马的女子结了婚。这位马家姑娘是一个颇守封
建妇道的女人,比赵树理年长一岁,高大结实。相比之下,刚刚步入青年的赵树理又矮又弱,颇有“小女婿”之感。结婚之初,赵树理的头脑中仍然是夫为妻纲那一
套,为了维持纲纪礼仪,他时常摆起男子汉大丈夫的架子要妻子服从,有时还到母亲那里告状,以婆婆压媳妇。当时他只是一名高小学生,年龄不大,阅历也有限,
对妻子的一些苦衷不以为意。有时他从学校回到家里,妻子对他倾诉日常生活之苦,想从他那儿寻个精神安慰,他总是以为这些小事无关圣贤之道,因而置之不理,
有时还加以斥责,使妻子颇感委屈。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接受了一些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感觉以往对妻子那样的态度很不应该。不知不觉中,夫妻关系日
益亲密起来。高小毕业后,赵树理先后在外地上学、教书,妻子在家操持家务,备受辛劳。遗憾的是,1929年春马氏夫人不幸病故,年仅24岁。马氏夫人生有
一子,取名大湖,学名赵广元。赵树理晚年回忆起与马氏夫人8年的夫妻情分,时有内疚之感。
赵树理的第二位妻子关连中与赵树理共同生活了38年,他们在风雨之中相互扶持,情真意笃。关连中不仅是赵树理家庭里的贤妻良母,也是作家当之无愧的知音。
关连中1914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她兄妹7人当中,先后有5人被活活饿死。出生在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饥寒
人家,可以说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一直长到十七八岁,她连名字都没有。她个子又瘦又小,关家人称她为“小女”。“关连中”这个名字,是在新婚之夜,赵树理为
她起的。
他们是在1932年结的婚。婚前互不相识,婚后很长一个时期也是聚少别多。那时赵树理先是在外地教书,后来又参加抗
日工作。抗日战争期间,赵树理主要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编辑过《中国人》、《黄河日报》等报纸的副刊,四处辗转,在一次日本人的扫荡中,差一点在悬崖上
“从山西一下掉到河南”,成为烈士。《小二黑结婚》使他成了“在解放区,除了毛泽东和朱德,赵树理就是最有名的人物”,但是,“一顶破毡帽”、“一件破棉
袄”却让许多见到他的人不敢相信“自己眼前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树理”!
在赵树理投身革命的几年中,一家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关连中身上。她贤良淑德,任劳任怨。虽然赵树理一走就杳无音讯,左邻右舍更是众说纷纭,但是关连中却始终如一,她坚信洞房里俩人曾经立下的“白头约”。
1943年冬,赵树理的父亲赵和清老人被日本兵抓住,惨遭杀害。关连中满怀悲愤,代丈夫安葬了公爹,在天灾人祸的打
击下继续顽强地、艰难地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穷苦家庭。后来的日子里,赵树理曾多次感激地说过:“在我这个家里老关有功,她是家长,我只不过是家庭成员之
一。”
解放后,赵树理有了固定的工资,更有了源源不断的稿费,仅《三里湾》一书,赵树理就收到上万元的稿费,加上国外出版
机构给他汇来的外汇,他有些不安了:“我挣着国家的工资,专门写作还得稿费,这双重待遇太过分了!”最终决定:不再拿国家的工资。他成了新中国建立后第一
个不领取国家工资的作家,也成了新中国不领取国家工资的第一人。
生活上富裕了,然而,他仍然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在北京那样的大城市里,他就是住不惯,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在下乡,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妻子、儿女们总是离多聚少。
“文革”开始后,赵树理被打成“黑作家”、“周扬黑帮”、“写中间人物的祖师爷”,他的作品被诬陷为“反党反社会主
义的大毒草”,他本人也遭到肉体上的残酷迫害。关连中为丈夫吃了不少苦头,但她毫无怨言。当造反派对她进行人身攻击,骂她是“黑帮的老婆”时,她毫不示弱
地回答:“做黑帮的老婆是我的本分!”
关连中是一个农村妇女,原来不识字,后来在赵树理的指导下读书认字,达到了能读书看报的水平。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
但却是赵树理许多小说的第一读者,对赵树理的作品有一定的感悟力。她感觉丈夫的作品就同他的人品一样朴实无华。据说曾有人拿了一本杂志对她说,这上面有赵
树理的小说,于是就念给她听。她越听越不入耳,很肯定地说:“这不是老赵写的,这小说的味道不是出自老赵之手。”后来一查对,这篇小说竟然真是一个文学青
年冒充赵树理名字发表的作品。所以连赵树理也曾对妻子开玩笑说:“老关做作家的夫人是合格的,是当之无愧的。”
1970年9月,赵树理在“文革”动乱中被迫害致死,年仅64岁。关连中每每唏嘘不已。她总是深情地说:“老赵是个
倔强的人,也是个性情开朗的人,他受尽了摧残折磨,死得太惨了!”她经常教育子女们说:“你父亲一生正直做人,对党对人民问心无愧,做人就要做你父亲那样
的人!”

赵树理_赵树理 -人物结局

赵树理惨死的前前后后
1966年7月1日,《红旗》杂志公开载文污蔑周扬是“文艺黑线”的“祖师爷”、“总头目”,预示着受周扬赞誉的赵树理在劫难逃。
对赵树理的批判始于1966年夏,当时他在山西晋城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7月20日、7月21日,由晋东南地委书记等署名,接连贴出两张大字报,对赵树理进行全面“揭发”评判。8月8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说赵树理是“周扬黑帮”树立的“标兵”。从此,开始了对赵树理的公开评判。
山西晋城师范学校的红卫兵首先批斗赵树理,他们采用当时最时髦的“喷气式”姿势,把赵树理押到会场,给他戴上高帽,
挂上大牌子,上面写着打红叉的“黑帮分子赵树理”。不料赵树理上台之后竟一把摘下大牌、高帽,把它们搁下台去,


赵树理然后昂然挺直了腰。这自然激怒了造反派。
“革命小将”分成三班,昼夜不停地跟赵树理“拼刺刀”(比喻激烈的辩论)。不久,对赵树理的批斗再度升级,他被“揪回”太原。
太原的造反派抢着批斗赵树理。一次批斗会上,一个造反派居然把赵树理从主席台上拉下来,朝他胸部拳打脚踢,赵树理的
肋骨被打断,肺叶被折骨戳穿。1969年,赵树理再次被“揪回”晋城批斗。在一次批斗时,赵树理被人推下桌子,髋骨被摔断,直不起身子。从此,赵树理残废
了,生活不能自理。
1970年6月,山西省成立了“赵树理专案组”,赵树理被押入省高级法院军管组,进行隔离审查。赵树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被打断的肋骨,摔断的髌骨因为是“反动作家”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发炎化脓,引起了肺部感染。他患了肺气肿,连呼吸都十分困难。
1970年9月17日,山西省革委会又召开批斗赵树理的大会。会前有人说:“赵树理病势沉重,已经不能动弹。”但一
个青云直上的掌权者说:“他动不了,爬也要爬到会场去。”已奄奄一息的赵树理被架着来到太原湖滨会场接受批斗。因他实在站不住,造反派在台上放一张桌子让
他双手撑着。过了半小时,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
1970年9月20日,赵树理开始拒绝进食。9月22日下午,牢房里的赵树理突然浑身颤抖,双手乱抓,口吐白沫,嗓
子里“呼噜”作响。经专案组批准,他被送到医院。9月23日凌晨2时45分,离他64岁生日仅差一天,赵树理告别了他热爱的人生,也脱离了无边的苦海。
1978年,赵树理的冤案被平反。(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6861.html

更多阅读

简爱作品人物简介 葛炮 葛炮-人物简介,葛炮-相关作品

葛炮即葛平(1960年6月4日-),中国国产动漫的顶级配音员、演员,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曾为早期蓝猫系列动画片中的蓝猫角色配音。为蓝猫配音的演员之一。在网上最广为流传他的话是“看蓝猫,学蓝猫,我有知识我自豪!”第一部作品是《蓝

简爱作品人物简介 司文 司文-人物简介,司文-主要作品

司文,中国内地歌手,音乐制作人,词曲作者; 音乐公司CEO.因为创作多首脍炙人口的光棍系列歌曲,被誉为“光棍代言人”。2005年8月13日,司文受邀参加了光线传煤推出的我爱12郎节目,在节目中演唱了黑金鱼,不接你的电话我无所谓,光棍好苦,当我孤单我

简爱作品人物简介 盛可以 盛可以-人物简介,盛可以-主要作品

盛可以,女,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国家一级作家。曾辗转于深圳、沈阳、广州、北京等地,当过记者、编辑,证券公司职员。1994年发表散文,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水乳》发表后引起关注,2003年获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

简爱作品人物简介 李思蓓 李思蓓-人物简介,李思蓓-主要作品

李思蓓,原名李慧萍,英文名Zuki,1995年第八期无线电视艺员进修班毕业后加入无线电视。曾参与多部TVB巨制演出。实力派的演技女星,有性感女神之称。主要作品有《陀枪师姐III》、《冲上云霄》等。李思蓓(Zuki),1998年与雷颖怡参与主持当届世界

简爱作品人物简介 冯骥 冯骥-人物简介,冯骥-主要作品

冯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电视艺术中心编剧,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硕士,80后军旅文学领军者,著名军旅青年编剧、作家。冯骥所写的这样一个故事就是不可重复,这些神犬和奇兵就是不可重复,这样的人犬

声明:《简爱作品人物简介 赵树理 赵树理-人物简介,赵树理-作品影响》为网友青春不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