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狐(学名:Alopex lagopus),分布于北极地区。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2.5-4千克。颜面窄,嘴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足底毛特别厚。单独或结群活动。北极狐活动于整个北极范围,其中包括:俄罗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群岛的外缘,以及亚北极和高山地区,如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大陆。食物主要为旅鼠,也吃鱼、鸟、鸟蛋、贝类、北极兔和浆果等。为珍贵毛皮兽,已人工繁殖,称蓝狐、白狐等,突变品种如影狐、北极珍珠狐、北极蓝宝石狐、北极白金狐和白色北极狐等,统称为彩色北极狐。
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基本特征
北极狐狸北极狐体长46-68厘米,尾长28-31厘米,肩高在25-30厘米,体重1.4-9千克。体型较小而肥胖,雄性略大。额面狭,吻部很尖,耳短而圆,颊后部生长毛,腿短,脚底部也密生长毛,适于在冰雪地上行走,尾毛蓬松,尖端白色,身体略小于赤狐。北极狐毛皮既长又软且厚,所以北极狐可忍受严寒。冬天全身毛色为纯雪白色,仅无毛的鼻尖和尾端黑色,自春天至夏天逐渐转变为青灰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尾长,尾毛特别蓬松,尾端白色。体略瘦小过赤狐。因为它的脚好似野兔脚,所以学名意思解作有野兔脚的狐狸之意。
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生活习性
食物
北极狐的食物包括旅鼠、鱼、鸟类、鸟蛋、浆果和北极兔,有时也会漫游海岸捕捉贝类,但最主要的食物供应还是来自旅鼠。当遇到旅鼠时,北极狐会极其准确地跳起来,然后猛扑过去、将旅鼠按在地下,吞食掉。有意思的是,当北极狐闻到在窝里的旅鼠气味和听到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等到扒得差不多时,北极狐会突然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雪做的鼠窝压塌,将一窝旅鼠一网打尽,逐个吃掉它们。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北极狐会自相攻击。迁徙
北极狐能进行长距离迁徙,而且有很强的导航本领。北极狐在5个半月时间内迁徙的距离达到4600公里。平均一天能行进90公里,可连续行进数天。能够在数月时间内从太平洋沿岸迁徙到大西洋沿岸,行程同加拿大的东西距离接近。北极狐能够导航行进数百公里。它们会在冬季离开巢穴,迁徙到600公里外的地方,在第二年夏天再返回家园。
族群
在一群狐狸中,雌狐狸之间是有严格的等级的,它们当中的一个能支配控制其它的雌狐。此外,同一群中的成员分享同一块领地,如果这些领地非要和临近的群体相接,也很少重叠,说明狐狸是有一定的领域性。北极狐狸的数量是随旅鼠数量的波动而波动的,通常情况下,旅鼠大量死亡的低峰年,正是北极狐数量高峰年,为了生计,北极狐开始远走它乡;这时候,狐群会莫名其妙地流行一种疾病“疯舞病”。这种病系由病毒侵入神经系统所致,得病的北极狐会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到处乱闯乱撞,甚至胆敢进攻过路的狗和狼。得病者大多在第一年冬季就死掉了,尸体多达每平方公里2只,当地猎民往往从狐尸上取其毛皮。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栖息环境
北极狐分布于北冰洋的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苔原地带,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北极狐喜欢在丘陵地带筑巢,而北极狐的巢有几个出入口。当遇到暴风雪时,北极狐可以呆在窝里一连几天不出来。北极狐年年都为它的巢穴进行一些维修和扩展,以便能长期居住。夏天,当食物丰富时,北极狐会把部分食物储存在它的巢穴中。冬天,当巢穴中所储存的食物被消耗殆尽时,白狐会跟踪北极熊,拣食北极熊所吃剩的残羹剩饭。所以冬天里北极熊身后总会有2到3只白狐在悄悄地跟踪。但当北极熊非常饥饿时,它也会攻击北极狐。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存活要素
狐狸之所以能在北极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完全得益于它们那身浓密的毛皮,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四五十度,它们仍然生活得很舒服。然而,它们也正是倒霉在这身毛皮上,成了贪得无厌的毛皮商们的摇钱树。与我们的动物观不同的是,爱斯基摩人既不认为狐狸有多么狡猾,也不觉得它们有多么美丽,也许是因为司空见惯的缘故。然而,北极狐狸确实非常漂亮,它们奔跑起来,就象是一团流动着的雪,而那轻盈的步伐,使人不禁想起了狐步舞。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繁殖
3月份是北极狐的发情期。当发情开始时,雌北极狐头向上扬起,坐着鸣叫,这是在呼唤雄北极狐。雄性在发情时,也是鸣叫,比雌性叫得更频繁、更性急些,最后用独特的声调结尾,有些类似猫打架的叫声,也有些像松鸡的声音。一旦两情相悦,再经过短暂的怀孕期(51~52天),一窝小狐狸便诞生了,每窝一般8~10个,最高纪录是16个,开始的幼狐尚未睁开眼睛,这时母狐会专心致志给它们喂奶。16~18天,小狐便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经两个月的哺乳期后,母狐便开始从野外捕来旅鼠、田鼠等喂养小狐狸,每当母狐叼着猎物回来,轻柔地一声呼唤,小狐狸们便争先恐后地冲出洞穴,欢迎母狐,同时分享猎物。约10个月的时间,小狐狸们便开始达到性成熟,随后开始成家立业,过着一种新的生活。
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价值
北极狐身披既长又软且厚厚的绒毛,即使气温降到-45℃,它们仍然可以生活得很舒服,因此,它们能在北极严酷的环演中世代生存下去。尽管人们对狐狸自身并无好感,但深知狐狸皮毛的价值和妙用。狐皮品质也有好坏之分,越往北,狐皮的毛质越好,毛更加柔软,价值更高,因此,北极狐自然成了人们竞相猎捕的目标。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分布范围
分布于加拿大、芬兰、格陵兰、冰岛、挪威、俄罗斯联邦、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瑞典、美国(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亚种分化
北极狐共有10个亚种,除此之外,按其毛色还可将北极狐分成两类,其他还有人工养殖的一些品种。亚种
中文名称学名1北极狐白令海峡亚种Alopex lagopus beringensis2北极狐冰岛亚种Alopex lagopus fuliginosus3北极狐格陵兰亚种Alopex lagopus groenlandicus4北极狐霍尔岛亚种Alopex lagopus hallensis5北极狐大陆亚种Alopex lagopus innuitus6北极狐指名亚种Alopex lagopus lagopus7北极狐普里比洛夫群岛亚种Alopex lagopus pribilofensis8北极狐西伯利亚亚种Alopex lagopus sibiricus9北极狐斯瓦尔巴特群岛亚种Alopex lagopus spitzbergensis10北极狐昂加瓦湾亚种Alopex lagopus ungava品种
变色狐在夏天,具有比较稀少的银灰色脊背毛,面部、脊背的两侧和过渡到腹部的毛则为灰白色;在肩部有黑色和灰色的花纹向下延伸至脚部,形成不明显的十字图形。而一到冬天,全身的毛均呈白色,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
蓝色狐
一年四季全身均呈蓝灰色,这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因为,天蓝北极狐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北冰洋的沿岸,蓝灰色的皮毛正好和蓝色的海水相应,起到了保护色的作用。
从隐性等位基因的色彩效果,蓝色狐的父母可以同时拥有白色和蓝色幼崽。白色狐的父母,只有白色的幼崽和混具有混合色的幼崽。不过,变色北极狐和蓝色狐并无严格种族上的界限,有时它们会在一起混居,若二者交配,生出的后代可能全是白色或是蓝灰色或兼而有之。
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人工养殖
北极狐毛皮价值昂贵,经过人工饲养可见到大量的毛色突变品种,如影狐、北极珍珠狐、北极蓝宝石狐、北极白金狐和白色北极狐等,统称为彩色北极狐,在国际毛皮市场上是畅销的高档商品,因为北极狐个大,体长,毛绒色好,特别是浅蓝色北极狐,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经济价值,被视为珍品。北极狐狐种价格要比其它狐种价格高出30%-50%。北极狐的毛皮,可剥取加工制成各种高档的裘皮大衣及帽、围巾和各种高级装饰品。北极狐肉质细嫩,无异味,易消化,味可口,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低脂肪的好肉食,狐肉可单独成菜,亦可与其他菜相配,能制作出多种多样的野味佳肴。北极狐肉营养较高,狐肉、五脏、肠、肚、胆、狐鞭、脂肪等均可入药,能治疗多种疾病,并可以美容。
养殖场地
建立北极狐养殖场,初建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一般以先小为宜,而后逐步扩大,种狐可先引进3组,每组12只,公母搭配比例为公2只,母10只,共计36只。北极狐必须采用笼养,绝不能在外放养,以免发生伤人等意外事故。狐笼可采用直径6毫米的钢筋焊接而成,每只狐1笼。饲料配制
北极狐的饲料主要有肉类饲料、鱼类饲料、干动物性饲料、乳类饲料、蛋类饲料、作物籽实饲料、果蔬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等。这些饲料都是各个时期互相搭配而食用。各个时期还有不同的专用配方,以适应北极狐生育情况而食用。饲料调制前应进行品质、卫生的鉴定,严禁利用来自疫区和腐烂变质的饲料。新鲜的动物性饲料也要进行充分洗涤和通过蒸煮彻底消毒;冷冻饲料需要解冻后再进行洗涤;鱼类饲料可先用清水浸泡,然后洗去表面粘液;含盐干鱼充分浸泡脱盐;蔬菜应除去老根及腐烂部分,去掉泥土,还要洗净残留的农药。
调制方法主要看绞碎、蒸煮两种。因饲料种类不同,调制的方法亦各不相同。谷物类饲料应充分熟制,加温到100℃后再保持5分钟,方可饲喂。新鲜动物肉类洗净后可直接喂,健康动物新鲜血可生喂,但不宜过量。繁殖期喂量可占日粮动物类饲料的10%-15%,幼狐育成期占30%左右。新鱼海鱼洗净后可直接喂,淡水杂鱼蒸煮后才可喂。体表带有较多蛋白质粘液的鱼(如泥锹等),应先用热水浸泡除去粘液,干鱼应浸泡脱盐、洗干净后再喂。蚕蛹加工时要彻底浸泡,除去残存的碱类,蒸煮后与肉或鱼一起绞碎饲喂,在幼狐育成期和毛绒生长期,用量不超过日粮中蛋白质的30%,繁殖期可占5%-15%。牛羊奶在饲喂时需加热消毒,一般鲜奶加温到70℃-100℃后再保持10-15分钟,亦可饲喂。
北极狐狸_北极狐狸 -相关资料
北极狐狸【北极动物自杀之谜】在北极,北极旅鼠的自杀现象是聚在一起,渐渐形成大群,沿着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开始迁移。往往是白天休整进食,晚上摸黑前进,沿途不断有新来者加入,队伍愈来愈大,可达数百万只,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一直奔到大海,纷纷跳将下去,被澎湃的波涛所吞没,直到全军覆没。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为什么要自杀?一直是个谜。若从直观上来讲,可作如下解释:旅鼠是北极生态系统重要的一环,是许多鸟类如猫头鹰等和兽类如狐狸等的食物,如果数量太少,就会威胁到生态平衡。但是,另一方面,北极天气严寒而夏天极短,所以植物长得很慢,如果旅鼠太多,把草都吃光,太阳会威胁到北极的生态平衡。因此,当旅鼠的计划生育太严时,有些动物就会挨饿。而当它们放开繁殖时,则就只好因为数量太多而去自杀。不仅旅鼠,北极狐狸也是如此。旅鼠多时狐狸因为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但当狐狸多到一定程度,威胁到生态平衡时,就会得一种奇怪的病,叫“狂舞病”,得病的狐狸会拼命地跳舞,直到累死为止。这是大自然的制约。
【自然界的伯格曼法则】如果把北极的动物与其他地区的动物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北极地区动物的个头比其他地区的同类似乎都要大一些。这是因为,寒冷的气候不仅能够延缓恒温动物的生长速度,而且也使其性成熟的时间较晚。因此,其生长期也就相对来说更长一点,所以也就可以长得更大一些,这就是著名的伯格曼法则。
经过大量实地观察和研究之后,伯格曼认为,对于同一种温血动物来说,越冷的地方其个体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作为一个有趣的推论,艾伦指出,越冷的地方,其附肢和附器也就越短。因为这有利于保存热量。在北极,这样的证据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例如,西伯利亚的北极旅鼠的平均长度为10~11厘米,而再往南一点,分散在北极边缘地区的旅鼠身长却只有8厘米。兔子也是如此,北极兔子的长度为90厘米,而在苏格兰,同一种兔子,其身长平均却只有70厘米。另外,北极狐狸比沙漠地区的狐狸大,北极狼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狼要大,而且也肥得多。
北极狐狸可用作艾伦法则的证据就更多了。例如,北极燕鸥虽然在形态上与广泛分布在温带地区的普通燕鸥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腿部却要短得多,这是在野外把这两种燕鸥区别开来的最明显的标志。北极野兔虽然其身子比它们南方的同类大,但其耳朵和四肢却要短得多。最明显的也许是麝牛,它们的躯体虽然很魁梧,耳朵却很小,四肢奇短,几乎没有尾巴,看上去极不匀称,实在有点怪怪的。狐狸也是如此,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相比,北极狐狸不仅腿短,尾巴短,耳朵小,而且连嘴巴也收缩了许多,以至于长脸变成了圆脸。平时,我们一提起狡猾的狐狸,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它那长而尖的嘴巴,令人厌恶。因此,当在北极看到那圆脸的狐狸时,你会觉得它们要憨厚得多了,甚至会怀疑它们到底是不是狐狸。
实际上,伯格曼法则是有其坚实的物理基础,因为物体愈大,散失热量的速度就越慢,例如一碗水比一桶水冷却的速度要快得多。当然,动物的保暖机制主要还不是依靠体积或外形,而是靠其自身的绝热能力,即皮上的软毛或羽毛和皮下的脂肪层。麝牛之所以能迎着雪下-50℃的寒风而悠然自得,是因为它们的皮毛有着极好的绝缘性能。每到秋天,它们身上的内绒就会长出细而长的毛丝,等到气温下降或寒风袭击时,它们已经具有了双重的绝热层,即使躺在雪地上,它们身下的积雪也不会融化。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北极地区的许多动物不仅能够忍受严寒,而且同样也能忍受酷热。设在巴罗角的美国海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发现,北极山坡上栖息的金花鼠,以及小北极熊、旅鼠、狐狸、狼和狗等都能忍受酷热,甚至比北美鼠等沙漠动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还要高25℃。由此可见,极地动物那种用以调节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来应付寒冷的那一套精密的控制器官,同样也可以有效地应付酷热。
可惜的是,他们未能生存到今天,所以这种猜想是否正确也就无从去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