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 姚檀栋 姚檀栋 姚檀栋-工作简历,姚檀栋-科学成就

姚檀栋:男,1954年7月生,甘肃通渭人,中共党员。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博士学位。2007年入选中科院院士。首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冰川冻土基础理论奖”获得者,我国冰芯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分别到美国爱达荷大学、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实验室、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法国原子能中心气候与环境研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等研究工作,并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职务,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


姚檀栋

姚檀栋_姚檀栋 -工作简历

1982.1,兰州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2.1-1983.2,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
1983.3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所攻读博士学位;
1984.7-1984.23,赴美国参加Ohio大学主办的"极地与高山冰川学夏季研究"培训班;
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研究所博士学位;
1987年-1988.5,法国格勒诺贝尔大学冰川与环境一球物理所博士后;
1988.6-1989.1,美国Ohio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学习与工作;
1990.4-现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所工作(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995.6-1999.6,冰川冻土所副所长(正局级);
1999.6---2001.11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2001.11---2003.6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姚檀栋_姚檀栋 -科学成就


姚檀栋姚檀栋1986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7年初赴法国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后又赴美国继续学习,1989年回国。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1994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以来,曾先后8次被特邀在瑞士、日本、尼泊尔、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召开的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1991年,获国务院学委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至1995年,曾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1995年获兰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同年还获首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冰川冻土基础理论奖"。1998年获"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奖"。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和"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现为全国人大代表。

姚檀栋长期从事冰川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中国的冰芯研究。成功地进行了祁连山敦德冰芯、古里雅冰芯、普若岗日冰芯、慕士塔格冰芯等研究。从达索普冰芯研究开始,标志中国冰芯研究的新阶段,这不但因为这一冰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7000m)最高的冰芯,而且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一研究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学新闻之一。同时他还建立了高亚洲地区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和降水时气温关系的定量模型。以高分辨率冰芯记录(50年时间间隔)阐明了青藏高原过去10多万年来气候变化特征。揭示了冰芯记录的过去一系列重大气候突变事件。揭示了冰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年际变化的分辨率揭示了冰芯所记录的过去2ka来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等研究成果。


冰芯取样姚檀栋通过研究青藏高原冰芯所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在野外考察、室内分析和科学理论上都有新的建树和创新。通过对整个高亚洲地区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比率和降水时气温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定量模型,纠正了西方学者的理论模型推测。先后完成了祁连山敦德冰芯研究、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研究、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研究和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芯研究,并正在进行藏北高原普若岗日冰芯研究和帕米尔高原幕士塔格冰芯研究。在冰芯研究中他通过10年研究建立了高亚洲地区大气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定量模型。以高分辨率冰芯记录(50年时间间隔)阐明了青藏高原过去10多万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发现古里雅冰芯记录了南极冰芯和北极格陵兰冰芯所反映的过去10多万年来的5次大的气候事件。揭示了冰芯记录的过去一系列重大气候突变事件。揭示了冰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根据冰芯记录将全新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全新世、中晚新世和晚全新世。提出了人类活动对高海拔地区环境污染的高精度研究结果。
冰川风貌他通过高分辨率的研究手段阐明了青藏高原过去10多万年来气候变化特征,揭示了冰芯所记录的过去一系列重大气候突变事件;揭示了冰芯所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以年际变化的分辨率揭示了冰芯所记录的过去2000年来气候变化;提出了小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发生的3次明显变冷和3次明显变暖气候事件;揭示了冰芯所记录的中纬度地区甲烷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出青藏高原大气甲烷浓度变化幅度比极地地区更大,而季风强弱变化会对甲烷浓度变化起重要影响;提出了人类活动对高海拔地区环境污染的高精度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7200米处的地区已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其污染源是南亚、东南亚工业排放和海湾战争期间油井燃烧产生的烟尘扩散;揭示了冰芯积累量与印度夏季降水变化的关系,将印度东北部降水逐年序列延长到过去400年;研究了青藏高原冰芯中微生物群落密度的变化,并揭示了冰芯中微生物群落密度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微生物变化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新指标。

他和合作者通过大量样品的分析,获得了青藏高原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青藏高原冰芯中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发现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同两极地区一样,经历了5次大的气候波动旋回;以年分辨率,揭示了过去200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特征;通过大规模野外实地考察、连续定点观测和对航片、遥感、冰川编目等资料的室内分析,发现在现代全球变暖影响下,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发生全面和加速退缩。
姚檀栋注重将研究成果系统化、理论化。前后发表论著260多篇(册)。经SCI检索,41篇被收录,并被SCI刊物发表的文章引用310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被引用80次),被CSCD刊物发表的文章被引用354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被引用200多次)。2000年科学引文数据库结果(由《〈科学时报〉》发表),文章CSCD引用率全国排名第6,地学排名第2。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并获有国家发明专利。

姚檀栋_姚檀栋 -梦系冰川

冰人叔叔

那次,他在美国看望他的同窗好友,同窗的女儿叫他“冰人(ICEMAN)”叔叔。当时,姚檀栋愣了一下,很久才回过味来:“冰人”,叫得没错啊!自己的前半辈子已经交给冰川和冰芯了,后半辈子恐怕也不会离开了。

决不后悔


姚檀栋“从第一眼看到冰川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被那种壮美和纯洁深深征服。”回忆起当年第一次见到冰川的情景,连续工作而略显疲惫的姚檀栋立刻神采飞扬起来。

那是1975年,在兰州大学读书的姚檀栋等一批学生来到了祁连山“七一”冰川考察实习。洁白的冰川逶迤瑰丽,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在自然界壮观的画面前,姚檀栋震撼了:“我那时是‘一见钟情’!”之后的30年,冰川成为姚檀栋生活中唯一的主线。

在被誉为“中国冰川之父”的施雅风先生和著名地理学家李吉均教授指导下,姚檀栋经历了多年的苦读。1987年,他来到法国格勒诺贝尔大学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实验室作博士后,在世界冰芯研究权威、环境泰勒奖得主劳瑞斯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投身冰芯研究。


姚檀栋冰芯,是冰川研究中一个新领域,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北极和南极钻取的冰芯,找到了揭开全球变化之谜的“新钥匙”,使冰川研究在当代科学中振作了生命。

姚檀栋如饥似渴地在这个新领域中学习和实验。一年半后,出色地完成了博士后研究的姚檀栋又来到美国Ohio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与著名的冰芯专家汤姆森教授一起工作。在那时,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上追寻自己的“冰芯之梦”。

我的梦在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纬度)和海拔高度(平均4.5千米),成为两极之外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冰芯研究热点地区。“青藏高原在中国的国土上,对青藏高原冰芯的研究绝不能落在外国人的后面!”怀着这种信念,姚檀栋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开始了长达15年的研究。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给我从事冰芯研究搭起了平台。”姚檀栋回国后,基金的连续资助帮助他打开了探索之门。到1994年,姚檀栋又与其他48名青年科学家一起,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首批受资助者。“这笔钱太宝贵了,不但购置了我们急需的设备,还直接推动了我们野外考察作业的进程。”

搞地理科学研究,野外考察作业是家常便饭。但是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青藏高原冰川上从事野外作业,艰苦程度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最低气温低于零下40摄氏度,氧气只有海平面的40%左右,“热水烧不开,米饭蒸不透,鸡蛋煮不熟”……

“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导师施雅风先生的话激励着姚檀栋在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奋战。10多年来,他累计在冰川上工作的时间超过40个月,即使遇到翻车、雪崩等危险事件,也不能阻挡他在青藏高原的每一处冰川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向往无限风光的险峰

“基础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急不得。”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姚檀栋忍住了寂寞,在冰芯研究中逐渐积累,带领一帮年轻人,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中“抽丝剥茧”,先后完成了祁连山敦德冰芯研究、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研究、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研究、普若岗日冰芯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研究和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芯研究。达索普冰芯研究还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冰川风貌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冰芯与全球变化、冰川变化与寒区环境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他们建立了高亚洲地区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和降水时气温关系的定量模型,纠正了西方学者的理论模型推测;以高分辨率冰芯记录阐明了青藏高原过去10多万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揭示了过去一系列重大气候突变事件;以年际变化的分辨率揭示了冰芯所记录的过去2000年来的气候变化;提出了人类活动对高海拔地区环境污染的高精度研究结果,发现青藏高原已有7200处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其污染源是南亚、东南亚工业排放和海湾战争期间油井燃烧产生的烟尘扩散……

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中,姚檀栋先后主持了国家“八五”、“九五”攀登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中科院重大课题等20多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分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自然科学三、四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发表论著400多篇(册),经检索,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66篇,被CSCD(中国科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143篇。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也有重要影响,多次被邀请在相关国际学术大会作特约报告。他发表的论文被在SCI刊物发表的文章引用711次,被在CSCD刊物发表的文章引用818次。在1997―2000年度我国科技论文及专著被引用情况统计中,为全国论文及专著被引用频次最多的20人之一。


姚檀栋“搞地理科学研究,最忌讳的是单打独斗,不能像电线杆那样一个个插在那里,要形成一个团队,集体作战。”在自己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姚檀栋所带领的“冰芯与寒区环境研究小组”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成为包括22名青年学者在内的梯队式研究群体。2001年,这个团队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资助。

面对过去的成就,姚檀栋没有驻足。就像在希夏邦马峰海拔7000米处鏖战60多天、成功钻取了总计480米长的冰芯后,他所说的那样:“冰川研究虽然艰苦,但攀登者无所畏惧,总是向往无限风光的险峰,总会笑迎新的挑战。”

姚檀栋_姚檀栋 -人物评价

治学严谨

师从姚檀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段克勤说:“姚老师是我国冰芯研究的开拓者,治学严谨,是个很严肃的人。他经常告诫我们,要做好学问,得先从做人开始;别人玩的时候,你也得工作!1995年我能考上他的研究生,我觉得很荣幸。”

段克勤告诉记者,1996年,他第一次跟随姚老师到世界上第14座高峰、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进行科学考


姚檀栋察。当时山上冰天雪地,每走一步都得喘气,当他爬行到海拔5400米时,由于高原反应,行进速度很慢。姚老师走在最前面,等他艰难上到海拔7200米时,姚老师早已跪在雪地上开始称样、标重等工作了,半个身子埋在雪里。在零下17摄氏度、海拔7200米的环境中,姚老师连续工作了20多天,晚上就住在帐篷里,等考察结束下山时,姚老师睡过的冰面上是个人的形状。

段克勤说:“姚老师对学生很严厉,工作做不好就要挨批评。我第一次写的文章里面错误很多,姚老师逐字逐句修改后才成形。我的野外考察经验、专业知识都是从他那里学到的。在寒旱所时,他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12时,在家呆的时间很少。平时工作特别忙,偶尔和学生、员工打打乒乓球;到野外考察,没什么娱乐,下象棋成了姚老师的最大爱好。”谈及姚老师的成果时,段克勤说:“那可多了!1999年,姚老师从冰芯里检测到微生物,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他通过冰芯里检测到的微生物来研究气候变化以及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后来,姚老师又指导学生第一次从冰芯里分析出过去1000年甲烷浓度含量变化……”

师从名家成就非凡


姚檀栋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王乃昂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姚檀栋在兰大地质地理系学习期间就立志从事我国冰川事业。1978年,姚檀栋当时还在兰大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到祁连山“七一”冰川考察实习。在太阳光照射下,当第一眼看到冰川的时候,那纯净洁白的冰川、缥缈动人的云雾,让姚檀栋为大自然的壮观而震撼,被那种壮美和纯洁深深征服。1978年姚檀栋大学毕业后考取著名自然地理学家和冰川学家李吉均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83年又考取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被誉为“中国冰川之父”的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教授。

姚檀栋的冰芯研究首先从祁连山敦德冰川开始,之后,他又成功地进行了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古里雅冰帽冰芯研究,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达索普冰川冰芯研究,被称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学新闻之一。近几年来,他在青藏高原中部的普若岗日冰原和青藏高原西部的慕土塔格所进行的冰芯研究,开辟了季风区气候与西风带气候相互关系研究的新方向。

踏实认真

中国科学报 姚檀栋 姚檀栋 姚檀栋-工作简历,姚檀栋-科学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说:“姚檀栋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这跟他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当年,他还是我的学生时,我就发现这个人很有才华,工作踏实认真,而且不哗众取宠,多年来一贯这样。他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

姚檀栋_姚檀栋 -精彩人生

它成就了我一生的事业――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眼中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对授业导师、“中国现代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的这句名言,姚檀栋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所谓的艰难困苦,在冰川学者眼中确实算不了什么。“对他们特别是青年学者来讲,拥有一个施展才华、进行科学创新的工作平台,才是大家梦寐以求的。”

在最需要的时候,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姚檀栋从事冰芯研究搭起了平台

姚檀栋与冰川结缘在1975年。大学的第一堂课上,施雅风先生讲述的巴托拉冰川考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姚檀栋从此迷上了冰川研究。


姚檀栋1989年,先后在法国、美国做了两年博士后的姚檀栋回国了。当初准备以高薪挽留他的美国专家汤姆森教授在他的游说下,最终与他一起来到了中国,作为合作伙伴一起进行青藏高原冰芯研究。

“在最需要扶持的时候,我与其他48名青年学科带头人一起,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首批资助对象。”姚檀栋十分感慨,“这笔钱实在是太珍贵了,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我们购置了急需设备,初步搭建起从事冰芯研究的科研平台”。此后的10年间,借助这个平台,他先后主持国家八五、九五攀登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中科院重大课题等20多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及国家发明专利。

一个在冰芯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创新群体形成了

姚檀栋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时,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冰芯与寒区环境研究小组只有三个研究人员和两个技术人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冰芯研究群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造血功能,不仅仅是经费保障,更重要的是,它为研究小组加强国际合作和从社会争取更多的经费提供了支撑平台”,姚檀栋说。

抓住这一机会和国际冰芯研究热点,姚檀栋领导的研究群体小组获得了长足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队伍也一步步壮大。

今天,那个当初的冰川研究小组已发展成为以姚檀栋为学术带头人,拥有冰冻圈研究室主任王宁练、博士生导师何元庆,“西部之光”入选者刘时银、中科院“十大女杰”获得者孙俊英等22名青年学者在内的梯队式研究群体。这些来自地理、大气、遥感、地质、化学、计算机等诸多专业的优秀青年学者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已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项,目前正在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的生力军。

回顾走过的路,姚檀栋感到欣慰


姚檀栋经过多年努力,姚檀栋和他的科研群体在冰芯与全球变化、冰川变化与寒区环境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具国际水平的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他们成功地进行了祁连山敦德冰芯、古里雅冰芯、普若岗日冰芯等考察研究,推动中国的冰芯研究迈入新阶段;建立了高亚洲地区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和降水时气温关系的定量模型,纠正了西方学者的理论模型推测;以高分辨率冰芯记录阐明了青藏高原过去10多万年来气候变化特征,揭示了冰芯所记录的过去一系列重大气候突变事件;揭示了冰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以年际变化的分辨率揭示了过去2000年来的气候变化。

目前,作为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中“慕士塔格科学试验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姚檀栋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中的重点研究项目。

回顾这些,姚檀栋感到欣慰,“国家在最艰难的时候支持了我们,应该说,我们没有让大家失望”。

姚檀栋_姚檀栋 -教学成果

在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中他先后培养了硕士生9人;博士生9人,在学博士生11人;硕士2人;博士后2人。

姚檀栋_姚檀栋 -个人荣誉

卡罗琳娜冰芯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科院自然科三等学奖),
国际横穿南极考察冰川学研究(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国际横穿南极考察冰川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高亚州浅冰芯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首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冰川冻土基础理论奖”,
“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奖”,
“甘肃省优秀专家”,
“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002年获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基金”,
2002年何梁何利地球科学奖,
2004年获“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称号,
200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

姚檀栋_姚檀栋 -主要著作文章

《青藏高原冰芯研究的成果简介》

《普若岗日冰原及其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

《喜马拉雅山中部过去约300年季风降水变化》

《可可西里马兰山冰川的近期变化》

《青藏高原近600年的温度变化》

《达索普冰芯记录的过去2ka来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变化》

《喜马拉雅山中部过去约300年季风降水变化》

《青藏高原普若岗日冰原80m深冰层温度变化分析》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夏季积雪中δ^18O的时空变化》

《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

《从古里雅冰芯与祁连山树轮记录看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

姚檀栋_姚檀栋 -相关词条

冰川西藏高原兰州大学中科院院士冰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冰帽全国人大代表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冰川学李吉均施雅风何梁何利地球科学奖

姚檀栋_姚檀栋 -参考资料

1.http://redu.casnw.net/Director.asp?id=5(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http://www.cnr.cn/kby/zl/t20060328_504185813.html

3.http://www.gstwt.com/show.asp?nid=401

4.http://vipblog.cqvip.com/user1/2544977/cmd.asp?uid=2544977&mainid=4153&TableName=writertitle&do=indexEx&page=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6965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公开聚龙一号:新时期核武器研制标志性装置

中国公开聚龙一号:新时期核武器研制标志性装置来源:中国科学报http://news.ifeng.com/a/20141017/42229009_0.shtml聚龙一号装置放电瞬间聚龙一号装置研制纪实:为新时期核武器研究再立新功2013年10月10日上午,在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

女巨人 女巨人尿淹城市图片

2014-03-26 00:04:00|分类: 15环球采摘 |举报 |字号订阅中国的姚德芬(音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女子,目前她的身高达到236厘米,体重为200公斤。据国外媒体报道,身高过人并不是男性的;专利;,在世界上也存在着许多女巨人,中国的姚德芬身高236

中国离子电推进技术获突破 离子电推进系统

中国离子电推进技术突破 持续工作超1万小时2014年02月18日 10:45中国科学报 资料图:国产电推进试验设备本报甘肃2月16日讯(记者刘晓倩)今天,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获悉,由该所独立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经

澳大利亚首都是哪里??? 澳大利亚的首都

前几天中国国家队凭借王栋的进球,1:0赢了墨而本的一俱乐部队,sina有消息名为"力克",偶习惯性地点了新浪的评论,发现网友们的评论很有意思.一楼的:才1:0赢了墨而本就这么得意,大洋州就澳大利亚一个强队,其他国家水平都很烂,只赢一个

主旋律升级:“五不搞”后迎来“七不讲”?转

继早前中国学者姚监复透露,中央传出“七不讲”指示,目前再有学者证实高校接通知: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公民权利、党的历史错误、权贵资产阶级、司法独立不要在教学中提及。5月10日,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张雪忠在微博透露该校传达

声明:《中国科学报 姚檀栋 姚檀栋 姚檀栋-工作简历,姚檀栋-科学成就》为网友君欲离吾心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