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简介和工程概况 皖电东送 皖电东送-工程概况,皖电东送-工程简介

“皖电东送”工程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到达上海,线路全长656公里,共有1421座铁塔。该工程于2007年正式拉开帷幕,2012年9月28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长江南岸跨越铁塔封顶,整个工程预计在2013年底建成使用。

皖电东送_皖电东送 -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和工程概况 皖电东送 皖电东送-工程概况,皖电东送-工程简介
“皖电东送”,即利用淮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强煤电基地建设,变输煤为输电,使淮南成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
“皖电东送”工程是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华东地区能源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主要网架工程包括:东通道工程、中通道加强工程、西通道工程、宣城―富阳省际联络通道、皖南―苏南省际联络通道以及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等。其研究和具体实施过程经受了时间的检验。

皖电东送_皖电东送 -工程简介


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到达上海,线路全长656公里,共有1421座铁塔,整个工程计划2013年底建成投运。工程建成后,每年将能输送超过500亿度电,相当于为上海新建了6座百万千瓦级的火电站。
至2012年10月底,该工程已进入最为关键的跨越长江阶段,为此建设的跨越铁塔高达277.5米。该工程跨越长江长度约3公里,通过立于长江南北岸的两座输电塔直接放线跨越。由于采用的是两条回路都通过同一座输电塔进行跨越,线路自重超过一般线路两倍以上,对跨越铁塔的塔基牢固性、塔身稳定性的要求超过以往,属于世界同类塔中高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

皖电东送_皖电东送 -工程规模


皖电东送示范工程包括四站三线及其相配套的二次系统和调度、通信系统工程。工程起于安徽淮南变电站,先后跨越淮河、长江,经皖南、浙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经4省(市)共计21个县市区。线路全长656千米,全线同塔双回路架设,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工程静态总投资185.36亿元人民币,由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站)、浙江省电力公司(皖南站和浙北站及全部线路)、上海市电力公司(沪西站)共同出资建设。

皖电东送_皖电东送 -工程特点


技术水平高。需全面掌握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输电关键技术,在潜供电流抑制、雷电防护、无功补偿、过电压限制、电磁环境控制和钢管塔应用等方面实现再创新,并推动工程设计、设备研制、施工建设、运行维护技术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巩固扩大我国在国际高压输变电领域的领先优势。
施工难度大。浙北站位于山地,挖填土方总量137万立方米;沪西站位于鱼塘河网地带,桩基16200根;全线平均每千米混凝土量约1000立方米,场平和线路基础施工难度大。钢管塔平均塔高110米、塔重180吨、最大单件重量超过6吨(山区达4吨),单基塔相当于常规工程的大跨越塔,且全线河网泥沼及山地丘陵近60%,塔材运输、堆放和组立难度远超常规工程和试验示范工程,极具挑战性。

皖电东送_皖电东送 -发展历程


2001年,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加快安徽煤炭资源开发,实施“小西电东送”的初步设想。
2002年,《华东电网安徽煤电基地“小西电东送”规划纲要(初稿)》完成,后更名为《皖电东送规划纲要》。
2003年,“皖电东送”工程作为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写入安徽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文件。同年9月,安徽省政府与上海市政府签订电力和能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2004年,“皖电东送”规划研讨会召开,并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专题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建设“皖电东送”800~1000万千瓦的规模设想。
2006年,国家发改委将“皖电东送”工程列入国家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文落实了“皖电东送”电能消纳方案、调度模式及电价制定原则。至此,“皖电东送”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文进一步明确“皖电东送”上网电价和各省销售电价水平等。
2011年9月27日,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获得国家核准,条件已具备。
2012年10月28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长江南岸跨越铁塔封顶。
2013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报道,随着最后一根导线跨越淮河牵引到位,“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淮河大跨越主体工程完工.运用了国际最顶级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皖电东送工程,今天在近200米高空,成功完成了淮河大跨越施工,再次实现了我国电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1000千伏皖电东送特高压线路西起安徽淮南,经浙江、江苏后抵达上海,全长65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同塔双回路输电线路,投资总额186亿元,计划今年底投入运行。
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和一般输电线路相比,特高压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但同时,它的技术难度和对设备的要求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上世纪60-90年代,前苏联、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开展了特高压交流输电前期研究,都没能形成成熟的技术和装备。而在我国不但在特高压理论创新、技术攻关、工程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成功掌握,并且实际运用了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
以承担本次“皖电东送”工程的合众思壮集思宝G970设备为例,其应用高精度GIS采集测量技术,可以凭借精确的GPS定位功能、厘米级采集精度、实时数据交互、高稳定的性能等特性在电力勘察设计、施工、放样等方面发挥作用,为设计、施工及决策人员提供精确的数据来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商业化运行3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包括“皖电东送”工程,正在建设的还有三条特高压线路,按照规划,我国将在特高压骨干网的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的智能电网,进一步缓解能源分布与使用不协调的矛盾。

皖电东送_皖电东送 -作用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煤电油运紧张,这一世界性难题,要求人们优化输电、输煤的输送方式,实现更佳的资源优化配置。“皖电东送”,能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运输污染和浪费,减轻苏浙沪建设电厂的土地环保压力。
2005年,安徽作出“皖电东送”战略决策,大力建设一批大型电站,建设连接华东主网的500千伏东中西通道,建设“淮南-皖南-浙北-上海”特高压输电通道。
2012年,工程全面进入收获期。6月19日,500千伏西通道输变电工程提前3个月送电。至此,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全线告捷。安徽电网送往华东电网500千伏联络线增至七回,输出能力由300万千瓦增至750万千瓦。8月6日,淮浙煤电凤台电厂一期工程1号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开始向浙江送电。截至12月18日,安徽省向华东电网净送电量269.47亿千瓦时……
这个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牵涉面最广的输变电工程,只花了短短3年。它的建成,意味着“十一五”头三年安徽电网建设,相当于过去五十年之和。
通过这条电力高速路,两淮“乌金”便借助电力,源源驶向长三角,让安徽与其实现无缝对接。

皖电东送_皖电东送 -皖电东送跨淮河


“皖电东送”工程在近200米高空成功完成了跨越淮河的大施工,再次实现了我国电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高精度GIS采集测量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69317.html

更多阅读

《几何原本》简介和中译本 几何原本中译本 下载

《几何原本》简介和中译本 欧几里得石像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希腊文手抄本(888)《原本》内容简介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共有十三卷。第一卷 几何基础;第二卷 几何与代数;第三卷 圆与角;第四卷 圆与正多边形;第

声明:《工程简介和工程概况 皖电东送 皖电东送-工程概况,皖电东送-工程简介》为网友勞資尐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