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王献之 王献之-人物生平,王献之-人物成就

王献之又名王大令,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驸马。王献之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他非草非行的新书体,被称为“破体”,又叫“一笔书”。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王献之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王献之简介_王献之 -人物生平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

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小的优。”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

后娶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

王献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秘书郎,后转任府丞。被挑选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驸马,遂与郗道茂离婚。

谢安十分敬爱王献之,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

380年(太元五年),谢安因功进拜卫将军,王献之仍担任其长史。

不久,授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入朝担任中书令。

385年(太元十年),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只有王献之、徐邈共赞谢安对朝廷有忠心与他所建立的功勋。王献之还上书极力陈述谢安的功绩,晋孝武帝于是以隆重的礼仪封赠谢安。

386年(太元十一年),王献之病逝,时年四十三岁

397年(隆安元年),王献之之女王神爱(即晋安帝安僖皇后)被立为皇后,安帝便追赠王献之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王献之简介_王献之 -人物成就

书法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拓

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谢安曾问他:“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样?”王献之道:“当然不同,各有所长。”谢安道:“旁人评价不是这样。”王献之道:“旁人哪里知道?”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

王献之的楷书父子闻名之世,唐宋以下的书家们,写楷严整俊美,媚俏的笔调。他们父子俩的楷笔,真可是千古不朽,万世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吸引力。桓玄很喜爱他们父子的书法,做了两个书袋,分别装着他们父子二人的字画,放在左右欣赏。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梁书画家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将四贤并称。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一度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当时几乎成了王献之的天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习。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唐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着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着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王献之《廿九日帖》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局部

绘画

王献之擅长绘画,曾应桓温之邀将扇上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王献之简介_王献之 -历史评价


王献之造像

谢安: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王献之 王献之-人物生平,王献之-人物成就

王羲之: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袁昂:① 张芝经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②王子敬书如河、洛少年,虽有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68042.html

更多阅读

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黄任中 黄任中-人物生平,黄任中-主要成就

黄任中,台湾风云人物,1940年1月28日出生,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祖籍湖南省南县麻河口。他是台湾政界大佬、前国民党元老黄少谷的独子,在岛内有“黄大少”之称,不仅位居台湾“新一代四大公子”之首,也名列李敖认定的“台湾三大丑男”榜首。曾

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洪承畴 洪承畴-人物生平,洪承畴-主要成就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

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东方朔 东方朔-人物生平,东方朔-主要成就

东方朔(前161年-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著名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

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叶天士 叶天士-人物生平,叶天士-主要成就

叶桂,字天士,江苏吴县人。先世自歙迁吴,祖时、父朝采,皆精医。桂年十四丧父,从学于父之门人,闻言即解,见出师上,遂有闻于时。切脉望色,如见五藏。治方不出成见,尝曰:"剂之寒温视乎病,前人或偏寒凉,或偏温养,习者茫无定识。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

声明:《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王献之 王献之-人物生平,王献之-人物成就》为网友朗读情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