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真(1931.7―) 女,广东南海人。擅长油画、年画。1947年在华北大学文学艺术院学习,195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干部训练班、研究班进修,1956年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获“艺术家”称号。1962年回国,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教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艺术上有突出贡献者”津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国出版者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冯真_冯真 -基本简介
冯真 1984年
冯真,广东南海人,1931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专习油画,并涉足民间美术。
早年在上海读初中时,她受到进步学生和父亲冯乃超革命思想的启蒙,参加反蒋、反内战运动。15岁赴晋察冀解放区,在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和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48年创作了在新中国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年画《娃娃戏》。
1949年,冯真作为解放军北平军管会文管会美术工作队成员进入北平。1950年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成立,随后在该院美术干部训练班、徐悲鸿指导的研究班进修。1951-1956年在中央美院绘画系教创作。建国初期创作了一些年画、宣传画、连环画,不少作品获奖。
冯真1956年到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62年毕业归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创作了一些油画作品。1980年她到新成立的年画连环画系(后改为民间美术系)任教。期间多次到全国各地农村调查、采风,搜集各种民间美术品,撰写多篇报告、文章,并尝试创作《同欢共乐》等一些富于民间特色的美术作品。
担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艺术上有突出贡献者”津贴。
离休前后,冯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国出版者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大力推动我国民间美术事业的发展,为此作出了特殊贡献。
冯真_冯真 -艺术生涯
冯真,1948年在华北联合大学
1931年7月 生于上海。小名冯小韵。
1932年一岁多,因母亲生病,被送到武汉外公家。
1933年冬回老家广东南海县盐步镇东秀乡高村。
1936-37年在村里大祠堂的小学读一年级。
1937年秋日本军队将打到广东,与家人逃难到澳门投亲靠友。
1938冬随祖母到上海,住叔叔家。
1939秋-1942夏在上海广肇公学小学上学。
1942秋到上海崇德女子中学上学,遵父亲嘱,更名为“冯真”。
1944秋-1945夏未收到父母寄的生活费,辍学,到上海新亚药厂药物研究所作工。
1945秋-1946夏父母从重庆到上海,在崇德女中续读初三。参加反内战请愿游行。
1946年暑假在父母住的上海群益出版社(中共地下党机关,有其他同志上班)义务帮忙。
1946年秋从上海坐船到天津,再乘火车到北平与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赴华北解放区张家口入华北联合大学。随校行军至冀中解放区。
1946年冬-1947初夏在华北联大政治学院政治三班学习,听何干之等老师讲《社会科学概论》等课。
1947初夏-1948冬在华北联大(后改为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师从延安鲁艺来的胡一川、彦涵、王朝闻等。参加土改、大生产,参与“冀中年画研究社”、“大众美术社”的艺术活动,创作木版水印年画《解放军和儿童是好朋友》、《娃娃戏》。
1948年冬-1949年在解放军北平军管会文管会入城美术工作队工作,为解放军进入北平作准备。解放军入城后,美工队从良乡迁北池子美术供应社。创作连环画《刘胡兰》(与邓澍合作)。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年初与一批来自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到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4月,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的成立。先后在中央美院美术干部训练班、徐悲鸿指导的研究班进修。创作年画《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同年,冯真与齐白石、徐悲鸿、古元三位美术大师被摄入苏联导演格拉西莫夫在华拍摄的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
1950-1951年创作连环画《工人张飞虎》(与侯一民合作)、《新儿女英雄传》(与伍必端等五人合作)。
1951年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教创作。与李琦合画年画《伟大的会见》。
1952年春,作为以康克清为团长的出席国际保卫儿童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到维也纳参加大会。途中在苏联参观访问。10月1日与李琦结婚。画年画《民族大团结》(与李琦合作),画宣传画《和平代表欢迎你》(与郁风合作)。
冯真,1952年在阿拉木图
1953年与李琦合画《井冈山会师》(白描)。11月,生女儿丹丹。
1956年春-秋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
1956年秋-1962年夏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梅依先珂学油画。毕业获“艺术家”称号。
1961年暑假回国期间与李琦同石鲁、何海霞等到秦岭、延安写生。
1962年9月始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是年冬与李琦到天津杨柳青年画社参观。
1963年暑假到北京郊区房山县班各庄劳动,晚上看农民制作窗花。
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停课搞“四清”运动。
1965年夏,作为四清工作队队员到怀柔县搞“四清”。秋,到江西井冈山体验生活,准备创作革命历史画。同年创作出宣传画《大庆人》。
1966年春,到河南兰考县体验生活,准备画焦裕禄。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返回美院参加运动。
1969-1973年 下放到河北磁县、获鹿县的军队农场劳动改造,期间被禁止画画。
1973年 借调到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画《人体解剖图谱》,并为白求恩纪念馆创作油画《白求恩在唐县》。
1974年回北京,创作油画《艰苦岁月》(柯棣华)。
1975年画《群英会》、《毛主席送毛岸英上“大学”》画稿。与古元等带学生到户县开门办学,学习农民画。
1976年 画油画《红旗渠》、《孟力肖像》等。
1977年 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创作水粉画《松柏开花》(小姑娘在周恩来像前献花)。与李准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纪念活动。
1978年与钟涵合作画《动地歌吟》巨幅油画(反映“四五”事件)。
1978年夏到敦煌石窟临摹壁画。返回北京后,据临摹再创作《微笑的观音》。
1980年文化部批准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年画连环画系,转入此系教年画创作和色彩技法。同年到河北获鹿县纸房头村作民间对年画需求情况调查。写出《年画调查记》,刊于《河北教育》、《美术研究》杂志。
1981年对新年画进行探索,创作《瑞雪丰年》年画。
1982年为充实教学内容,到陕西延安、安塞、洛川、榆林、米脂,等地了解陕西文化,搜集拓片、民间剪纸、刺绣、纹样等。
1983年到山西新绛、平遥、临汾等地采风。回京后创作炕围画《娃娃乐》。
1984年冬到陕西宝鸡地区的旬邑、凤翔、千阳采风。归来后筹备在中央美术学院展览宝鸡地区民间艺术品,为展览声像片《宝鸡民间美术》撰写脚本。
1985年仿民间布堆绣,创作三联喜帐《同欢共乐》(又名娃娃欢)。
1986年年画连环画系改为民间艺术系,任该系教授。夏,与杨先让、靳之林带领研究生组成黄河民间艺术考察队到黄河沿岸各地考察,任副队长。
1987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离休。同年为王光普编《陇东民俗剪纸》撰写“后记”。离休前后曾任中国美协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版协年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参与组织多届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展览,推动中国民间美术事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1988年继续在陕甘一带采风。撰写“来自华夏始祖发祥地的民间美术”,刊于《民间艺术瑰宝》。
1990年到陕西旬邑开剪纸现场会,看望民间剪纸艺人库淑兰。在延安向孟于等老艺术家力荐去安塞考察腰鼓。9月,安塞腰鼓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表演。
1991年元宵节期间与李琦在吕梁山区采风。
1992年撰写“姥姥的礼物”,发表于台湾《汉声》杂志1992年第5期。同年在炎黄艺术馆举办民间木版年画收藏展。
1994年与李琦到欧洲、亚洲、非洲十余国游览。9月在英国参加“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上的地位”国际研讨会,同与会者进行学术交流。
1996年在山西河津铝厂采风,为工人画像。
1997年春节期间,与李琦到延安采风。
1998年在贵州黔南都匀考察民间剪纸。
2001年10月,先后在广州和北京参加冯乃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
2002年在广东南海举办画展,同年在日本举办剪纸收藏展览,与日本同行交流。到陕西延川参观文化馆,拜访剪纸艺人。
2004年 与李琦、邵华泽共同赴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举办作品巡回展。11月在古巴举办《李琦、冯真书画艺术展》,并与古巴画家交流。
2006年 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留俄(苏)画家绘画作品联展”。
2007年 任第三届(山西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评委顾问。
2008年 任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剪纸艺术展评委顾问。
2012年郑州博物馆举办“中央美院冯真教授收藏年画、剪纸作品展”。
2013年4月,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展览。6月,为《中国民间剪纸传承大师》系列丛书之一《祁秀梅剪纸》撰写“前言”。
8月17日-9月1日,炎黄艺术馆举办《绵绵瓜瓞―冯真教授和她的民间美术收藏》展览。
冯真,2009年秋季写生
冯真_冯真 -成就及荣誉
冯真作品《娃娃戏》1948年
1947-1948年,在华北联大参与“冀中年画研究社”、“大众美术社”的艺术活动,创作了在新中国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年画《娃娃戏》。
1950年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成立。冯真与齐白石、徐悲鸿、古元三位美术大师被摄入苏联导演格拉西莫夫在华拍摄的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
1952年,冯真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随团长康克清访问苏联,随后参加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儿童大会”。
1956年,冯真在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6年后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获“艺术家”称号。
1962年,冯真回国,执教中央美术学院,先后在绘画系、油画系、年画连环画系、民间美术系任教。
冯真油画作品 《柯棣华》1979年
1981年,冯真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
1986年,冯真与杨先让先生等创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
1986年至今,冯真与杨先让、靳之林一起,带领研究生等不辞劳苦地到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的黄河沿岸许多地图上没有名字的村镇聚落做了十四次民间艺术田野考察,前后长达四年之久。并考察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搜集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民间艺术文献资料,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1986年至今,冯真在国内民间美术相关重要社团组织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担任社团主要领导职务,并与杨先让、靳之林教授共同组织了多届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学术会议和全国展览,并参与《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主编工作,对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化的普及、推广,以及社会化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担任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艺术上有突出贡献者”津贴。
2004年,冯真应邀与李琦、邵华泽共同赴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举办作品巡回展。
2006年,冯真应邀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留俄画家绘画作品联展。
2007年,冯真应邀担任第三届(山西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评委顾问。
2008年,冯真应邀参加留俄(苏)美术家作品联展。
2008年,冯真应邀担任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剪纸艺术展评委顾问。
2012年郑州博物馆举办“中央美院冯真教授收藏年画、剪纸作品展”。
2013年4月,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留学到苏联”展览。
2013年8月17日-9月1日,炎黄艺术馆举办《绵绵瓜瓞―冯真教授和她的民间美术收藏》展览。
《绵绵瓜瓞―冯真教授和她的民间美术收藏》展
冯真_冯真 -民间传授
作品名称《瑞雪丰年》
来到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前会长、现为顾问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冯真女士的会客室,面对墙上、窗户上贴着的“三羊开泰”、“双羊挂福”等几幅大红剪纸,请她围绕着“剪纸”二字聊聊。说来,剪纸艺术与民俗的关系密切,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在过年、过生日、结婚、乔迁之时,人们少不了剪贴喜字来表示祝贺。甚至在北京的一些公共汽车上,也往往可以看到贴有剪纸窗花。乘客自然被它吸引,感到乘务员既有爱美之心,有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乘客的尊重和热情服务之意,使人温暖如归。剪纸艺术,值得一谈。
冯教授说,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剪纸艺术,南北朝时期已很成熟。1966年新疆一将军墓出土的剪纸是猴的团花(大转花、大盘花),大约是公元551年左右的作品,证明剪纸的古老。唐代杜甫的诗中有“剪纸抬我魂”之句,说明剪纸被用于辟邪,有巫术文化意味。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德、英、法、美、俄、印度、波兰等国,都有剪纸艺术。所以,各国人士对剪纸艺术关心,也是自然的事。去年7月,中国剪纸研究会应邀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中国剪纸世界”展,观众风雨无阻地看展览、听讲座,媒体大加报道,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例,展览在一片赞扬声中圆满结束。
她说,日本剪纸爱好者有的对中国剪纸发展的历史感兴趣,要求介绍中国传统剪纸中的吉祥符号和寓意。有的特别爱看内蒙古剪纸艺术家刘静兰的现场表演,对剪纸实践特别用心。当看到刘静兰很快就剪好一张团花,或者把四方连续的纹样抻开时,全场顿时为之欢呼。当看到她剪出的作品《草原吉祥》时,有的说,“我都想到内蒙古草原去了”。刘静兰剪出了一方《鹭鹭青莲》。经介绍,人们得知这是受明清以后谐音文化影响的作品,意在“路路清廉”,希望中国各地的长官清正廉洁,不贪不占。一听此言,一位长官模样的日本观众说:“不可小看剪纸啊,这话是冲着我说的。”
冯真教授说:“民间美术有不可抹煞的审美价值。浪漫的处理手法、意象造型自有其魅力。太写实太纤细缺乏个性反而不好。陕西洛川的王兰畔,弱女子却用大剪刀。剪下仅有大直线、小圆点、弧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手法简洁豪放,却创作出了《闹社火》等一幅幅洋溢着农村节日欢乐气氛的作品,很受人们的欢迎。
她接说:“刘静兰是当代著名的内蒙古古剪纸艺术四姐妹之一,艺术风格基本上属于山西传统。她发挥了单纯、明朗、温柔大方的特点。中国北方流传有“蛇盘兔,必定富”的谚语。意思是属蛇与属兔的婚配,定会人财两旺。固而,婚庆和过年常贴《蛇盘兔》窗花。可纹样多是单蛇与单兔的组合。刘静兰为了加强作品兴旺富贵的气氛,特意以大牡丹为中心,带动周围多组蛇盘兔,并加了许多小牡丹花,组成一个大团花。这是她既出色地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的代表作。
冯真介绍说,刘静兰的大型剪纸《草原吉祥》之所以获得了全国剪纸艺术世纪回顾展金奖,在于这幅剪纸像一首沁人心脾的蒙古长调民歌,把牧民之乡描绘得如诗如画。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作品的中心,它给人以从毡房内部仰望天窗的感觉,从天窗之上射进了太阳的金光。在毡房之外,则上有蓝天白云和追云而飞的百灵。蓝天之下,鲜花盛开的草原上,自在的牛马驼羊或吃草,或奔跑。牧羊犬守候着畜群,牧马人驰骋欢歌。一片片景区都以类似传统的如意形的线条分割。这一切使人感到草原既丰富色彩,又井然有序。
冯真教授说:刘静兰为了描绘这温馨祥和的牧乡,采用了她擅长的刀法……细密均匀的椒刺刺(毛毛)和银丝般婉柔而有弹性的曲线。这种功刀是她成年累月向周围的长辈们学习并刻苦习练出来的。同时,她又能以现代艺术家的精神高度和心态关注现实生活。固而,她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活气息的作品集。刘静兰是一位难得的、令人珍爱的新一代剪纸艺术的接炬人。
冯真_冯真 -部分作品
作品名称《娃娃欢》
1.年画
16岁创作《娃娃戏》后,冯真又画了《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伟大的会见》、《民族大家庭》、《动地歌吟》、《解放军和儿童是好朋友》等年画。
2.连环画、宣传画
创作和合作连环画《刘胡兰》、《新儿女英雄传》、《争红旗》、《沙家店战斗》及《和平代表欢迎您!》等宣传画。
3.油画
“文革”后画了《白求恩》、《柯棣华》、《花》、《敦煌》、《春到周庄--泡桐开花》、《菇妞--菇稔儿》、《瓶菊》、《西山脚下的金秋》、《向日葵》等油画。
4.民间艺术风格作品
新艺术语言探索作品《娃娃欢-炕围》、《娃娃欢-喜帐》等。以上作品先后获得五次国家级奖。
5.著作及论文
结合民间美术考察,写出了《年画调查记》、《宝鸡民间美术》、《姥姥的礼物》、《来自华夏始祖发祥地的民间美术》、《陇东民俗剪纸》后记等多篇论文,发表于海内外专业刊物。
冯真_冯真 -人物评价
冯真的艺术创作种类丰富,这源于她探索新艺术的天性,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禀赋那样,探索不会由于名利的羁绊而停止。冯真不论所画何种题材,不论所用何种工具,其作品都洋溢着一种真挚朴素的美,这是艺术界的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