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1837-1917年),字渊亭,本名义,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原为广西天地会领袖,1865年起义失败,受清政府镇压,率300人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号“黑旗军”。刘永福“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死力之”。刘永福率黑旗军驻越南二十余年,与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法战争时,帮助越南政府抗击法国侵略军,“一战而法法驸马安邺授首,再战而李威吕分尸,三战而法全军焚灭”。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闻中外。
刘永福_刘永福[清末民初民族英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永福坐像1837年9月11日(清道光十七年)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现为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以来,叔父刘以定从博白迁到防城,初居十万山腹地古森恫小丰村。原名建业,号渊亭,排行第二,俗名刘二,被人尊为刘义。“永福”是他转战越南时改用。
1841年,叔父刘以定结婚成家,兄弟分居,刘以来携妻儿迁北鸡村(今防城扶隆乡北基村)谋生。
1842年,刘永福5岁时,他就能自制钓鱼杆,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钓鱼,为自家的饭桌增添一些“美味”。
1845年,刘永福8岁时,因家庭破产,永福随父母从小峰迁居广西上思州新圩八甲村(现上思县平福),以种地为活。
1850年,刘永福13岁就开始在船上当水手。做工之余,他仔细观察,非常熟悉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哪里行船安全,哪里行船危险。
1852年,刘永福15岁时,他成了一名熟练的水手,被船主雇为“滩师”(引航师傅)。同时,他还拜一些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1854年,刘永福17岁那年,由于贫病交加,父母亲和叔父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故。埋葬完几位老人,刘永福已经一无所有,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只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他白天出去做工,换口饭吃,夜里回到茅屋栖身,日子过得极为穷困。据说,刘永福有一天上山砍柴,累了就躺在山间的石板上午睡。睡梦中,忽然走来一位长髯老人对他说,自己是虎将,应该反清,自己是陈近南之后。
1857年,咸丰七年时年20岁的刘永福加入天地会,投身于农民起义的行列,走上反抗压迫剥削的道路。最初,刘永福在天地会首领吴凌云的部属郑三手下任先锋。他率部打垮巫必灵为首的地主武装,队伍迅速扩大。后来,清朝政府大举清剿农民起义军,天地会首领吴凌云壮烈牺牲。
1863年,刘永福已27岁,时吴凌云已牺牲,余部由刘永福和张三率领,转移至广西靖西、那坡一带活动,约一年后刘永福投入黄泽宏部。
黑旗将领
1866年,刘永福带领余部200多人同另支起义军首领吴鲲汇合,经过扩充整编,组建一个旗,刘永福被任为旗头。由于刘永福“胆艺过人,重信爱士”,深得部下爱戴和拥护,不久便成为吴鲲农民军中坐第三把交椅的“三哥头”。刘永福着手操使士兵,整肃纪律,选择人才,统一军令。当时他扎营于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庙,看见北帝庙神像旁边的周公像手执着一面绘有“北斗七星”图案,镶有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为自己队伍的旗帜。从此以后,这支队伍就举黑旗作战,称为黑旗军。
1867年秋,清政府派广西提督冯子材调集兵力重点进剿桂西南农民军,拉网扫荡,农民军伤亡惨重,军需银晌难以为继,加上农民军首领在艰难时期意见不一,只得分道扬镳,各自率领所部转移到越南。刘永福举义之日,正值越南多难之秋,内忧外患,国无宁日。1867年法国侵略者强行侵占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后,疯狂地发动越南北部进攻,梦想灭亡越南,进而从西南入侵中国,建立一个所谓“伟大的法兰西东方帝国”。
中法战争
刘永福雕像1873年11月20日,法国当局派安邺带兵180名和两艘炮舰突然轰击河内。刘永福见义勇为,挺身抗暴,亲自率军2000人,翻越宣光大岭,日夜兼程,南下抗法。12月21日黑旗军在河内郊外罗池与法军开战,击毙了法国主将安邺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其部属百余人也成了黑旗军刀下鬼,取得了“诱斩安邺,覆其全军”的罗池大捷。法军被迫退出河内。这是刘永福捍卫国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战功。越王擢升刘永福为三宣副督,又赐印信一颗,文曰:“山西、兴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将军印”。以彰表功绩,并命刘永福扼守红河两岸。
1874年8月,在兴化等地助剿黄崇英有功,获授正领兵官。越南王正式允许黑旗军在保胜设关收税,以补军用。同年10月,越南政府进剿黄崇英,命刘永福权充三宣副提督,督率四路大军。
1882年4月,法国又进攻越北,直窥我国云南。刘永福率黑旗军三千人。两军相遇于河内西面的纸桥,刘永福见敌人在武器上占优势,决定采用伏击战,取得纸桥大捷。越南国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农历三月初八,唐景嵩同志作为天朝派来的“联络员”进驻黑旗军,成了刘永福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可以说:这是黑旗军从流寇成为正规军的第一步的开始――而且让刘永福欢欣鼓舞的是:唐景嵩给他带来了可以恢复他和他的部队大清国国籍的确定回答――“天朝宽大为怀,凡我华夏子孙,但能御外侮,卫国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8月,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以后,收编了黑旗军,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1883年法国国会任命李威利为总司令,率领法军2000人先后攻占河内和南定。接着又分兵进犯越南国都顺化及北宁、山西。刘永福满怀“为越南平寇,为祖国屏边”的宏愿,于5月6日率领黑旗军3000人挺进河内,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诱敌深入,使法兵腹背受敌,陷入重围。这一仗打死李威利及以下军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夺得军械弹药无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越王为了表彰刘永福纸桥大捷的军功,晋升他为三定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的爵号。
1883年取得纸桥大捷。中法战争爆发后黑旗军在越南的山西等地抗法,翌年,刘永福接受清政府给的“记名提督”头衔,成为清朝的官员。
1885年,清政府为了逼刘永福率部回国,一个月内就连下九次上谕,采取胁迫利诱,恩威兼施的手法,赐予刘永福“依博德恩巴图鲁”和“三代一品封典”的荣誉。
1885年8月,刘永福被迫率领黑旗军三个人从越南保胜启程入云南省文山县南溪,于同年10月,刘永福率3000黑旗军入关回国,清政府下令将黑旗军裁减大半,只留1200人。
1885年正月,黑旗军在左育与法军援师血战,予敌重大杀伤后败溃。同年刘永福回广西博白祭祖,慈禧太后赐“福”字大匾挂于华尖岭刘家祠堂。
1886年4月,任刘永福为南澳镇总兵。此后,黑旗兵又被历年裁撤,最后只剩300余人。
1886年春清政府委任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
1887年5月,调署碣石镇总兵。8月任职。
赴台抗日
刘永福侧头像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日本。为了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从冲绳出发,分兵两路进攻台湾。其中一路日军从貂角强行登陆,攻占基隆。接着,又进犯台北。巡抚唐景崧等人畏日如虎,纷纷逃回大陆。6月7日台北被日军攻陷。这时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斗争。刘永福坚持不受,仍以帮办之职,统率防军与台湾义军抗敌保台。
1895年8月中旬,战争转入台中。为了保卫彰化,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大甲溪一带同日军展开激战,取得全胜,缴获日军枪械甚多。后来,日军不甘失败收买奸细带路,偷袭黑旗军后路,大甲溪遂为日军占据。大甲溪失守后,日军步步进逼,攻占台中等地。刘永福被迫率军退守彰化。
1895年8月28日,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打死少将山根信成。在这场悲壮的血战中,义军首领吴汤兴中炮牺牲,刘永福部将吴彭年英勇战死。刘永福黑旗军的精锐七星队三百余人也壮烈殉难,彰化失守。尔后,云林、苗栗亦相继沦陷,接着嘉义告急,刘永福命令黑旗军统领王德标迅速率领所部七星队北上增援,又派部将杨泗洪率黑旗军各营及各地义军密切配合,并亲赴嘉义前线坐镇指挥。由于黑旗军与义军的英勇善战,在刘永福的指挥下,各路义军协力作战,此役获大胜,杀敌近千人。并相继克复云林、苗粟、反攻彰化。但黑旗军和义军在连续苦战之后,断晌缺械,刘永福派人回大陆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烈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刘永福痛心疾首,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
1895年9月11日,日本又派第二师团增援台湾。嘉义一战,日酋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重伤毙命。10月15日,日军进攻台南东南的打狗港。刘永福的养子刘成良率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后来守卫炮台的兵士饥饿不能战,刘成良率部退守台南。这时,据守曾文溪的黑旗军和义军将士,与进攻的日军展开白刃格壮举,孤军不敌,台南最后一道防线失守。
1895年10月18日,刘永福召集部将会议,商讨战守之计,未得结果,次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亲手点燃大炮,轰击敌舰。当晚,日军攻城益急,城内弹尽粮绝,在艰苦的恶战中,士兵筋疲力尽,至不能举枪挥刀。当时城内大乱,刘永福欲冲回城内,部属极力劝阻。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捶胸,呼号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当天深夜,刘永福带领养子刘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后搭上英国商船“迪利斯”号内渡厦门。21日台南陷落,台湾全境被日军占据。
潜入大陆
刘永福1897年春回钦州闲居。刘永福对腐败无能的清廷投降卖国行径早已心怀不满,遂萌发了革命念头。次年,粤督谭钟麟电催回穗任军械局职,委辞不干。
1899年回南宁招募营勇,重建黑旗福军四营。回穗后几次奉令出兵镇压农民械斗而不行,力陈“并无作乱之事”真情,采取说服教育调解,使百姓免遭祸殃,深得众人称颂。
1899年冬,义和团革命斗争席卷北京。刘永福奉调入京镇守而迟迟不行,后经多次催促方始起程。但队伍抵衡州时,又奉电调回广东惠州、潮州弹压农民革命军。刘永福率军转回韶关后静观形势,直至事态平息始返广州。广东巡抚德寿又命令刘永福前往办理善后,永福以不熟悉情况而拒绝接受任务。刘永福同情农民,支持革命之心绪已在实际行动中显现出来。
1902年,粤督陶璜调永福署琼州镇,永福以情况不熟,地僻山荒难以适应,请改调碣石镇,获准。陶璜对刘永福德高望重,兵多将强早就畏惧三分,千方百计削弱刘永福兵力。
1903年,下令将刘部张来营调回省城。刘永福手下仅剩两营,已无足轻重,于是禀请销差。经两广总总督岑春煊批准,遣散为农,自己变成空名镇守。
1904年,刘永福干脆以风湿病发作三请辞职,粤督李鸿章批曰:“声望素孚,威扬中外,纵有微恙,卧治也可,”不予批准。只好回广州沙河刘家祠休养治病。广州是孙中山革命党人宣传活动的中心之一,刘永福接受革命思想越来越多,认识越来越深,思想起了深刻变化,于是,从同情支持革命到积极参与革命,成为民主革命先躯者。
1905年9月,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与王族阮述来至广州沙河刘家祠拜访刘永福,邀请刘大将军出任策划越南革命的军事行动,刘永福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且答应越南革命军组成后,派黑旗军原部将吴凤典组织钦廉和左江一带壮汉族子弟兵编为别动队,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阮述留在广州,经常与刘永福联系策划。潘佩珠与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知交,孙中山对他影响很大。他在越南组织领导民主革命运动与中山先生互为呼应。越南革命党人经常来往于刘家祠堂,对刘永福的民主革命思想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刘永福对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也逐步有所认识和了解。时年虽已古稀,仍祈望能参加民主革命营伍,为创建民国“贡献余力”。
1907年,刘永福的晚年,仍关心国事,体恤民瘼。钦州三那(那思、那丽、那彭)群众在刘思裕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捐运动,刘永福对此予以同情和支持。
1908年,孙中山派遣黄兴、王和顺领导钦州三那(那思、那彭、那丽)农民抗捐斗争失利,刘永福把王和顺藏于堂内,清军统领郭仁璋带领清军前来搜捕,刘永福亲自出面坐在堂中,怒斥郭仁璋为“小人”,不许轻举妄动。郭仁璋无可奈何,只好领兵退走,王和顺免于遭难。当晚深夜,令兵丁带上二千光洋,护送王和顺经十万大山转往越南河内,并秘信通知其妻黄美兰在云南河口的内弟黄茂兰送两挑光洋至河内支援孙中山先生革命,积极筹划河口起义。孙中山任命黄明堂为总指挥,王和顺、关仁甫为副总指挥,指挥部就设在黄茂兰家。黄茂兰是刘永福内弟、黑旗军部下,清政府缩编黑旗军时回云南河口老家任清军管带,革命党人通过刘永福的关系取得了他的信任,同意在他家设立起义总指挥部。刘永福对河口起义作出了应的努力。
1911年7月,在王和顺等介绍下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刘永福不顾年迈体弱,与留粤的革命党人联络活动,积极响应革命,10月30日赴港。11月9日广东宣告独立,11月14日返穗,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请,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节制广州十数万民军。刘永福就任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整理营伍,发布通告,分兵巡守,维护社会秩序,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越两月,全省革命秩序大体安定后,永福即请辞去民团总长职务,告老返乡,住在钦州三宣堂。
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大总统”的地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惜牺牲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图复辟帝制,刘永福闻讯后,义愤填膺,即拍电上京,请缨抗日,反对复辟,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1917年元月9日,刘永福走完了一生的历史途程,在钦州老家溘然长逝,终年80岁,葬于惠州城内西湖畔。
临终遗言
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无论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图报称。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上邀国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计,任选贤将,练兵筹饷,振起纲维,各省督军不知和衷共济,竭力为国,以救危亡,因循坐误,内乱交作,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儿曹均已成立,各宜发奋为雄,抱定强种主义,投军报效,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若不能见用于时,亦宜将于之遗嘱,遍告当轴名公,求其人告大总统,务以尊贤任能为急务。远小人,贱货色,严边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如是,则国基巩固,国势富强,吾虽死,九泉之下,亦将额首而颂太和。
刘永福_刘永福[清末民初民族英雄] -人物评价
“余自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孙中山
刘永福“真乃高人一筹,诸统领莫及焉!”――清・直隶总督李鸿章
“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义勇奇男子。”――清・湖广总督张之洞
“将军英勇无比,堪称北圻之长城。”――越南・北圻督统黄佐炎
“刘永福“这些人的英勇气概实在是太神奇了!”――法国孤拔上将
刘永福“为越南之保障,固中华之藩篱,其功亦伟矣!”――清・兵部尚书彭玉麟
“钦州渊亭,国之宿将!”――民国总统黎元洪
一种意见认为:刘永福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在中法战争和反割台斗争中,作出过重大贡献。尽管他在越南经不起清政府的政治欺骗和官位诱惑,在台湾经不起更严重的考验。在台湾,他与日军议和,主要是为免除台湾军民再受战祸之苦,而不是投降;他离台内渡是为客观条件所迫,力不从心。
另一种意见认为:刘永福虽在反侵略斗争中作出过贡献,但他经不起考验,在危急面前屈服了,和日军议和,最后离台内渡,临阵脱逃,对反割台斗争造成很大损失,是不可原谅的。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刘永福已改变了农民起义军领袖的本色,但在反侵略斗争中作出过重要贡献。所以,他是阶级斗争中的变节者,民族斗争中的勇士。
刘永福_刘永福[清末民初民族英雄] -人物故居
防城故居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刘永福回国后,利用回乡省亲扫墓之机,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边境)选地择吉日兴建住宅,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住宅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刘永福那良故居现为县级(原防城各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
钦州故居
刘永福故居1888年11月,刘永福返钦州,购得板桂街莫姓旧宅,筹建晚年住宅“三宣堂”。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钦州营建公馆,命名为“三宣堂”,以纪念他援越抗法的光荣历史。
钦州故居陈列有《中法战争历史文物展览》,分中法战争概况,黑旗军(刘永福所部)的抗法斗争,萃军(冯子材所部)的抗法斗争等三个部分。主要展品有:大清光绪皇帝及越南嗣德帝赠刘永福父亲的诰封碑。
刘永福_刘永福[清末民初民族英雄] -影视形象
年代作品饰演者1998年《乱世英豪》张志忠2008年《台湾1895》常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