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汤姆逊效应 汤姆逊效应 汤姆逊效应-发现者介绍,汤姆逊效应-发现过程

汤姆逊效应的物理学解释是金属中温度不均匀时,温度高处的自由电子比温度低处的自由电子动能大。像气体一样,当温度不均匀时会产生热扩散,因此自由电子从温度高端向温度低端扩散,在低温端堆积起来,从而在导体内形成电场,在金属棒两端便引成一个电势差。汤姆逊效应成为继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之后的第三个 热电效应(thermoelectric effect)。威廉・汤姆逊是汤姆逊效应的发现者。汤姆逊一生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他在数学物理、热力学、电磁学、弹性力学、以太理论和地球科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汤姆逊效应_汤姆逊效应 -发现者介绍

威廉·汤姆逊1824年生于爱尔兰,父亲詹姆士是贝尔法斯特皇家学院的数学教授,后因任教格拉斯哥大学,在威廉8岁那年全家迁往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汤姆逊十岁便入读格拉斯哥大学 (你不必惊讶,在那个时代,爱尔兰的大学会取录最有才华的小学生),约在14岁开始学习大学程度的课程,15岁时凭一篇题为“地球形状”的文章获得大学的金奖章。汤姆逊后来到了剑桥大学学习,并以全年级第2名的成绩毕业。他毕业后到了巴黎,在勒尼奥的指导下进行了一年实验研究。1846年,汤姆逊再回到格拉斯哥大学担任自然哲学 (即现在的物理学) 教授,直到1899年退休为止。
汤姆逊在格拉斯哥大学创建了第一所现代物理实验室;24岁时发表一部热力学专著,建立温度的“绝对热力学温标”;27岁时发表《热力学理论》一书,建立热力学第二定律,使其成为物理学基本定律;与焦耳共同发现气体扩散时的焦耳-汤姆逊效应;历经9年建立欧美之间永久大西洋海底电缆,由此获得“开尔文勋爵”的贵族称号。
汤姆逊一生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他在数学物理、热力学、电磁学、弹性力学、以太理论和地球科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汤姆逊效应_汤姆逊效应 -发现过程

焦耳汤姆逊效应 汤姆逊效应 汤姆逊效应-发现者介绍,汤姆逊效应-发现过程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在两种不同的金属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接触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此所谓“塞贝克效应”。1834年,法国实验科学家帕尔帖发现了它的反效应: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闭合回路,当回路中存在直流电流时,两个接头之间将产生温差,此所谓珀尔帖效应。1837年,俄国物理学家愣次又发现,电流的方向决定了吸收还是产生热量,发热(制冷)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1856年,汤姆逊利用他所创立的热力学原理对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将本来互不相干的塞贝克系数和帕尔帖系数之间建立了联系。汤姆逊认为,在绝对零度时,帕尔帖系数与塞贝克系数之间存在简单的倍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他又从理论上预言了一种新的温差电效应,即当电流在温度不均匀的导体中流过时,导体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之外,还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称为汤姆孙热)。或者反过来,当一根金属棒的两端温度不同时,金属棒两端会形成电势差。这一现象后叫汤姆孙效应(Thomson effect),成为继塞贝克效应和帕尔帖效应之后的第三个热电效应(thermoelectric effect)。

汤姆逊效应_汤姆逊效应 -原理

汤姆逊效应的物理学解释是:金属中温度不均匀时,温度高处的自由电子比温度低处的自由电子动能大。像气体一样,当温度不均匀时会产生热扩散,因此自由电子从温度高端向温度低端扩散,在低温端堆积起来,从而在导体内形成电场,在金属棒两端便引成一个电势差。这种自由电子的扩散作用一直进行到电场力对电子的作用与电子的热扩散平衡为止。
式中 eA(T,T0):导体A两端温度为T、T0时形成的温差电势;
T,T0 : 分别为金属棒高、底端的绝对温度;
σA :汤姆逊系数,其数值非常小,而且与金属材料及其温度有关,譬如铜在0℃时汤姆逊系数只有2μV/℃,铋的系数比较大,常温下也只有10 μV/℃左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69243.html

更多阅读

焦耳生平介绍和焦耳的故事 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

焦耳是功、能量和热量的单位,是初中物理中用的最多的物理量的单位,在备课中我查阅了苏科版的9年级上册《物理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的焦耳生平,并在网络上搜索了焦耳的故事,整合后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把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对学生进行科学

焦耳定律教学反思原创 焦耳定律教学课件

本周一,下午第五节课,我在高二(111)班开了一堂公开课,课题为《焦耳定律》,高二物理组的老师全部参加了听课,下面我把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向大家汇报如下本节课应该抓住了电功和电热两个基本概念,教材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

一般认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同时指出,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电解液导电,不适用气态导体和半导体导电。关于欧姆定律适用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两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观点1、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

节流效应——焦耳-汤姆逊效应与脖子的作用转 焦耳汤姆逊效应

当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局部阻力,如遇到缩口和调节阀门时,其压力若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叫做节流。工程上由于气体经过阀门等流阻元件时,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地作为绝热过程来处理,称为绝热节流。理想气体在绝热节流

声明:《焦耳汤姆逊效应 汤姆逊效应 汤姆逊效应-发现者介绍,汤姆逊效应-发现过程》为网友范二少年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