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早年经历 李嘉存 李嘉存-人物概况,李嘉存-早年经历

李嘉存,回族,1954年生于北京珠市口四圣庙。1983年,电影厂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叫《甄三》,李嘉存是被选中的群众演员,在剧里头演一个摔跤手。那时候李嘉存虽然是群众演员,拍起戏来却是非常敬业,可劲地摔,而且是真摔。凭着在天桥打下的扎实功底,李嘉存摔的技术、摔的认真,完全赶上现在流行的武术指导。年轻的李嘉存尽管失去了进国家摔跤队的大好时机,但他工作、身体因此受益不少。

薛之谦早年经历 李嘉存 李嘉存-人物概况,李嘉存-早年经历

李嘉存_李嘉存 -人物概况



李嘉存李嘉存,男,相声演员。李嘉存自幼酷爱艺术,少时受家庭的熏陶,热爱京剧,曾在戏校学过武生花脸,后因”文革”辍学。上班以后,他博览群书,研习文艺理论,探求各种行当的表演技艺。他为人坦诚、直爽、热情而重义气,所以,有不少文艺界的艺术家是他的良师益友。

1988年嘉存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为师,开始了他真正的艺术生涯。此后他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他既注重传统相声段子的表演,以夯实自己的基本功,还参加过不少讴歌改革开放的新相声和小品的演出。

李嘉存表演京剧花脸行当,唱、念、作、打样样在行,而且他还酷爱绘画和收藏。他与诸多的书画家关系甚佳,经常在书画家的指导下,挥笔丹青。他的彩墨画曾在中国相声艺术节和马来西亚相声艺术节等处展出并获奖。在李嘉存的床头,张挂着“不可偷闲”的横幅,这是高英培先生的“师训”。

李嘉存曾参演过《宰相刘罗锅》《慈禧西行》《人间灶王》《雷雨》等剧目,表演过《武坠子》《新编四郎探母》等诸多优秀的作品。在书法和绘画上造诣颇深,拜欧阳中石先生为师,在书画艺术上精益求精。

李嘉存_李嘉存 -早年经历


1954年生于北京南城,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员。号伴牛堂主、三不斋人、二吃堂痴人,回族,70年代末向著名国画名家康宁先生学习国画,2001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从师赵宁安先生、郭怡琮先生、张立辰先生、郭石夫先生学习。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南京画院特聘画师、杭州画院特聘画师。

李嘉存_李嘉存 -轶事


摔跤



李嘉存右李嘉存小时候一点也不胖,踢球、打乒乓球、跳绳、双杠他都玩得很带劲,还在小小年纪尝试了重量级的竞技项目――摔跤和举重,早早奠定了革命的本钱。那时候的天桥,出了好几位摔跤大人物。李嘉存小时候嘴上说的、耳朵里灌的、手里比划的,都和摔跤有关。赶上礼拜天,就跟着一群人跑到天桥练上了。摔跤不但要有巧劲,还得有力气,之后李嘉存再接再厉又喜欢上了举重。1983年,电影厂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叫《甄三》,李嘉存是被选中的群众演员,在剧里头演一个摔跤手。

那时候,李嘉存虽然是群众演员,拍起戏来却是非常敬业,可劲地摔,而且是真摔。凭着在天桥打下的扎实功底,李嘉存摔的技术、摔的认真,完全赶上现在流行的武术指导。年轻的李嘉存尽管失去了进国家摔跤队的大好时机,但他工作、身体因此受益不少。

李嘉存小时候家里老有戏班的人来往,受梨园家庭的熏染,他打小就喜欢吊两嗓子。涂了油彩,一亮嗓子,还是个全场叫好的角儿。

厨师



李嘉存左比起唱戏,李嘉存从小就想干一份能犒劳自己嘴的事业,他认为厨师是最最理想的职业选择。十几岁起学艺,李嘉存已经蒸炒煮烙跑堂站灶的无不学遍,靠着对饮食文化的深情厚谊,李嘉存成了名厨,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在《慈禧西行》里演国厨,那完全是大厨生活的本色表演。

李嘉存很像佛说中的弥勒,时而露出的笑意中有种大度的洒脱。

广告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说起这句广告词,大家就会想起李嘉存。人们都说,这句广告词从李嘉存的口中说出来的味道那叫一个纯正。

演绎


银幕中的李嘉存敦厚善良,风趣幽默,很得人缘。于是,我们也以为现实生活中的李嘉存也是这样。然而,当本报记者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剧组见到李嘉存时,却意外地感到了李嘉存戏里戏外给人的巨大反差。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嘉存感觉很内向,以至于一下子很难将他与银幕中那个大大咧咧的透着十足的老实味道的“邻家大叔”联系到一起。

但李嘉存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尽管给人的性格内向,但演起戏来却一点都不含糊,演什么像什么,绝对到位。

家里有个“三不斋”



表演中画画、曲艺、小品、话剧、影视,对于李嘉存这样一个“全能”明星来说,阅读在他的成功之路上起的作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太重要了”。

说起阅读,不得不提李嘉存家中的那个“三不斋”。“三不斋”是他书房的名字,对于这个名字,他解释为“不躁、不满、不油滑”,这不仅是他做人的准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李嘉存就这样每天提醒着自己不断地学习。

形象大使好人缘



上电视节目其实在那个众所周知的广告之前,李嘉存就已经在画画、说相声、演戏等方面很有成就,只不过这个广告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了他记住了他。内向的李嘉存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只是很淡淡地说:“这只是我若干作品中的一个作品,只不过这个作品让人们记住我了。这都是一步一步的,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李嘉存成为“蓝天”牙膏的形象大使是个很巧合的机会。当时做片子的导演是他的一位朋友,偶然谈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实在太少,就问李嘉存能不能去试试,结果去了一试镜都感觉挺合适,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说起当时的情景,李嘉存觉得天津牙膏厂选择他是冒一定风险的。那时候产品做广告,往往考虑使用名人,他的形象能否被大众注意并接受还需打一个问号。广告出来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前一个半月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悄无声息。当时天津牙膏厂的效益不太好,启用李嘉存时,职工们心里就没底,这么一来,大家更是担忧。但没想到两个月后,订单如雪片一样地飞向了天津牙膏厂。李嘉存成功了,天津牙膏厂也迅速站了起来。

自从被老百姓记住后,李嘉存常常在大街上给人认出来。他曾讲过一件很有趣的事。他在玉泉路住的时候,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在大街上拦住了他,对他说:“兄弟,你一看就老实,所以你做的产品宣传我信得过,那个牙膏呀,我老用!”

“牙口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短短的一句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看起来憨厚善良、风趣幽默的李嘉存。准确地说,相声应该是李嘉存的专业,但是他似乎对画画、收藏更专业。

看看版面上的人物照,读者朋友一准能认出,他是大笑星李嘉存。过年了,把这么个“大宝贝”请到我们的栏目来,顿时给版面增加了喜庆的气氛。不过,来我们版面做客倒不是想介绍他的曲艺艺术,而是他的另两个专长――收藏和绘画。

喜欢收藏“牛”



说相声荧幕上李嘉存敦厚善良,风趣幽默,很得人缘;生活中的李嘉存则干嘛嘛行。外表粗犷的他,在生活中是一个细心的人,就连家中的装饰也无不出自他手。

?

一次到北京办事,在一位朋友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李嘉存的两层楼住宅。室内设置算不上豪华,但却有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会客厅陈列柜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紫砂壶和小玩意,粗略数了一下,光紫砂壶就有几百把。李嘉存说,他最喜欢养壶,每得一把新壶,都是细心养过之后再存放在柜子里。而那些小玩意是他们夫妻最割舍不掉的,已经跟随他们20多年,都快成古董了。

李嘉存喜欢中国画,他可以不吃饭,可以不去玩,但家中不能没有字画。所以,他家的每间屋子都挂一两张名人字画。

除了喜欢字画,李嘉存还喜欢收藏“牛”。家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牛”,每次外出拍戏,不管多远,只要看到与牛有关的工艺品,他都会带回来。他画室的名字也叫拜牛堂。“我喜欢牛的性格,也许与自己的性格有相同之处,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有点爱屋及乌吧。”

画画也是专业



憨态可掬李嘉存自小酷爱书画,46岁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国画。他有个书斋,名为“三不斋”,意为“不躁、不满、不油滑”。演艺圈里有书画爱好的人不少,如蓝天野、张金玲是画花鸟的好手,郁钧剑、唐国强酷爱书法,但像李嘉存一样对绘画痴迷到自费去中央美院学画的还真不多。说到几年前的求学经历,李嘉存自豪之余又不无留恋:“那是2001年,我突然想,既然自己喜欢画画,为什么不正儿八经地上学去呢。从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因为没机会受正规教育,其实是想上学想疯了的。我多少有点名了,确实特别忙,要抽出大块的时间非常难。我夫人就鼓励我说,你都快五十的人了,该争取一下。”终于鼓足勇气报了名,拿到了学生证,班里20多人,李嘉存责无旁贷地成了“大哥”。被老师安排坐在第一排的他,也成了班里一景。“我这么大岁数,顶着一光头坐那儿常让人看了想乐。最可笑的是我进校门,保安拦住我说,李老师您找谁,我说不找谁我来上学,没人信,直到拿出学生证才行。”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嘉存就曾师从著名国画家康宁先生学画。在中央美院一年时间里,又相继从赵宁安、郭怡琮、郭石夫、张立辰那儿得到了系统的理论熏陶。当记者问他,老师是否会因为他是名人而网开一面时,他立即摇头道,“才不会呢,我也常受到批评,只不过老师们都很有涵养,批评人的方式也很委婉。”一年的学习,对他的绘画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除了得到名家的认可外,李嘉存的画还成了市场上不少人收藏的目标。在兰州一个拍卖会上,他一个4尺对裁的《大吉图》被人以28000元拍下。

对于自己的画,李嘉存自有清醒认识。他真诚地说:“我最喜欢的国画家是李苦禅、王雪涛、康宁,他们都是达到巅峰的大师,我跟人家没法比,虽然自己感觉画得也还有点意思,可距离还远着呢。我怎么理解绘画艺术?可能见仁见智吧,我认为就是写情写意,之所以醉心于国画,就是因为我认为那是老祖宗留下的精华。”

李嘉存_李嘉存 -人物爱好


李嘉存不仅爱书,更爱藏书。他收藏最多的是书画图书,几乎所有的中国画专业图书在他的书房里都能找到。他的书房就像一个美术书图书馆。在他的书架上写有四个大字“每天必读”,李嘉存就这样每天提醒着自己不断地学习。“时政的东西看新闻就行,知识的补养那就得看书籍了。”不管走到哪儿,他都会带着几本和美术有关的书。一有空,他就拿出来看。用李嘉存的话说,这种书是每天必看的。

拿图书来说,李嘉存更喜欢中国古典的,在他眼中,传统的东西营养更大。但现代的他也不放过。除了美术书他每天必看,还有一些报纸杂志他也是每天必看,为了吸收更多的营养,使自己不至于落伍,他还订了很多报纸杂志。拍完戏回到家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阅读。

李嘉存说,他最喜欢郭沫若的《水牛赞》,诗中赞扬牛死活是为了人民,它是和平劳动的象征,它是献身精神的象征,郭沫若在诗中最后发出“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的赞叹,李嘉存说牛的精神也是他一辈子要追求的。

尽管没太多的时间去看书,但李嘉存说对自己的艺术人生有影响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李嘉存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学上,没有书读,只有任其茫然发展。“那段时间可以说浪费了很多很多,最好的时间都浪费了。”以前失去了许多读书的机会,所以今天的李嘉存是读嘛嘛香,他拼命地补充养分,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地遨游着。

李嘉存_李嘉存 -评论



李嘉存说起拍广告的李嘉存,人们就会想起他“吃嘛嘛香”的憨态和实在;说起影视剧中的李嘉存,人们就会想起那个粗胖狡黠的家丁跟班。其实,生活中的李嘉存还有着更多侧面。

首先,应该是说相声的李嘉存,这才是他的专业。李嘉存是个非常敬业的演员,一次练身段连练六遍还不到位,自己急得把脸都打肿了;再是灶前掌勺的李嘉存。他从十几岁学厨艺,蒸炒煮烙跑堂站灶的“绝活”无不学遍;再是挥毫泼墨的李嘉存。他自小酷爱书画,一手丹青妙笔,46岁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国画;再是唱京剧的李嘉存。他不只是为说相声练几口,而且登得台上得场,老生老旦花脸都拎得起;还有摔跤场上的李嘉存,你要和他过过招,就会发现他还真是个练家子。李嘉存将与他的搭档刘洪沂、师哥孟繁贵、朋友杨燕毅、伯乐臧金生等一起讲述他们相处交往中的趣闻乐事。

李嘉存_李嘉存 -活动年表



李嘉存首届全国3・15曲艺晚会播出

2006年3月15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十六日,20时50分: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消费者报社、山东电视台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3・15曲艺晚会,在山东卫视首播。

这台晚会的主题为“我是消费者”,集中反映消费者的呼声、彰显3・15文化,宣传消费教育知识,倡导和谐消费环境,鞭笞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种种现象和行为。

与以往晚会不同的是,这台晚会以新颖的结构及串联方式,诠释了消费者在购物、美容、旅游、求医等方面遇到的尴尬消费经历。晚会节目从创作初期,就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其中有让观众轻松一笑的节目,也有内容深刻、发人深省的节目,其形式囊括了相声、小品、快板、评书小段、魔术、歌舞表演等。整台晚会充分表现了诚信、维权、和谐的鲜明主题。

晚会演员阵容强大,由姜昆、瞿弦和、李红联袂主持,刘兰芳及著名演艺界名人那英、阎维文、侯耀文、李金斗、师胜杰等共同助阵献艺。

李嘉存等表演的戏曲小品《新编智斗》,

胜在形式新颖上,沙家浜里“胡司令”和“刁得一”的后人,凑在一起商量如何利用虚假广告宣传造假卖假,欺骗消费者,讨论如何要把新闻发布会开上珠穆朗玛峰,结果“阿庆嫂”的后人一番妙语打消了这两人蒙骗消费者的念头,得出“缺德不能辈辈传”的结论,博得观众满堂喝彩。演员表演精彩到位,尤其是“阿庆嫂”后人的扮演者唐禾香的表演,更是精彩传神。

办纪念赵振铎诞辰七十周年专场演出

2006年4月8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十一日,晚: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举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在东城文化馆举办专场演出,纪念赵振铎诞辰七十周年。赵振铎入室弟子李金斗担纲主演,陈涌泉、常贵田、刘洪沂、李嘉存、戴志诚等名家云集。观众称这场演出阵容强大、“活”硬、物超所值。

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第六天

2006年12月13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三日,晚。

作为“2006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的重头戏,相声专场晚会在济南山东会堂上演。

演出节目《斗鸠山》

(刘洪沂、李嘉存)

2007年2月13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六日:“2007中国笑星(济南)相声喜乐会”在济南上演。由侯耀文领衔的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出,演员有郭德纲、于谦、石富宽、杨进明、师胜杰、李嘉存、奇志、陈寒柏等。

演出节目《杂学唱》

2007年2月21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四日,19时30分:2007春节传统相声晚会第一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刘洪沂、李嘉存)

演出节目《戏曲杂谈》

2007年2月22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五日,19时30分:2007春节传统相声晚会第二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刘洪沂、李嘉存)

2007年5月4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十八日:李嘉存在港举办个人国画展

举办个人画展

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促进京港两地友好交流,相声演员李嘉存5月4日至5月6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个人国画展,展出四十多幅国画作品,创作题材包括花、鸟、公鸡等。其中,以公鸡最为人称道。

2007年5月19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初三日:中国曲艺周精品节目展演举行

“中国曲艺周精品节目展演”

相声、小品、评书等曲种的名家名段汇聚京城现出绝活。

参加此次曲艺周的演出团体包括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歌剧舞剧院、山东省济南曲艺团、江苏省苏州评弹团、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等。这次汇聚的曲艺名家,既有相声名家李金斗、李建华、常贵田、王佩元、李嘉存、李伟建、宋德全、姜昆,又有小品名家巩汉林、刘全和、刘全利,还有评弹名家金丽生、邢晏芝和山东琴书名家姚忠贤、杨珀等。

演出节目相声《说评书》

2007年7月17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初四日,19时30分: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与郭德纲率领的德云社于解放军歌剧院联合举办“纪念相声名家侯耀文先生专场演出及侯门弟子贺先生六十冥寿”活动。(刘洪沂、李嘉存)

2007年8月17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五日:纪念侯耀文艺术成就相声专场第一场

演出节目相声《赴宴斗鸠山》

(刘洪沂、李嘉存)

2007年12月16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初七日:第三届中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闭幕举行颁奖晚会。本次大赛历时4个月,有120多位选手闯入最后决赛。8场决赛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从12月7日起每晚在央视11套播出。晚会节目明星反串(影视演员)《赤桑镇》(李嘉存,邓沐玮(助演))

纪念高英培诞辰80周年追思会举行

2008年1月2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廿四日。

“纪念相声名家高英培诞辰80周年追思会”在无锡举行,包括刘兰芳、李金斗、李伯祥、孟凡贵、李国盛、李嘉存等在内的曲艺明星,一起追忆了高英培生前的点点滴滴。此外,众名家当晚还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为广大观众奉上了一台纪念高英培诞辰80周年专场晚会。

李嘉存_李嘉存 -经典作品


《官场大先生》

类型:黑色幽默宫廷剧

频道:TVS――5南方科教生活频道

主演:李嘉存

剧情:明朝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架空了皇帝朱由笑,形成了明朝历史上又一次“太监专权”。憨傻木匠王一田听信算命先生的一番瞎话,认定自己“命里注定前三名”,于是进京参加科考,误打误撞地捞了个第三名,又凭着手上的一只木“抓挠”深得皇帝宠爱,成为皇帝身边的另一大红人。从此皇宫之中风起云涌……

看点:剧中七分机智伴着三分苦涩,让人笑中有泪。该剧由著名喜剧演员李嘉存主演,他以一句“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广告词而家喻户晓,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

李嘉存_李嘉存 -个人专访

资料


李嘉存其人:生于北京南城,回族人,号称伴牛堂主,也称三不斋人,现为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员。李嘉存早年师从相声名家高英培,表演过《武坠子》、《新编四郎探母》等诸多优秀相声作品。参演过《宰相刘罗锅》、《慈禧西行》、《人间灶王》、《雷雨》等剧目的演出。为天津蓝天六必治牙膏所做的广告语“吃嘛嘛香”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还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电视家协会会员,是南京画院、杭州画院的特聘画师。眼下,他演出影视剧、创作书画,是个文艺圈子里的“大忙人”。

对白


主持人:看您身体还是挺结实的?

李嘉存:还行。

主持人:白白嫩嫩?

李嘉存:那不,皮糙肉厚。

主持人:这叫什么?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李嘉存:对,没心没肺,主要是没心没肺。

主持人:我觉得好像您还瘦了一点儿

李嘉存:对,减肥呢。

主持人:减肥呀?

李嘉存:对,一天一顿饭。

主持人:您原来多重呀?

李嘉存:最高的时候是106公斤,212斤,蹲不下,完了睡觉翻不过身来,老得仰着躺。

主持人:那您这身子骨是不是爱吃肉?

李嘉存:离不开肉,我两天不吃肉,第三天准得哆嗦这可不是玩笑。

主持人:真的?

李嘉存:两顿不吃都不行,第三天这腿肚子哆嗦,干活没劲,老闹脾气,真的,我这爱人知道,赶紧,给他点肉吃就行了。

主持人:你们那时候,家里面哥几个?

李嘉存:五男二女。

主持人:妈哟,七个?!

李嘉存:我们街坊都说我妈官称二娘,他们都管我妈叫二娘,说二娘,你五男二女七枝花,我妈说不,五男二女七个冤家,管我们叫七个冤家,我小时候矫情。

主持人:小时候就开始矫情了?


李嘉存右李嘉存:矫情,我生下来就9斤11两,在我们家应当说是受,比较受照顾的,把这白薯都称好了,两块大白薯,加一个半拉馒头,或者半拉窝头,分份,分成七份,我妈先让我挑,我看着这白薯,拿着这个,结果没有,我总觉得我拿这一份小,少,后来我一生气,啪,我把那秤给攫折了,当时我妈那说着心里还挺难受,我妈的眼泪刷下来了,我妈说小子不是说妈不给你吃,真没有呀哎哟,我想起来觉得我妈那儿太难了,太难了,你说当妈的,谁不想让儿子闺女吃饱呀,你想那白薯,那年代吃两块跟没吃一样,放俩屁没了那你说谁受得了,有十来年前了我呀,大夫说稍微胖你得减肥,我说行减肥,那时候我在铁道兵文工团,我住在玉泉路减肥减肥怎么办,少吃少吃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饿得我翻过来调过去得哎哟,饿着我这难受呀忽然间想起来,我说你说我妈带着我们这七个孩子,你说我妈多不容易想着难受,第二天早早我就起来了,起来了我上咱们全聚德,买两只烤鸭提着烤鸭瞧我妈去了,我妈说怎么了你,不年不节的你干嘛我说妈你别提了,昨天说减肥减肥饿得我睡不着,我想您带着我们这七个孩子怎么过来的,我妈一听马上哭了深有感触,还行没白疼你行没白疼你!

主持人:妈妈还在吗?

李嘉存:不在了,在就不哭了,所以没妈以后想妈。

主持人:那你们日子好了以后,你妈妈还在世吗?

李嘉存:在,那我孝敬我妈没得说,我妈心里要不痛快,我给我妈怎么也得哄好了,谁在谁都哄不好我妈就我能哄好了,怎么说都不成我给我妈摁炕上,抓我妈脚心得得了,我妈一乐得就行了,那好像《北京晚报》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每人都有七情六欲是吧,其实演员也不是全方位的,必须得欢笑我们这一类事情很多,你比如马季马先生的母亲去世,他正在演出广告都贴出去了,可是观众不知道他母亲去世了,所以马先生用全部的热情给观众,你想想,这此时此刻是一般人忍受不了的。

主持人:是。

李嘉存:家长在太平间里冻里,自己去给别人说笑去,但是只有相声演员,我母亲去世就是这样,当时我在上海拍戏,头一天晚上最晚一班飞机飞回来,当时我妈已经去世了因为我们是回族,回民讲土为安越早埋越好,等第二天早晨就把我妈给埋了,埋完了,我当天晚上最晚一班飞机我回上海了,当时他们以为我妈病好了呢,其实我妈已经去世了所以说,就这个时候如果再有人,再半道儿搂着你照相再跟你说话,或者再跟你开玩笑,这对你是一个考验你必须得,原先我说过我说我可以,你们可以考验我我跟着照了上百万,千万张照片,如果有一张我跟观众没笑的照片的时候,那叫嘉存不好,高先生恩师高英培对我有一句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师傅跟我说,是师爷跟我师傅说的,我师傅又跟我说的叫一分厚道一分福,说这人呀一定要厚道一点,为人处事一定要厚道,所以我说一小故事20年前,马三立到北京演出来来西单,当时西单剧场还没拆,西单这个长安剧院还没拆呢,老红军楼那地就是我接我师傅,那天赶上下雨从我师傅那胡同我出来,我开着车我有点开的快那水滋,那马路我那车轱辘一压那水,溅了旁边一骑车的弄一身,我师傅就在旁边呢,我师傅这人特别善良可是那天,那一会儿那时候,老师简直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啪就打我,就同时那水滋出去溅着人身上,我师傅啪一掌我师傅说,人家这骑车你这开车弄这一身,你要骑车呢自打那儿多少年了,我开车只要走水坑保证减速,保证溅不起水来,

主持人:你还有印象小时候的,大杂院里面的情景吗?

李嘉存:那天我跟他们这不聊吗?我们小时候那点亲情,我们院住17户人家这17户有俩光棍老头,哪家做点吃点差样的包饺子、炖肉呀,都得盛出一碗来,先给这俩老人送去,然后各家互相都送谁吃点好的,就得拿出来送,尤其我小时候上学那时候,我跟他们说他们都乐,一进门下了学背着书包,在门口站着呢张大妈王大妈李姥姥,大舅妈我回来了每天放学的时候,不是我一个大伙儿都那样,所有的孩子下学的时候,都得告诉家大人院里的街坊下学了,北京人好老街坊好。

主持人:我知道您画画是46岁才开始,您考进了中央美院?

李嘉存:对

主持人:您那么大岁数了,干吗怎么考中央美院去了?

李嘉存:初中时候画画初中时候喜欢画画,那个时候没跟你说吗,家里唱京剧的我们小时候画脸谱,拿那鸭蛋窦尔敦呀包公呀,画那脸谱,就喜欢画画,46岁的时候后来一看,这岁数越来越大了而且也想,必须得学点能耐,上中央美院上学去了,就为了多点能耐学点能耐,就我觉得这演员呀,就应当稍微丰富点自己。

主持人:我还听说你去美院读书的时候,然后一进学校大门被门口给截住了?

李嘉存:我呢,上学,头一天去,这门口见我,李老师干吗来啦我说上学呢,别这糊弄我,我说真是,糊弄什么呀这儿,我说真不是糊弄,我把我这学生证,中央美院的学生证,真的上学来了,我说啊,国画系。哎哟,好让我进去了,进去更可乐,全班40多学生,一般都20多岁的这大学生,那年我就46了老师都照顾我,让您坐前头,赵敬安大艺术家我的班主任,你坐头里吧我剃一大秃子,脑袋又大200多斤大头一晃悠,那时候坐着不老实,你想我坐着大个头,不像上学的时候规规矩矩的,晃晃悠悠的毛病又多,又咳嗽又这个那个的,刚开始这帮同学都不好意思说,后来都熟了,好家伙,您这整个一八仙桌摆一大丸子,您还老咕哝后面听老师讲课,老看您这大秃脑袋,您这大秃子脑袋两道沟,我这脑袋后面有两道沟,说好看您这两道沟,您这沟那横着,您那一晃悠,这后面的受得了受不了呀,那帮同学拿我就开心,我这两道沟,就我美院的同学给我起的外号。

主持人:叫您两道沟?

李嘉存:两道沟,这不是吗?这不是,两道沟,你想头里一会儿,半会儿的不显呀,长了这帮小姑娘小小子,看着一大秃脑袋,头里晃悠,他哪受得了呀,乐了,都乐我,那一直晃悠到毕业,他们有人说您是喜欢跟自己较真的人,对了,有点较劲,都这么说,连我们老伴也说,我爱较劲,我晚上没有一天,两点钟以前睡觉的时候没有,自个儿不完成我,不写写,不画画,不成,上外地拍戏去就得带着。

主持人:您和嫂子什么时候结婚的呀?

李嘉存:1989年。

主持人:你们是同学,发小?嫂子怎么看上您了呢?

李嘉存:觉得我这人还不错呀,有点魅力。

主持人:我看嫂子比您长的少性?

李嘉存:少性,对。

主持人:然后您在家里全听嫂子的,基本上?

李嘉存:基本上。

主持人:大事谁作主?

李嘉存:大事她作主,大事都她作主。5块钱以上的事都得她,5块钱以下听我的。

主持人:人民币5块钱以下?什么事,存车都得5块以上呀?

李嘉存:所以存车的事都得向她请示,开玩笑,我夫人非常通情达理,我们这回儿捐助这个,我单单是我拿了19副作品,拍卖了78万块钱负责49名贫困的学生,而且我也拿了现金,因为这个呢在以前也没有,后来一直也没必要说,觉得做点事也是应该的,我们还拿也拿现金了,因为你知道丛薇,咱们这年代过来的人,都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很多人的帮忙有的是我们知道的,同时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人帮助我们,你像那时候我们生活这么困难。

如果没有那些好心人,在具体的说,没有咱们知道的帮助咱的人的帮助,那咱们咱就完蛋了,所以说,我们做这些事,严格的说是应该的,因为咱们受过别人的帮助,咱们理所应当对别人有一点点(回报),我有两幅对子和一首诗,我想影响我一辈子,其中您刚才说这是一首,盖座茅屋留客住,开条大路与人行,就说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就应当对社会对朋友,对事业再往大了说,那无限了,对国家,就应当是这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那屋叫伴牛堂,为什么叫伴牛堂,陪伴的伴,黄牛,堂,屋堂的堂,是郭沫若,郭老的一首诗,我看郭老这首诗大概是20多年前。


李嘉存那个时候画牛,画牛,我偶尔发现了看了郭老这首诗,我念念,大概我尽量的,想不起来了叫水牛赞,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土、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头可以不抬,气可以不喘,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你于人有功、于物无害,耕载终生,还要受人宰,筋肉肺肝供人炙脍,皮骨蹄牙供人穿戴,活也牺牲,死也牺牲,死活为了人民,你毫无怨艾,你这和平劳动的象征,你这献身精神的大块,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这是郭老的,所以我想郭老这首诗,哎呀,我想嘉存呀你呀,咱倒不是说神游天外没有,但是作为艺人来这一趟不容易,得对得起这一撇一捺,既然来了,就把一辈子充实得好,充实要好的充实,不要坏的充实,尽量的为,多行点善,往大了说,为人民多服务,多做点好事,所以这水牛赞影响了我,而且我一直用牛的这种精神,严格的要求我,不管哪方面,家庭,社会,工作,可以到说,问心无愧。

李嘉存_李嘉存 -相关信息



李嘉存李嘉存:我对曾“欺骗”马季先生心痛不已

即使收藏界屡屡爆出三十六计局中局,打眼骗你没商量的内幕,但在很多人眼中,收藏依旧是平步青云,转眼富家翁的一条捷径。

本期节目中李嘉存爆料曾送给马季老先生四个青花瓶,后来才知道那是假的心里一直非常内疚:“马季先生去世后有一次我去他家拜祭,我看到曾经送给过他的花瓶摆在他书案后面的书架上,我当时心里就念叨:‘马老前辈,不但我挨蒙了,你也挨蒙了,我还记得当时我送你花瓶时,你当着其它人面说别人送的都没有嘉存送的灵,说我从来没买过假的。’后来我知道这个是假的以后也没告诉过马季老师,希望这个花瓶在他心里能保留一种完整的美。”

专收瓷片的“片儿白”白明对那威揭露的“一片瓷片1万,博物馆有6万磁片,身家过亿”的所谓“家底”连连喊冤。原来他的收藏里更多的是来自平安大街的破烂,当时大家都存着升值的心,一袋一袋,一筐一筐地往家里背磁片。家里除了磁片就没别的了,甚至他一位“磁友”的老婆,也从一开始反对到后来自己深陷其中,心花怒放地说自己得了个"整器",上有"北京府"三字,直到大家齐聚一堂,才发现原来这"北京府"是个天大的笑话……

心伤永远难平

“打眼”给人造成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有心理上难以平复的创伤。白明带来的刨子史航只开价50块,但事实上白明花了多少钱呢?故事得从有一天一位南城的老大爷白送了他一堆磁片说起,直到他碍于人情进了人家家门,接二连三地花大钱收下了红木椅,刨子,扇子,地图……每一个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也都有打眼的无奈。

李嘉存但打了眼是否就是吃了哑巴亏没处诉,节目现场还请来一位著名律师岳玉生,原来从法律上来说收藏界出了门还是可以回去"认帐"的,只是实际操作起来很难罢了。不过从文物保护的条例倒可以看出捡漏的可能性有多小,大多数人碰到的不是用三十六计骗人的主儿就是高科技制作的仿冒品。

外行人史航最后感慨,“人有的时候燃点不能太低,别一点就着,你老说这辈子在等几件东西,比如说汝窑的磁片,觉得在等,你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心思,就不像我这样稳稳的坐着,你屁股已经起来了,你想站起来,迎面有一个东西没看清,花非花,物非物时候你人就凑过去了,其实打眼那都是路套,路套都是钻过去,人家他都悬在空中,你自己把脑袋塞进去,你自己有主动性,要不然很难套着你,这可能对自己随时有一个历练反思。”相信这番肺腑之言会启发想要进收藏行的人们抱着爱好者的心态,从一个古钱币一个古瓷片开始循序渐进。

“北京府”的罐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白明如何遭遇反间计好心却害朋友吃亏?《五星夜话》“打眼”系列终结篇,为初学者揭密收藏界的道道门槛,跨过去还是站在原地,还是请你细思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6887.html

更多阅读

薛之谦早年经历 李勤勤 李勤勤-早年经历,李勤勤-演艺经历

李勤勤1963年5月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大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4年首次主演中美合拍电影《北京故事》,1989年主演电影《川岛芳子》,之后以出演电视剧为主。2001年在电视剧《笑傲江湖》中饰演定逸师太 。2004年凭借电影《卡拉是

薛之谦早年经历 李小兵 李小兵-早年经历,李小兵-作品

李小兵,男,中国著名广告模特,是果粒橙、立顿、雀巢咖啡等国际品牌的钦点名模。李小兵“做一个性感宅男”。李小兵_李小兵 -早年经历上海某广告公司担任Casting(第一份工作,做了3年)李小兵_李小兵 -作品广告代言李小兵、果粒橙、立

薛之谦早年经历 李恩珠 李恩珠-早年经历,李恩珠-演绎经历

李恩珠,1980年12月22日出生于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毕业于檀国大学戏剧电影学系,韩国女演员。1998年,李恩珠首次主演电视剧,在SBS电视台的《白夜3.98》演出。1999年,凭借影片《松鱼》在东京国际影展中获演技奖。2000年,凭借黑白电影《啊,秀贞

薛之谦早年经历 李洪涛 李洪涛-早年经历,李洪涛-主要作品

李洪涛,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87届表演系,中国影视演员。1994年,李洪涛第一次出演电视剧《三国演义》。1995年,出演历史古装片《东周列国》和古装电视剧《孙子》。1998年,参演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年,参演近代传奇

声明:《薛之谦早年经历 李嘉存 李嘉存-人物概况,李嘉存-早年经历》为网友幻成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