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吉祥物 吉祥物 吉祥物-概述,吉祥物-吉祥五福

吉祥物是近代广告设计中的工具,意思是指一个象征性的帮忙促销角色,也有人称之为卡通代言人;它是人类原始文化的产物,是原始的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的人类原始的文化,在这种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首先以生存需要为中心,而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就形成趋吉避邪的本能观念。一般来说,最有名也最广为人知的吉祥物可说是米老鼠,它做为迪士尼公司的吉祥物已有六十年之久。然而,吉祥物并非全是虚构的卡通人物,仅管在平面设计上,吉祥物不免会因为印刷术的限制、亲和力的加强而卡通化,但也有许多吉祥物是源自真实的动物或事物,例如知名的美国职业篮球队公牛队的吉祥物就不是卡通人物。目前最早的奥运吉祥物是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中出现的黑色腊肠狗。

吉祥物_吉祥物 -概述


吉祥物

中国的祖先创造了龙、凤、麒麟等等吉禽瑞兽,

而且赋予这些东西一种象征的内容及意义,去满足人们内心祈福的心理需求,民间流传的吉祥物形形色色,不胜枚举。但是大多是象征平安吉祥的动物或象形的图。比如龙,凤凰,喜鹊等等。从生肖的角度来说,每一个生肖都可以为吉祥物,而现在董易林吉祥物很多也是从从生肖的角度来设计,只是在设计的意义上更加深远而已;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平安而且快乐,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此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用以祈求万事顺利的象征物,而这些向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的事物,我们便称他为[吉祥物]。这也就是中国最早代表人类精神文化的吉祥事物“吉祥物”,而且至今在中国仍然是吉祥物设计应用的主要图像,因为它们更能代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吉祥物

吉祥物_吉祥物 -吉祥五福

吉祥物往往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性。要生活,必需先求存,而「逢祥瑞,求吉利」亦是人之常情。古人常常面对不可知或突如其来的灾害,他们为要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便要小心翼翼地规避各种灾祸和苦难,竭力追求吉祥、平安和幸福的生活。


尚书・洪范

与西方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相比,古代中国人对宗教显得较淡漠。

他们所考虑的多是如何在现世生活得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幸福?人们多以「五福」概括之。《尚书・洪范》中所载的「五福」,指的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攸好德」是指「所好者德」,「考终命」即是说得以善终。近世把「五福」阐释为「福」、「禄」、「寿」、「喜」、「财」,意义虽有些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人所追求的现世幸福生活。

吉祥物_吉祥物 -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集锦

[吉」谓善、利;「祥」本指吉凶的征兆。二字合用有幸福、吉利的意思,战国时期开始,吉祥这个词日渐普遍。至唐,成玄英解释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此后,吉祥一词便成为福寿吉庆、诸事顺利的祝语,追求吉祥、「好彩头」的观念便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吉祥物_吉祥物 -龙须珠

定义

龙须珠是龙须、龙珠的简称,是古代人们将龙须、龙珠搭配在一起佩戴的吉祥饰物。

龙须和龙珠本身都有吉祥之意,而龙须珠搭配寓意更为深远。

龙须

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黄帝升天成玉帝时,有龙垂胡须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臣民都抓住龙的胡须,龙须受不了重量而断了。(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至此,断掉的一半龙须留在民间。民间有传说,龙须型的饰物是有灵性的,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学业、事业有成。

龙珠

龙珠:在古代,龙珠一般由珍珠,木珠或由其他一些球状物品充当。珍珠产自水中,拥有亮丽的光泽和形态,而龙在很多传说记载上都是掌管水的水族之长,所以可将珍珠作为龙珠。珍珠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爱戴,珍珠不仅美丽而且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明代的《本草纲目》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现代医学也经常指出珍珠有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毒之功效。

龙须珠的搭配

龙须、龙珠的搭配佩戴更有深刻含义,龙须虽然能给人带来诸多吉祥之意,但民间传说龙须拥有灵性总想要回到龙的身上,这样也会将龙须的吉祥祝福也带走,而龙喜欢龙珠众人皆知,龙珠的作用就是定住龙须,将龙须一直留在人间,留住吉祥祝福。

龙须珠并非封建迷信产物,和龙一样只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们在生命中的精神寄托,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历史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年轻人开始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龙须珠虽然是古代人们佩戴的吉祥饰物,但须和珠的造型透出经典的时尚造型,又有吉祥文化含义所以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

吉祥物_吉祥物 -演化途径

吉祥物是人们在事物固有的属性和特征上,着意加工而成,用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愿望。由原物发展成为富于吉庆意味的吉祥物,采用的加工手法包括转化事物的属性、谐音取意、神话故事的口耳相传和艺术工匠的手艺技法。从这些吉祥物中,我们可窥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人们共同珍视的事情。

属性延长

各种吉祥物由原物衍生成富有吉祥意蕴,可谓意趣无穷。其手法之一是把事物的外形、特性或实用价值等属性,予以放大或延长,使之具祥瑞的涵义。

以椿树、萱草、芝兰、磐石和竹这「五瑞」为例,庄子说过:「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唐朝诗人牟融也有「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因椿树的寿命长,人们便把椿树比作父亲,称「椿庭」,更象征老人的长寿。萱草,又名忘忧草。古人的寝室有「前堂」与「后室」之分,「后室」亦称「北堂」,北堂常常是母亲的居所,因为古人多于北堂种植萱草,后人也将萱草借代为母亲,说它能使人忘记忧愁、给母亲带来祝福。芝兰是古人种植于庭阶的盆栽植物,外形高洁优雅,古人总以它训喻子弟,要学效芝兰的德行,生长于庭阶而非野地。磐石是平坦而厚的大石头,通常在高山上岿然不动,后人乃将其引申为稳固、志向坚定的意思。至于竹子,自古至今人们多以竹借喻高洁正直的君子。古时习以「竹报」喻为家书,因而有 「竹报平安」之说:在信笺上印有竹枝或竹叶,以代语平安。把这五样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父母长寿、无忧,家基稳如磐石,子孙兴旺、合家平安的含意,可以说是将瑞物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谐音取意


如意

「谐音取意」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民间吉祥物更是忠实地运用了「谐音取意」的原则。

以「如意」为例,它是中国特有的吉祥物,本为军旅器物,后渐成民间的「爪杖」,即搔痒工具。若在一个瓶子里插上如意,即为「平安如意」。如以两个柿子或狮子配如意,便成「事事如意」。若画上童子骑象、手持如意,就是「吉祥如意」。若如意加上盒子与荷花,组成的是「和合如意」。再如「百事如意」,则是如意与柏树和柿子的组合。还有,万(万年青)事(柿)如意,四艺(琴、棋、书、画)如意,福(蝙蝠)寿(桃)如意。

此外,众多流行于民间的赠礼亦多属谐音取意的吉祥物。赠赴考书生以糕和粽子,糕谐音「高」,粽谐音「中」,寓意「金榜高中」的美好愿望;赠予新婚夫妇以枣、栗、桂圆和花生四样物品,寓意着「早生贵子」或「立生贵子」的美好寄望。很多地方还有「送灯」的习俗,因南方方言中「灯」与「丁」谐音,送灯便有人口「添丁」的祝福之意,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中,没有比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更令人高兴的了。

传说附会

很多民间吉祥物都出于民间神话传说:一代又一代的人,透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故事流传、延续下去,人们对此深信不疑,遂相沿成习。就如民间四大吉物中的「龙」、「凤」和「麒麟」,有谁看过它们的真实模样呢?它们都是通过各种美好的传说,而活在中国人的精神空间里。

再如民间每于老年人寿诞时送上「寿桃」,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幸福,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传说。相传战国时期齐人孙膑自十八岁离家,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别家乡十二年,有一年的五月初五才猛然想起正是母亲八十岁的生日,他想:「乌鸦反哺母娘,羊羔吃奶跪乳,禽兽还知恩达礼,我却已经有十二年没有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于是问准师傅请假回去看望老母,临行前,鬼谷子随手摘了一颗桃子让孙膑回家献给高堂。没有想到,孙膑回家将桃子给老母亲吃后,母亲竟返老还童。人们听说孙膑母亲吃了桃子之后变得年轻,也想让自己的父母健康长寿,于是竞相仿效,也都给自己的父母「送寿桃」。传说是否真实,人们没有去考证,但它所蕴涵的美好寓意,却被人传承下来,绵延不绝。

艺术加工


门神图

许多民间吉祥物的衍生经过历代艺人的艺术加工,

常见于绘画篆刻、绣品织物、陶瓷器皿、描金漆器、建筑饰件与日常家具,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艺术加工是指由原先的实物,以符号或图像形式予以夸张或修饰,衍生出表达祝福的民间吉祥图案。这类吉祥图案在年节岁时可谓比比皆是,内容亦很丰富,除常见的「门神图」、「财神图」与「赐福图」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颂辞图」,如构图以三只羊和一个太阳组成的「三阳开泰」、以四季花卉如梅、兰和桂花安插于花瓶为构图的「四季平安」和画上一只大象背着一盆万年青的「万象更新」等。


财神图

综观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吉祥物或吉祥图,多以追求功名、富贵为题材,其中不少是涉及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封爵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如《官居一品》(蝈蝈与菊花)、《富贵长春》(牡丹与长春花或长春鸟)、《封侯挂印》(猴子摘取挂在树上的印包)、《指日高升》(白鹤向着红日飞翔)、《喜报三元》(结有三颗桂圆果的龙眼树丫上栖着一只喜鹊)等等,不一而足。经过艺术加工的吉祥图,可以说更具体反映了时人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寄望,亦因而更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衍生出更多的品种。

吉祥物_吉祥物 -主题

没有人会希望事物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自古以来人们总希望避除灾祸,过上称心满意的生活,于是根植于各民族文化的吉祥物乃应运而生,反映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吉祥、向往幸福的心态。

从对种种事物都讲求[好彩头]以及各样异彩纷繁而历史悠久的吉祥物,我们可知中国人相当重视吉祥的观念,这种对生活的翼盼并多寄托于现实生活之中,基于这种执着于现世的态度,追求生命的长久、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安康的生活均成了中国民间吉祥物永恒的主题。

吉祥物_吉祥物 -寿吉祥物


北史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福寿康宁」,其中对于「寿」的观念尤为重视。古人认为人类寿命是「天赋之

命」、「非人力所能为者」;《北史》亦记载:「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在古代,人类为了自己与族群的生存,往往不断与自然环境斗争。

根据考古学家对挖掘出来的先民头骨和牙齿的判断,古人的寿命比现代人短得多,婴儿的死亡率尤其高。至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到懂得以简单的金属工具生产的铁器时代,生产的模式和规模产生了重要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相应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才得以延长。这种对「寿」的期盼在民间吉祥物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鹿


九色鹿

中国民间俗信鹤为仙禽,鹿则是瑞兽。古人对鹿异禀的看法,可见于《述异记》的记述:据说鹿活到一千岁的时候,通体皆呈灰苍色,再过五百年变白色,活到两千年时又变为黑色。

古人眼中,鹿不仅寿命长,也是仁爱和慈悲的象征。在北魏早期的本生故事中就有「九色鹿」的故事:九色鹿有九种美丽的毛色,一天它从水中救起一名遇溺的人,并吩咐他不要告诉任何人自己的经历,溺水人感激不尽,乃发誓说若告诉了别人便立即全身生癞、口发臭。后来,贪得无厌的王后有天梦见九色鹿,便要求国王把九色鹿捉回来,国王以重金和封官悬赏,招募捉鹿人。那个被九色鹿救起的溺水人进城后看到公告,就向国王告发了,便即全身生癞,口发恶臭。他领国王去捕捉鹿,九色鹿此时正在酣睡,幸好乌鸦把他啄醒,但国王已经骑马来到,九色鹿于是向国王揭发了溺水人的忘恩负义,国王亦很惭愧,下令臣民今后不得伤害九色鹿。

除了九色鹿的故事,古人还相信如果有白鹿出现,即表示帝王勤政爱民,是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兆。在古代社会,期盼寿鹿出现者大有人在,有人绘画鹤鹿共栖桐树下,以「桐」谐「同」,用作祷求长寿的吉兆。


丹顶鹤

在古人眼中同样具有神奇的禀赋。鹤有「百羽之宗」的称呼,一是说它由天地之间的精气化生:七岁小变,十六岁大变,一百六十岁变止,至一千六百岁定型,可供仙人坐骑;二是说它乃凡人登仙后所化,如《搜神后记》所载,辽东有个叫丁令威的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为白鹤,飞归故里,停在辽东城门口的华表柱上。有个不识好歹的人见他便举弓欲射,仙鹤飞起,一边在半空中吟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去,空伴冢累累。」此歌述说了其修道千年化为仙鹤的故事,亦反映了古人对鹤的印象。中国古代文化常将鹤和松树连在一起,认为服松脂可登仙,登仙后可化鹤,即所谓「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神仙记》记载:荥阳郡南郊有一石室,室后有一棵高达千丈、复盖半里的古松,并常有「晨必接翔比翼,夕则偶影双栖」的双鹤飞止其间,相传双鹤就是当年来此石室隐居修炼的一对夫妇得道飞升后的化形。民间吉祥物中流传甚广的瑞图《松鹤长春》,即据此而来,除向高龄夫妇祝颂双双长寿外,也蕴涵飞升登仙、长生不老之意。

松树


吉祥物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松树都有着特别的情感:历代画家爱画松,诗人爱咏松,广大人们也喜爱观赏松。松是松科松属植物的总称,品种超过100种,而中国特有的松属树种亦多达廿二种,如南方的马尾松、黄山松;西南的华山松、高山松;华北的油松、白皮松;东北的红松、美人松和新疆的西伯利亚松等。

松树之所以为人所重视,不仅因其特殊的形态美、气质美,亦因它以长寿着称,故松亦被称为「百木之长」。「大翼垂天九万里,古松拔地五千年」,可见松树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松树长青不朽,据说寿过千年的松树,所流松脂会变成茯苓,服用茯苓者可长生不老。故古人学道,总爱以古松为修炼处,为的就是食用茯苓助力。古人不仅将 「松鹤长春」比喻为健康长寿,而且还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因它们经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旺盛,所以也是吉祥的象征。

桃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寿」与「桃」关系极为密切。《神异经・东荒经》载:「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寿。」而《神农经》则更指明桃子可防止尸体腐化:「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临死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

桃实的种类和颜色有很多,不过,在古代传说中,上品的桃实首推西王母在瑶池边所植的蟠桃,亦称仙桃。传说西王母每年三月三日都要在瑶池举行蟠桃寿宴,各路神仙应邀赴宴为王母祝寿时,她都要取数千年一熟、食后长生不老的仙桃招待来宾。

西王母有仙桃当然是个神话故事,但吃蟠桃能长生的观念却深入民心。后世民间晚辈在尊长寿诞时都要送寿桃祝寿。庆寿时必须将桃子陈列于寿堂案上,九颗桃相叠为一盘,三盘并列,以示敬贺。但新鲜桃子并不是四季皆有,于是民间以面食蒸制、内附各种馅料的粉面桃便应运而生,成为寿礼上独具特色的佳品。

五福吉祥物 吉祥物 吉祥物-概述,吉祥物-吉祥五福

至于画桃献寿,更是古代文人钟爱的雅举。就是今天,民间还流行不少祝寿用的吉祥图案,有「蟠桃献寿」、「麻姑献寿」、「童子捧桃献千年寿」和「南极寿星图」等等,其构图、主题多离不开桃子。

为什么说琴是象征「长寿」的吉祥物呢?因为古人相传琴为圣人所创制,「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桓谭《新论》),同样是神器,古人常将「琴鹤」相提并论,鹤在中国民俗文化里,是登仙长寿的象征,据此又引申琴为祝寿的含义。相传北宋时的名臣赵忭公余有暇,焚香、抚琴、养鹤,受世人所称道。数年后,宋真宗即位,召赵忭进京,赵忭仍然是一琴一鹤相随,这「一琴一鹤」四字日后就成为为政清廉、为政简易和德寿俱高的代名词。

寿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以「寿比南山」为祝寿之词。古往今来的人们期盼人的寿命象石头般长久,总爱将石头,尤其是上好的奇石称为「寿石」。其中太湖石、灵璧石(又名磬石),都是名列中国古代赏石之首的寿石。

相传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嗜石如命,一次他得到一块太湖鼋(音「元」)山的大石,色泽清润,叠嶂层峦,嵌空玲珑,洞壑皆备,乃高兴得手舞足蹈,把石取名为「洞天一品」,有足冠群石之意。米芾对「洞天一品」爱不释手:每天早晨均对它行三跪九拜之礼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时人讥之为「米颠」。后来米芾拜石的情景被民间绘为吉祥图画《洞天一品》。

米芾得奇石大喜并不是没有缘由的:相传大禹在治理太湖时,用神斧凿成一只大石鼋(动物名,背甲近圆形,甲上生暗绿色的小疣,腹面白色,亦称「绿团鱼」)镇水,这就是太湖中鼋山得名的由来。凿劈石鼋时飞溅出来的石块经过湖水冲刷后,便成了太湖石。因此,这些本与大鼋同体又经禹斧神凿的太湖石,就有了「寿石」的涵义。米芾向「洞天一品」礼拜,即有拜寿之意,因而米芾拜石的图画《洞天一品》就成为民间祝寿的象征。

吉祥物_吉祥物 -子吉祥物

人丁兴旺是中国人的一句成语,也可以说贯彻了世代中国人的愿望,尤其是未有节育观念的古代人。在中国传统的风俗文化中,求子嗣的事像习俗比比皆是的如「送子观音」、「旺子守护神」、「添丁与添灯」和「麒麟送子」等等,都说明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孙繁衍与「福禄寿喜财」等同样是民间共同的吉祥期盼。

为什么中国民俗文化如此重视子孙的繁衍?这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多以一家一户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模式有关:小农经济特别需要劳动力,充足的耕作人手乃保证了一家的生活条件,因而特别需要孙男子侄将香火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孝经》上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现在看来或匪夷所思,但一个在这样的社会立足的人倘若没有子息,简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兔子

兔子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是一种非常温驯善良的动物,可谓人见人爱。兔子有非常灵敏的听觉,其飞奔跳跃的速度更是很多动物所望尘莫及。对于这种温柔可爱而又敏捷的动物,固然成了吉祥如意之物,同时亦因兔子和「吐子」谐音,象征着子子孙孙代代繁衍,故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都以兔子灯为主要灯饰;北京人在中秋拜「兔儿爷」,意为祈望一年的开始和春夏秋冬四季平安。此外,玉兔亦成了中国神话传说中重要的角色,并延伸出许多富于想像力的神话故事。

除此以外,作为民间吉祥物的兔子,也是丹青国手喜欢描绘的对象。据说现代中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学艺之始就特别喜欢摹写自然界的动物虫鱼,他曾饲养数只黑白兔子,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揣摩其形象动作而创作出一系列神情逼真传神的兔子画,求画兔者乃接踵而来。据知齐白石十分看重自己画的兔子,除非知己或重金所求,一般不轻易为人画兔子。因此,长期以来齐白石绘的兔画,一直是艺术界推崇的艺术瑰宝。

鸡,古称「德禽」,又名「烛夜」。它在家禽中虽属小个子,却是历史悠久的「元老」之一。历来雄鸡勇武雄浑的形象都深入民心:在树上啼唱、伫立于大石上昂首挺胸的雄鸡都是典型的中国吉祥图案。由于鸡与「吉」谐音,故有「鸡王镇宅」,即鸡吃害虫而保护房子的意思。

那么鸡是怎样与生儿育女联系在一起的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樵夫,与妻结婚十年尚无孩子,夫妻俩都忧心如焚,忽一日,有一只仙鸡给他托梦,说王母娘娘派它们下凡,只要樵夫妻子吃了鸡肉,就会怀孕生育。樵夫第二天在山上果然找到了天空飞来的一对五彩缤纷、羽毛丰满的活鸡。樵夫回到家正要杀鸡,两只鸡却各叫三声,从口中吐出一团雾,升上天空消失了,留下的只是肉体。樵夫妻子吃了鸡肉,不久就有喜了,生下了龙凤胎。樵夫中年得子,大喜过望,便把一对鸡放在竹篮里,送到岳父家报喜。鸡的显灵,给樵夫家带来人口兴旺。此后经过流传,相沿成俗,就是现今一些地区仍保持了生育子嗣的人家「提鸡报喜」的习俗。

百合

百合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后梁宣帝曾为百合题诗,说明中国至少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栽种百合了。百合被认为有驱邪的功效,人们常于夏季将百合悬挂在室内,以防止邪毒的侵害。姑娘们还会将百合花装进绣袋里,缝成心形香包送给心上人,希望自己永远幸福。

百合还被民间称为「送子仙」,据说接到百合这种礼物的姑娘以后定能生一个可爱的男娃娃,因此百合常在姑娘的婚礼或生日时奉作礼物。因为「百合」谐音为「百年好合」,故新婚夫妇要同饮百合汤。人们还将百合花的图案绘在新婚的床上用品上,祝愿早生贵子。

石榴

石榴为多籽实植物。中国的民俗文化流传着许多有关于石榴的动人故事:很久以前,在陕西临潼的山原上住着父子俩。年近三十的儿子尚未娶妻,对年近八十的老父亲非常孝敬。有天他进山砍柴,在一只可爱的小白鹿的引领下,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老人送青年一棵石榴树。青年回家后把这棵石榴树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很快结出了又大又红的石榴。乡亲们知道后,纷纷前来观看。青年把石榴分给乡亲们品尝,并把种子散播到各家各户。从此,石榴就遍布全临潼。

另外,传说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娶妃,在新婚喜宴酒过三巡之后,新娘的母亲宋氏恭恭敬敬地献上一个果盘,上置两个大石榴。皇帝不解其意,老臣魏收解释说:「石榴丰硕多子,而且包埋房中,陛下新婚,王妃的母亲荐献石榴,正是期望陛下成婚,如石榴一样,多子多孙,金枝繁茂。」高洋听后大喜。此后每逢青年男女订婚下聘、男方表示对女方的爱慕之心,或是遇到亲戚朋友结婚迎娶送嫁时,都有互赠石榴的风俗习惯,在民间广泛流传,还作为多子多福的象征,绘入吉祥图案,称作「榴开百子」。

送子观音

送子观音是流传甚广祈求多子多孙的民间吉祥物。它告诉人们一个非常有趣的佛教故事:古时的洛水河宽浪急,渡船常有灾难发生。有一回观音大士路过这儿,亲眼目睹一场舟复人翻的惨剧,顿起慈心,决意在洛水之上为人们筑桥,乃霎时变成一位船姑,在洛水上替人划船摆渡挣钱。于是,洛水上有美貌船娘的消息传了开去,吸引了王孙公子前来显富贵、摆阔气,他们争先恐后地向观音投掷银锭,元宝都落在小船里,却沾不上观音的身体。正巧纯阳真人吕洞宾经过,他一眼看出真相,有心同观音菩萨开个玩笑,便怂恿一个卖汤圆的年青人试试运气,那人本来就仰慕船娘貌美,于是鼓足勇气,用他仅有的一枚铜钱,向小船上的俏人儿掷去,就在小后生投掷的瞬间,吕洞宾马上吹口仙气,铜钱正打中观音的手。观音察觉已被人慧眼识破,但菩萨也得守信用,只好把满船元宝托人造桥,再带上那位名叫韦驮(音「驼」)的年青人回普陀山去,安置在莲花宝座的对面,做一对永不拜堂的望门亲--这就是普陀山观音殿上韦驮与大士遥相对望的由来。

其后吕洞宾知道这个过程之后,又跑到普陀山来,混在烧香拜佛的人群找乐子。他挤到韦驮菩萨的面前问:「喂,还记得我这个大媒人吗?」韦驮一看,忙连连点头。吕洞宾又嬉皮笑脸地说:「你老婆何时请我吃红蛋呀?」观音听见了他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地说:「只要你日夜向我磕头颂经,我包你老婆请你吃红蛋!」这话让一个烧香的善信听见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结果许多希求生孩子的人都来向观音祈愿,还绘成「送子观音图」祝祷。

亦与子孙繁衍的愿望有关。

四喜

四喜合局流行于民间的「四喜合局图」说的是明朝初年,在江西吉水出了一个叫解缙(音「晋」)的神童,天性颖悟,年方五岁便能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皇帝知道后,让人送他进京城皇宫里当面考校,赞叹不已,遂特许其回吉水与那些考取秀才的人一起进县学念书。县学教谕有意要为难这个神童才子,正巧那时县城东郊出现嘉禾的吉兆,教谕命每个学生画一幅瑞应图。解缙画了一幅《如意灵芝》,教谕说太俗;再画一幅《迎福纳吉》,教谕说没新意。解缙知他故意刁难,索性画一幅双头八肢的连体娃娃,教谕看了暗喜,把全体学生叫在一起,当面斥责解缙:「画此怪胎,居心何在?」解缙便说是《四喜合局》,教谕说:「从来只听说双喜临门,你倒说说是何四喜?」解缙不慌不忙地说:「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为人生四喜。」教谕无言以对,往后再不敢为难解缙了。

从此,四喜娃娃成为受人欢迎的民间吉祥瑞图,并常用于诞子祝贺,以此寄托对新生儿的祝福。

吉祥物_吉祥物 -富吉祥物

中国人心目中的「富」,是指私人财产的数量,其实无论是古代所重视的愿望,如《尚书》的「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即所好者德)、「考终命」(即善终、不横夭),还是近世的 「福」、「禄」、「喜」、「财」等观念,其中多有财富的考量。比如人们以「荣华富贵」形容富有位尊的人,将腰缠万贯的人称之为「富翁」、「富豪」,而他们过的是「富裕」的生活。人们总向往富足安舒的生活,因而在过年的习俗中,中国人对于「财神」的礼拜最为虔诚,有年初五接五路财神的习俗:五路指「东路招财」,「西路进宝」,「南路利市」,「北路纳珍」和」中路玄坛」。玄坛即赵公明元帅,在诸财神中最受崇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着他的神像,足见中国人对于「富」的重视。

文武财神

财神为掌管钱、财之神,流行于全国各地,种类繁多,亦多为古时银钱业等行业所崇拜的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60103/167534.html

更多阅读

有待完善的温州三垟湿地“五福源”谜语 温州三垟湿地

有待完善的温州三垟湿地“五福源”谜语收集整理:一灯温州有片著名的湿地——三垟湿地,其中有一小部分“五福源”公园,于2009年8月建成开放。“五福源”由形似五指的五座岛屿为原型,通过五座不同风格的桥相连,并开发出以荷、梅、松、竹、

你知道“五福临门”是哪五福吗? 五福临门

你知道“五福临门”是哪五福【新朋友】点击上图上方蓝色小字“好家庭”快速关注。一、小常识【你知道“五福临门”是哪五福吗?】“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含义为:长寿----不夭折且福寿绵长;富贵-----钱财富足且地位尊

五福骈臻_陈章汉 童年真好陈章汉读后感

福是什么,长寿是福,富贵是福,康宁是福,好德是福,善终亦是福。所谓“五福临门”,缺一便不圆满。苟无富贵之梦,安得创业之想;苟无志洁行芳,富贵何益群伦;苟无身心康宁,长寿几同受罪;苟无平安相伴,人生岂堪回首?福乃一种生存状态,重物质者讲究拥有,重精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5 《五福临门》曲剧 1999年 五福临门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5《五福临门》(曲剧)1999年转载:老排长剧情简介:于喜夫妇有五个"福":大福、二福、三福、四福、五福。兄弟五个,儿多累大,穷困潦倒,致使大福三次顶婚,槁得于喜夫妇愁苦不堪。福门的大娘,好不容易又给大福保了一宗媒,哪料,女

声明:《五福吉祥物 吉祥物 吉祥物-概述,吉祥物-吉祥五福》为网友金牌萌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