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性焦虑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概述,恐怖性焦虑障碍-流行病学

恐怖症是在紧张、焦虑的基础上出现回避行为,即焦虑症状在特定环境下产生。有些患者仅在少数环境下发作,多数时间不发生焦虑;但有些患者在多种环境下发作。以恐怖为主要临床表相。对某种客体或情境产生持续的和(或) 不合理的强烈恐惧。病人明知恐怖过分不应该不必要、也不合理,但无法控制,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所害怕的对象是外在的非个体的,而且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是其特征如病人对自身疾病或畸形的恐怖应归属于疑病性神经症恐怖症有两个特征性表现:对引起焦虑环境的回避和即将进入该环境时的期待性焦虑引起焦虑的环境包括:场合(如拥挤的环境)、生物体(如蜘蛛)以及自然现象(如打雷)以对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强烈的惧怕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概述,恐怖性焦虑障碍-流行病学

恐怖性焦虑障碍_恐怖性焦虑障碍 -概述


中文名:恐怖性焦虑障碍
英文名:phobicanxietydisorder
别名:恐怖症;恐惧症;恐怖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简称恐怖症。1871年CarlWestphal(1833~1890)首创agoraphobia(广场恐怖症)一词,指害怕到公共场所去。1877年Raggi创claustrophobia一词,指害怕进入封闭的空间。Janet(1893)提出精神衰弱的概念,包括恐怖症。弗洛伊德把恐怖症从强迫观念中分离出来,于1918年把它归入焦虑性癔症。ICD-8、ICD-9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CCMD-2)都把恐怖症作为神经症的一个独立类别ICD-10称本病为恐怖性焦虑障碍(phobicanxietydisorder)与其他焦虑障碍和强迫症等并列于F4一大类之下。DSM-Ⅳ则将恐怖障碍归入焦虑障碍项下。

恐怖症状的共同特点是:①某种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惧;②恐惧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头晕、晕倒心悸、心慌、战栗出汗等;③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④患者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⑤在预计可能会遇到恐惧的客体或情境时便感到紧张不安称为预期焦虑(anticipatoryanxiety)。临床上常见的恐怖症类型有3种: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单纯恐怖症(简单恐惧)。

恐怖性焦虑障碍_恐怖性焦虑障碍 -流行病学


恐怖性焦虑障碍恐怖症(恐惧症)是一种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患者所惧怕的客体或处境是外在的(患者身体以外的),而 当时并无危险。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竭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患者明知没有必要,明知这种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不合理的但并不能克服这种恐惧体验。

据国外报道3种恐惧障碍亚型的终身患病率:场所恐怖症6.7%,社交恐怖症13.3%特殊恐怖症11.3%;3种恐怖症起病年龄的中值依次是:29岁16岁和15岁;男女社交恐怖症终身患病率分别是11.1%和15.5%。通常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1982年中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在15~59岁居民中恐怖症的患病率为0.59‰,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2.7%;城乡患病率相近据Regier(1988)报告在美国5个医疗规划区调查时恐怖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5%。1996年Magee等报告,在美国同病率调查中3种恐怖症亚型的终身患病率:广场恐怖症为6.7%,社交恐怖症为13.3%,特殊恐怖症为11.3%,3种恐怖症起病年龄的中值依次为29岁16岁和15岁。一般说来,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社交恐怖症和惊恐发作及广场恐怖症一样常见一年患病率约为2.5%,男女之间无差别。与简单恐惧相比,患病绝对数较少但求诊比例相对较高。

恐怖性焦虑障碍_恐怖性焦虑障碍 -病因

恐怖症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晰,目前研究与遗传、生化和特殊的条件反射相关。


恐怖性焦虑障碍一、广场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因可能为:广场恐怖症常以自发性惊恐发作开始,然后产生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提示条件化的形成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广场恐怖症患者常同时有惊恐发作有人认为最初一次惊恐发作(可能因为时 间久了被遗忘)是广场恐怖症起病的必备条件。因而认为广场恐怖症是惊恐发作发展的后果,应归入惊恐障碍这一类别也有人认为尽管一次偶然的惊恐发作可引起广场恐怖症,但广场恐怖症是不同于惊恐障碍的一类独立疾病。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反映在DSM-Ⅳ把同时有广场恐怖症状和惊恐发作的病例纳入惊恐障碍而ICD-10则把同一类病例归入恐怖障碍,不论属于以上哪种观点都认为广场恐怖症状的扩展和持续都可以用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加上害怕昏倒或当众出丑可加重焦虑而形成恶性循环。Crowe(1983)的家系调查发现广场恐怖症患者的近亲中广场恐怖症的危险率(11.6%)较对照组的近亲(4.2%)为高;并发现广场恐怖症患者的亲属中惊恐障碍的患病率增高,且女性亲属的患病率较男性亲属高2倍。在挪威Torgersen(1983)双生子调查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3l%)同患惊恐障碍和(或)广场恐怖症,而16对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0。这类研究结果提示广场恐怖症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但Lelliott等(1989)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广场恐怖伴惊恐发作的病例有23%的患者其广场恐怖出现于惊恐发作以前Eaton和Keyl(1990),在ECA调查报告中指出,约2/3的广场恐怖症没有惊恐发作病史。

二、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惧的发病原因不详社交恐怖症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Tancer等(1993)报告约50%社交恐怖症患者出现恐怖症状时血浆肾上腺素水平急剧升高;但在一般情况下,给这类患者快速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并不引起社交恐怖症状,表明认知过程对本病症状的发生起了一定作用可乐定激发试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提示本病患者有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Liebow-ITG等(1984)观察到社交恐怖症患者有内源性胺类系统功能调节不良认为可能与其情绪反应有关这类患者对受到批评或拒绝很敏感采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可减低患者对害怕批评的敏感性,并抑制其内源性生物胺的代谢。


三、物体恐怖症:又称单纯恐怖症或称单一恐怖症、特殊恐怖症(specialphobia)其病因为:Watson(1920)观察到一个小男孩在实验条件下由于令人害怕的声音与大鼠和白兔同时出现形成了害怕大鼠和白兔的条件反射;认为恐怖症是由于某些无害的事物或情境与令人害怕的刺激多次重叠出现形成条件反射因而获得了引起焦虑的性质,成为患者恐怖的对象这种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促使患者采取某种行为去回避它如果回避行为,使患者的焦虑得到减轻或消除便会成为一种强化因素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使这种行为本身固定下来,持续下去。

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家系及双生子调查提示场所恐怖症可能与遗传有关。有调查显示,60例场所恐怖症先证者的同胞和双亲12.5%同患场所恐怖症13对单卵双生子中4对同病,而16对双卵双生子中无同病者。

2.条件反射理论恐怖症是因某些无害事物或情景与令人害怕的刺激多次同时出现,形成条件反射,成为患者的恐惧对象,并引起焦虑从而可促使患者采取某种行为加以回避如果回避行为使患者的焦虑减轻,成为一种强化因素,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使这种行为固定下来。例如,场所恐怖症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加上害怕、昏倒和当众出丑会更加重焦恐怖症状形成并固定化。

3.生化改变社交恐怖症患者可有5-HT系统(可能与其情绪反应有关)及NE功能失调社交恐怖症患者恐惧时可以出现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急剧升高,可能与患者的认知过程有关焦虑症的惊恐发作则无这种现象而静滴乳酸盐可引起焦虑症患者的惊恐发作,但不引起恐怖症患者发生惊恐提示两种障碍的生化机制不同。

恐怖性焦虑障碍_恐怖性焦虑障碍 -症状


恐怖性焦虑障碍一、临床表现:
1.共同特征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明知别人在同样情境下不会感到危险或威胁 但不能减轻其恐惧健康搜索的体验和焦虑的心情。

(2)发作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头晕昏倒心慌颤抖出汗等。

(3)对恐惧对象有极力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是过分不合理、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

(5)不接触特定的物体或环境则无任何症状,但病人只要设想进入恐怖处境,就感到紧张不安(预期性焦虑)。

2.类型
(1)场所恐怖症:又称广场恐惧,常起源于自发的惊恐发作并在相应的场合逐渐产生期待性焦虑和回避行为。有些学者认为广场恐惧是惊恐障碍的一种形式,但其他学者认为该病是从某次惊恐发作中产生一种独立的疾病但两派学者均认为症状的泛化和持续的患者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产生焦虑的条件反射有关,并认为回避行为的抑制脱条件反射作用以及恐惧思想(如害怕昏倒或在社交时显得窘迫)导致症状的持续(上述意见分歧在疾病的分类系统中得以反映,美国的DSM-Ⅳ将广场恐惧和惊恐归在惊恐障碍中,而国际分类ICD-10则单独划为一类)广场恐惧多起病于20岁早中期,在30岁中期也有个发病小高峰(而简单恐惧多起病于童年,社交恐惧多起病于十几岁末期)广场恐惧的一年现患率约为3%女性为男性的2倍。如果不治疗,广场恐怖症可发展为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回避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社会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有报道提示,害怕在空旷的场所步态不稳或跌倒的患者起病多在40岁以后,且病程易趋向慢性。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而治愈,部分患者服药有效。

广场恐惧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全部病例的60%。广场恐怖症是处在难以逃避的情况中出现焦虑或害怕在这样的情境中很难得到帮助时出现惊恐发作或惊恐样症状,因此常伴发于惊恐障碍焦虑常导致患者回避许多害怕的情境。其恐怖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的环境如空旷的场所、人多拥挤的场所、闭室黑暗场所电梯、公共交通工具(拥挤的船舱汽车、火车车厢、飞机等密闭空间)等,患者常表现为害怕离家外出怕独处,怕离家后处于无能为力的境地或不能立即离开该场合;害怕乘坐汽车飞机火车;害怕去剧场、餐馆、市场;害怕排队等候;害怕出远门及离家外出;害怕外出后不能回家;害怕独处等病人在有人陪伴时恐怖可显著减轻基于临床观察,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广场恐怖症无惊恐发作:这类患者在广场恐怖症状出现前和病程中从无惊恐发作,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A.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如会场剧院、餐馆、菜市场、百货公司等,或排队等候。

B.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

C.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火罐网在家里。

D.害怕到空旷的场所:如旷野、空旷的公园。

当患者进入这类场所或处于这种状态便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明显的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人格解体体验或晕厥由于患者有强烈的害怕、不安全感或痛苦体验,常随之而出现回避行为如果患者回避害怕的情境,焦虑就会减少惊恐症发生的频率就会减少,甚至不发生。然而在有一次或多次类似经历后,因为存在对惊恐的预期恐惧,常产生预期焦虑,这样即使惊恐发作或惊恐样症状消失了广场恐怖症也会经常持续发生。每当患者遇到上述情况,便会感到焦虑紧张极力回避或拒绝进入这类场所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减轻或消失通常在患者经历过惊恐发作或惊恐样症状后,广场恐惧逐步发展。然而一旦广场恐怖症发展后,惊恐症状可以继续发生,也可以停止。

②广场恐怖症有惊恐发作:有以下3种表现:
A.广场恐怖症起病前从无惊恐发作不在害怕的场所也无惊恐发作,只在经历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时极度恐惧,达到惊恐发作的诊断标准回避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或恐怖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惊恐发作便会停止这种情况广场恐怖症是原发病惊恐发作属继发反应。

B.广场恐怖症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单独出门或单独留在家里担心自己出现惊恐发作时无亲友在身旁救助;如果有人陪伴便可消除担心。在惊恐障碍得到有效治疗后广场恐怖会逐渐消失这类病例的原发病是惊恐障碍广场恐怖为继发症状。

C.广场恐怖和惊恐发作见于同一患者,患者既在人多拥挤的场合感到紧张不安在一般情况下也有惊恐发作这种情况常需分别给予适当治疗两类症状才会消失;应考虑为二者合病(comorbidity)。

(2)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恐惧症):社交恐怖症的主要特征是害怕被别人审视或否定评价,害怕自己会做一些令人窘迫的事或有些表现可能会丢脸(包括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这种担心可只限于特定场合,也可涉及大部分社交场合。社交恐怖症症状可在青少年晚期――最关注留给他人印象的时期出现;也可在正常人中突然发生,通常初次为应激事件诱导下的一次严重焦虑发作。因担心他人对其焦虑予以注意和批评初次发作后症状常可持续。其恐怖对象是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表现为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大家注视自己或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己处于难堪或窘困的地步因而惧怕在公共场所进食、如厕公开讲话或表演当众写字时控制不住手发抖,当众说话口结巴或在社交场合结结巴巴不能作答等。还可表现为害怕见人脸红被别人看见而惴惴不安或自觉脸红(红脸恐怖症,erythrophobia);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对视恐怖症);害怕在公共场所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对人恐怖症,anthropophobia);害怕与异性相遇(异性恐怖症)等。

大多数社交恐怖症患者只对一种或几种社会交往或当众表演感到恐惧,称特殊社交恐怖症(specialsocialphobia)一般情况下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其焦虑症状只在担心会遇到害怕的社交场合(预期焦虑)或已经进入害怕情境才会出现。此时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和恐惧,常伴有脸红出汗和口干等自主神经症状;其中尤以害羞脸红是社交恐怖最突出的表现认知方面则在与人相遇时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并对自己的社交表现评价过低严重的社交恐怖者,极度紧张时可诱发惊恐发作。害怕社交场合十分广泛的病例,称广泛社交恐怖症(generalizedsocialphobia)。这类患者常害怕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社会生活无法工作。有的患者可同时伴有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personalitydisorder)。在离开这些环境下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只是在担心会遇到害怕的社交场合(预期焦虑),故多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公共社会生活,严重者无法工作。发病多无明显诱因,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者)经恰当治疗效果较好。

社交恐怖症即害怕被否定评价,常常会因为患者不喜欢谈论他们的害怕而不被人们所识别也可因医师将其与害羞相混淆,或认为是继发于抑郁或物质依赖而不被识别社交恐怖症并不罕见,当有人说“我看到人紧张”时即应考虑是否有社交恐怖症。

(3)物体恐怖症:又称单纯恐怖症或称单一恐怖症特殊恐怖症(specialphobia)其恐惧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的物体或情境促发的情境很单一很具体。这一综合征也包含3个成分:预期焦虑恐惧刺激引起的焦虑情绪以及为了减轻焦虑采取的回避行为这类患者害怕的往往不是与这些物体接触而是担心接触之后会产生可怕后果。例如:患者不敢接触尖锐物品,害怕会用这种物品伤害别人;不敢过桥,害怕桥会塌掉到水里去害怕各种小动物会咬自己等。大多数患者认识到这些害怕是过分的,不合理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怕,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恐惧;即使向患者保证仍不能减轻他们的害怕情绪。按照患者恐惧对象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动物恐怖:害怕蜘蛛昆虫老鼠等自然环境恐怖:害怕雷电、登高临水、黑暗等。场所恐怖:害怕进入汽车电梯飞机等封闭空间。血-伤害-注射恐怖:害怕看到流血、暴露的伤口和接受注射尖锐锋利的物品如刀剪、斧等;其他引起窒息、呕吐或疾病的场所;害怕接触特定疾病的病人或情景;进食某些东西;出门找不到厕所,担心会把粪便排在身上等以上各种恐怖症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存在虽然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控制;即使向患者保证,仍不能减轻他们的恐惧导致功能损害的程度取决于患者回避恐惧情境的难易程度一般在童年或成年早期就出现,如果不加以治疗可以持续数十年,有报道认为动物恐怖症常起病于童年,并可随年龄增长自行缓解。

还有其他恐怖症和特定的恐怖症。特定的恐怖症的特征是对一种事物或情境有持续的不合理的害怕和回避。引起特定恐怖症的情境对象范围非常小,这些情境可能对年幼的哺乳动物曾经有过一些保护功能。有两组情境:一组是高处密闭的空间,坠落平静的水,窒息和溺水。另一组是来自有毒昆虫、蛇和食肉动物可能的伤害。每个人都会提防这些情境,但特定的恐怖症患者会对这些情境产生预期焦虑他们的恐惧与情境的危险不相称对血液及损伤的恐惧是一个特例有保护的功能。对飞行的恐惧是各种各样的需着重询问最终的危险是什么。对飞行的恐惧可能因为是对高空或密闭空间的害怕;可能是广场恐怖症或社交恐怖症的表现;或是对以往航空意外的条件反射性恐惧。每一种疾病的患者所恐惧的最终危险或理由是完全不同的。治疗的重点取决于最终的恐惧原因是什么。

当特定的恐怖症患者面临恐惧情境,可能会有惊恐发作,或诉说心率加快或心跳很重震颤虚脱或头晕、呼吸困难出汗。根据恐惧情境的性质和位置不同焦虑的严重情况通常不同(如动物的大小、动物是否在活动离动物的距离)。
通常特定的恐怖症患者总是试图尽可能回避恐惧情境这种害怕和回避的程度妨碍了他们的生活或引起明显苦恼当不接触或不想到恐惧情境时,则无焦虑通常患者自己认为恐惧是不合理的或过分的。

恐怖性焦虑障碍_恐怖性焦虑障碍 -诊断


恐怖性焦虑障碍一、诊断

本症以恐怖为主要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及特征一般不难诊断。特定环境特定物体或交往等,引起的强烈恐惧或紧张 不安,因而极力回避。

1.广场恐怖症诊断以害怕单独离家外出、到人多拥挤的场所伴有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可伴有或不伴惊恐发作如害怕的场所仅限于社交场所患者主要担心自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68616.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神经症能治好吗

什么是焦虑性神经症什么是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主要以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的情绪障碍为症状表现。那么大家具体有多少了解呢?只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健康。  接下来听听广州精神病医院的专家的介绍。  症状

广场恐怖症—闭居者神经症的病因理论 神经症病因

SirMartinRoth引言广场恐怖症或闭居者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症。神经症这一术语指的是不由躯体疾病或脑损害所引起,不伴有幻觉、妄想或其它脱离现实的精神病性特征性症状的疾病。患有神经症障碍的患者意识到他们有病,并能够主动求医。神经

焦虑性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

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当然也可以适当配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患者不妨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1.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

焦虑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

佛教中有出世与人世之说,所谓出世即指远离人世,戒断人伦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人世则指普渡众生。古往今来,许多人为了解脱痛苦,遁人了空门,成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

声明:《恐怖性焦虑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 恐怖性焦虑障碍-概述,恐怖性焦虑障碍-流行病学》为网友思君恨君君不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