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概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概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概念

1、 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 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 教学方法的内涵 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各种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将它们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

教法与学法平行的分类
它将教学方法分为教授法和学习法。教授法包括讲授、讲读、谈话、演示等;学习法包括练习、实习、作业等。
从学法到教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受学习规律的制约,教学方法也是受学习方法的制约。有人将学习方法归纳为五种,即模仿、抽象概括、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总结提高。就此与学习方法相对应的就有示范教学法、概括教学法、求解教学法、推理教学法和反馈教学法这五种教学方法。
也有人从记忆、理解、探索三个思维水平和知识、技能、态度三种学习内容的两个维度将学习分为记忆、领会、解疑,模仿、操作、试误,效仿、体验、反思九种;与此对应的,将教学方法分为陈述教学法、论证教学法、设疑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导练教学法、陪练教学法、约束教学法、陶冶教学法、剖析教学法等九种。
依据认识论的分类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方法分为五类,即图例讲解法、复现法、问题叙述法、局部探求法和研究法。
依据教学方法形态的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及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四大类,即语言传递方法,直接感知方法,实际训练方法和引导探究方法。
依据教学过程的分类
按照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将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包括几个小类。第一类是组织认知活动的方法;第二类是刺激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和刺激学习责任的方法;第三类是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包括口述检查法、书面检查法和实际操作检查法。
依据心理学的分类
这种分类是根据心理学把人的学习活动分为认知和情意两方面,把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有意识的习得性学习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包括与学习知识信息有关的教学方法、与习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与习得智力技能及认知策略有关的方法和与习得态度有关的方法;另一类是与调节情意有关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中国学者分类模式

1、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常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这里所阐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1)讲解教学方法

2)谈话教学方法

3)讨论教学方法

4)讲读教学方法

5)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

(3)发现教学法

3、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2)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4、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1)创设问题的情境

(2)选择与确定问题

(3)讨论与提出假设

(4)实践与寻求结果

(5)验证与得出结论

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练习法

(2)实验法

(3)社会实践法

(4)研究性学习法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1、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

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2、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

(1)再现功能。

(2)集成功能。

(3)交互功能。

(4)虚拟功能。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选择与运用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创立者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常州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荣获江苏省特级教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邱学华专家创立的。

基本要素

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理解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促进四个有利: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智力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

基本模式

第一步:准备练习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的预备阶段,一般要做好两个准备:
心理准备:创设尝试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尝试的兴趣。
知识准备: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起来的,尝试教学的奥秘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自己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所以必须准备“七分熟”的旧知识。
为了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尝试问题,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尝试条件,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尝试的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第三步: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决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以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第四步: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
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七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两步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第五步: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同时也会暴露学习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提供信息。
第六步:教师讲解
教师从前面两步――“尝试练习”“学生讨论”中得到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这是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步。
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灵活模式

调换式;补充式;增减式等

基本原则

尝试指导原则准备铺垫原则
即时矫正原则合作互助原则
问题新颖原则民主和谐原则

达到尝试成功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
课本的示范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推广价值

邱学华专家创立的尝试教学实验在光辉的30年中,经历了从尝试教学法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实验规模从一个班发展到几十万个班级;应用范围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从普教发展到幼教、职教以及特教,从数学发展到语文、外语、科学常识等科目;实验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并已传到国外。尝试教学吸取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又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邱学华现象”没有靠国家的红头文件,国家也没有拨一分钱研究经费,这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奇迹。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过程教学法

基本含义

过程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侧重在语篇水平上指导写作,包括构思、写提纲、写初稿和修改等各个写作环节。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直至最后成文。

产生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关于写作的教学理论和方法,麦肯齐和汤普金斯的过程写作法。因独辟蹊径,观点新颖而实用,受到外语教学界的瞩目,成为写作教学法的主流。该方法克服了结果教学法的种种弊端,以交际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它认为,写作的实质是以英语为工具,去发现、澄清和挖掘意义,准确表达思想的复杂过程。学生有感而发,文章内容实在。过程法的提出对中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意义重大,值得借鉴。写作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它的重心已渐渐从写作成品转移到写作过程,教师从过去关心学生写什么转移到关心学生的写作过程。这种改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阐述一下与之息息相关的语言教学重心的转移。20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教学逐步摒弃了行为主义理论,转向以交际为目标的教学法。交际法渗透到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法产生。写作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来发现内容,挖掘内容,准确地表达内容,与读者进行交流。使写作课堂成为交际的课堂,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有趣的课堂。

理论基础

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它认为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单独行动。它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写作过程和写作能力上,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指导也始终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直至最后成文。

基本程序

(一)写前阶段
(二)写作阶段
(三)修改阶段
(四)重写阶段
(五)评阅阶段
1、改变身份老师以读者的身份进行评阅。站在与作者交流的角度,就好象是学生就坐在你的面前,对文章中正确的观点批注“好”、“我赞同”等;对于读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读者的敏锐的感受力,感觉到要对读者负责。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切、尊重和重视,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作文。
2、少批注错误。许多老师认为,对学生的作文批得越详细,越是对学生负责,学生也越能尽快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事实上,也许相反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因为教师毫无遗漏地批注所有的错误,会使学生强烈地感觉到他们的弱点,甚至产生气馁和不快。为此,教师每次只需标出两、三类错误集中解决,不在此范围内的错误可以暂时忽略。但对于思路不清或主题不明之类严重的错误还应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应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所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为其写作提供帮助。

优越性

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法相比,过程教学法明显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一)渗透到整个写作过程教师的作文教学不再是读范文和给评语,而是贯穿到写作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将整个写作过程当作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通过老师的启发、同学的指正和范文的引导,学生们扩展了思路,将写作的重点放在了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上,使他们的作文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三)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尊重,从老师的批注中得到鼓舞和勉力,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
(四)拓展了自由的空间老师不再将批改的重点放在语法、词条和句子结构等条条框框上,使学生免去许多束缚,得以源源不断地发挥意识深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总之,把写作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整个写作过程,并不意味着排斥写作技巧的讲授,其重要意义在于摆正了写作与思想表达之间的关系。学习并掌握写作技巧和文章结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只是表达思想的手段,而表达思想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开拓思路,寻求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完善自己的表达方法,那么,毫无疑问,他们的作文会更真实,更有意义,也更具有说服力,作文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主要特点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学得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写作。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共同进行修改比教师仅以书面形式对作文批改和写下评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样学生犯重复错误的概率就会减小。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是一个认知过程,实质上是整理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构思、写作和修改,这样能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3.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由于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这就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懂得写一篇文章必须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写作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强调加强教师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这就会使写作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过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利多弊少,应从实际出发,灵活使用。

局限性

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加强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固然很好,但若班级人数众多,要这样做实际上是困难的。这种方法宜在小班(如英语专业的小班)进行。当然,也可把大班分为小组进行。其二,这种教学法无法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写作文的技巧,因此,对帮助学生参加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等考试没有很直接的实用效果,因为这类考试要求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主题教学法

基本含义

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主题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

求,自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基本模式

引出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赏读领悟

基本程序

1、确立主题。根据学习进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确立有适度范围的,能够反映问题本质的主题。
2、构想研究阶段。针对主题特点,以一种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各种不同的创造方式。从思想文化、艺术特征、造型形态、色彩肌理、材料工艺、技术运用、叙述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思索、生活环境等诸方面不加限制的进行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探索、实验研究。
3、创意设计阶段。在前阶段对主题多向研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丰富资料和设计元素从设计理念、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实用功能、技术方法、行业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研究。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有个性,有原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4、工艺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对多种可寻得的工艺技术的特点与方法进行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并关照工艺性的艺术呈现。研究与实验,从而选择能够使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方法。
5、展示交流。把主题研究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以展示的形式,清晰完整的阐释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内涵。通过这种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回馈信息,以利改进。

基本要求

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要和时代有密切关系,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比较现代,使学生愿意学,教师易控制学生进步方向。
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小组成员一起共同讨论结果,针对整个教学年度的总课程,对整个教学课程有充分思考,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是课程总体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要确定单元目标,将总目标细分,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单元目标,再细分到每一个教案,对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目标,这个教案可以是几个连贯的课节的总体,称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授课使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针对阶段目标确立评估标准,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能力。

教学特色

(1)主题教学法是动态的
主题教学法有一条主线,但没有固定模式。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而服装时尚意味着一种“变化”和“时效性”,因此变化的规律性和方法的合理性成为服装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怎样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2)注重研究过程、掌握最终结果
后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倡完全自主的学习和个性化的研究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学习并以正确的研究方法来获取和发展知识,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即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在过程中学习方法,积累信息捕捉灵感,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过程得出良好的结果。教师通过这种形式给学生一种推动,并通过主题创作的表达展现出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3)实行集体备课团队教学
由各相关课程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确立主题,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最初必须是针对前期研究而拟定的,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最初的尝试,教学方案还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进展情况,分阶段逐步确定,而不是事前可以确定的。在专业主题教学方面以“主题设计”为主要形式,每一主题都有相应的主题内容和总体要求,一般四至七完成一个主题的设计。

作用

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是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
主题教学法研讨会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创立者

新中国培养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956年至今在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


情境教学法研讨会

情境教育专著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学法。

基本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
情境教育全国研讨会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基本特点

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基本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创设设疑式情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需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4、创设争论式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基本模式

“真、美、情、思”形成独特优势是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一)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
情境教学在起初阶段就受到“意境说”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辞的萌发。我想,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怎能以封闭的课堂束缚獐,使他们在枯竭的断流中学习语文呢?
(二)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习的“力”
开放的情境让孩子身心得到释放,作文教学的成功让我发现了美的无可比拟的功效,引起了我新的思考。我联想到“意境说”中刘勰从“美物”到“美文”,王国维的“外物美”到“内修美”,讲究的便是一个“美”字。“意境说”对“美”的反复的褒扬,激励着我在情境教学初期就去追求语文教学的“美”。小学语文本身是美的,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有形亦有情。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儿童切实打好语言文学的基础,而且要让他们在其间受到人文熏陶,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高级审美情感。由此,我想到美学,想到艺术,借鉴边缘的学科思考,拓宽了我的思路。我深知,艺术是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儿童的审美教育是从感受美开始的,进而才是对美的理解和借鉴,以至去创造美。
(三)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
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在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在教学现场的反应告诉我,“美”能激“情”,进而促使我在情境教学如何“激情”,如何“冶情”方面作了更深入的实践与研究。联系“意境说”对情感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内在的关联。刘勰在《物色》篇中,从客观外物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他指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表明人的情感受客观外物的影响之深。王国维则明确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儿童恰恰是最富有情感的人,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的心头,教育应该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宝贵的特点。于是我将“意境说”、“情景交融”、“境界为上”的精髓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悟到用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的情境,并不是一种单纯形象的呈现,而是浸润着、弥漫着情感。情感成了情境的内核,无情之境终不成境界。受“意境说”的启发,情境教育也非常重视以教师、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触及儿童的心灵。在优化的情境中,儿童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情境显示的美感和情趣往往能迅速引起儿童的关注,进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激起他们相应的情感,使儿童在一种美好的情感世界、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儿童的思维、想象、记忆等系列的智力活动浸润着情感的因素,感受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满足,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于是,在构建情境教育模式时我提出“缩短心理距离”,师生间创设一种“亲、助、和”的人际情境,课堂上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儿童对教师“亲”,对教材感到“近”,形成了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达成以情激趣,以情启智,以情育人。在优化的情境中,在教师语言的调节支配下,儿童自己的情感还会不由自主地移人到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无论是阅读教学课《小音乐家扬科》,师生对扬科身世的同情、怜悯,还是作文课《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学生对小主人公的期盼、迎接,无不体现出鲜明浓郁的情感色彩,无不蕴含着执教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教育哲学理念。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空气,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探究的乐趣也绝不是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热烈的情感的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让情感进入课堂”的境界,正是通过情境教育这一模式,得到了实现。情境教学法由于是以情动情,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所以有效地培养、发展了儿童的审美情感及道德情感。随着情境的延续,儿童的情感逐步加深,天长日久,弥散、渗透到他们内心世界。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又将逐步内化、融入儿童的个性之中。在儿童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这对他们的人格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极其深远的。它表现为层次更高级、内涵更丰富的理想、道德、意志等,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情意力量,最终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突出“思”,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尽力开发儿童的智慧
每一个大脑健全的儿童都潜藏着智慧,理想的教育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充分开发儿童的潜能,使他们变得智慧起来。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活动、认知水平,连同情感态度无不受其思维活动的支配、调控。教学实践表明,在广远的意境中,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得极其惊人和美妙,可谓神思飞扬。我不禁赞美儿童的思维是长翅膀的,儿童的思维是会飞的,想象力是儿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启迪儿童的想象是发展儿童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情境教学走向多学科的探索过程中,在时代强调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大背景下,又使我加深了对发展儿童创造性的认识。在大量的教学情境中,我有了新的感悟,发现优化的情境不仅是物质的,情境中的人所抒发的、倾诉的、流露的、交融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世界,进而影响儿童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努力把握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审美、情感、思维三方面提出培养发展创造潜能的举措。情境教育激发了儿童的潜在智慧,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各项综合活动中,他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就拿数学来说,孩子们会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画出许许多多精美图案;他们还能将所学的测量、平面计算等方法带到园林中,实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绘问题。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各年级孩子们的创造性也得到很好的发展,想象性作文、自己创作的童话以及充满个性和想象力的习作集,更是表明几乎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因为“乐思”,儿童渐渐地学会“善思”。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儿童发展所需的“真、美、情、思”四大关键元素,构建了将儿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独特的教育模式――情境教学法,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综合地在课程中体现出来,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开拓了新的途径。

领导、专家评价

情境教学法找准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契合点,活化了传统文化,使之为当代教育服务,又注意吸纳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儿童教育的文化视野,导引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沟通。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探索,这种探索,是小朋友的需要,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如果提高一点来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国家四化的需要。

教学方法_教学方法 -快乐教学法

基本含义


《快乐教学法》专著

快乐教学法就是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产生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时代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生存压力巨大。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以更好地面对生
活挑战,是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快节奏、高负荷的生活压力也波及到学生身上,被动学习、思想偏激、心理扭曲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学生恐学、厌学、逃学,甚至有的看见书就发慌,拿起笔就哆嗦,他们已经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到了一起。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参悟不了生命的意义,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创造力。
“苦也得学呀!”有家长如是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不努力,不进取,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呀!现在痛苦一阵子,将来幸福一辈子!”的确,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让家长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更为孩子的将来担心。我们能够理解父母的这些想法,也能体会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如果你讨厌足球,偏要你天天坐在电视机前看足球世界杯、欧洲杯、亚洲杯,其它什么也不能干,相信,过不了半个月,你也许就要疯了。可是孩子呢,无论他多么不喜欢学、不愿意学,都必须天天呆在课堂上学习,他们能不痛苦吗?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所以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人乐此不疲地去做;而那些让人感觉痛苦的事却让人想方设法远离它、逃避它。我们必须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用一个真正平等的态度来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快乐,跟孩子一道以积极乐观、豁达坦然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盛赞弟子颜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经常去温习它,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互交流沟通学习,是快乐的。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者”可以理解为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乐之者”,可以理解为懂得快乐学习的人。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其学习效果固然好,但快乐学习的人,其学习效果则会更好。16世纪法国伟大思想家蒙田在他的《论对孩子的教育》一文中也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生却手持柳鞭,板着可怕的面孔,强迫他们埋头读书,这是怎样的做法呀?我要让教室里充满快乐,洋溢着花神和美惠女神的欢乐。教室是他们收获的地方,也应该是他们玩乐的地方。被很多人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牛顿”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赫・斯宾塞(HerbertSpencer)在19世纪便以“快乐”二字作为教育哲学的中心思想,他提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经过他数年的教育实践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快乐教学法”解决当前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育问题。

原则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实施快乐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实施快乐教学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原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学生都喜欢微笑的快乐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2.尊重个体,有教无类的原则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斯宾塞主张永远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
3.理解宽容,巧妙暗示的原则
“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这孩子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唉呀,这孩子力气真大呀,这么重的东西他都拿得起来。”……这样饱含情感、带着宽容和赞美的暗示,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这种暗示运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也一定会让学生欣喜不已。斯宾塞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的暗示,必定会在孩子的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快乐教育同样需要本着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在循循善诱的工作中需要抓住时机,以朋友的身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真爱和智慧把快乐内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让快乐酝酿出学生不屈的勇气,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走向成功。千万不能不讲方法,强迫接受,出现“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结果却让孩子用一生的痛苦来承担”的悲剧局面。

策略

快乐何来?快乐源于知足,源于坚持,源于超越,源于达观,源于尽责,源于感恩,源于宽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一种快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一种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快乐,“‘饶人一过’,胜造七级浮屠”也是一种快乐。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支配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事事成功,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为人处事,要能如“水”:遇山水转,遇岸水转,遇石水转,倘若他人不转,我转……这就是快乐的真谛。
1、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相信事在人为,善待自我,将自我完善经常化。
心态是人情绪和意志的控制塔,心态决定行为的方向和质量。保持快乐的情绪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自我鼓励,不让生气惩罚自己。教育就是教人育心,一个拥有快乐心态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点。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快乐,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攒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有个积极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快乐,就应遇表扬的事高声地说,批评的事幽默地说;紧张的事轻松地说,严肃的事和蔼地说;激励人的事动情地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将来再说。
2、赏识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尽责,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常怀感恩心,永驻尽责志,坦然面对得失,承认美中不足是常态,这是快乐人的快乐秘笈。拥有感恩的心,能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的美丽,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那么平淡的生活也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生活中,成败不必问,得失不必究,只要用心至真、用情至深,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其过程和结果都是幸福快乐的。人与人在相互交往中要以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为快乐,为朋友众多且贤良能干而快乐,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事实上在赞美别人的快乐的同时,也有向别人学习的心理,这是有益的快乐;而以骄奢淫逸、贪图富贵、损人利己为快乐则是有损身心健康的快乐。
3、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换副“眼镜”看世界。
“把每个人看成天使,自己便感觉生活在天堂里;把每个人看成魔鬼,自己便感觉生活在地狱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做伞的,一个嫁给做面的,于是这老太太天天愁容满面、长吁短叹,天晴时为做伞的女儿没生意而忧,天雨时为做面的女儿没生意而愁,终于有人告诉她:天晴时为做面的女儿好生意而喜,天雨时为做伞的女儿生意好而乐。从此再也听不到老太太的叹气声了。其实快乐就这么简单,只要换个心情,换个角度!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这方面颇有思考,他在引导学生写《谈学习是享受》的文章时,引导学生变换100个不同角度去考虑,成功地从“背书是享受”、“考试是享受”、“上课是享受”、“阅读是享受”等100个方面让每位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4、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这是追求深层次的快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那些聪明仁爱的人,总能从大自然中找到快乐,体验高雅的生活情趣,懂得拥有快乐,让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知心姐姐”卢勤常告诫孩子们: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拿是幸福感、成就感。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的价值,才会觉得自己很重要,从而体验到助人的快乐。
5、学会倾诉,学会倾听,诉出心头的苦,说出心中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
爱,真的需要说出来,美好的情感当你说出来时,也会唤起别人同样美好的情感。人有快乐也都本能地希望与他人共享,把快乐跟人共享,快乐就会加倍。同样,有了痛苦你就喊,它可以释放心头的忧愁和恐惧,把忧愁与人诉说,忧愁就会减半。斯宾塞认为,不管怎样的学生,他都需要交流,他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于是他发明了“走进孩子内心的12张卡片”,在类似扑克牌上写问题给孩子抽,让孩子讲讲自己担心或快乐的事、自己的期望或心愿,家长也跟着抽,也回答问题,跟孩子交心,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12个问题让人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人们把这个游戏叫做“斯宾塞纸牌”。
6、实现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
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采取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的形式来传递教育的信息,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如“智慧风铃”在音乐中学语言;“一把植物的种子”作自然观察整理成自然笔记;“家中的小地图”培养方向感、地理观;“数字跳房子”学数学……把教育的目标付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中,能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获得求知过程的愉悦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意义

什么是“快乐”?《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感到幸福或满意”。心理学认为,快乐通常是指盼望或追求的目标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是个体愉快的心理体验。通俗地说,快乐是他人的认可,是心灵的满足,是成功的愉悦,是上苍给人类的恩赐。对现代人来说,快乐是一种体验,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素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快乐是人最重要的情绪,快乐的人会淡泊达观,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快乐是教育本质的重要特征。快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期望整个社会所有人的快乐与幸福。快乐与忧愁对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心智发展是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培养学生快乐的情绪,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意义表现在:
1.能乐观豁达,热爱生活

新概念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概念


快乐教学法
能乐观面对生活的人也是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面对不可逆转的生活实际,需要人们乐观、豁达地面对,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生活中的成败得失、喜怒哀乐,感恩人际中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减轻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能放松心情,提高效率
快乐的人具有自信感、自如感和幸福感。快乐教育能使人从根本上缓解心理压力,改变生活态度,放松紧张情绪。在轻负担或零负担的心理状态下工作学习,其思维力和创造力一定能发挥到极至,办事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否则,即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
3.能促进合作,融洽关系
情绪是可以感染人的,呈几何级增长,一份快乐大家共同分享就是许多份快乐。拥有快乐的人,对人对事有较强的容纳和接受倾向,容易合群,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与这样的人相处能有效地促进合作,增进和谐,共建融洽的人际关系,获得悦人乐己的双赢。
4.能磨练意志,坚定信念
拥有快乐的心境,就会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笑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能坚守信念,有坚定的意志。当遇到困难时,能冷静思考,积极面对,百折不挠,不言放弃,能多角度看问题,能很快地找到生命的出口。
5.能恪尽职守,实现价值
快乐的人能从工作学习中找到快乐元素,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醉心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会把尽职尽责的过程看成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同时,也会看成是享受快乐生活的过程。

评价

快乐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发展;在受教育者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上,强调在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在处理教育中知、情、意关系问题上,强调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互促,达到知、情、意并茂。这三个有机方面,前者是快乐教育的目标之一;中者是愉快教育操作上的支撑点;后者则是愉快教育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7401.html

更多阅读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全套教程 新概念英语青少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全套教程碧海追踪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全套教程播放列表新概念英语青少版01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02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03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04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05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06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07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0

小学生学《新概念英语》,等同食用劣质奶粉 等同原则

小学生英语学习成人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时下正日益流行的小学生学习《新概念英语》了(以下简称《新概念》)。《新概念》在火了30年之后,其火势反而愈烧愈烈,从成年人、大学生,一路烧到高中生、初中生,现在已经

声明:《新概念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概念》为网友滚离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